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01)
- 2023(9570)
- 2022(8364)
- 2021(7820)
- 2020(6827)
- 2019(16213)
- 2018(16206)
- 2017(31213)
- 2016(17497)
- 2015(20029)
- 2014(20304)
- 2013(20017)
- 2012(18639)
- 2011(16886)
- 2010(17625)
- 2009(16344)
- 2008(16602)
- 2007(15057)
- 2006(13016)
- 2005(11404)
- 学科
- 济(75859)
- 经济(75788)
- 管理(45974)
- 业(43128)
- 方法(38413)
- 数学(34500)
- 企(34204)
- 企业(34204)
- 数学方法(33849)
- 中国(21044)
- 农(19060)
- 学(17189)
- 地方(15941)
- 财(15833)
- 业经(13817)
- 理论(12995)
- 贸(12792)
- 贸易(12787)
- 农业(12649)
- 易(12312)
- 制(11715)
- 和(11183)
- 环境(11006)
- 银(9903)
- 银行(9870)
- 务(9704)
- 财务(9658)
- 财务管理(9630)
- 融(9500)
- 金融(9496)
- 机构
- 大学(260469)
- 学院(259611)
- 济(100630)
- 经济(98120)
- 管理(97231)
- 研究(88787)
- 理学(84163)
- 理学院(83020)
- 管理学(80934)
- 管理学院(80443)
- 中国(64492)
- 科学(58711)
- 京(56832)
- 所(46972)
- 农(46861)
- 财(44287)
- 研究所(43062)
- 业大(41570)
- 中心(40692)
- 江(39587)
- 农业(37371)
- 范(36098)
- 财经(35963)
- 师范(35727)
- 北京(35658)
- 经(32458)
- 州(31678)
- 院(31656)
- 经济学(31018)
- 师范大学(28830)
- 基金
- 项目(174362)
- 科学(136014)
- 基金(125450)
- 研究(121748)
- 家(110859)
- 国家(110028)
- 科学基金(93442)
- 社会(74930)
- 社会科(70946)
- 社会科学(70919)
- 省(68987)
- 基金项目(66754)
- 自然(63127)
- 自然科(61723)
- 自然科学(61702)
- 自然科学基金(60526)
- 划(59103)
- 教育(57619)
- 资助(52697)
- 编号(49510)
- 成果(40206)
- 重点(39820)
- 部(37824)
- 发(37133)
- 创(35320)
- 课题(35087)
- 科研(33707)
- 计划(33685)
- 创新(33095)
- 大学(31919)
- 期刊
- 济(106824)
- 经济(106824)
- 研究(72074)
- 中国(47725)
- 学报(43571)
- 农(41286)
- 科学(40812)
- 财(34040)
- 管理(32801)
- 大学(32002)
- 学学(30221)
- 农业(27982)
- 教育(27616)
- 技术(24322)
- 融(18784)
- 金融(18784)
- 财经(17068)
- 业经(16974)
- 经济研究(16767)
- 问题(15889)
- 统计(15767)
- 业(15727)
- 经(14618)
- 策(13992)
- 技术经济(13580)
- 版(13448)
- 资源(13044)
- 决策(12881)
- 图书(12400)
- 商业(11758)
共检索到371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叶明
城市作为大规模集中的人类非农性社会经济活动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点 ,相互之间存在着空间作用 ,这使得城市人口的变动不仅仅是其内在属性影响的结果 ,还是城市实体空间分布作为位置变量对城市人口内在属性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通过实证进行了城市人口空间分析 ,并探讨了相关GIS应用模型特性和建立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
城市人口 空间分析 GIS应用模型
[期刊] 预测
[作者]
蔡建明 孙樱
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的人口规模,这是由城市是人口集聚地和人是首要生产力这两点决定的,因此迅速而准确地预测城市人口数量是了解城市投资环境和制订正确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和必要前提。 1 预测模型的建立随着现代控制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完善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描述人口发展的一般模型已日渐繁多和日臻完备。归纳起来,大体上可分为3类:(1)连续模型——一般用偏微分方程描述,相对比较精确、完善,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2)离散模型——一般用矩阵形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颖彪 千庆兰 周倩仪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GIS也得到了发展。据估算,超过80%的商业经济数据具有空间特性或者与空间位置有关,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些空间数据,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商业运行成本,同时还可用于规划、监测、改善区域商业和经济环境。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借助于城市空间数据,实现了基于GIS模型的城市商业空间Buffer分析、最佳路径分析、资源配置分析,同时分析了城市商业空间影响的主要驱动力机制及形成因素。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韩猛 王晓军
由死亡率下降带来的长寿风险给社会、政治以及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更加准确地对长寿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需要对未来死亡率趋势进行预测。本文针对我国死亡率数据样本量小以及数据存在缺失的实际情况,对Lee-Carter模型进行了改进,通过一个双随机过程对Lee-Carter模型中的时间项进行建模。在模型中考虑了样本量不足对预测结果造成的影响,使得改进后的Lee-Carter模型更加适合目前中国的人口死亡率预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林波 李伟涛 王维 熊严军
21世纪,全球范围内城市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扩张不可避免地将大量的森林、农田、草地、湿地和水域等发挥着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对城市、区域乃至全球的生态系统造成较大的影响。在未来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保护必需的生态用地对于维持城市自身生态系统健康、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研究以中国经济特区深圳市为例,将景观生态概念模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结合起来,在GIS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了城市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析模型,并分别按照保留城市面积30%、40%、50%和60%生态用地的4种情景,分析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布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论文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耀军 任正委
经济社会越发展,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力度越大,同时,沿海地区聚集的人口也越多。21世纪以来,沿海城市人口规模及其变化的市别差异较大,个别城市出现了人口自然负增长的态势,总体上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显著高于内陆城市,人口迁移流入集中于24个沿海城市,约占沿海城市总数的一半。借助GIS技术,应用空间聚类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沿海城市人口重心向西南略微移动;人口分布趋于均匀,从人口密度方面看,2010年较2000年在空间上人口聚集程度有所下降。提出了优化沿海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GIS 沿海城市 人口 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晓平
我国正进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功能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都市圈化和效区化趋势在一些城市都有表现,因此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我国城市化规律有重要意义。利用19821、990、2000年三次人口普查中得到的广州市中心区和近郊区各街道、镇的人口密度资料,对广州人口密度分布进行模型研究。结果发现:1982年以来广州市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呈典型的克拉克分布,即城市中心人口密度最大,随着向外距离的增加,人口密度迅速降低,表现出城市发展早期阶段的特征;与此同时,中心区人口密度先升后降,近郊区人口密度持续上升,远效区人口密度缓慢上升,城市郊区化开始发展。
关键词:
郊区化 都市圈 人口分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炎炎 杨世箐
文章通过构建四川城市人口风险预警模型,在此基础上收集截面数据,以成都市为例,结合其发展实情设定特定的评价标准,对人口风险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并做出预警判断。研究发现,作为西部的典型区域中心城市,成都市在当前及未来面临的主要人口内部风险仍然是人口数量风险,同时,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外部风险形势相对突出。
关键词:
城市 人口风险 预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若建
1949年以来,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第一,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有相当程度的增长;第二,城市人口分布格局明显改变;第三,城市人口规模体系有所变化。本文尝试对上述变化作一些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文中的城市人口指的是建制市中的非农业人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劳昕 沈体雁
文章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对中国流动人口在地级市层面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演化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仍然是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城市是跨省人口流动的主要吸引中心,吸引核心区逐渐由珠三角向北移动;从两次普查间人口流动分布的变化趋势看,绝大部分地级市的人口流动规模和强度有所增加,人口流动规模的空间分布态势基本不变,人口流动强度的空间分布则渐趋分散;跨省与省内流动人口相比,其分布较为集中,且大部分地级市仍以省内流动为主;人口流动强度与人口流动规模相比,受城市等级影响较小,空间分布较均匀,西北边疆(主要是新疆地区)城市人口流动规模较小而流动强度较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芬 朱艳 姜东 荆奇 曹卫星
【目的】基于小麦籽粒品质预测模型和GIS技术,探索主要籽粒品质指标区域模拟与空间变异分析的方法。【方法】首先利用文献资料对已有小麦籽粒品质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价,并基于江苏省40个生态点2000-2003年逐日气象数据和5个生态点、6个品种类型的小麦田间试验数据,对籽粒品质预测模型进行先计算后插值(calculate first,interpolate later,CI)和先插值后计算(interpolate first,calculate later,IC)两种升尺度方法的研究与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3项籽粒品质指标的区域模拟;最后,运用GIS和地统计学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师华定 王占刚 付加锋 高庆先
发展低碳经济,进行技术引进和创新是当前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参与国际合作和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低碳经济基础数据库进行了分析、设计与建库,数据库主要包括4类数据:"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社会经济人口数据库"、"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和"元数据库"。本文将低碳经济模型中的各种条件、指标与空间要素结合,利用GIS技术对其进行可视化与空间分析研究,在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低碳经济模型GIS空间分析系统,提供低碳经济模型可视化、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空间分布表达、趋势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功能。经实践验证,证明该系统能直观反映不同区域尺度低碳经济发展的动态演化过程和未来情景类型...
关键词:
低碳经济模型 GIS 可视化 空间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熊波
本文运用迭代的方法计算出人口极限值xm和人口增长率r,用Logistic模型预测了我国人口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根据预测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人口 Logistic模型 迭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钰 詹晨霄 张鹏岩 孙东琪 马海涛 王振波 张浩
建设用地剧烈扩张和城市人口快速聚集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特征,人地空间失调已成为城市和区域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本文以城镇化快速推进中的台湾海峡西岸地区为案例,采用基尼系数、空间指向系数、比较优势指数和离差系数模型分析了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的空间失调和演化特征,使用OLS和GWR模型探讨了城市人地空间失调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人地空间分布失调的主要症结是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快、分布失衡、波动剧烈,并具有先扩大后缩小的动态特征;(2)城市人地空间格局失调的主导症结是建设用地向中心城市的聚集超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钰 詹晨霄 张鹏岩 孙东琪 马海涛 王振波 张浩
建设用地剧烈扩张和城市人口快速聚集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特征,人地空间失调已成为城市和区域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本文以城镇化快速推进中的台湾海峡西岸地区为案例,采用基尼系数、空间指向系数、比较优势指数和离差系数模型分析了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的空间失调和演化特征,使用OLS和GWR模型探讨了城市人地空间失调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人地空间分布失调的主要症结是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快、分布失衡、波动剧烈,并具有先扩大后缩小的动态特征;(2)城市人地空间格局失调的主导症结是建设用地向中心城市的聚集超前于城市人口聚集,表现为区域分异和空间极化特征,并伴随城市发展呈现"人口冒进-土地冒进-人地协调"的演化特征;(3)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土地城镇化水平、土地的经济效率和城市区位差异是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空间失调的重要驱动因素。相关结论可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新型城镇化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