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21)
- 2023(18337)
- 2022(15861)
- 2021(14692)
- 2020(12606)
- 2019(29203)
- 2018(28936)
- 2017(55851)
- 2016(30611)
- 2015(34672)
- 2014(34551)
- 2013(34207)
- 2012(31765)
- 2011(28448)
- 2010(28346)
- 2009(26087)
- 2008(25710)
- 2007(22788)
- 2006(19689)
- 2005(17155)
- 学科
- 济(127495)
- 经济(127353)
- 管理(86407)
- 业(82657)
- 企(67538)
- 企业(67538)
- 方法(60370)
- 数学(52991)
- 数学方法(52329)
- 农(34479)
- 中国(33418)
- 财(31599)
- 地方(28952)
- 业经(27860)
- 学(27714)
- 农业(23078)
- 贸(22266)
- 贸易(22256)
- 易(21450)
- 制(21417)
- 务(20237)
- 财务(20158)
- 财务管理(20110)
- 理论(19777)
- 环境(19272)
- 企业财务(19057)
- 和(18954)
- 技术(18885)
- 银(17047)
- 银行(16989)
- 机构
- 大学(436041)
- 学院(434618)
- 管理(171968)
- 济(171948)
- 经济(168026)
- 理学(149581)
- 理学院(147837)
- 管理学(144967)
- 研究(144705)
- 管理学院(144188)
- 中国(105723)
- 京(92964)
- 科学(92470)
- 财(77369)
- 所(73079)
- 农(73002)
- 业大(67548)
- 中心(67051)
- 研究所(66853)
- 江(63960)
- 财经(62716)
- 北京(58385)
- 范(57654)
- 农业(57288)
- 师范(57104)
- 经(56917)
- 州(53381)
- 院(52748)
- 经济学(51849)
- 经济学院(47072)
- 基金
- 项目(302107)
- 科学(236841)
- 基金(218785)
- 研究(216031)
- 家(191218)
- 国家(189679)
- 科学基金(163201)
- 社会(135406)
- 社会科(128300)
- 社会科学(128264)
- 省(119067)
- 基金项目(116863)
- 自然(108530)
- 自然科(106024)
- 自然科学(105995)
- 自然科学基金(104062)
- 划(99883)
- 教育(99274)
- 资助(90937)
- 编号(87795)
- 成果(70146)
- 重点(67502)
- 部(65819)
- 发(64082)
- 创(61784)
- 课题(60352)
- 科研(58167)
- 创新(57701)
- 教育部(56082)
- 大学(55835)
- 期刊
- 济(182894)
- 经济(182894)
- 研究(122841)
- 中国(79148)
- 学报(71581)
- 科学(65095)
- 农(65093)
- 管理(59804)
- 财(59240)
- 大学(53607)
- 学学(50524)
- 农业(44780)
- 教育(43655)
- 技术(38122)
- 融(34113)
- 金融(34113)
- 业经(30905)
- 财经(29817)
- 经济研究(28874)
- 问题(25730)
- 经(25450)
- 业(23208)
- 图书(23085)
- 统计(21918)
- 技术经济(21348)
- 版(20904)
- 理论(20757)
- 科技(20725)
- 资源(20395)
- 策(19950)
共检索到624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绍稳 徐光远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如何促进区域城市产业分工和人口合理分布,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借鉴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将空间因素引入主流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从产业和人口两个方面测度城市发展趋势,揭示城市发展中人口和产业集聚、人口逐渐向大城市流动的规律。在梳理产业发展带动人口流动的逻辑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选取1995-2015年云南省州市产业与人口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探究产业与人口集聚的规律与互动关系,检验产业集聚引起人口集聚的理论,为确立产业发展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科学合理确定城市产业布局与城市人口规模等级,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指导。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绍稳 徐光远
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优化城市体系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齐普夫模型考察云南省城市体系演变规律,研究发现,云南省城市体系在2008—2017年呈现聚集发展趋势、城市体系分布帕累托系数逐年下降,说明省域经济发展差异逐渐扩大,因此,在新时代推动云南省域协调发展显得尤为迫切。从理论上分析城市体系分布的影响因素,并利用云南省州市府驻地城市建成区户籍人口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数据表明,财政支出、外商投资、进出口额对城市体系聚集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效应,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促进城市体系的协调发展。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城市体系的对策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娟 宋婷婷 胡洋
流通产业发挥着促进消费、扩大就业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大产业和经济发展主力军。流通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在多大程度上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直接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潜能的激发。根据集聚理论、分工理论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考察我国流通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对周边区域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控制变量教育水平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不显著;工业水平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作用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正效应,对周边省份具有显著负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正效应,对周边区域的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负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流通产业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更好地推进城乡融合、激发城乡消费潜能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通产业集聚 新型城镇化 空间计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曾国平 吴明娥
通过构建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各个省市的城市化水平,从物质资本集聚度、人力资本集聚度和就业密度三个方面衡量了服务业的集聚水平。采用2000-2011年各省市的样本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且显现出空间溢出效应;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就业密度的集聚效应存在差异性;物质资本集聚度对城市化发展的作用呈下降趋势,人力资本集聚度的作用呈上升趋势,而就业密度对城市化发展呈负效应。
关键词:
服务业集聚 城市化 指标体系 空间计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云飞
以Fujita&Thisse理论模型为基础对城市群内产业集聚进行了理论分析,理论推导结果显示城市群内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山东半岛城市群制造业行业2003—2011年面板数据,通过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对城市群内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城市群内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表现为"门槛效应"——产业集聚初期推动经济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后,过度集聚引起的负外部性会抑制经济增长。针对上述结果,本文给出了理论分析和结论启示。
关键词:
城市群 产业集聚 经济增长 动态面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廷海 王点 宋顺锋
利用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级政府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构建邻近矩阵、地理距离矩阵和经济距离矩阵分析中国应急产业空间集聚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面板误差模型(SEM),以考察应急产业空间集聚的增长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应急产业空间集聚程度较低,区域内发展不平衡且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东部地区产业集中度较高,而中西部地区集中度较低;省际和分地区检验发现,应急产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非呈现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关系,且目前处于"倒U型"曲线左侧,即促进经济增长阶段,但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资源禀赋、社会性应急需求、政府行为和行业前景等因素对应急产业空间集聚存在促进作用,个人应急需求、区域开放程度和科技支撑能力作用效果不明显;不同地区各种因素的作用方向与效果也存在明显差异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童伟 张锦华 吴方卫
本文利用除了港、澳、台外31个省份2004-2008年的人口迁移数据与测算出的各省平均教育年限数据,建立省级面板数据,对教育与人口迁移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教育在我国人口迁移过程中确实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平均受教育年限对人口的迁出与迁入均呈现正相关关系;从全国来看,平均教育年限提高1%,每百万人中迁入人数约为11人;迁出对教育的负面影响超过迁入对教育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
平均受教育年限 人口迁移:城市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家庭 张俊韬
本文通过计算2000-2008年我国IT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指数及空间集聚β指数,来考察IT产业的集聚现象;并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方法,计算出Moran指数及其散点图,来分析产业集聚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IT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在逐渐加剧,IT产业呈现出在少数几个省区集聚的现象,具有明显的地方化现象。我国IT产业属于高度空间集聚产业,且空间集聚指数逐年增大,产业集聚现象明显。我国IT产业发展水平及其增长的空间分布不是随机的,而是在全局和局域环节都呈现出正向的空间依赖特征,表现为高发展水平的区域倾向于集聚在一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修国义 朱悦 王俭
文章基于2005—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产业集聚与人口规模交互作用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受人口规模因素影响,产业集聚对雾霾污染存在单一门槛效应;通过Moran散点图及趋势图,发现产业集聚、人口规模与雾霾污染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三者具有协同变动趋势,雾霾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愈加强烈;纳入空间权重矩阵后发现,长期内产业集聚与人口规模的相互作用可抑制雾霾污染。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城市化率以及汽车尾气可加剧雾霾污染,人口素质、地区基础设施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可对雾霾污染产生控制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贺小丹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框架,提出城市群产业层级分布格局下基于产业集聚与空间外溢作用形成的"中心-外围"空间辐射机理。文中实证部分以京津冀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城市级面板数据,在对京津冀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集聚状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围绕北京市对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辐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伴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飞速发展,京津冀城市群呈现出典型的"中心—外围"结构,产业集聚状态呈现出层级分布格局;在集聚效应与空间外溢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北京市的高端服务业对京津冀城市群存在显著的由中心向外围的空间辐射作用,从而有助于推动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产业升级。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空间外溢 空间辐射 空间计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雄军 何红渠
利用1985~2011年我国各个省域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面板数据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依次包括全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面板滞后模型分析、空间面板误差模型分析等。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均存在比较明显的空间自相关;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特性,即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郝伟伟 张梅青
紧凑城市作为应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西方欧美等国家已被普遍认可。然而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紧凑城市模式是否也适用于我国呢?本文基于我国217个地级市统计数据,实证探究了交通影响下的城市紧凑度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首先,运用熵值法,综合计算出217个地级市从1999年至2012年的城市紧凑度;然后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差分GMM模型构建了城市交通-城市紧凑度模型,实证得出交通对城市紧凑度的提高具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公共交通的作用更加明显,但这一影响效应存在时间滞后性;最后,通过构建交通-城市紧凑度-生产率模型,得出城市紧凑度高的城市趋向于拥有更高的城市生产率,交通因素既直接影响城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艳明 高悦
在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加速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汇集,有利于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05-2019年面板数据,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以及测算指数,综合利用地理位置信息和SDM模型,分析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空间效应。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升级、金融集聚分别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从地理位置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虽然总体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西部金融集聚的促进作用最强,中部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最强;从影响路径来看,产业结构升级会发挥中介效应,进一步增强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金融集聚 产业结构升级 经济增长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虹 张柯
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选取16个州市2011—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Panel-var模型对普惠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程度较低,并未使得三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普惠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并且对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有促进及扩大作用,但是作用程度较小;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并无格兰杰关系,但是经济增长与普惠金融发展二者并存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扩大作用;城乡收入差距与普惠金融发展并存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具有内生性机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普惠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倪超军 李俊凤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金融集聚现象对推进经济带建设与能源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06—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金融集聚对于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金融资源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金融集聚主要通过金融发展环境、银行业集聚和保险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提高产生促进作用,而证券业集聚由于发展现状对于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对于能源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地理距离、集聚外部性与劳动生产率——基于城市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
创新要素集聚、政府支持与科技创新效率——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基于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我国大都市区集聚与扩散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数据
云南省及16个州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外资集聚、技术创新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广西地市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FDI对云南产业结构影响实证分析
基于空间计量的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以云南省为例
人力资本、知识创新与服务业空间集聚——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