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16)
- 2023(19508)
- 2022(16690)
- 2021(15562)
- 2020(12828)
- 2019(29371)
- 2018(29217)
- 2017(55089)
- 2016(30090)
- 2015(33687)
- 2014(33839)
- 2013(33275)
- 2012(31072)
- 2011(27920)
- 2010(28339)
- 2009(25961)
- 2008(25631)
- 2007(23024)
- 2006(20472)
- 2005(18601)
- 学科
- 济(123276)
- 经济(123123)
- 管理(91441)
- 业(85565)
- 企(70686)
- 企业(70686)
- 方法(47840)
- 数学(40440)
- 数学方法(39917)
- 中国(38241)
- 农(33819)
- 地方(32414)
- 财(30346)
- 业经(29303)
- 制(26780)
- 学(25772)
- 技术(25496)
- 农业(22992)
- 银(21299)
- 银行(21249)
- 理论(20987)
- 贸(20778)
- 贸易(20757)
- 环境(20490)
- 行(20339)
- 融(20193)
- 金融(20188)
- 易(20002)
- 和(19381)
- 务(18081)
- 机构
- 大学(423609)
- 学院(422975)
- 济(166451)
- 管理(164130)
- 经济(162452)
- 研究(146223)
- 理学(140019)
- 理学院(138303)
- 管理学(135916)
- 管理学院(135100)
- 中国(111428)
- 京(94116)
- 科学(90263)
- 财(79042)
- 所(73617)
- 农(67087)
- 中心(66703)
- 研究所(66250)
- 江(65863)
- 财经(61267)
- 业大(61176)
- 北京(60450)
- 范(59394)
- 师范(58853)
- 经(55426)
- 院(53826)
- 州(53498)
- 农业(51905)
- 经济学(49197)
- 师范大学(47508)
- 基金
- 项目(282445)
- 科学(222231)
- 研究(209823)
- 基金(201889)
- 家(175160)
- 国家(173626)
- 科学基金(149522)
- 社会(131478)
- 社会科(124483)
- 社会科学(124454)
- 省(111511)
- 基金项目(107334)
- 教育(96483)
- 自然(95743)
- 划(93706)
- 自然科(93492)
- 自然科学(93473)
- 自然科学基金(91763)
- 编号(86412)
- 资助(81885)
- 成果(70853)
- 重点(63355)
- 发(63292)
- 部(61383)
- 创(60951)
- 课题(60790)
- 创新(56415)
- 国家社会(53476)
- 制(53194)
- 科研(52713)
- 期刊
- 济(194879)
- 经济(194879)
- 研究(130727)
- 中国(95339)
- 学报(64034)
- 管理(63657)
- 农(61354)
- 财(60887)
- 科学(60606)
- 教育(55957)
- 大学(49035)
- 学学(45491)
- 农业(42194)
- 技术(40568)
- 融(40568)
- 金融(40568)
- 业经(32043)
- 财经(29624)
- 经济研究(29447)
- 问题(25996)
- 经(25396)
- 图书(23948)
- 业(22398)
- 科技(22175)
- 技术经济(21462)
- 理论(20090)
- 资源(19603)
- 现代(19580)
- 版(19209)
- 坛(19047)
共检索到655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旭 高江华 蒋熙 李海鹰
城市交通技术领域协同创新是促进城市交通关键技术攻克、应用和推广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国城市交通技术领域协同创新机制存在创新要素构成及工作方式不明确、创新成果保障机制不完善、创新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为此,结合示范应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立科技创新联盟,形成协同创新驱动机制;建立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形成创新成果保障机制;建立服务需求库,形成创新成果转化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耀东 张佳仪
以2001-2010北京市轨道交通为样本,对轨道交通的城市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轨道交通经济效应的实现过程可以表达为可达性改善引起人口集聚,进而形成土地价值提升,商业等服务业繁荣,从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客运量增加与其所引起的经济效应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增加客运量和里程等刺激系数在短期内能够提高其经济效应的速度,但从长期来看刺激系数的改变与其经济效应的变化关系不大,存在弱化趋势。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系统动力 刺激系数 经济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霞 朱道林 张鸣明
轨道交通建设对沿线房地产价格产生的影响越发明显 ,为了分析这种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以北京市轻轨 13号线为例 ,分析了沿线房地产价格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轻轨站点在城市中心区对房价的影响较小 ,越远离城区对房价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越大 ;在城市中心区和外围区对地价的影响一直集中在 1公里范围内。因此 ,在轨道交通规划的影响下 ,房地产价格分布格局将发生新的变化。
关键词:
轻轨 房地产价格 城市规划 北京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维阳 李慧 段学军
通过构造修正后的衰减模型,运用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克里格空间插值的方法,借助GIS空间分析的工具,选择路线长、沿途区位特征分异显著、对房价影响成熟的北京市地铁一号线为例,论证房价与距地铁站距离的相关关系,研究地铁站对房价影响的波及范围及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一号线带状区域在局域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自相关指数高值点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邻近地铁站点分布的特征,而是呈组团状聚集在四个区域。局域自相关性和距地铁站距离存在较弱的负相关关系。轨道交通对郊区住宅价格的影响要高于中心区域,且影响范围较广。地铁站点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圈层衰减,而是与特定的区位要素和其他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典型的地铁站点呈裙状或环状影响。各地铁站点对住宅价格的影响范围从0.5km到1km不等,衰减比重为20%—35%,且在影响范围内衰减程度逐渐降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谦 吴殿廷 李瑞 邱研
以候车时间、运行时间、换乘时间组成单程通达时间,进而构建包含7个基于通达时间概念的评价指标,提出一套对轨道交通站点、线路和网络整体可达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并以北京2013年6月的轨道交通网络为例,采用官方公布及现场实测数据,通过ArcGIS软件,应用该方法进行了案例分析,在网络、线路和空间分布3个方面分别得到了评价结果。从结果来看,由于空间绝对距离和换乘站点数量的原因,中心城区线路可达性优于外围线路;站点密度较高和换乘困难可导致线路可达性较弱。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可达性 北京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孟天奇 刘卓 周彤 李强
以轨道交通发展较为成熟的北京和上海为对象,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在GIS支持下构建了反映轨道交通网络基本特征、空间分布特征、网络结构特征的系列指标,对两地轨道交通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结论为:两地的轨道交通基本特征相似;两地轨道交通在距市中心15km范围内较为发达,上海在城市中心范围的便利性更优;北京轨道交通网络在城区外围能更方便地实现换乘,上海则与之相反。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空间分布 网络结构 北京 上海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皓 王洪强 马亮
科学合理的补贴机制是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的关键。本文立足于投资回报率与票价,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在运营阶段的补贴金额计算模型,设计了"三方共赢"的灵活性补贴机制。为了激励社会资本,将补贴金额分为固定和可变两部分,每部分的比例系数通过讨价还价博弈得到,并结合某轨道交通项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提出了完善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补贴机制的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锡福 徐建刚 李杨帆
在分析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背景和特点的基础上,利用GIS方法提取南京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2000m效应场内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特别是商业金融业用地信息,并基于廊道效应理论对2002年上述用地进行了综合比较,进而探讨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异的潜在影响,旨在从空间角度研究轨道交通线路与沿线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土地利用 廊道效应 南京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苏亦宁 冯长春
本文以北京地铁四号线和八通线为例,从时空两个方面研究了轨道交通在规划建设前后对其沿线住宅价格的影响。作者利用实际调查收集到的这两条地铁沿线3km范围内的1200个住宅项目的均价数据(1998-2009年),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波谱分析度量了轨道交通对其沿线房地产价格变化的影响程度、该影响随时间的变化与空间距离的衰减的变化规律和"有效半径",以及两条地铁线路建成前后对其沿线房地产价格影响程度之间存在的"分市场效应"差异,并提出相关规划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宋平 于丽 杨琦峰
"地铁+物业"已被证明为有效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融资模式,其实现机制有赖于有序的组织结构和利益分配机制。采取非法人组织结构,可降低地铁公司在物业开发中承担的风险,增强在利益分配中的主动权。具体实现机制为PFI模式,在此模式下,地铁公司能成功实现风险转嫁并获得高回报率。
关键词:
物业开发融资 PFI模式 融资额测定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蒋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后疫情时代私家车的快速增长,地面交通的通行能力受到制约,直接影响城市快递尤其是中小件货物的物流效率。通过比对地铁与地面公路的不同,结合地铁自身运输特点,提出了地铁从事货运的优势和意义;然后细分了与地铁运输相匹配的货物类型,并进行了契合度分析。参照近年我国高速铁路货物运输的实施情况,构建了适用于地铁货物运输环境的列车开行模式和流线组织方案,设计了适用于地铁车厢内的快递设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铭 张硕 刘力玮
一、导言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促进了首都经济增长并解决了居民出行难等诸多问题,与此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水平及系统效率得到提高,车辆电机设备国有化率提高,新兴技术及施工技术的进步使造价成本大大降低。但是,在取得以上诸多可喜成绩的同时,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又正在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北京地铁采取的是以政府投融资为主的发展模式,即以政府为直接投资主体并以政府信誉担保方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顾珊珊 王三明 杜心言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评估是基于轨道交通系统全寿命周期进行评估。项目不同阶段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将整个系统分为规划设计阶段、建设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分别进行风险评估。规划设计阶段着重介绍风险评估过程,建设施工阶段利用CIM理论建立风险评估模型,运营阶段采用多级可拓评价方法。并以南京地铁为例进行施工阶段评估方法的验证。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风险评估 全寿命周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壮志 胡思继 贾洪飞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谭丽娜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群的三个专业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优势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在企业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选取以本专业为主、相关专业为辅的课程内容,采用一师多徒、一徒多师、一师一徒等多种教学组织模式,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