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48)
- 2023(2176)
- 2022(1875)
- 2021(1676)
- 2020(1293)
- 2019(3077)
- 2018(2903)
- 2017(5847)
- 2016(3270)
- 2015(3533)
- 2014(3637)
- 2013(3700)
- 2012(3479)
- 2011(3206)
- 2010(3376)
- 2009(3014)
- 2008(2919)
- 2007(2317)
- 2006(2215)
- 2005(1923)
- 学科
- 济(17274)
- 经济(17260)
- 中国(8004)
- 土地(7988)
- 管理(7723)
- 城市(6494)
- 地方(5994)
- 学(5034)
- 业(4654)
- 城市经济(4495)
- 方法(4023)
- 数学(3714)
- 数学方法(3650)
- 经济学(3611)
- 环境(3378)
- 发(3166)
- 问题(3165)
- 农(3070)
- 资源(2664)
- 方城(2613)
- 企(2542)
- 企业(2542)
- 地方经济(2202)
- 财(2168)
- 农业(2142)
- 划(1944)
- 业经(1885)
- 制(1790)
- 和(1754)
- 发展(1687)
- 机构
- 大学(47089)
- 学院(46265)
- 研究(19447)
- 济(17551)
- 管理(17121)
- 经济(16803)
- 理学(14287)
- 理学院(13983)
- 中国(13834)
- 管理学(13723)
- 管理学院(13631)
- 科学(12885)
- 京(12242)
- 所(9713)
- 研究所(8829)
- 农(8826)
- 中心(8493)
- 院(8047)
- 业大(7934)
- 北京(7572)
- 范(7498)
- 师范(7455)
- 江(7413)
- 农业(7122)
- 资源(7086)
- 财(6956)
- 师范大学(6310)
- 科学院(6257)
- 省(6074)
- 城市(5934)
共检索到71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钱寒峰 杨涛 杨明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如何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协调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是规划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规划模式,指出交通系统不仅要适应城市的发展,而且还要引导城市的发展。分别从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交通走廊与城市空间发展、差别化分区和交通战略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的方法。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土地利用 交通分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向东 刘卫东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以来,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简称规划)涌现出很多理论流派,充分理解和掌握代表性理论的主要特征及其流变,对于开展规划研究和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现代规划理论的演变历程进行梳理和探究,以期有助于促进对现代规划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按时间顺序将现代规划理论演变分为4个阶段,阐述了每一阶段不同规划理论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观点和实践影响,具体包括20世纪50年代前的"物质形态规划论"、"马克思主义规划论",60年代的"综合理性规划论"、"渐进规划论"、"人本主义规划论"、"自由主义规划论",70-80年代的"新马克思主义规划论"和"新自由主义规划论",以及90年代以来的"沟通规划论"、"可持续规划论"、"新制度主义规划论"和"公共政策规划论"等。这些理论派别有着不同的视角和侧重点,相互之间存在着或创新、或继承、或反叛、或补充的复杂关系。最后指出,现代规划理论深受多学科知识和规划实践的影响,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并伴随产生了丰富的文献成果;尽管中国学者在现代规划理论构建中作出了一定贡献,但与欧美学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未来尚需付出更大努力。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理论演变 文献综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伟元 李宪文 刘康
我国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无论是规划理念还是规划工作制度都还不够成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对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怎样做才能使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更加完善,使其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作用?本文提出的应对之策虽有待进一步细化,但不无积极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晓炜 赵世强
研究目的:通过对现阶段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内在特点分析,指出土地利用规划风险存在必然性和多样性。研究方法:基于土地利用规划实践。研究结果: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风险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环境风险、政治风险和技术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建立了土地利用规划中实施风险管理的科学程序,提出了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风险管理 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未
目前我国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正处在一个转型阶段:规划的编制正从原来的“技术性”逐步转变为“政策性”,规划的管理也从以前的“技术型”转变为“综合型”,逐步面向广大城市居民。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参与程度的多少及其成功与否,将成为衡量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以人为本”的本质上来说,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一种政府行为,更应该是一种公众行为。公众自始至终都应该是规划所服务的唯一对象,公众参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那么,“公众参与”在我国是怎样一种情况呢?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秋芳 赵荣 杨新军
首先简要介绍了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城市大遗址可持续性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及城市大遗址土地利用规划的双目标性,然后着重论述从城市大遗址区土地目标规划、保护区划与功能规划、结构规划三步构建城市大遗址区可持续土地利用景观生态规划模式。最后,认为通过对大遗址土地持续利用管理的五点要求以及城市大遗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基本目标相整合,可以实现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以及城市大遗址区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蔡玉梅 谢俊奇 杜官印 纪文燕
研究目的:建立适合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环评宜采用规划导向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在程序上主要采取与规划过程并行的方式,并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空间体系相适应,选择相应的模式。研究结论:评价对象的差异决定了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的方法有所不同,宜从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出发,使评价的方法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董祚继
研究目的:深入探讨从土地利用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的重大变革,明晰国土空间规划的观念、体系、任务、方法和实施要求,以期对正在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土空间规划要着力强化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念,在规划体系建设中处理好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国家规划与地方规划,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之间的关系,把重塑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推动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同时作为新时代规划的主要任务,全面推进空间规划基本理论、基础性方法和前沿性方法研究,创新规划实施的行政、法治、经济、社会和技术机制。研究结论: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空间规划体制改革的产物,既要继承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在内的原有空间规划的优点,也要注意克服其不足,根据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需要,在规划观念、规划体系、规划实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重构性变革,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规划理论和方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许炎 黄富民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之间存在相互推动、相互制约的关系。文章从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着手,从交通容量限制的角度出发,对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相互适应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交通容量约束下的城市规划方法,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强化了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够有效反映交通容量对土地开发强度的影响。
关键词:
交通容量 城市规划 土地利用 容积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关小克 李乐
当前,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等多种污染问题涌现,这与土地利用规划及后期管理中环境公义设计和管制模式的缺失不无关系。可以说,这种缺失严重影响了我国城乡、区域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态均衡发展。如何维护和提升自然环境的生态功能、构建宜居的生活环境、实现精明增长,将是一种极大考验。何为环境公义缺失?环境公义就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维持经济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和社会公平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纪昌品
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为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等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这门学科成为大学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程序的重要实践平台。由王万茂与韩桐魁合著的《土地利用规划学》一书,对高校土地利用规划专业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帮助。该书紧密结合了土地利用规划学国内外前沿科研成果,系统地阐述了该学科的基本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研究目的:在对城市边缘区景观要素及其矛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城市边缘区景观要素的不谐调问题。研究方法: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应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加强以下4方面的工作来营造边缘区谐调景观风貌:(1)城市边缘区的视觉形象设计;(2)城市边缘区的土地规划分区;(3)调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密度和强度;(4)创建边缘区和谐的生态空间。研究结论:城市边缘区存在景观不谐调问题,应利用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予以缓解,创建边缘区谐调景观关系。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景观 谐调 城市边缘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景刚 欧名豪 张全景 张效军
研究目的:概要介绍城市理性发展理念在美国的应用及其保障措施一:法律保障和经济政策激励,以期启示中国的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论:中国应转变现有的土地利用规划思路,借鉴城市理性发展理念,应用城市发展边界(U GB)技术、建立土地监控系统以及设立并促进土地开发权的流转。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健 苏黎馨
我国城市规划(城规)与土地利用规划(土规)从各自为政到矛盾激化,再走向统筹融合的互动过程,与相关参与主体愈发多元且利益分化格局逐渐复杂有着密切关系。发展趋势表明,政府发挥着最关键的作用,但需要从纵向和横向府际关系来细化对政府主体的认识。未来,随着政府角色转型、公众参与机制健全、城乡统筹用地、市场监管体系成熟,多元主体的相互制衡将成为引导规划编制价值理性的核心机制,从而促使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两规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