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12)
2023(14939)
2022(12737)
2021(12206)
2020(10433)
2019(24609)
2018(24350)
2017(46478)
2016(24960)
2015(28629)
2014(28550)
2013(28041)
2012(25784)
2011(23263)
2010(23251)
2009(21572)
2008(21265)
2007(18600)
2006(16045)
2005(14266)
作者
(71693)
(60154)
(59770)
(57040)
(38103)
(28741)
(27340)
(23555)
(22816)
(21334)
(20268)
(20208)
(18948)
(18829)
(18570)
(18511)
(17933)
(17680)
(17215)
(17215)
(14741)
(14581)
(14545)
(13732)
(13535)
(13486)
(13208)
(13013)
(12070)
(11880)
学科
(108505)
经济(108394)
管理(72458)
(67068)
(55045)
企业(55045)
方法(53581)
数学(47901)
数学方法(47188)
中国(31289)
(26871)
(26391)
(21256)
(21252)
贸易(21244)
业经(21077)
(20688)
地方(19570)
环境(18665)
(18436)
农业(17531)
(16681)
财务(16620)
财务管理(16577)
理论(16539)
(16037)
企业财务(15713)
(15473)
(15401)
银行(15366)
机构
大学(361439)
学院(358677)
(152010)
经济(148972)
管理(140865)
理学(122415)
研究(121790)
理学院(121028)
管理学(118670)
管理学院(118018)
中国(92891)
(77248)
科学(74334)
(67195)
(60950)
(56728)
中心(56368)
研究所(55654)
财经(54540)
业大(52336)
(51200)
(49730)
北京(48759)
经济学(47548)
(46144)
师范(45698)
农业(44598)
(43980)
经济学院(42937)
(40783)
基金
项目(244191)
科学(193594)
基金(180905)
研究(174610)
(158310)
国家(157104)
科学基金(135533)
社会(112663)
社会科(106955)
社会科学(106927)
基金项目(95060)
(92418)
自然(88940)
自然科(86982)
自然科学(86958)
自然科学基金(85390)
教育(80844)
(79187)
资助(75805)
编号(69385)
成果(55462)
重点(54994)
(54903)
(51458)
(50364)
国家社会(47726)
科研(47479)
教育部(47304)
创新(47167)
课题(47088)
期刊
(156935)
经济(156935)
研究(102097)
中国(66610)
学报(54815)
科学(52652)
(52511)
管理(50427)
(49630)
大学(41937)
学学(39417)
农业(33736)
教育(33636)
技术(32222)
(28861)
金融(28861)
财经(26685)
经济研究(26470)
业经(24129)
(22984)
问题(22249)
统计(20756)
(19460)
(18487)
(18381)
技术经济(18211)
图书(17568)
资源(16950)
决策(16778)
(16590)
共检索到519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文雯  王奇  
通过构建城市人均污染排放—人口规模模型,运用我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不同等级城市人口规模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小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中等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先增加再减少的"倒U型"关系;大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正N型"关系;特大和超大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倒U型"关系;从全国范围看,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倒U型"关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文雯  王奇  
通过构建城市人均污染排放—人口规模模型,运用我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不同等级城市人口规模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小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中等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先增加再减少的"倒U型"关系;大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正N型"关系;特大和超大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倒U型"关系;从全国范围看,城市人均污染排放量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呈"倒U型"关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芳  钟太洋  
为探究我国城市化带来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成本的时空变化,选取2007—2016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得到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人口密度、城市空间扩张与人均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成本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以城区总人口与建成区面积计算的人口密度拐点为22 026.47人/km~2,对应建成区面积的拐点为148.41 km~2;城市空间无序扩张会增加人均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成本。因此,应加强存量土地挖潜,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飞宇  赵爱清  
近年来,"雾霾"等污染现象的频繁出现引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进一步关注。本文选取了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级别城市2003-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全面回归分析了FDI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二氧化硫、工业废水和工业烟尘在城市间都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60%以上的城市处于"高—高"型和"低—低"型的空间集群中。在此基础上,空间自相关模型表明FDI的引入对于我国城市环境污染具有"污染光环"和"污染天堂"的双重效应。不同地区的FDI对区域环境污染的影响在种类和方向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我国在引进外资上需及时加强对某些新污染源的关注,同时注意东、中、西部地区的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焦若静  
以1990-2009年新兴经济体国家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检验了不同人口规模下城市化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口小国的城市化率与环境污染呈正向线性关系,中型国家的城市化率与环境污染呈U型关系,人口大国的城市化率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关系;人口小国的小城镇发展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中型国家的小城镇与城市群均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人口大国的小城镇与城市群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压力。因此,我国的城市化既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不能参照其他人口较少的新兴经济体的道路选择,而应寻找适合中国的人口大国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家庭  王璇  
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基础,利用2004-2008年中国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城市化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发现城市化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反U型曲线关系,并根据实证结果从城镇人口、产业结构、环保技术和意识、城市空间扩展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魏龙  潘安  
论文沿用经典EKC分析框架,在现有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研究基础上加入了出口贸易开放度、利用外资水平、研发水平及污染治理水平等因素。分析基于2005—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城市(包括115个资源型城市和170个非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考虑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GMM估计的方法,实证考察了出口贸易和FDI是否加剧了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研究表明,出口贸易显著地加剧了中国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FDI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环境污染;中国主要地级城市的人均收入和环境污染呈"倒U型"的库兹涅茨关系;环境影响因素对各类资源型城市污染排放产生的作用具有异质性,原因在于不同类型城市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程开明  钱旭倩  李泗娥  
本文探究城市蔓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选择合理有效的城市发展模式,以降低城市蔓延的环境负外部性。本文根据2005—2014年全国110个重点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计量模型的差分广义矩估计解析城市蔓延影响环境污染的实际效应。研究表明:城市蔓延显著加重了城市的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中西部城市和大城市的蔓延式发展对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影响较为突出,东部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蔓延式发展对生活污染的影响则更为明显。该研究对于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强化城市环境治理,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晓东  徐锦  
利用中国245个地级市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外资、城市污染与环境管制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地方政府提高环境管制水平能够促使低污染、高附加值、环境友好型外资企业对高污染、高能耗外资企业的替代,从而降低对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相对经济增长率较低(政治锦标赛理论)或者财政压力(财政压力理论)较大的地方政府,更有动机降低环境管制水平,甚至以牺牲当地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培材  王忠  
以2003-2010年中国261个地级市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官员更替对地区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官员更替对地区环境有短期的负面影响;更替发生当年,地区污染加重;在接任官员的任期内,官员对辖区环境有积极影响。同时,地区环境状况也受官员特征的影响,如异地调任的市长对地区环境的消极影响更大;地区污染程度随着官员任期的延续先下降后上升,呈U形变化。因此,在我国城市污染的治理中,应合理调整官员的调任制度,改变以往单一的官员考核指标,应是治理城市污染的重要治本措施之一。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毛德凤  彭飞  刘华  
基于2003~2013年26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城市扩张、财政分权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以城市人口密度衡量的城市扩张显著降低了环境污染,以建成区面积衡量的城市扩张显著加重了环境污染;随着财政分权度的提高,人口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改善作用不断增强,但是空间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仍表现较强的持续性;随着人口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财政分权由加剧环境污染向遏制环境污染方向转变,而在空间城市化的不同阶段,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均保持稳定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江丽  
本文分析了出口开放对中国沿海城市规模增长同时存在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利用长三角城市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了出口开放对城市规模增长的影响:一方面,出口开放提高了工业集聚程度,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城市规模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出口贸易结构却限制了服务业发展及其对城市规模增长的促进作用。劳动力成本提高与城市规模扩大显著负相关,政府支出对城市规模增长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旅游业和绿化水平相对滞后不利于城市规模增长。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它也是城市人口规模增长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题中之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镘  黄柏石  刘晔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强调切实治理影响人口健康的环境问题,建设健康人居环境。论文基于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以及2005年和2015年各省级行政单元1%人口抽样调查等数据资料,论文使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刻画中国城市人口死亡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空间回归方法,揭示城市PM_(2.5)的平均浓度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对PM_(2.5)—人口死亡率关联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人口死亡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呈现明显的异质性,高死亡率地区早期集聚分布于西南地区,2005年后在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呈现逐渐集聚分布态势。低死亡率地区长期集中分布于西北地区、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京津两市。(2)人口死亡率的分布存在空间关联性,高—高类型地区早期集中分布于西南地区,后期向东扩展;低—低类型地区主要分布于北疆、内蒙古西部和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3)城市PM_(2.5)浓度对人口死亡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对邻近地区的人口死亡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4)中国城市PM_(2.5)浓度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存在学历差异和城乡差异,地区高学历人群集聚可降低PM_(2.5)的健康风险,城镇化发展进程缓慢则会加重PM_(2.5)的健康风险。研究旨在为防范空气污染暴露导致的健康风险、建设健康人居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寇冬雪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利用集聚效应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污染排放强度、提高资源环境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产业集聚分为专业化、多样化、相关多样化和无关多样化四种模式,选取2003—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结果显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均有助于改善环境污染。多样化集聚中,产业间内在关联性与环境污染呈现负相关。相关多样化集聚能显著改善环境污染,无关多样化集聚则会加剧环境污染。此外,上述结论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异质性并受城市特征的影响。专业化集聚程度的提升对西部地区和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改善作用更大,多样化集聚程度的提升对东部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改善作用更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黄娟  汪明进  
基于集聚与污染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的假说,选取2004—2014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探讨制造业集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同集聚对城市污染排放的影响,并分地区、规模进行了双向固定效应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同集聚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随着集聚层次的不断发展,当城市产业集聚水平跨过"拐点"后,产业集聚能改善污染排放状况。科技创新能有效减少污染排放,且在共同集聚与污染排放的"倒U型"曲线关系中发挥着显著作用。通过稳健性分析发现,不同区域、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