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14)
2023(14009)
2022(11779)
2021(10849)
2020(8759)
2019(19804)
2018(19192)
2017(36378)
2016(19722)
2015(21831)
2014(21753)
2013(21379)
2012(20381)
2011(18476)
2010(19332)
2009(18106)
2008(17345)
2007(15873)
2006(14679)
2005(13795)
作者
(55866)
(46285)
(45875)
(43936)
(29911)
(22289)
(20915)
(18109)
(17800)
(16962)
(15889)
(15774)
(15060)
(14821)
(14566)
(14524)
(13652)
(13555)
(13526)
(13398)
(11997)
(11318)
(11166)
(10845)
(10635)
(10518)
(10424)
(10347)
(9386)
(9113)
学科
(82224)
经济(82134)
管理(53483)
(52756)
(40701)
企业(40701)
中国(35243)
地方(29814)
(27714)
金融(27711)
(27090)
银行(27082)
(26421)
(26338)
方法(22907)
(20702)
业经(20386)
(19900)
数学(19339)
数学方法(19057)
农业(18214)
(15181)
(14809)
贸易(14785)
地方经济(14350)
(14211)
(14211)
环境(14009)
(13969)
理论(13046)
机构
学院(271466)
大学(267493)
(112802)
经济(109820)
研究(100571)
管理(99403)
中国(83943)
理学(81937)
理学院(80799)
管理学(79553)
管理学院(78985)
(59903)
科学(58481)
(55563)
(50140)
(49638)
中心(48238)
研究所(44573)
(43166)
财经(41429)
(40313)
师范(39973)
北京(38221)
(38153)
(37220)
(37150)
业大(35445)
经济学(33596)
(33356)
农业(32849)
基金
项目(169461)
科学(133870)
研究(129952)
基金(119602)
(102296)
国家(101313)
科学基金(87396)
社会(81980)
社会科(77748)
社会科学(77732)
(68470)
基金项目(63013)
教育(58453)
(56462)
编号(54139)
自然(53855)
自然科(52540)
自然科学(52528)
自然科学基金(51533)
资助(48049)
成果(45283)
(42621)
课题(39711)
重点(38539)
(36157)
(35196)
发展(34977)
(34399)
国家社会(32994)
(32952)
期刊
(143515)
经济(143515)
研究(92402)
中国(66550)
(45834)
金融(45834)
(42287)
(40906)
管理(39035)
教育(35924)
科学(35457)
学报(34458)
大学(27025)
农业(26810)
学学(24720)
技术(24233)
业经(24016)
经济研究(20995)
财经(20187)
问题(19395)
(17453)
(15072)
图书(14966)
(14438)
资源(14248)
(14127)
现代(14088)
国际(13889)
(13646)
论坛(13646)
共检索到457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智乾   邱长浩   冒旭海   王华伟   缪刚  
在城市建设由“增量扩张”转变为“存量更新”的大背景下,文章梳理了江苏省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融合发展存在规划编制各自为政、空间融合综合效益不高、平战转换困难、管理体制和法规标准支撑不够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从规划、空间及管理3个维度提出以下对策,包括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3个阶段做好流程融合和内容衔接;落实“基于城市功能需求,引导人防工程综合利用”“结合便民惠民工程,补老城区人防工程不足”“统一平时战时功能,减轻减少平战转换工作”等6方面空间融合策略;从“优化管理体制,将人防纳入地下空间一张图”“加快推进各级规划编制,引导空间融合建设”“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弥补相关技术标准空白”3方面做好管理融合工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亚敏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已经跨入数字化经济时代,数字经济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估量的发展潜能,并一跃成为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数字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向社会经济各个领域渗透,引发各行业尤其是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我国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实体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商贸流通行业更是作为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桥梁,对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产业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研究数字经济与商贸流通产业融合发展对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尚庆琛  
以构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具备知识性、价值性、创新性的研发服务外包的融合发展成为上海等中心城市产业发展的一个有效的战略选择。通过分析上海研发服务外包融合发展在保持技术领先、接轨国际市场、应对成本上涨、保护城市生态等方面的必要性,以及在技术、人才、企业、配套设施、金融支持、国际渠道方面的可行性,进而针对当前发展状况提出"新常态"下实施长江经济带板块联动发展、构筑释放改革红利的研发外包平台、建设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对接国家"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融合发展思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西君  吴殿廷  
以"微度假"旅游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立足点,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构建了一个"微度假"旅游与城乡融合发展互动机理模型,并确立了"微度假"旅游与城乡融合发展产业和空间互动两种基本模式。结果表明,"微度假"旅游以自然文化资源嬗变、休闲度假价值创造、线上线下技术结合、组团社群结构演变、品牌管理制度变迁等五大功能联动机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微度假"旅游与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为推进二者进一步互动发展,应进一步提高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力,营造低成本的制度环境,培育产业集群,建设高质量的"微度假"旅游目的地,全面促进"微度假"旅游和城乡融合互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孙文娉  陈雅  
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党和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以绍兴图书馆为例,选取文旅融合、图博融合、馆校融合与区馆融合四种融合建设发展方式进行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建设的概念并展开内涵与特征分析,最后从资源融合、方式互补、用户共享、技术共建、平台统一与宣传多元等方面提出融合发展的服务效能提升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瑾  
软件外包为中国软件业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机会,还有先进的软件开发管理流程,以及严格的软件质量控制体系。江苏省作为中国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信息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都较高,本文通过对江苏软件外包在制造业基础、开放型体制、良好的产业结构等方面优势的分析,提出进一步推进软件外包业发展的策略。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肖志勇  张瑾  
随着知识资源的日益扩张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以其高知识度、高技术度、高互动度和高创新度,在国家经济及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驱动作用不断增强,日益显现出未来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功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江苏省正处于国民经济结构向"Ⅲ>Ⅱ>Ⅰ"转型的关键时期,促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而言至关重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锋  刘传哲  吴从新  许士春  
该文借鉴人类发展指数与空间距离法的思想,选用人均GDP、单位GDP能耗、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3个特征变量构建了城市低碳发展指数模型。运用江苏13个城市2005-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无锡的低碳发展水平平均最高,徐州最低;苏南、苏中、苏北的低碳发展水平具有"南高北低"的特征;从不平衡性角度来看,江苏各城市总体发展的不平衡性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苏南、苏中和苏北各城市间的不平衡性具有依次递减的特征,且这种不平衡性有逐步缩小的趋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凤娟  郭胜大  
现在很多国家都把科技金融及创业投资的发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且出台了很多扶植政策,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本文根据江苏省现状提出了通过高等教育的有效教学理念及实践模式的创新解决科技人才和金融人才缺乏问题;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实物市场以便增加融资、套保和产品供销等渠道,从多个角度进行稳妥的金融衍生品的设计,如利用收益互换等提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机会,创立省级碳金融市场促进环保的合理性等;通过科技金融产品和创业投资的风险管理降低投资高科技产业的风险,降低盲目投资造成的损失程度,解决投资和筹资不规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方维慰  
为了推进贸工农一体化和内外贸一体化,江苏省的物流业必须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以作业系统化、平台信息化、服务精细化、操作绿色化为发展目标;以产业联动、城乡互动,优化布局、提升载体,组织创新、技术驱动,外向扩张,培育优强为发展策略;以财税优惠、土地供给、交通管理、运营统筹为政策重点,全方位地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袁定喜  聂影  
实现外贸的持续发展是江苏从外贸大省向外贸强省转变的内在要求,江苏外贸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在于对外资过于依赖、低价策略难以为继、核心技术和自主出口品牌缺失等方面。从加强对外商投资的引导、鼓励内资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培育外贸的竞争优势、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等方面考查,江苏需要积极培育外贸竞争优势,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外贸持续增长长效机制的形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志凌  黄贤金  赵荣钦  赖力  
低碳经济浪潮扑面而来,但又纷争不断。一是政治上,围绕碳减排与发展权的国际博弈;二是经济上,担忧GDP减损和经济技术风险;三是地理上,碳排放究竟是不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本质上看,"低碳"强调的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以高能耗、高排放、多污染为代价的新发展思路,发展低碳经济与我们产业升级、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坤  贺清云  朱翔  
特色小镇作为城乡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的关键节点,对推动城乡融合、助力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浙江省为例,以县级单位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279个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综合运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探讨特色小镇与城乡融合的空间关系机理和现实特征。结果显示:(1)新时代特色小镇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存在要素转换融合、设施沟通融合、产业重组融合、政策衔接融合、文化交互融合5个方面的空间关系机理,且两者之间存在“由点及面”的空间联通路径。(2)浙江省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属于集聚型,且集聚密度具有层级性;同时,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还呈现出北部县级单元多南部县级单元少的格局。(3)浙江省城乡融合较高水平区主要集中于杭州市市辖区及其周边,低水平区主要在南部县域呈条带状分布。(4)浙江省特色小镇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存在高度的空间相互联系,两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型、历史文化型和农旅融合型特色小镇与城乡融合发展在空间分布上有较高吻合度。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辛金国  马帅西  
文章基于2007—2020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浙江省内部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差异明显,整体来看浙江东北地区明显高于浙西南地区,城乡融合水平较高的地区对周边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具有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2)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有效带动周边地区城乡融合水平的提升,政府干预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样有利于城乡融合的发展;(3)城乡融合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与数字经济呈非线性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