- 年份
- 2024(4130)
- 2023(6347)
- 2022(5234)
- 2021(4849)
- 2020(4027)
- 2019(8915)
- 2018(8718)
- 2017(15797)
- 2016(8846)
- 2015(9946)
- 2014(9708)
- 2013(9542)
- 2012(8725)
- 2011(7679)
- 2010(7947)
- 2009(7506)
- 2008(7849)
- 2007(7171)
- 2006(6436)
- 2005(5902)
- 学科
- 管理(37264)
- 济(30988)
- 经济(30956)
- 业(27238)
- 企(25284)
- 企业(25284)
- 财(13671)
- 中国(11522)
- 务(10720)
- 财务(10697)
- 财务管理(10672)
- 方法(10598)
- 企业财务(10144)
- 数学(8192)
- 数学方法(8081)
- 制(8079)
- 学(8026)
- 地方(7289)
- 业经(7246)
- 划(7179)
- 农(6571)
- 银(6495)
- 银行(6486)
- 城市(6469)
- 理论(6302)
- 行(5968)
- 策(5899)
- 环境(5759)
- 和(5364)
- 经营(4840)
- 机构
- 学院(119560)
- 大学(119097)
- 管理(46232)
- 济(42156)
- 研究(41142)
- 经济(40655)
- 理学(37005)
- 理学院(36445)
- 管理学(35848)
- 管理学院(35583)
- 中国(34838)
- 京(27532)
- 科学(26392)
- 财(24451)
- 所(20866)
- 中心(20115)
- 江(20079)
- 研究所(18651)
- 农(17859)
- 财经(17789)
- 北京(17343)
- 业大(16648)
- 范(16608)
- 师范(16439)
- 州(16314)
- 经(16094)
- 院(15740)
- 省(14474)
- 农业(13947)
- 师范大学(13323)
- 基金
- 项目(76617)
- 科学(60256)
- 基金(55473)
- 研究(54272)
- 家(49012)
- 国家(48599)
- 科学基金(42029)
- 社会(33586)
- 社会科(31746)
- 社会科学(31736)
- 基金项目(30130)
- 省(29445)
- 自然(28914)
- 自然科(28161)
- 自然科学(28155)
- 自然科学基金(27598)
- 划(25342)
- 教育(24618)
- 资助(21868)
- 编号(21857)
- 重点(17641)
- 成果(17626)
- 部(16066)
- 发(15808)
- 课题(15577)
- 创(14826)
- 科研(14663)
- 计划(14101)
- 大学(13984)
- 创新(13952)
共检索到194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紫雯 陈伟
城市传统景观是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积淀起来的文化遗产,城市必须保护那些经过时间沉淀、构成城市风貌的景观特征。引用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城市设计实现景观特征保护与城市文化复兴的若干范例,提出了要在景观规划的特征分析基础上制定城市设计导则,以发挥其对历史街区保护的导控管理作用。同时也强调了景观的动态发展规律,要求在保护景观特征的基础上,创造有地方魅力的、能适应时代需要的城市景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熊 星 唐晓岚 叶海跃 王军围 刘 澜
传统乡村景观人文与生态系统交织,时空演进因素复杂,其景观过程的分析和推导是对其科学保护的重要前提。借助在物质流动和景观过程模拟中具有突出优势的"源汇"理论和方法,解析传统乡村地域中的"源"与"汇",提出基于正负双向"源汇"格局的传统乡村景观保护策略和实施路径,为传统村镇的规划编制和数字化管理提供空间分析方法与决策支持,以期探索一条兼顾人文、生态景观保护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景观可持续利用路径。
关键词:
乡村景观 源汇格局 保护与导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慧 胡最 王帆 易臻照
"乡村振兴"和"传统文化传承"等社会经济战略给传统聚落的文化旅游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使得其景观特征识别、价值特征挖掘与保护等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景观基因信息链可以理解为传统聚落空间中的不同景观基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一种稳定的线状空间结构,文章从功能属性、形态结构、要素分布和等级地位等方面分析了景观基因信息链的分类、特征和意义。其次,结合面向对象的景观基因识别方法、地理集中指数和空间句法等方法构建了景观基因信息链的定量识别方法。最后,文章以湖南省衡山县萱洲古镇为案例进行了研究,相关分析表明:萱洲古镇的景观基因信息链在功能属性上属于典型的传统商贸型,在形态结构上属于条状型结构,过江码头巷—下河街是萱洲古镇主要的景观信息廊道,整体格局受到地形、河流、宗教思想及生活习俗等因素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印朗川 李伯华 刘沛林 宁东阁
“景观基因胞”概念原指传统城镇景观的基本单元,是对有机体细胞的类比,所有聚落建筑、构筑物其实都可以看成形态、功能不一的细胞单元,它们共同协作构成聚落文化景观有机整体。文章延续这一概念,并继续与生物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进行类比。研究认为,景观基因胞具有如下生物学特征:代谢活动;增殖与凋亡;遗传与变异。其中,代谢活动包括空间代谢、物质代谢与功能代谢,遗传方式包括胞扩散、胞变异与胞恒定三种方式。最后,文章选取湘东北及湘东南三个传统聚落——张谷英村、中田村以及上甘棠村,对景观基因胞生物学特征的表达方式进行案例诠释。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鑫 郭巍 林箐
传统聚落的营建蕴含着古人建立良好人居环境的智慧,杭嘉湖地区传统聚落作为中国水乡聚落的典型代表,类型丰富、体系完善,其景观特征是经人工梳理自然水系、堆挖土地而形成的,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文章从风景园林学角度出发,借鉴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梳理杭嘉湖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要素,并分析二者对当地聚落形成发展的影响。将区域内的聚落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自然环境与土地利用方式,划分出嘉湖区聚落景观空间的4种典型模式:湖溇圩田型聚落、湖荡圩田型聚落、水网平田型聚落和三角洲平田型聚落,从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解析聚落景观特征的形成机制。以期为我国水网地区传统聚落景观的成因与特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传统聚落景观保护提供参考与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傅微
基于荷兰福尔曼和戈德罗恩的以斑块、廊道和基质作为景观结构要素的研究视角,从宏观、中观、微观三种尺度阐述荷兰传统村镇景观格局特征及发展过程。宏观尺度(省域)是基于土地原有格局发展的农业景观宏观格局,中观尺度(小流域)是沿水系廊道发展的景观格局,而微观尺度(村落)则是保持传统村落结构发展的景观格局。研究可为中国在村落改造、乡土遗产景观网络构建以及生态网络保护建设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滕明君 周志翔 王鹏程 覃婕 王燕燕 史梅容
大型的城市森林绿地是城市生态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结构的优化有助于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稳定。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是武汉近郊最大的森林绿地。应用快鸟遥感影像并结合实地调查,在RS和GIS的支持下对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的景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森林景观的规划对策。结果表明: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景观分为林地、农耕地、苗圃地、水域、建设用地、墓地、荒地、草地和裸岩9个景观类型,263个斑块,其中林地最多,占总面积的36.56%,占斑块总数的8.75%,为景观基质,但对景观过程的控制作用不强。建设用地和农耕地斑块形状最为复杂,易造成人类活动干扰的扩散。林地成片分布,破碎化程度较低,连通性较高,有利于...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欢 何浪 周珈羽 薛宁涵 徐莉
受保护“历史观”的影响,我国文化遗产空间规划多以具有典型历史价值的地区为对象,缺乏对其他空间历史特征和遗产价值的认知,不利于全域文化遗产网络格局的构建。在这种背景下,文章引介英国历史景观特征评估的相关经验,在梳理其发展脉络和理论内涵的基础上,详细阐述英格兰牛津郡历史景观特征评估的地方实践。之后,从理念认知、内容框架和支撑保障维度入手,提出遗产保护“景观”范式转变、厘清文化遗产空间类型构成、明确不同尺度的规划内容衔接和建设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库等建议,为我国构建文化遗产空间网络格局提供思路,最终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颂 高健
阐述了历史城市景观的内涵,分析介绍了英国城市内战略性眺望景观的保护、法国眺望景观的纺锤形控制、奥地利保护历史城市景观的地区详细规划等欧洲国家在保护管理历史城市景观方面的实践与经验,并对比我国历史城市景观的现状,提出具有启示意义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欧洲 历史城市景观 实践 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黎明 李振鹏 马俊伟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和乡村的交错结合带,是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矛盾冲突的区域,科学地规划好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对城市和乡村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论述了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生态特征;分析了该区域乡村景观功能的科学定位问题,探讨了乡村景观生态建设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城市边缘区应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景观生态建设:①以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理念推进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建设,并注重地方特色景观的保护;②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与建设的合理模式,实现城市和乡村优势互补、协调发展;③改变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推动城郊型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现代都市农业建设;④合理开发城市边缘区景观生态资...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景观生态建设 乡村景观规划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健铭 张天汉 于琳倩 董芳宇 李景文 李俊清 赵秀海
本研究旨在分析长白山林区北部景观格局特征,并以此作为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构建长白山地区整体森林保护格局的依据。基于泉阳和露水河林业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和林相图,利用Arcgis和Fragstats等软件,从土地利用类型、优势树种和龄组的角度,分析了景观构成要素和森林保护现状,在景观水平和斑块水平上分析了该区景观格局指数特征。结果表明:有林地主导着土地利用类型,森林景观优势明显,研究区整体景观存在破碎化,优势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比较严重;森林景观中各优势树种和龄组景观的优势度较弱,景观连通性较差,树种与林龄结构复杂,景观破碎化更为严重;幼龄林是破碎化最严重的龄组。人为活动对优势树种和林龄组成有着...
关键词:
长白山 景观格局 破碎化 优势树种 龄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文孝,李坡,苏维词
本文讨论了喀斯特旅游洞穴景观多样性的含意、类型和特性。采用多样性指数,相对丰富度及离散度对洞穴景观多样性进行了定量表达与评判。阐述了人工作用对洞穴景观多样性的影响。对旅游洞穴景观多样性的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洞穴景观多样性 定量表达与评判 保护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梅琳 龚胜生 颜俊
快速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城市景观的扩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武汉市的景观系统发生了剧烈改变,各类型景观都处于不断的相互转移和变化过程中。在概括武汉城市景观演变历程的基础上,从城市景观系统的层面,以定量分析为基础,结合定性分析方法,分别对其要素、结构和功能的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武汉市城市景观要素的演变最主要表现为建成景观不断吞食生态景观和农业景观的过程。城市景观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优势度指数则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从景观利用程度来看,各类型建成景观变化幅度最高。武汉城市景观的功能演变主要表现为功能分化过程和交互式分布模式。分析城市景观系统演变特征,能为...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景观系统 演变特征 武汉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瑞 张飞舟
针对超大型城市建设对景观生态格局及其变化定量研究的应用需求,基于多时相遥感变化监测和格网划分方法,结合景观指数对北京景观空间格局及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同时探究城市化对城市景观影响的阈值效应。结果表明:1)2000—2015年,由于北京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导致建筑用地增加了56%,斑块破碎程度较低;而城市耕地及绿地景观有所减少、斑块分布不均,破碎程度上升;2)空间格局方面,由于建筑用地的覆盖及彼此间的高度连接,使城区景观破碎程度明显低于城郊,景观多样性水平呈下降趋势;3)回归分析表明城市化对城市景观破碎度有显著影响,相关系数达0.84,具体表现为倒U关系,即景观破碎度随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关系,城市化水平在51%~53%时达到峰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安琪 夏畅 林坚 楚建群
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蔓延式增长和生态空间持续性萎缩成为普遍的现象,以地表硬化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景观格局变化得到广泛关注,而景观扩张指数(Landscape Expansion Index,LEI)是测度这一现象的重要工具。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由于大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优化以及城市绿化率的提高,硬化地景观的收缩与消亡已成为城市景观演变的另一重要形式,因此亟需新的有效手段来刻画城市发展的新特征。在此背景下,本文在LEI指数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演化特征指数(Landscap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 Index,LECI),尝试综合描述城镇化过程中硬化地景观斑块扩张与收缩的动态特征;并基于邻域特征计算的景观演化特征指数,包括景观演化模式识别指数(Landscape Evolution Pattern Index,LEPI)和景观演化规模指数(Landscape Evolution Area Index,LEAI),协同分析两个或多个时相景观格局演变过程中的斑块新生与消亡。本文将LECI指数应用于武汉都市发展区1990-2010年期间的城市硬化地景观演变过程中,与基于最小包围盒的景观扩张指数(LEI)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LEPI能准确识别不同规模和形状斑块的空间扩张模式,LEAI能够较好反映斑块扩张强度并表征景观扩张方向;(2)LEPI能有效识别城市景观演变中消亡斑块的湮灭模式,研究区内硬化地景观消亡现象明显加剧,可能与政府加强城市内部改造及绿化建设有关;(3)LECI指数变化分析发现,武汉都市发展区研究期内的城市景观扩张强度有所放缓,飞地式和边缘式空间增长构成斑块演变的主体,城市硬化地景观扩张模式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梯度分异规律,随距主城区的远近呈现填充式/包围式、边缘式/邻接式到飞地式/孤立式的演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