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61)
2023(18319)
2022(15653)
2021(14303)
2020(12092)
2019(27274)
2018(27144)
2017(52620)
2016(28493)
2015(31693)
2014(31191)
2013(30944)
2012(28143)
2011(25124)
2010(25199)
2009(23946)
2008(23678)
2007(21084)
2006(18849)
2005(16926)
作者
(80549)
(66913)
(66477)
(63292)
(42716)
(31887)
(30304)
(25883)
(25239)
(24012)
(22671)
(22577)
(21238)
(21139)
(20577)
(20285)
(19900)
(19650)
(19109)
(19074)
(16411)
(16333)
(16062)
(15282)
(14934)
(14886)
(14850)
(14821)
(13316)
(13032)
学科
(121340)
经济(121171)
(103373)
管理(97768)
(92025)
企业(92025)
方法(51983)
数学(41702)
数学方法(41286)
(37288)
业经(35678)
(35084)
中国(31188)
(26392)
(26093)
财务(26022)
财务管理(25986)
企业财务(24681)
农业(24264)
地方(23859)
技术(22487)
理论(21733)
(20838)
(20671)
(19879)
贸易(19869)
(19403)
(19238)
(19128)
环境(18473)
机构
学院(408379)
大学(405032)
(168055)
管理(165543)
经济(164534)
理学(142443)
理学院(140988)
管理学(138891)
管理学院(138150)
研究(131636)
中国(100213)
(85885)
(80177)
科学(78252)
(64660)
财经(63472)
(62625)
(61005)
中心(59315)
研究所(58080)
业大(57845)
(57471)
北京(53879)
(51046)
师范(50642)
经济学(50237)
(48979)
农业(48869)
(48174)
财经大学(46856)
基金
项目(271056)
科学(215543)
研究(201983)
基金(197807)
(169829)
国家(168384)
科学基金(147298)
社会(129720)
社会科(123038)
社会科学(123007)
(106092)
基金项目(105284)
自然(94357)
自然科(92174)
自然科学(92155)
教育(91430)
自然科学基金(90502)
(87635)
编号(82492)
资助(80211)
成果(66091)
重点(59781)
(59578)
(58316)
(58064)
课题(55976)
创新(53836)
国家社会(53164)
(53012)
教育部(51774)
期刊
(192068)
经济(192068)
研究(122709)
中国(75254)
管理(65154)
(64672)
(58388)
学报(56729)
科学(55140)
大学(44249)
学学(41942)
教育(40588)
农业(40323)
(36166)
金融(36166)
技术(35928)
业经(33465)
财经(31511)
经济研究(29739)
(27076)
问题(26173)
(22470)
技术经济(21606)
现代(20588)
商业(19248)
理论(19130)
科技(19079)
财会(18416)
(18198)
(17796)
共检索到604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斯旸  刘爽  
投资效率可以分解为规模投资效率和技术投资效率,产业转型中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财务效率对产业转型起到重要作用,是此消彼长、协同并进的"螺旋式"演化过程。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劳动力、资本等要素供给的优化是产业转型过程中投资效率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从自主创新、产业链整合、投资主体结构优化等方面来引导制造业的结构性调整,从而提高制造业的投资效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任广新  
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制造业突破创新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出台"中国制造2025"规划,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德国则全面布局"工业4.0",毫无疑问,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已日渐成为全球共识。对我国的制造业而言,应顺应世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推动制造企业积极主动拥抱互联网,加快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纪玉俊  张彦彦  
在对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升级相关机理阐释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互联网+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互联网+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分区域的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对东部地区制造业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效果则没有体现出来。基于此,在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基础上,在不同地区可实施差异性政策,从而更好地实现制造业升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纪玉俊  张彦彦  
在对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升级相关机理阐释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互联网+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互联网+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分区域的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对东部地区制造业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效果则没有体现出来。基于此,在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基础上,在不同地区可实施差异性政策,从而更好地实现制造业升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凯  王岚  
加速推进"大智物移云"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集群转型升级对于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回顾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阐述了"大智物移云"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了"大智物移云"技术给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当前形势对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现实诉求,基于两者融合的视角提出了制造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以期给产业集群的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煜华  廖承军  向子威  
本文以“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框架为基础,构建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驱动因素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中国28家代表性制造企业为样本,探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多因素复杂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产品技术升级、数字平台搭建、企业战略转型、人才体系建设、企业竞争压力和客户需求变化均不是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必要条件,单个因素对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解释性不强;(2)驱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4个组态路径被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技术-组织-环境协同主导型、技术-环境主导组织协同型和组织-环境主导技术协同型,这3种类型的组态路径均能有效实现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该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产生演化背后多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并为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和高水平发展带来有益的实践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庞美燕  桑金琰  张峰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开始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新旧动能转换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产业升级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外在表现。基于2006—2017年山东省17个地市的面板数据,从需求、供给和环境三方面研究发现:山东省及其各区域正处于改造旧动能、培育新动能的关键时期,消费需求、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对山东省的东、中、西部三个区域研究发现,产业升级具有区域差异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唐国锋  李丹  
针对学术界缺乏对工业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创新影响因素和驱动机理探究的现状,选取在工业互联网背景下实施制造业服务化的18个典型案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展开质性研究。通过对案例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性编码以及选择性编码,共得到104个概念、20项主要影响因素,类属于5个主范畴,包括模式创新前期基础、模式创新外部环境、模式创新内在需求、平台支撑能力、服务化模式创新;构建能反映影响因素对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创新驱动机理的典范模型,并进行理论阐释。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诗鸿  姜雪  
以2011~2012年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的130家京津冀地区现代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Richardson模型对样本投资效率进行评分,并用内容分析法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程度评分,以此研究京津冀地区现代制造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环境信息披露程度评分与公司投资效率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较低,这表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行为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较小,且不会使得企业投资效率降低。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长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和第二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制造业在我国一直以来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柱性作用。当下,中美贸易战不断升温,中国制造业面临困境。文章通过梳理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探讨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封伟毅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来临,制造业能否充分利用数字创新要素已成为其能否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将支撑条件以解决其面临的瓶颈制约。为此,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鼓励智能制造、搭建数字营销平台、协同管发展环境、确立数据标准、加强数据保护、建设数据分析平台、注重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有效实现的保障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许文强  唐建新  
以沪深两市61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其2011~2012年年报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了资本结构与投资行为的关系以及资本结构对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负债水平与投资水平及新增投资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负债带来的股东-债权人冲突使企业容易发生非效率投资行为;制造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非效率投资行为,且主要表现为投资不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彭华东  
为了应对个性化的互联网时代对制造业形成了挑战,本文以海尔战略损益表为研究对象进行制造业转型研究。本文首先分析战略损益表的设计理念是基于价值创造的服务逻辑,然后分析战略损益表的宙斯模型及其具体内容,最后分析战略损益表变革的两个内在约束条件和启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晓卉  翁伟斌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随着上海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深入,制造业也进入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然而,高技能人才的供给能力和质量严重影响了其升级发展。要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职教教师培养是关键,因此,探索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职教师资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盛  陈逸沁  毛莘娅  
本文探究了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理论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激发创新活跃度,进而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证研究方面,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数据,构建了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创新活跃度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标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一结论在选用制造业合理化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及运用多种回归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激发创新活跃度是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制。最后,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表现为“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的特点和区域异质性,并且在中部和东部地区的提升作用显著大于西部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