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17)
2023(13993)
2022(11944)
2021(11235)
2020(9611)
2019(22746)
2018(22709)
2017(43601)
2016(23393)
2015(26634)
2014(26725)
2013(26147)
2012(23904)
2011(21345)
2010(21212)
2009(19669)
2008(19282)
2007(16853)
2006(14332)
2005(12603)
作者
(66015)
(55055)
(54983)
(52564)
(35162)
(26614)
(25237)
(21610)
(20918)
(19536)
(18663)
(18558)
(17411)
(17316)
(17220)
(17048)
(16536)
(16320)
(15952)
(15893)
(13472)
(13419)
(13349)
(12703)
(12455)
(12323)
(12227)
(11974)
(11098)
(10798)
学科
(100680)
经济(100577)
管理(65622)
(62953)
(50874)
企业(50874)
方法(49867)
数学(44870)
数学方法(44163)
中国(27494)
(25987)
(25355)
(21587)
贸易(21578)
(21050)
地方(21004)
业经(19601)
(18860)
农业(17454)
(16187)
理论(15650)
(15369)
财务(15309)
财务管理(15265)
企业财务(14334)
(14126)
技术(13955)
环境(13861)
(13481)
(13479)
机构
大学(330033)
学院(329692)
(137722)
经济(134845)
管理(130690)
理学(113680)
理学院(112447)
管理学(110238)
管理学院(109630)
研究(107068)
中国(80439)
(68874)
科学(65743)
(61464)
(52830)
(51604)
中心(50686)
财经(49535)
(48626)
业大(48433)
研究所(48178)
(45065)
经济学(43220)
北京(42523)
(42214)
师范(41774)
农业(40516)
经济学院(39307)
(38962)
(38406)
基金
项目(226967)
科学(179827)
基金(166809)
研究(163333)
(145176)
国家(144047)
科学基金(125090)
社会(104685)
社会科(99384)
社会科学(99358)
(88253)
基金项目(88206)
自然(82068)
自然科(80272)
自然科学(80253)
自然科学基金(78793)
教育(76480)
(74429)
资助(69070)
编号(66204)
成果(52372)
重点(51047)
(50509)
(48240)
(47145)
课题(44777)
科研(44066)
创新(44064)
国家社会(43845)
教育部(43743)
期刊
(141342)
经济(141342)
研究(92428)
中国(59678)
学报(48912)
(48887)
科学(46483)
管理(46215)
(45184)
大学(37632)
学学(35524)
教育(32156)
技术(31155)
农业(30472)
(26461)
金融(26461)
财经(23831)
经济研究(23830)
业经(23325)
问题(20608)
(20541)
统计(18907)
(17130)
技术经济(16957)
(16863)
(16657)
决策(15476)
商业(15316)
(15176)
图书(15071)
共检索到473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江丽  
本文分析了出口开放对中国沿海城市规模增长同时存在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利用长三角城市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了出口开放对城市规模增长的影响:一方面,出口开放提高了工业集聚程度,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城市规模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出口贸易结构却限制了服务业发展及其对城市规模增长的促进作用。劳动力成本提高与城市规模扩大显著负相关,政府支出对城市规模增长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旅游业和绿化水平相对滞后不利于城市规模增长。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它也是城市人口规模增长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题中之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文雯  王奇  
通过构建城市人均污染排放—人口规模模型,运用我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不同等级城市人口规模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小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中等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先增加再减少的"倒U型"关系;大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正N型"关系;特大和超大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倒U型"关系;从全国范围看,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倒U型"关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文雯  王奇  
通过构建城市人均污染排放—人口规模模型,运用我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不同等级城市人口规模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小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中等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先增加再减少的"倒U型"关系;大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正N型"关系;特大和超大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倒U型"关系;从全国范围看,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倒U型"关系。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景睿  刘三林  邓晓锋  
知识产出与经济增长受人口受教育水平的适度规模、知识外溢和市场容量的支配,融合以上因素构建理论模型并对珠江三角洲9城市1996-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口受教育水平与知识产出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适度问题,即受教育水平最高的人口并不一定是产出弹性最大的人力资本,而是与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转化相匹配的人力资本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这种适配度区别不仅表现为城市间差异,而且随时间发生动态演变,因此,人力资本政策应该因时因地制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史桂芬  李真  
文章基于2005-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数据,采用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人口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人口流动促进长三角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结果显示:我国长三角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口流动会改变地区劳动力规模和结构,重塑人口分配格局,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并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科技创新及增加居民消费三条路径推动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人口流动对长三角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户籍管制宽松、人口密度较低、受教育程度较低及规模较大的城市更加明显。因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应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芳  钟太洋  
为探究我国城市化带来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成本的时空变化,选取2007—2016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得到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人口密度、城市空间扩张与人均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成本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以城区总人口与建成区面积计算的人口密度拐点为22 026.47人/km~2,对应建成区面积的拐点为148.41 km~2;城市空间无序扩张会增加人均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成本。因此,应加强存量土地挖潜,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韬  
城市、产业集群与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城市群的兴起,集聚经济的优势产生于"邻近空间"的交互作用中,应该构建包含"空间"维度的逻辑体系、法则和模型。产业结构变迁与产业集聚在创新驱动下形成生产要素、市场交易、服务等方面的多维度相互作用,最终体现在城市群整体层面的协同发展。基于规模、结构、职能和创新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探析,利用长三角城市群2005-2015年工业、服务业增加值、FDI、资本存量、人口密度等数据,运用探索性地统计分析、空间权重矩阵、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对城市群、产业集聚两大变量组进行了互动因素与强度的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通过经济规模、结构、创新与服务四类因子,对城市产出效率产生了全面的促进作用;长三角城市群"空间—产业"已形成有效互动。未来要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规模、结构效益与各类城市的分工效率,加强产业对城市群发展与繁荣的支撑作用,全面实现城市群内外价值链的多维良性互动,提升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建党  唐杰  梁植军  
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两个视角入手,对2000-2015年间的城市规模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常住人口和GDP以及珠三角城市群常住人口,都形成了菱形城市层级结构;珠三角城市群GDP近似服从齐普夫分布,形成了金字塔型城市层级结构,基本实现了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空间配置;如果把香港和深圳合并为港深都会,则珠三角城市群常住人口服从幂律分布,城市GDP依然服从齐普夫分布;中国的户籍政策、人口规模政策阻碍了人口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工业化发展阶段差异是两大城市群城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叶晓陶  周云  田鹏许  
将房地产投资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为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利用索罗的经济增长模型,对不同类型城市的房地产投资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建模验证。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城市之间由于房地产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房地产投资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有所不同;房地产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方式与贡献程度存在差异;房地产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特征存在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尹上岗  杨山  吴小影  朱奕衡  
城市人口增长与城区面积扩展的关系问题,是城市乃至城市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根据趋势面和位序-规模法则分析2000~2018年城市人口与用地的分布演化特征,并探究其异速增长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口与用地的分布态势呈"东高西低,中间高南北低",人口规模逐渐由均衡化向集中化分布模式转变,用地规模一直为均衡化分布模式。(2)从两者异速关系来看,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口-面积异速增长为负异速的人口扩张弱型阶段,其中2008年前70%以上的城市以正异速为主,2008年后80%以上的城市以负异速为主。(3)在各城市异速类型变化上,正异速城市向下变动率较高,且多数转变为负异速类型,负异速城市保持稳定率较高,反映出长三角地区多数城市城镇化动力逐渐由土地扩张推动转变为人口增长推动。城市人口-面积异速增长规律的研究可以为长三角地区城镇化要素流动和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并对区域一体化推进提供实践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艳萍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集聚、企业规模对TFP增长的影响;其次,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我国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江苏、浙江、上海)20个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变化;最后,用面板数据的计量回归模型对长三角两省一市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表现出负增长;产业集聚和企业规模对上海、江苏和浙江制造业行业TFP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正柱  李瑶瑶  
文章以长三角城市群2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2010—2019年区域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呈显著的空间自相关,而市场一体化空间相关性不显著,但也出现“极点”和“洼地”现象;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显著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而本地区市场一体化进程对周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效果不明显,经济开放与人力资本都有效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且人力资本呈现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效应分解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对外开放和人力资本的直接效应都为正且显著,同时人力资本的间接效应为正且显著。长三角城市群要充分发挥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加速器”作用,提升地区整体经济实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娟  廖信林  
本文基于长三角制造业"二位数"行业1998-2010年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一节差分矩估计方法对城市群内的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制造业"二位数"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与经济增长之间表现为强烈的非线性共生关系,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具有门槛效应,即产业集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过度集聚产生的负外部性,会使得集聚不利于经济增长。针对上述回归结果,本文给出了理论分析,并总结了结论的政策启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健  吴佩林  
基于城市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利用2001-2013年我国21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实证分析了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阐述了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城市人口规模通过聚集经济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这种现象在东部地区较明显,在中、西部地区尚未显现;根据计算的门槛值及最优城市人口规模数值,城市人口规模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艳  高立鑫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1-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围绕“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一系列机理分析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质量;数字经济的发展对长三角都市圈内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促进效果显著;机制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增加两条路径提升城市经济增长质量。本文认为,应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城市群内部联系,更好推动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