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56)
2023(9877)
2022(8254)
2021(7421)
2020(5908)
2019(13205)
2018(13070)
2017(24455)
2016(13575)
2015(15226)
2014(15172)
2013(14884)
2012(14336)
2011(13234)
2010(13539)
2009(12147)
2008(12135)
2007(10847)
2006(9942)
2005(9227)
作者
(40057)
(33359)
(33310)
(31246)
(21437)
(15963)
(15113)
(12959)
(12749)
(11871)
(11442)
(11372)
(10773)
(10583)
(10317)
(10271)
(9981)
(9754)
(9649)
(9478)
(8467)
(8279)
(8032)
(7701)
(7564)
(7440)
(7402)
(7376)
(6799)
(6683)
学科
(64283)
经济(64224)
管理(35036)
(29571)
地方(24634)
中国(23850)
(21183)
企业(21183)
方法(18480)
(16885)
环境(16070)
数学(15536)
数学方法(15377)
业经(13994)
地方经济(13814)
(13073)
(12559)
农业(11807)
(10992)
金融(10990)
(10534)
(10229)
理论(10215)
银行(10214)
(10020)
(9787)
(9705)
贸易(9695)
(9415)
(9334)
机构
学院(194368)
大学(190133)
(78593)
经济(76664)
研究(73943)
管理(68571)
理学(57495)
理学院(56624)
管理学(55672)
管理学院(55287)
中国(54654)
科学(46031)
(42972)
(37936)
(34881)
研究所(34285)
中心(33461)
(31740)
(31507)
(30186)
师范(29900)
北京(27575)
(27475)
财经(26920)
业大(26780)
(25992)
农业(24596)
(24148)
师范大学(24021)
经济学(23928)
基金
项目(127984)
科学(100918)
研究(96523)
基金(88915)
(77494)
国家(76808)
科学基金(65369)
社会(61042)
社会科(57838)
社会科学(57823)
(52895)
基金项目(47261)
(44174)
教育(43763)
自然(39928)
编号(39882)
自然科(38924)
自然科学(38917)
自然科学基金(38121)
资助(35280)
(34902)
成果(32416)
重点(29910)
课题(29697)
发展(28368)
(27891)
(26935)
(26763)
创新(25103)
国家社会(25012)
期刊
(95830)
经济(95830)
研究(61411)
中国(46310)
(29759)
教育(28012)
学报(27494)
科学(27222)
管理(25040)
(24599)
农业(20772)
大学(20564)
学学(19118)
(19025)
金融(19025)
技术(17911)
业经(16884)
经济研究(14873)
问题(13884)
财经(12455)
资源(11775)
(11062)
(11049)
(10891)
图书(10251)
(9797)
论坛(9797)
科技(9465)
商业(9456)
现代(9226)
共检索到308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谨素静  钟若愚  
人才发展环境受到地区经济环境、公共服务环境、生活环境、就业环境、科技创新环境等要素共同影响,文章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的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综合评价法对我国36个城市人才发展环境指数进行测算,综合分析各城市的人才发展环境现状及问题。结果显示:我国人才发展环境区域差异较大,呈现梯度分布特征;经济环境成为驱动人才发展环境指数提升的关键;多数城市生活环境改善空间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魏琦  张斌  金书秦  
绿色是农业的本色,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既是回归本色,也是发展观的变革。在系统阐释农业绿色发展概念实质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包含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和质量高效四个维度14个指标的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并对近年来全国及各省份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显示,2012年以来,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面源污染防治取得明显进展,农业供给质量效益得到极大提高;各地区之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其中浙江综合得分最高;环境友好和质量高效两个维度的地区差异最大,增长潜力也更为明显。建议加强农业资源环境监测并及时公布基础数据,系统总结浙江等地在农业环境治理和质量效益提升方面的实践经验,完善政策举措,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修华  
通过运用金融相关比率、金融机构信贷比率、金融市场发展指标对我国东、中、西部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东中西部的金融发展水平不仅表现出绝对差异,而且相对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地区,且在信贷资金运用效率上中部劣势尤为突出。回归分析也证明了金融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因此,制定合理的金融政策有利于区域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耀彬  熊瑶  
环境规制主要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FDI来影响经济发展质量,而且在不同地区间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在系统考察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以中国2002—2016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HDI分区比较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差异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不同HDI指数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并不相同。HDI较高的地区,其环境规制强度与经济发展质量也相对较高。(2)高于全国平均HDI地区的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有积极作用,且主要通过技术创新的补偿效应产生影响。(3)低于全国平均HDI地区的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有显著的消极作用,且主要通过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产生影响,而其污染避难所效应并不显著。可见,需要因地制宜地把握好环境规制强度来助推区域经济发展质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龙飞  祁慧博  
文章在构建中国农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个维度,对中国农民发展的总体状况进行了科学、客观、完整的分析与评价,对其区域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农民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很低,与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地区间农民发展呈现较强的非均衡性,这种非均衡性也同样体现在地区内农民各个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协调上。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金凤花  徐旭  
文章以我国31个省级区域物流为研究对象,结合Theil指数模型构建了分析区域物流差异发展趋势的模型,并借助2001~2011年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合区域经济差异相关指数,剖析了区域物流差异发展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相关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对区域物流差异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对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程度会产生一定的干扰;区域物流发展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区域经济的极化;各地区应当首先关注内部差异问题,再考虑向外部拓展的发展模式;发展的目标并不是完全消除差异,而是分析如何在差异中寻找发展机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龙飞  祁慧博  
文章在构建中国农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个维度,对中国农民发展的总体状况进行了科学、客观、完整的分析与评价,对其区域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农民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很低,与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地区间农民发展呈现较强的非均衡性,这种非均衡性也同样体现在地区内农民各个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协调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婷祎   曾国安   游士兵  
尽管人类发展报告承认各国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人类发展指数(HDI)的区域差异仍广泛存在。文章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1990—2021年HDI区域差异的来源构成以及演变过程,使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分析健康指数、教育指数和收入指数对HDI变化的贡献,应用Markov方法分析HDI的动态演变过程。结果显示,1990年以来,世界整体以及东亚、太平洋地区等七个区域的HDI均在提升,但无论是区域内还是区域间,HDI的差异均依然存在。区域内和区域间HDI差异的主要来源各有不同,这主要与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和结构特征有关。通过对2025年和2030年HDI的预测发现,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国家(地区)成为高、极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地区),但国家(地区)间依然会有较大的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琳  楚紫穗  
本文构建了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省市2007-2012年的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进行评估和多层次的动态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偏低;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较明显,但呈缩小之势;东部地区在产业绿色增长度和政府政策支撑力上优势较明显,但资源环境承载力劣势较突出;西部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表现较优,但产业绿色增长度劣势较明显;中部地区三大指标优劣势不突出,整体水平中等偏后。据此,提出简要政策启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延群  许立勇  王瑞雪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水平也快速提高。从文化资源、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文化创新、文化消费和文化政策六个方面,构建区域城镇文化建设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RUCI),包含6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运用2012年数据,对我国31个省份的城镇文化建设和发展总指数以及各分类指数进行评分和排名,结果表明,在各个省份之间以及在一些省份内部,文化建设和发展水平都存在较大的非均等性。因此,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均等化应当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方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强   杨湘君  
构建省级行政区尺度的发展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从政策状况、法规状况、服务状况、管理状况、人员素质状况5个维度出发,对2012—202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软环境水平进行测度,结合Dagum基尼系数结果对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并从经济发展维度探究我国发展软环境经济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我国发展软环境建设水平呈现整体上升态势,空间上总体格局与经济发展格局相似,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2)基于空间差异系数,四大地区之间,东北与西部地区两者发展软环境水平差异性最强,西部地区内部差异较其他地区最为明显,整体上各区域间及区域内差异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缩小。(3)经济发展下经济增长、经济稳定、经济结构和质量效益4个维度因素均对我国发展软环境建设起负向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战仁  黄亮  杜德斌  
研发产业能提高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完善区域创新系统,其发展本身迎合了我国产业结构不断高端化和服务化发展的要求。本文在理论分析研发产业发展环境及构建区域研发产业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对研发产业在我国的重点区域选择及重点省市的研发产业发展环境比较进行了研究,试图为形成重点区域差别化的研发产业发展政策,整体提高我国研发产业发展水平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吉玫成  罗小龙  包蓉  田冬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新城建设大量涌现。在我国东中西三地区新城均有较大发展,而三大区域在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差异,使得新城拓展情况各不相同。针对现有研究缺乏对我国新城发展理论的系统总结,本文在对全国35个重要城市中新城相关数据梳理的基础上,总结我国新城在1990-2010的20年内新城拓展的总体情况及时空特征,分析在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下新城建设的机制,最后针对目前新城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罗绒战堆  樊毅斌  
运用生态应力指数计算法、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和典型指标对比法,对西藏与内地以及三大地带、七大经济区等整体和不同产业的发展成本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藏与内地整体以及三大地带、七大经济区的发展成本存在显著差异,三种计算方法计量出的西藏经济发展成本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具有一致性,但不同计算方法下不同产业的发展成本及其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则比较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喜仓  陈颖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下产生的一种新型发展方式,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动选择。本文在构建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能力的差异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30个省市可聚为4个类别,且区域分布特征是生产加工、环境接纳、能源消费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此,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