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03)
2023(19293)
2022(16660)
2021(15617)
2020(13140)
2019(30265)
2018(30242)
2017(57686)
2016(31555)
2015(35828)
2014(36013)
2013(35402)
2012(32595)
2011(29438)
2010(30001)
2009(27603)
2008(27439)
2007(24820)
2006(21710)
2005(19272)
作者
(91919)
(76462)
(76074)
(72752)
(48838)
(36903)
(34763)
(29932)
(28878)
(27519)
(26033)
(25788)
(24390)
(24183)
(23740)
(23627)
(23204)
(22614)
(22043)
(21977)
(18932)
(18921)
(18631)
(17552)
(17316)
(17163)
(17009)
(16952)
(15505)
(15183)
学科
(127137)
经济(127004)
管理(92662)
(87653)
(73289)
企业(73289)
方法(57621)
数学(48827)
数学方法(48130)
中国(36125)
(34604)
(31875)
(29084)
业经(28538)
地方(27110)
理论(24300)
(23721)
农业(23337)
技术(23127)
(22663)
贸易(22645)
(21894)
(20346)
(19934)
(19873)
银行(19869)
财务(19782)
财务管理(19726)
环境(19099)
(18838)
机构
大学(450264)
学院(449070)
(174670)
管理(174185)
经济(170462)
理学(149785)
研究(148964)
理学院(148044)
管理学(145190)
管理学院(144363)
中国(112257)
(97349)
科学(94303)
(81493)
(75868)
(73086)
(68839)
研究所(68742)
中心(68201)
业大(67512)
财经(64592)
北京(61925)
(61086)
师范(60516)
(58319)
农业(57161)
(56003)
(54289)
经济学(52199)
技术(49981)
基金
项目(299185)
科学(233634)
研究(219610)
基金(213271)
(185479)
国家(183882)
科学基金(157277)
社会(135345)
社会科(128080)
社会科学(128045)
(118871)
基金项目(113064)
教育(102221)
自然(102211)
自然科(99814)
自然科学(99788)
(99609)
自然科学基金(97942)
编号(91346)
资助(88000)
成果(75096)
重点(67061)
(64773)
(64034)
课题(63910)
(63699)
创新(58991)
科研(56755)
大学(55973)
项目编号(55840)
期刊
(194752)
经济(194752)
研究(132300)
中国(92264)
学报(71816)
(65872)
科学(65033)
管理(64266)
(63766)
教育(57362)
大学(53977)
学学(50191)
农业(44853)
技术(42527)
(37430)
金融(37430)
业经(32475)
财经(30882)
经济研究(30535)
问题(26626)
(26449)
图书(26216)
(24141)
技术经济(23105)
科技(22058)
(21704)
理论(21220)
统计(20496)
商业(20326)
现代(19940)
共检索到669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冯云廷  张娜  
在运用系统经济学方法对城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概念、系统特征与协同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引入系统经济学核心概念"资源位"进行城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系统动力学建模,并从模型构建的关键性维度提出加强协同的具体路径,即增强协同动力、提高资源位水平、完善城市支撑系统的功能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久平  姜大鹏  王涛  
界定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知识整合内涵及特点,构造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整合理论框架,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整合运行过程、支持系统和运行机制。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董锋  树琳  李靖云  乔均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背景下,首先从人力投入、财力投入、科技产出和经济产出四个方面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DEA方法中的超效率SBM模型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4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全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整体偏低,呈现出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现象,同时各地区协同创新效率具有显著差异性。随后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提升路径的结构方程模型,选择江苏省为代表研究区域,将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的江苏省效率值作为因变量,对江苏省效率提升路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要素层次变量和过程层次变量对江苏产学研效率的总影响大小排名为合作紧密关系>企业吸收能力>企业参与程度>学研方参与程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蓝晓霞  刘宝存  
政府是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发起者和主要推动力量。由政府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不仅能更有效地使用资金和资源,还能大力促进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界的密切合作。美国政府在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保障、科技政策引导、经济手段支持、中介平台服务等方面,这对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明月  李颖明  王子彤  
多主体参与的协同合作是绿色技术创新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在系统分析了市场导向绿色技术创新产学研金介协同的参与主体、关键要素、主要阶段以及三者之间对应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了协同的内在运行机制。通过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产学研金介协同需要将政府的作用同其他主体区分开,强调政府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其他主体的间接作用。绿色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信息、资金、人才、知识、技术等要素的支撑,优化绿色技术创新的本质在于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不同创新阶段需要不同的主体参与协同过程,也需要配置不同的创新要素,以此实现主体协同、要素协同和阶段协同的统一。产学研金介协同通过加速要素信息在不同主体间流动,激发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动力,消解绿色技术转化全过程的风险,协调绿色技术协同创新收益的分配等机制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过程的演进。通过该理论分析,从要素配置的角度解构了绿色技术创新优化的规律,对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及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明月  李颖明  王子彤  
多主体参与的协同合作是绿色技术创新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在系统分析了市场导向绿色技术创新产学研金介协同的参与主体、关键要素、主要阶段以及三者之间对应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了协同的内在运行机制。通过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产学研金介协同需要将政府的作用同其他主体区分开,强调政府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其他主体的间接作用。绿色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信息、资金、人才、知识、技术等要素的支撑,优化绿色技术创新的本质在于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不同创新阶段需要不同的主体参与协同过程,也需要配置不同的创新要素,以此实现主体协同、要素协同和阶段协同的统一。产学研金介协同通过加速要素信息在不同主体间流动,激发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动力,消解绿色技术转化全过程的风险,协调绿色技术协同创新收益的分配等机制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过程的演进。通过该理论分析,从要素配置的角度解构了绿色技术创新优化的规律,对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及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利哲  赵鹤宇  李永华  
科技创新团队是创新的重要组织类型,攻坚期是科技创新的决胜时期,协同创新机理是攻坚克难的理论核心。该理论核心的建构与解释对加速中国科技强国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参照贝尔宾团队角色等理论,提炼出攻坚期协同状态的8项表征。据此,依据系统动力学理论、遵循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显示:通过调整绩效考评等政策变量,可提升成员创新动机、个体创新能力及团队协同能力,从而促使创新团队向协同状态演化并可达到协同状态。故创设并揭示了科技创新团队攻坚期协同创新机理。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安刚  张林  
在全球产业空间整合进程中,产业跨空间协同创新是一个新的挑战。基于知识异质性视角构建产业跨空间协同创新理论框架。多样而异质的知识是产业跨空间协同创新的必要条件,共同知识基础与知识相对优势强化了这一条件;知识价值的空间非均衡是跨空间协同创新的基本动力,由知识缺口带来的潜在知识收益推动跨空间知识协同。基于系统论构建"制度协同-要素协同-结构协同-功能协同"的IFSF协同创新系统路径,提出非知识要素协同、知识资产协同、知识结构协同以及功能优化协同的具体路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雷小苗  李良艳  王蓉  
从中国近几年的创新实践看,一方面论文、专利等基础研究成果数量激增;另一方面中国的核心技术却依赖国外。文章聚焦学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这种"错位"和"脱节"问题,借鉴欧美发达国家跨越大学与产业之间的灰色地带即"死亡谷"的经验,从产学研合作的本质和规律出发,认为新一轮产学研合作须打通四条路径:"明产权"、"走出去"、"引进来"、"建桥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省  唐嵩  龙冬  
在对关键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以2008~2015年典型产学研用案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研究法和扎根理论,建立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供需匹配机制的理论框架。研究表明:以意愿、能力和资源3个主范畴为平面,可以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供需匹配机制三维图;根据故事线将9个副范畴组合后,发掘出强人推动、政策驱动和市场拉动3种匹配机制。最后,提出多种机制协同运行,寻求利益最大交集,丰富社会网络的政策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省  唐嵩  龙冬  
在对关键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以20082015年典型产学研用案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研究法和扎根理论,建立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供需匹配机制的理论框架。研究表明:以意愿、能力和资源3个主范畴为平面,可以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供需匹配机制三维图;根据故事线将9个副范畴组合后,发掘出强人推动、政策驱动和市场拉动3种匹配机制。最后,提出多种机制协同运行,寻求利益最大交集,丰富社会网络的政策启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续总成  
协同依赖于参与创新的各主体间的信任水平、诚信以及对公平价值观的共同维护,因而结果往往难以预测;参与创新的主体若要达到"多赢"的目标,必须在协同进程中充分考虑彼此的利益关切。不同创新主体可以建立协同创新模式,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机制性互动带来效率提升、效益增加或价值创造。我国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破解高职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面临的难题,应着力寻求创新目标、组织结构的共同点,进而培育协同创新动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许文彬  赵霖  李志文  
本文利用演化经济学的思想和动力学方法研究金融创新的扩散及其与金融监管共同演化的路径和结果,论证了在三种不同监管策略下金融创新与监管共同演化的路径,指出随金融创新扩散程度而渐次展开的一阶监管策略更有助于实现监管目标和市场稳定。本文还考虑了存在时滞的监管策略,进一步论证了监管对金融创新扩散的影响以及监管策略的有效性。最后,总结了理论论证的政策启示,即监管者对市场动态的切实把握和平稳可预期的监管政策是实现市场稳定的关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邱国栋  马鹤丹  
基于区域创新系统产生的区域创新能力,在资源推动型区域经济增长转向创新推动型区域经济增长,以及区域产业集聚从外生性到内生性演进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吸收借鉴国内外区域创新体系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基于系统动力视角和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提出了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新思路,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结构模型并运用动力学方程来说明系统运行的动力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巍  花冰倩  
要促进双创时代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需首先解决关乎其长效机制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利益分配问题。基于合作博弈分析框架,以企业、高校或科研机构和创新投资基金为三大协同参与主体,建立初始利益分配模型,继而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引入网络聚集系数作为模型修正因子,在利益分配问题上充分考虑主体在社会网络中所处位置和网络参与程度,合理地对分配数额进行调整,在现实和理论上均具有一定意义。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在实际中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总结得出产学研协同创新参与各方应重视自身贡献程度及参与程度与网络整体利益的关系,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