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91)
2023(6596)
2022(5513)
2021(4836)
2020(3915)
2019(8650)
2018(8180)
2017(15544)
2016(8495)
2015(8948)
2014(8565)
2013(8470)
2012(7620)
2011(6755)
2010(6515)
2009(5912)
2008(5631)
2007(4668)
2006(3997)
2005(3195)
作者
(26312)
(22054)
(21895)
(20484)
(13959)
(10761)
(9713)
(8628)
(8525)
(7574)
(7498)
(7204)
(7007)
(6988)
(6867)
(6666)
(6566)
(6523)
(6401)
(6099)
(5552)
(5270)
(5044)
(4991)
(4934)
(4783)
(4686)
(4672)
(4519)
(4363)
学科
(35330)
经济(35276)
管理(22476)
(21461)
方法(15901)
(14895)
企业(14895)
数学(14726)
数学方法(14609)
中国(13354)
(9709)
(8347)
地方(8330)
(7365)
农业(7071)
(7056)
贸易(7055)
城市(6900)
(6816)
业经(6803)
环境(6695)
人口(6104)
技术(5253)
城市经济(5134)
(5031)
产业(5030)
收入(4934)
(4666)
(4648)
(4327)
机构
大学(122107)
学院(120716)
(50703)
经济(49697)
管理(46701)
研究(43447)
理学(42023)
理学院(41439)
管理学(40710)
管理学院(40493)
中国(29850)
科学(29166)
(26920)
(25440)
业大(23312)
(22437)
农业(21736)
研究所(21001)
(19965)
中心(19123)
财经(17152)
经济学(16271)
(16061)
(15821)
(15568)
农业大学(15247)
(15163)
北京(15156)
经济学院(14988)
师范(14895)
基金
项目(93413)
科学(74125)
基金(70960)
(65200)
国家(64688)
研究(59070)
科学基金(55294)
社会(41688)
社会科(39636)
社会科学(39624)
基金项目(39103)
自然(38078)
自然科(37286)
自然科学(37274)
自然科学基金(36599)
(35513)
(31113)
资助(27135)
教育(25710)
重点(21032)
编号(20487)
(19874)
(19820)
计划(19480)
(19363)
国家社会(18468)
科研(18390)
创新(18232)
科技(16681)
教育部(16631)
期刊
(47259)
经济(47259)
研究(32359)
学报(25448)
科学(23012)
(22636)
中国(18597)
大学(18274)
学学(17972)
农业(15053)
管理(13913)
(13215)
经济研究(8745)
问题(8470)
(8135)
业经(8068)
财经(7955)
业大(7374)
(7172)
金融(7172)
城市(7121)
(6859)
(6810)
技术(6681)
资源(6657)
科技(6534)
商业(6521)
农业大学(6359)
(5897)
统计(5838)
共检索到158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成  姚阳阳  周汉  
城市人口聚集可能通过规模效应和拥挤效应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和城市层面宏观数据的研究表明,城市人口聚集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曲线拐点处为0.06万人/平方公里。以个体特征差异分组后发现,农村户籍居民与中低技能劳动者能够更多地得益于城市人口聚集。就城市特征异质性而言,人口聚集能够显著提升三线城市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在更换回归模型、被解释变量代理变量与测度范围后,结论仍然一致且稳健。中间机制分析表明,城市人口聚集通过改变个人收入与工作环境满意度、社会信任水平和通勤时间等途径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欧阳一漪  张骥  
本文利用cgss2015的调查数据和2015年全国的房价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对房价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房价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住房面积与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住房产权与居民幸福感显著相关,且拥有房产越多,居民的幸福感越高;房价上涨对有房产的居民来说,增加了资产价值,具有财富效应,但对于房价上涨预期强烈、住房改善需求大、所在地区房价上涨过快的居民来说,仍然会降低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叶秀  宁艳杰  
采用社区环境调查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量表的方式,对北京市城区的457名社区居民进行了实证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总体情况(15.6368±3.9625)良好。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社区环境因素。结果表明,"景观优美"、"邻里关系良好"等5个指标是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社区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反映了居民对社区环境的需求,有关部门和企业可以根据居民的需求来规划、建设和管理社区,让社区居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红莉  张东  许传新  
本文基于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采用定序Logit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住房产权、住房面积、住房分配、住房环境和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住房面积与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家庭住房面积越大,居民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与没有产权房的人相比,拥有产权房能显著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居住空间分配越不公平,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越低;居住环境越好,居民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因此,为了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增加人民福祉,需要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努力增加住房供应,保障人民基本住房需求;公平分配居住空间,维护社会和谐;合理规划城市建设,提高居住环境舒适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新东  宫舒文  
文章在构建居民主观幸福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湖北省武汉市、宜都市和神农架林区三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莹莹  彭代彦  
文章利用中国CGSS(2011—2013)数据,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研究了腐败对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败降低了中国居民幸福感,且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影响相对收入来实现。分组分析结果表明:腐败显著降低了低收入阶层、城市地区(或东部地区)居民幸福感,腐败对其他收入阶层、农村居民(或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苏梽芳  王海成  郭敏  
文章基于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应用半参排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食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社会人口、经济和情形性因素之后,食品价格上涨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分组检验还发现,食品价格上涨对农村户籍和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居民幸福感影响更大;由于家庭仍然是抵御通胀风险冲击以平滑消费的重要来源,生活费用分担人数越少,食品价格上涨对幸福感影响越大;相对就业不稳定的人群,就业稳定者因为未来预期收入不确定性较小而幸福感受食品价格上涨影响更小。文章认为政府应该稳定食品价格,统筹推进"菜篮子"工程,加大对弱势群体的食品价格补贴,以增强居民抗食品通胀风险的能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冰涛   毛桂蓉   苏剑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增进人民幸福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议题。使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实证分析个体慈善捐赠行为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慈善捐赠行为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正向且稳健的提升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提升社会关联能力、提高社会地位以及增加积极情绪是慈善捐赠行为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慈善捐赠行为对居民幸福感的积极作用在高收入满意度人群、城镇人群、低学历人群、中年人群,以及北方和西部地区样本中表现更为明显。研究结果为当下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见解。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党云晓  张文忠  余建辉  谌丽  湛东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重视自身生活的幸福程度。学术界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关注虽然由来已久,但是鲜见从地理学角度出发的研究,尤其是评价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本文以北京为例,基于大规模问卷调查,构建了个体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框架,分析了不同社会属性人群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测度了制度与政策等因素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社会经济属性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明显;制度因素对个体幸福感有显著影响,拥有本地户口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外地户口居民;工作时间和通勤时间的增加都能降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迁居能提高个体的生活满意度,然而频繁迁居和更换工作却会降低个体的生活满意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新东  程翔宇  
文章在构建湖北居民主观幸福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调查数据,分析湖北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发现,社交关系、收入水平和健康状况等二级指标对居民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工作压力、贫富差距、保障体系、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交通出行和政府效率等三级指标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莹莹  彭代彦  
文章利用中国CGSS(2011—2013)数据,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研究了腐败对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败降低了中国居民幸福感,且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影响相对收入来实现。分组分析结果表明:腐败显著降低了低收入阶层、城市地区(或东部地区)居民幸福感,腐败对其他收入阶层、农村居民(或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磊  刘斌  
本文采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6)研究预期对我国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在控制了个体特征、经济特征和生活满意度后,收入状况的未来预期、资产的未来预期、职位升迁的未来预期和工作条件的未来预期均对居民的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预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群体差异。女性更看重收入和资产增加的未来预期,男性更看重职位升迁和工作条件改善的未来预期。而相对于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未来预期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更重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课题组  陈倩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福州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总体评价、不同群体的幸福感差异以及各项生活满意度的评价情况。并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探究福州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力。结果表明:个体特异性因素、就业发展因子、家庭文体因子、公共服务因子、居住环境因子、生存环境因子和社会环境因子等是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佟孟华  郭娜娜  李剑培  
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匹配后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机制和效应。基准分析表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整体上能够显著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但不同类型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中高收入群体和不健康群体,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效应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主要通过降低城市的客观环境污染、降低居民感知的主观环境污染和增强居民对政府满意度来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政府和公众环境关注度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本文为客观评估城市层面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居民主观福利效应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同时也为实现环境治理和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双赢”目标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健  孟庆跃  Winnie Yip  王丽娜  曲江斌  贾莉英  孙强  
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我国有9亿农民,农民感觉幸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文章采用昨日重现法,对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居民平均有12.79%的时间处于不幸福状态;有27.00%的居民U指数大于0,均数为47.03%,说明平均有47.03%的时间处于不幸福状态;不同特征人群的主观幸福感不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调查县、文化程度、相对经济状况、失眠状况、心情抑郁和时间压力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