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13)
- 2023(11121)
- 2022(9209)
- 2021(8466)
- 2020(6710)
- 2019(15657)
- 2018(15120)
- 2017(29056)
- 2016(15376)
- 2015(17586)
- 2014(17329)
- 2013(17334)
- 2012(16820)
- 2011(15625)
- 2010(15863)
- 2009(14516)
- 2008(14230)
- 2007(12393)
- 2006(11209)
- 2005(10581)
- 学科
- 济(82660)
- 经济(82576)
- 业(35872)
- 管理(35377)
- 中国(31971)
- 方法(27287)
- 企(24746)
- 企业(24746)
- 地方(24149)
- 数学(23957)
- 数学方法(23859)
- 农(21642)
- 业经(17626)
- 贸(17274)
- 贸易(17258)
- 易(16742)
- 农业(14980)
- 融(14494)
- 金融(14494)
- 发(14059)
- 银(13431)
- 银行(13423)
- 制(13418)
- 地方经济(13418)
- 行(13221)
- 财(13039)
- 产业(12752)
- 环境(12721)
- 学(11900)
- 技术(10854)
- 机构
- 大学(226050)
- 学院(225588)
- 济(110926)
- 经济(108968)
- 研究(90698)
- 管理(81922)
- 中国(69850)
- 理学(68901)
- 理学院(68019)
- 管理学(67300)
- 管理学院(66849)
- 京(50676)
- 科学(49094)
- 财(47185)
- 所(45311)
- 研究所(40754)
- 中心(39209)
- 财经(37184)
- 经济学(36541)
- 经(34024)
- 北京(33506)
- 农(33019)
- 经济学院(32945)
- 江(32717)
- 院(32431)
- 范(31897)
- 师范(31662)
- 财经大学(27640)
- 业大(27221)
- 科学院(27120)
- 基金
- 项目(144573)
- 科学(116365)
- 研究(110263)
- 基金(106750)
- 家(91942)
- 国家(91188)
- 科学基金(78156)
- 社会(75058)
- 社会科(71479)
- 社会科学(71468)
- 基金项目(55330)
- 省(53304)
- 教育(48516)
- 划(45835)
- 自然(45447)
- 自然科(44431)
- 自然科学(44422)
- 资助(43726)
- 自然科学基金(43655)
- 编号(42352)
- 发(38553)
- 成果(34982)
- 部(33474)
- 重点(32979)
- 国家社会(32696)
- 发展(32502)
- 展(31996)
- 课题(30921)
- 中国(30109)
- 创(30003)
- 期刊
- 济(128255)
- 经济(128255)
- 研究(80506)
- 中国(50817)
- 农(31767)
- 财(31752)
- 管理(31659)
- 科学(30540)
- 学报(27911)
- 融(26249)
- 金融(26249)
- 教育(24583)
- 大学(22387)
- 农业(22276)
- 经济研究(22180)
- 学学(20808)
- 业经(19793)
- 问题(19131)
- 财经(18919)
- 技术(18606)
- 贸(17009)
- 国际(16800)
- 经(16759)
- 世界(15480)
- 业(12581)
- 技术经济(11628)
- 现代(11022)
- 发(11014)
- 经济问题(10863)
- 商业(10485)
共检索到3643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都阳 屈小博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国与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典型国际大城市在城市产业分布、就业与人口聚集方面的一般规律及特征,揭示相应经济发展阶段城市人口规模、产业分布与劳动力就业分布关系的特征。研究表明: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经济结构即产业结构及其布局将会根据要素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并不断调整,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需求变化促进就业人口结构的不断优化,由此城市人口流动及规模相应发生变化,国际大城市人口总量规模及其增长也将随之变动直至趋于平稳。
关键词:
大城市 产业分布 就业需求 人口规模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闰祎
当前,全球新型多重复杂挑战交织叠加,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严重受阻,重振全球发展合作是有效应对发展挑战的关键。基于此,2022年12月2—3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联合主办了第三届“中国与国际发展”论坛。论坛以“应对多重挑战,重振全球发展合作,助力2030年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围绕国际发展合作前景与中外实践、气候变化、创新可持续发展融资和债务处理模式,以及儿童发展合作等议题进行对话。论坛期间,商务部研究院牵头发起“中国与国际发展智库联盟”。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程斌琪 张汉林
渔业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对一国农村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是一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渠道,因此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对比我国渔业保险的现存问题,日本、韩国、法国的渔业保险制度值得审视。首先,日本是世界上渔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渔场位居世界三大渔场之列,鱼类资源丰富,但其渔业极容易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杰 刘树昇 高立谦
本文在分析了城市发展与人口安全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阶段,在相关研究人员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进行了汇总分析,指出了我国城市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城市发展模式粗放,发展形式单一;城镇化率内涵不足,质量不高,城市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城市发展"大跃进"现象突出,较少关注民生等问题。以当前我国人口发展的情况为基础,分析了我国人口安全的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人口安全应该关注于:一定时期内人口要素之间以及与人口要素相关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相互协调,以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确保国家的整体安全。构建了城市发展与人口安全互动模型,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战略基础与主要思路...
关键词:
城市发展 人口安全 互动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邹家华
加强国际合作开创中国与国际社会在环境与发展领域的新局面*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在北京的十月这一美好的季节,我们高兴地迎来了参加中国21世纪议程第二次高级国际圆桌会议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有关国际组织的代表,迎来了有关国家政府的代表及...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姜丽华 张宏斌 杨晓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于宏源
2006年12月26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与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国际经济地位与开放战略再探索”理论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小礼堂隆重召开,来自上海市及长三角其他城市的80余位世界经济研究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在对外开放新阶段如何提升中国开放战略、优化开放政策等一些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讨。为反映本次研讨会的精彩内容,本刊特将与会专家的发言要点整理并予以刊出,以飨读者。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程卫东
乌拉圭回合谈判以来,反倾销一直是国际贸易最具争议的议题之一。对它的争议不仅涉及到具体规则,而且还涉及到反倾销制度的存废问题。反倾销何去何从,经济学家与法学家给出不同回答,一些国家的立法机构如加拿大也曾考虑取消反倾销制度,但正如著名的世贸组织专家杰克逊教授所言:“尽管对反倾销表现出诸多怀疑,但要废除它或对之作出实质性修改,在可预见的将来,还不具备现实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杜子平 马思宇 王倩文 孙瑞泽
完备的产业体系能够保障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国家在对外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是当前我国打造双循环的坚实根基。文章从金融市场角度出发,选取MSCI中国与发达市场一级行业指数,以2016年8月31日至2022年8月10日为样本区间,通过R藤Copula模型和基于Copula Glasso方法改进的复杂网络模型研究中国与国际行业间的非线性相依结构与关联网络;通过扩展的分块R藤Copula方法研究国内外产业间相依关系。研究发现:国内外行业间均存在显著的正向联动关系;国内行业中,信息技术行业、工业行业、非日常消费行业和原材料行业占主导地位;传统产业和民生产业在国内外产业结构中均占据重要地位,且行业、产业间国内循环相对独立于国际循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2015年2月15日,财政部国际财金合作司杨少林司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意大利罗马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总部与IFAD总裁内旺泽正式签署了中国江西省罗霄山区农业发展项目贷款协议。该项目计划支持中国江西省罗霄山区10个县的农业产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叶妍
2017年5月出版/49.00元ISBN 978-7-5201-0493-7城市流动人口、城市产业发展、城市发展规模以及相关的城镇化问题、农民工问题、户籍制度问题等都是我国转型发展期的重大战略问题。本书基于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构建"城市包容度综合指标体系",以产业发展与城市规模为研究视角,将城市包容度因素纳入经典理论模型进行定量测算与分析,并结合我国经济与制度背景进行逻辑体系重构,为推进"十三五"时期公共服务均等化、流动人口市民化和社会融合献计献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叶妍
2017年5月出版/49.00元ISBN 978-7-5201-0493-7城市流动人口、城市产业发展、城市发展规模以及相关的城镇化问题、农民工问题、户籍制度问题等都是我国转型发展期的重大战略问题。本书基于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构建"城市包容度综合指标体系",以产业发展与城市规模为研究视角,将城市包容度因素纳入经典理论模型进行定量测算与分析,并结合我国经济与制度背景进行逻辑体系重构,为推进"十三五"时期公共服务均等化、流动人口市民化和社会融合献计献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有根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叶妍
文章讨论主题是流动人口转移就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包容度关系,即"转移就业←→产业发展←→城市包容度←→转移就业"的双向互动关系。在分析流动人口与产业政策两者关系基础上,创造性加入城市包容度变量,使逻辑体系更加完整:首先引入投入—产出模型从城市产业前后关联角度进行定量分析,科学调整区域产业政策,优化城市产业布局;进而引入适应性效率理论对产业发展与城市包容度的关系进行创新性分析。核心结论是"人随产业走,实现包容性增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慧 沈桂龙 汝刚
增强农村产业发展动力是形成产业兴旺的基础,具备条件和优势的超大城市应该做出表率并探寻出一般性的规律与经验。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中心城区的虹吸效应以及产业结构单一是超大城市农村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要增强农村产业发展动力:需要利用其区位、市场等优势,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并拓展其功能;对农业产业要进行优化升级,包括农业内部的结构优化、农产品质量提升以及品牌塑造;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产业整合、产业交叉与延伸以及新技术渗透去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在国际上,各国的路径和模式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政府都高度重视并因城施策,注重农村产业升级与产业融合,重视科技的运用。在理论分析和国际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