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83)
- 2023(11363)
- 2022(10037)
- 2021(9296)
- 2020(7802)
- 2019(17951)
- 2018(18031)
- 2017(35066)
- 2016(19059)
- 2015(21333)
- 2014(21494)
- 2013(21479)
- 2012(19561)
- 2011(17406)
- 2010(17252)
- 2009(15623)
- 2008(15159)
- 2007(12807)
- 2006(11178)
- 2005(9555)
- 学科
- 济(79639)
- 经济(79557)
- 管理(54453)
- 业(49923)
- 企(41818)
- 企业(41818)
- 方法(35309)
- 数学(30477)
- 数学方法(30137)
- 中国(21447)
- 农(19814)
- 地方(19210)
- 业经(18039)
- 学(17687)
- 财(16907)
- 环境(14644)
- 农业(13168)
- 贸(12855)
- 贸易(12845)
- 理论(12700)
- 制(12617)
- 和(12552)
- 技术(12509)
- 易(12397)
- 产业(12289)
- 划(11595)
- 务(10806)
- 财务(10748)
- 财务管理(10721)
- 企业财务(10079)
- 机构
- 大学(267171)
- 学院(265850)
- 管理(109573)
- 济(104311)
- 经济(101850)
- 理学(95645)
- 理学院(94578)
- 管理学(92987)
- 管理学院(92524)
- 研究(88804)
- 中国(63597)
- 京(57429)
- 科学(56968)
- 财(44736)
- 所(43791)
- 农(41408)
- 业大(40874)
- 研究所(40340)
- 中心(40210)
- 江(37871)
- 财经(36538)
- 北京(35981)
- 范(35482)
- 师范(35187)
- 经(33213)
- 院(32822)
- 农业(32472)
- 州(31190)
- 经济学(30560)
- 师范大学(28669)
- 基金
- 项目(190316)
- 科学(149954)
- 研究(138211)
- 基金(137952)
- 家(120053)
- 国家(119111)
- 科学基金(103036)
- 社会(86641)
- 社会科(82167)
- 社会科学(82144)
- 基金项目(74803)
- 省(74626)
- 自然(68029)
- 自然科(66413)
- 自然科学(66401)
- 自然科学基金(65168)
- 划(62770)
- 教育(61866)
- 编号(56015)
- 资助(55698)
- 成果(44065)
- 重点(42091)
- 发(41145)
- 部(41051)
- 创(39682)
- 课题(38290)
- 创新(36977)
- 科研(36168)
- 国家社会(35064)
- 教育部(35064)
- 期刊
- 济(111852)
- 经济(111852)
- 研究(77039)
- 中国(46853)
- 学报(41605)
- 科学(39570)
- 管理(39086)
- 农(37059)
- 财(32202)
- 大学(31235)
- 学学(29457)
- 教育(27228)
- 农业(26175)
- 技术(22690)
- 业经(19016)
- 融(18973)
- 金融(18973)
- 经济研究(17270)
- 财经(16562)
- 问题(16202)
- 图书(14453)
- 经(14173)
- 科技(13981)
- 理论(13335)
- 业(13244)
- 技术经济(12953)
- 现代(12778)
- 资源(12752)
- 实践(12394)
- 践(12394)
共检索到376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鞠丽萍 陈彬 杨谨
城市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中心,超过75%的温室气体从城市产生,其中又以城市产业部门能源消费和工业过程非能源产生的CO2为主。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评价城市产业部门3个不同层次的CO2排放。以重庆为案例,核算其2002-2008年产业部门三个层次的CO2排放,包括能源消费直接排放、购买电力间接排放和全生命周期排放,并进行多层次对比。结果显示传统能源消耗和购买电力为对象的核算方法低估了产业部门CO2排放水平。2002-2008年,重庆各产业部门排放量逐年增加,碳排放强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
关键词:
投入产出模型 CO2排放核算 重庆市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胡剑波 周葵 安丹
文章借鉴产业关联度分析公认的主要指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思想,利用2007年投入产出数据,在开放经济下构建中国产业部门及其CO2排放的关联度指标,并利用Matlab计量软件测算28个行业及其CO2排放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产业影响力系数和CO2排放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行业集中在第二产业,且以制造业居多;(2)产业感应度系数和CO2排放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行业也集中在第二产业,且以采矿业和制造业为主;(3)通过对产业部门及其CO2排放的关联度的综合分析发现:弱辐射强制约产业大多数为第二产业中的能源和原材料行业,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强辐射强制约产业以"中游"...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敏 胡静 戴洁 李立峰
碳排放核算是低碳经济研究中重要的基础性研究。该研究以中国经济发达且面临低碳转型的上海市为例,探讨利用能源平衡表核算CO2排放的方法及排放部门特征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与能源平衡表部门分类不一致的交通领域和建筑领域,研究了其排放核算方法和特征分析。研究表明,电力作为一种二次能源,生产地与消费地可能不在同一地区,其CO2排放核算对终端部门排放特征影响很大,此外,交通领域和建筑领域的CO2排放作为快速增长的排放源,CO2排放核算对两个部门的排放特征分析和低碳发展路线制定至关重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博峰 赵楠 冯恺
研究和分析了城市CO2排放的核心驱动力和主要影响因素。城市化水平和城市CO2排放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能力的上升是城市CO2排放的主体驱动力,而城市地理位置、空间形态和城市所采取的低碳政策是城市CO2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不同导致驱动力的差异,是发达国家城市人均CO2排放往往低于全国水平,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均CO2排放往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地理位置对城市CO2排放的影响是长期和不易改变的,主要通过影响城市的采暖和制冷来影响城市CO2排放;而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则是中长期的,密集程度高,空间布局紧凑的城市其人均CO2排放水平往往较低;城市...
关键词:
城市CO2排放 驱动力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博峰
综述和分析了国际城市CO2排放清单研究进展,及国际组织/机构建立的城市清单标准和协议。将城市清单方法划分为直接排放法、碳足迹法和直接-间接排放混合法,并比较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优劣势。探讨了城市清单中范围3的内容和计算深度及城市交通排放分配问题。早期城市排放清单基本沿用国家清单方法,但当城市作为消费者的特色愈加明显,其清单方法学受城市物质循环思想的影响,已经不同于国家清单方法并逐渐成熟。在准确性、公平性和效率性原则下,直接-间接排放混合法成为城市清单的主流方法,当前排放主要包括范围1+范围2,但未来范围1+范围2+范围3(重点产品和服务)将成为主流趋势。城市清单中范围3的标准化和可操作性问题...
关键词:
城市 CO2排放清单 研究特点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蕊娇 刘振鸿
本文从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出发,针对钢铁行业高污染、高能耗、高碳排的"三高"行业性质,结合碳排放盘查方法研究对钢铁行业的碳排放情况加以计算,建立钢铁行业碳核算体系,并对未来我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提出建议。
关键词:
钢铁行业 碳排放 碳核查体系 碳交易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为付 李逢春 胡雅蓓
应对气候变化,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中国的CO_2减排责任,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路径转轨的外部约束条件。本文在测度中国各省份1990—2011年CO_2排放规模基础上,比较了各省份历年CO_2排放规模、排放增长速度、排放强度等指标,发现CO_2排放规模和强度存在着省际转移现象,并表现出不同的区域与阶段特征。本文还测算了各省份2020年前的CO_2减排规模和强度值,并以此为外部约束指标,提出了中国不同省份的节能减排任务。要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中国的CO_2减排任务,从区域层面要控制省份的CO_2排放规模和排放强度;从国家层面要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全...
关键词:
CO_2排放 区际转移 减排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周燕
目前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中国"十二五"规划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相关部门在进行决策时不能不考虑城市发展水平与CO2排放的关系。通过协整理论及修正误差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中国经历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虽然1949-2007年城市化与CO2排放并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改革开放前后城市化和CO2排放量都呈现出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即CO2排放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且改革开放前后城市化水平对CO2排放影响存在差异。另外,尽管从短期来看,CO2排放不受当年城市化变动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不论改革开放前还是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与CO2排放之间具有长期的稳定关系。城市化对CO2排放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关键词:
城市化 CO2排放 改革开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文芳
基于1998-2007省际面板数据,利用STIPAT模型,就人口增长、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变动等因素对CO_2排放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地区,人口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对环境的影响不同:发达城市,体现出很强的后工业化时代特征,人口增长是其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城市化水平提高和工业化水平的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影响不明显。东部和中西部省份来说,处于工业化推动的城市化阶段,能源强度的增加、城市化水平和工业水平的提高均对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正影响,人口增长对东部二氧化碳排放有显著正的影响,而对中西部省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博峰
基于中国0.1°CO2排放网格数据分析研究,全局Moran指数为0.27(P<0.01),说明在空间上中国CO2排放具有显著的正自相关性。局部Moran指数结果表明,以重点城市为核心的区域,其CO2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效应。中国CO2排放在空间上受热点城市影响而形成空间集聚格局,一些重点城市直接决定着我国CO2排放空间格局。因此在城市尺度上分析我国CO2排放特征非常重要。在349个城市层面上分析得到城市CO2排放和人口、经济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人口和经济活动强度是影响我国城市CO2排放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城市层面上验证了CO2排放EKC曲线的统计显著性,U型拐点出现在一个较高的经济水平。...
关键词:
CO2排放网格数据 城市 特征分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熊永兰 张志强 曲建升 李燕 曾静静 王勤花
利用IPCC的参考方法测算并比较分析了2005—2009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CO2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排放强度、综合能源排放系数等重要指标,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人均GDP、第二产业比重和能源利用结构与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将各省(市、自治区)划分为不同的CO2排放类型。研究结果表明,省域间各指标差异较大,影响碳排放的因素也不尽相同。省域减排的政策、途径和措施须充分考虑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能源利用结构等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少剑 刘艳艳 方创琳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而CO2排放是影响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多学科视角,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梳理了CO2排放的估算方法、排放强度、排放绩效、排放影响因素和未来排放模拟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与方向。结果表明,CO2排放研究发展迅速并且成果丰富,CO2排放是不同因素众多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多学科融合框架下地理与空间因素重视不足,研究尺度以全球化、国际化为主,多尺度研究逐步凸显并开始关注尺度效应,但省级、城市尺度的面板研究仍匮乏;面板数据逐步受到关注,动态分析对比评价仍待完善。未来研究在变量选取上应更加全面细化,尝试多尺度综合分析,逐步凸显城市碳排放研究,需更加关注理论结合本地化实践,运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掌握差异化趋势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品杰 谭婷婷 王绵斌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CO_2排放绩效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采用中国1983—2019年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以FDI依存度为转换变量的平滑转换回归模型(STR模型),实证检验是否存在一个最优FDI规模,能显著提升以人均CO_2排放量和CO_2排放强度衡量的CO_2排放绩效。结果表明:FDI对中国CO_2排放绩效的影响效应呈现非线性,且确实存在最优FDI规模,占当年GDP的3.048%;当FDI依存度低于此值时,FDI依存度与人均CO_2排放量和CO_2排放强度显著负向相关,即提高FDI依存度可有效提升CO_2排放绩效;当FDI依存度高于此值时,FDI依存度与人均CO_2排放量和CO_2排放强度显著正向相关。目前中国FDI规模并未达到最优,因此,加大引资力度、积极吸收高水平FDI是改善中国CO_2排放绩效的有效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品杰 谭婷婷 王绵斌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CO_2排放绩效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采用中国1983—2019年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以FDI依存度为转换变量的平滑转换回归模型(STR模型),实证检验是否存在一个最优FDI规模,能显著提升以人均CO_2排放量和CO_2排放强度衡量的CO_2排放绩效。结果表明:FDI对中国CO_2排放绩效的影响效应呈现非线性,且确实存在最优FDI规模,占当年GDP的3.048%;当FDI依存度低于此值时,FDI依存度与人均CO_2排放量和CO_2排放强度显著负向相关,即提高FDI依存度可有效提升CO_2排放绩效;当FDI依存度高于此值时,FDI依存度与人均CO_2排放量和CO_2排放强度显著正向相关。目前中国FDI规模并未达到最优,因此,加大引资力度、积极吸收高水平FDI是改善中国CO_2排放绩效的有效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武元 姚烺亭
首先对中国1994—2017年不同行业的终端能源消费CO_2排放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LMDI分解方法将各行业CO_2排放的变化量分解为5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是促进各行业CO_2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能耗强度则是抑制行业CO_2排放的主要因素,能耗碳排放强度、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因素在不同行业中对CO_2排放的作用机制不同。总体而言,各个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中国CO_2排放量快速增长的局面,但是对各行业CO_2排放的抑制作用还比较有限。最后,分别就各行业的碳减排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