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19)
- 2023(7601)
- 2022(6022)
- 2021(5332)
- 2020(4097)
- 2019(9391)
- 2018(9020)
- 2017(18251)
- 2016(9781)
- 2015(10704)
- 2014(10599)
- 2013(10564)
- 2012(10040)
- 2011(9209)
- 2010(9497)
- 2009(8705)
- 2008(8502)
- 2007(7758)
- 2006(7149)
- 2005(6392)
- 学科
- 济(47538)
- 经济(47500)
- 管理(28982)
- 业(26986)
- 企(21153)
- 企业(21153)
- 中国(15833)
- 地方(14159)
- 方法(14080)
- 农(13278)
- 数学(12005)
- 业经(11972)
- 数学方法(11849)
- 产业(10827)
- 环境(9695)
- 财(8791)
- 策(8630)
- 农业(8460)
- 制(8278)
- 贸(8234)
- 贸易(8231)
- 易(7933)
- 技术(7594)
- 发(7340)
- 地方经济(7230)
- 学(7108)
- 银(7000)
- 银行(6995)
- 划(6954)
- 城市(6872)
- 机构
- 学院(141971)
- 大学(137477)
- 济(66016)
- 经济(64549)
- 管理(56018)
- 研究(52441)
- 理学(47464)
- 理学院(46953)
- 管理学(46346)
- 管理学院(46061)
- 中国(38911)
- 京(29529)
- 科学(29166)
- 财(28468)
- 所(25404)
- 中心(23728)
- 研究所(22706)
- 江(22561)
- 财经(21801)
- 农(20199)
- 经济学(19954)
- 经(19642)
- 院(19535)
- 范(19046)
- 师范(18944)
- 北京(18761)
- 业大(18025)
- 州(17955)
- 经济学院(17942)
- 财经大学(15795)
- 基金
- 项目(92263)
- 科学(74727)
- 研究(70437)
- 基金(66813)
- 家(56680)
- 国家(56221)
- 科学基金(49556)
- 社会(46897)
- 社会科(44741)
- 社会科学(44729)
- 省(36745)
- 基金项目(35064)
- 教育(30396)
- 划(30318)
- 自然(30080)
- 自然科(29365)
- 自然科学(29361)
- 自然科学基金(28823)
- 编号(27830)
- 资助(26509)
- 发(23025)
- 成果(22348)
- 重点(20667)
- 课题(20236)
- 部(19891)
- 发展(19743)
- 创(19723)
- 展(19439)
- 国家社会(19392)
- 创新(18423)
共检索到220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治彦 岳晓燕 赵睿
1989年经济学家皮尔斯等首次提出绿色经济(green economy)一词,并认为经济发展必须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承载范围之内,盲目追求经济增长不仅导致自然资源耗竭,还会造成生态危机,经济无法持续。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世界各国一致认为,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戴德宝 陈秋玲
本文针对城市绿色消费问题提出了全面化、社会化的绿色工程概念,对绿色工程框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给出了支持绿色工程有力实施的平台体系。借此,希望本研究有助于我国循环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绿色消费 绿色工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唐龙
产业结构体系向绿色发展转型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要义之一。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主要有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两种类型。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的执行效率受制于利益博弈和"搭便车"的动机、自然环境资源生产力核算和环境破坏评价的精准度、足够科技成果支撑持续创新驱动和创新效益释放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滞后因素的影响。推动产业结构体系向绿色发展转型在执行环节需发力提升经济行为主体一致行动的执行效率、提高环保政策效益的释放效率、增强科技创新对产业绿色转型的持续支撑能力、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付保宗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显著,绿色制造技术装备和创新能力较弱,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投资不足,产业绿色发展存在较大难度。对此,应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创新发展;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强化节能环保准入约束,推进节能环保技术和产业发展;构建区域协调合作机制,促进区域产业联动发展。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产业绿色发展 形势与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付保宗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显著,绿色制造技术装备和创新能力较弱,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投资不足,产业绿色发展存在较大难度。对此,应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创新发展;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强化节能环保准入约束,推进节能环保技术和产业发展;构建区域协调合作机制,促进区域产业联动发展。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产业绿色发展 形势与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芳
<正>资源型城市是指那些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资源型城市的核心特征在于其对资源型产业的深度依赖。目前,我国有262座资源型城市,在我国工业化前期,这些城市为国家能源供应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以及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优势逐渐消失,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如产业、就业、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链短,产业发展不良,财政困难、基础设施落后,人口外流,资源开采加工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经济产业脆弱易受国家资源市场和金融市场影响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芳
<正>资源型城市是指那些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资源型城市的核心特征在于其对资源型产业的深度依赖。目前,我国有262座资源型城市,在我国工业化前期,这些城市为国家能源供应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以及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优势逐渐消失,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如产业、就业、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链短,产业发展不良,财政困难、基础设施落后,人口外流,资源开采加工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经济产业脆弱易受国家资源市场和金融市场影响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福夺 尹昌斌
[目的]推进绿肥产业可持续发展对促进农业绿色生产,进而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农业绿色发展视角,分析我国绿肥产业时空发展现状,梳理绿肥产业在生产、产品市场和产业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面临的现实困境,并从生态功能发挥、助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服务县域经济等方面预判我国绿肥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结果](1)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当前我国绿肥生产的基本现状;(2)绿肥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优异种质资源匮乏、产业链发育不成熟和产业政策精准度不高等;(3)在农业绿色发展地大背景下,预期未来绿肥将更深层次地嵌入农田土壤养分高效管理、耕地质量提升与保护、碳中和等国家重大战略,更好地服务于“一县一业”、助力区域经济增长。[结论]保障优异种质资源和轻简化技术供给、加快绿肥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创新绿肥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和探索建立绿肥生产精准补偿机制等措施对促进绿肥产业高质量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奥 武春友
在PSR框架下,从绿色转型的压力、状态和响应三个层面构建中国经济绿色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OWA算子法进行评价指标的主、客观赋权,得到绿色转型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灰关联改进TOPSIS模型对2002—2016年中国经济绿色转型态势进行量化分析,并对不同转型层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寻找绿色转型的关键突破口。研究发现:2002—2016年中国经济绿色转型整体上呈反复波动变化态势,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转型效果并不理想,绿色转型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指出:应重点从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关键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创新以及公众认知水平提升等方面予以改进。
[期刊] 改革
[作者]
付金朋 武春友
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转型是同步进行的,因而在城市发展及问题治理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已基本完成城市化的情况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通过对城市发展历程的追溯以及若干发展模式的辨析,指出其在解决复杂城市问题时所面临的缺憾之处,进而引申出城市绿色转型的概念和内涵。基于当前中国城市的发展现状及迫切的转型需求,尝试构建了适合中国城市绿色转型的概念框架,尤其强调城市绿色转型不仅是经济、社会、环境三维度的高度统一,更是利益相关者的深度参与及观念转变,以此来衡量城市绿色转型的过程与效果,为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城市绿色转型 绿色发展 新型城镇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雪 罗勇
本文阐述了绿色发展理念,指出城市绿色发展将使城市进入以人为本的个性发展阶段。从发展城市绿色经济、强化绿色城市建设管理和绿色社会的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城市绿色转型的核心内容。指出应建立城市绿色转型的长效机制,要把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资源环境保护作为城市发展的三大目标,通过思想创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构建资源社会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在发展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
城市 绿色转型 绿色繁荣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键军 杨学刚 武其甫 石敏俊
资源型城市必须走绿色转型之路。绿色转型是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经济转型,其路径选择是一个摆脱传统发展模式向清洁、循环、低碳发展的递进过程,关键是选择在成长期主动转型,核心是优化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产业发展路径。运用线性规划(linear programming)方法对成长型资源城市鄂尔多斯市的资源型产业发展路径优化分析得出,煤炭产业绿色转型不能只追求项目规模和经济增速,发展煤电及现代煤化工是煤炭产业绿色转型的最优路径,煤制气和煤制油是现代煤化工行业的最优路径。
关键词:
成长型资源城市 绿色发展 产业转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文龙 郑泽华
绿色产业基金是支持国家绿色低碳转型的有力工具。当前,我国投资于绿色领域的绿色产业基金正蓬勃发展,形成了如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这样的典型模式。在清洁技术产业的投资中,绿色产业基金在投资事件、投资地域、投资阶段与投资轮次、退出行为等方面呈现一系列特征,但也存在信息披露不足、投资绩效核算不完备、激励政策不足、绿色股债金融工具定位不够明晰等问题。未来,可借鉴英国绿色投资银行经验,在完善信息披露、推进项目环境效益的量化评估、强化政策激励、实现最优绿色金融结构等方面综合施策,提高绿色产业基金投资质量,推动实现国家绿色低碳转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付保宗
当前,制造业能耗污染总量临近上限,能耗污染强度居于高位,节能环保技术能力亟待提高。推行绿色制造既面临法律法规体制机制及服务体系不完善、产业布局不协调等主观条件制约,也面临结构重型化和经济下行等客观环境压力,建议从绿色制造的全产业链入手,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关键词:
绿色制造 全产业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宏海 熊文娟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意味着经济社会的系统性革命,将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绿色低碳将成为我国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双碳”目标下的碳减排路径分析
关键词:
绿色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