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09)
2023(16829)
2022(14218)
2021(13227)
2020(10850)
2019(25332)
2018(25279)
2017(48493)
2016(26252)
2015(29234)
2014(29415)
2013(28944)
2012(26779)
2011(24313)
2010(24691)
2009(22428)
2008(21708)
2007(19311)
2006(17067)
2005(15195)
作者
(75981)
(62921)
(62509)
(59426)
(40233)
(30144)
(28313)
(24601)
(24022)
(22551)
(21517)
(21242)
(20148)
(19916)
(19441)
(19196)
(18754)
(18352)
(17964)
(17923)
(15732)
(15558)
(15320)
(14432)
(14070)
(14010)
(13994)
(13913)
(12665)
(12383)
学科
(113688)
经济(113583)
管理(75806)
(73568)
(60948)
企业(60948)
方法(47505)
数学(40926)
数学方法(40232)
中国(33867)
(29520)
地方(29103)
业经(26569)
(22981)
技术(22950)
(22610)
农业(20001)
理论(19334)
(18882)
(18210)
贸易(18192)
(17527)
(17524)
环境(17521)
(17050)
银行(17009)
(16485)
金融(16483)
(16383)
(15824)
机构
学院(370918)
大学(369924)
管理(148281)
(147546)
经济(144182)
理学(128020)
理学院(126554)
研究(125971)
管理学(124097)
管理学院(123415)
中国(93348)
(80565)
科学(78668)
(65015)
(62942)
(57865)
研究所(57293)
中心(56607)
(55325)
业大(54372)
财经(51746)
北京(51502)
(51154)
师范(50700)
(46891)
(46383)
(45532)
农业(44861)
经济学(43358)
师范大学(40762)
基金
项目(252858)
科学(199837)
研究(185720)
基金(181397)
(157657)
国家(156329)
科学基金(135274)
社会(116478)
社会科(110488)
社会科学(110460)
(100863)
基金项目(96246)
自然(87922)
自然科(85947)
自然科学(85932)
教育(85585)
自然科学基金(84361)
(84185)
编号(75880)
资助(74786)
成果(61043)
(57460)
重点(56607)
(55381)
(54445)
课题(53481)
创新(51104)
科研(47350)
国家社会(47141)
教育部(46605)
期刊
(166250)
经济(166250)
研究(111202)
中国(76014)
管理(57321)
学报(54799)
科学(53123)
(52670)
教育(47131)
(46636)
大学(41918)
学学(39168)
农业(36882)
技术(35509)
(31689)
金融(31689)
业经(29022)
经济研究(26249)
财经(24159)
问题(22507)
(20751)
图书(20183)
科技(19871)
(19825)
技术经济(19548)
统计(17618)
现代(17350)
商业(17340)
理论(17234)
(16963)
共检索到552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鞠航  田金信  万立君  黄桂林  
会展业的发展布局具有很强的区位选择性,目前我国会展业在区域布局、收益结构以及展馆规模结构上的失衡已经严重阻碍了会展业的正常发展。为此,本文在分析我国会展业布局失衡的成因基础上,基于不平衡发展理论和产业布局原理,阐述了现代会展业发展布局的指导思想和选择标准,并指出影响现代会展业布局的新因素,重点提出构建不平衡会展发展模式,以保障整个会展产业布局的最终均衡。最后,提出会展业未来发展布局的具体创新模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牛树海  
"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是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改变,"中部崛起"到底如何崛起,中部地区区域整体崛起是目标,但是,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条件决定了中部崛起必须走由重点地区整体发展的道路,那么,在重点地区中应该如何选择中部地区发展模式。对此,提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网络模式,对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网络概念及内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网络的基本思路和空间结构,最后提出了一些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牛慧恩  王爱民  张旺锋  杨永春  
从秦王川的自然条件、现有经济发展状况和基础设施水平以及建设投资分析几个方面论述了秦王川目前城市发展布局的可行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钱明辉  胡日东  胡安其  
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需要面对城市如何合理布局的问题。通过2010年中国284个地级市及以上行政区(不包括白银市、拉萨市、中卫市)的截面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国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以及中国城镇化水平进行空间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城镇化水平呈现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相关性特征,中国城市群的城镇化发展已迈入多极化发展格局;由于中国城镇化发展存在着较强的空间正溢出效应,进行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建设需要重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使本地和相邻区域协同发展,发挥城市间城镇化发展的联动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肖雁飞  廖双红  
创意产业区发展带来产业创新和空间创新。文章从空间创新功能角度入手,分析了其城市空间创新模式的现状、问题及理论框架,认为创意产业区发展带来了城市空间转换、产业价值链接、空间与经济互动增长和创新网络系统集成等创新模式,其结果是城市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杜相国  
对构建城市农行发展布局新框架的探讨杜相国农业银行城市金融业务(本文所指城市金融业务不包括县及县级市支行业务),是近几年在向商业银行转轨过程中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构建城市农行发展布局新框架是相对于农业、农村金融业务而言,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城市农行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荣林  
广西沿海地区是我国沿海地带的经济低谷区。90年代的进一步改革开放,为这一区域发挥多种优势,争取跳跃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加大开放政策力度,以大港口、大交通、大经济、大中城市作为区域开发与产业布局的基本战略。从核心到组团,从轴线到区域,分层次推进,城镇体系格局将为之一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叶夏  白丽月  黄曦  潘跃斌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三明市的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各种类型的面积差异显著,以设施蔬菜、食用菌、花卉、水果、中草药五大类为主;二是设施规模区域差异显著,空间分布不平衡;三是设施农业整体装备水平较低,以简易设施和一般设施为主;四是存在投入成本高、融资困难的问题。文章在分析三明市自然地理条件以及设施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增长极理论和点-轴理论合理规划设施农业布局,沿福银高速、泉南高速、长深高速构建3条一级发展轴,沿S205、S204、S306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俊峰  梁梦鸽  焦华富  
跨江发展是滨江城市拓展生长空间、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跨江发展中产业如何选择和布局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通过实地调研,探讨了上海市跨黄浦江发展的产业选择和空间布局特征,并分析了城市跨江发展产业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跨江发展过程中,产业发展采取开发公司主导下的园区发展模式、金融及高新技术产业先行发展模式和高端外资驱动模式;②空间布局呈现多中心集群式空间布局模式、"一轴三带"总体布局形态和呈圈层状向外拓展格局;③城市规划、政策机制、全球化等因素对上海跨江发展的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结论可为滨江城市跨江发展的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峰  许忠文  
优化林下经济发展布局对促进林下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林下经济统计数据出发,利用区位商法(LQ)对广西14个市林下经济发展及内部各类型(种植、养殖、产品加工、旅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梧州、钦州、玉林、贵港和贺州林下经济发展在全区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各市林下经济均有某一类型(种植、养殖、产品加工、旅游)的发展优势。根据区位商的结果,结合资源特点和产业现状,提出广西林下经济发展的分区和产业布局,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意见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顾学明  王倩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组织的成立。此贸易组织的成立将形成我国对外贸易的新格局,我国将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对于如何布局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是能否利用东盟国家的优势资源进行资源互补的重要的方面,是否能把握战略机遇期的关键。因此应该有层次的开展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构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梯次战略发展布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谈力  史北祥  王红扬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型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深化,知识创新型服务业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成为城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带来的城市服务业布局变化将成为城市业态调整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南京为例,利用业态分布的POI数据,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区位熵等方法,从等级与结构的视角探究知识创新型服务业在南京市城区的空间分布,并进一步归纳衍生空间布局结构模型,探索产业空间布局的一般规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孟祥林  
任何模式的城市空间扩展过程都遵循影响力衰减规则,衰减状况受地域影响而呈现很大差别,核心城市的影响力在重叠以前如果已经衰减完毕则会出现大城市之间的城市化空白,这是城市化进程中的相对缓慢地段或者无进展地段,于是整个区域内以辐射为主的快速城市化区域和以吸收为主的缓慢城市化区域同时存在,城市化的夹生问题由此产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异速发展造成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京津冀城市圈的发展布局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因此,政府需要创新经济核布局,并且在经济波的延展模式与连续性方面文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新  杨雪  杨珺  马云峰  
本文主要分析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在多中心组团土地利用模式下,运用土地利用与交通生成的相互关系模型,得到城市交通小区的出行生成量。并以河南省巩义市“1+4”组团为例加以说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俊颖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协同发展是区域经济的发展目标。作为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武汉城市圈,经过10年的发展,武汉城市圈位居中游,远不如东部城市群;在中部城市群中,落后于中原城市群。因此,本文从产业集群、区域协同等理论研究入手,分析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的现状和面临的发展制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规划总体指导、重点产业深耕、基础平台支持的发展模式,提出了针对武汉城市圈六大重点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模式。同时,也为其他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