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62)
- 2023(5485)
- 2022(4659)
- 2021(4245)
- 2020(3477)
- 2019(8370)
- 2018(8292)
- 2017(15653)
- 2016(8621)
- 2015(9653)
- 2014(9307)
- 2013(9173)
- 2012(8937)
- 2011(7936)
- 2010(8111)
- 2009(7279)
- 2008(7174)
- 2007(6109)
- 2006(5433)
- 2005(4710)
- 学科
- 济(35481)
- 经济(35443)
- 管理(19939)
- 业(16730)
- 地方(13302)
- 中国(12221)
- 方法(11945)
- 企(11796)
- 企业(11796)
- 数学(10413)
- 数学方法(10270)
- 农(9464)
- 学(8567)
- 城市(7341)
- 业经(7269)
- 农业(6644)
- 环境(6637)
- 地方经济(5526)
- 理论(5307)
- 城市经济(5228)
- 财(5174)
- 制(4920)
- 贸(4780)
- 贸易(4778)
- 和(4771)
- 发(4734)
- 易(4442)
- 划(4286)
- 技术(4208)
- 资源(3915)
- 机构
- 大学(119977)
- 学院(118263)
- 研究(44481)
- 济(44066)
- 经济(42861)
- 管理(42654)
- 理学(36715)
- 理学院(36039)
- 管理学(35236)
- 管理学院(34998)
- 中国(31451)
- 科学(30184)
- 京(29633)
- 所(22391)
- 农(21622)
- 研究所(20749)
- 中心(20210)
- 业大(19554)
- 范(19319)
- 师范(19122)
- 江(18823)
- 北京(18673)
- 财(18332)
- 农业(17114)
- 院(16803)
- 师范大学(15904)
- 州(15134)
- 财经(14847)
- 科学院(13614)
- 经(13401)
- 基金
- 项目(85576)
- 科学(67618)
- 基金(61963)
- 研究(60333)
- 家(54835)
- 国家(54388)
- 科学基金(46717)
- 社会(38437)
- 社会科(36294)
- 社会科学(36282)
- 基金项目(34124)
- 省(33062)
- 自然(31273)
- 自然科(30507)
- 自然科学(30497)
- 自然科学基金(29921)
- 划(29426)
- 教育(26633)
- 资助(23775)
- 编号(23506)
- 发(19843)
- 重点(19608)
- 成果(18803)
- 部(17849)
- 创(17465)
- 课题(17222)
- 计划(16480)
- 创新(16361)
- 科研(16067)
- 国家社会(15702)
共检索到177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坚
城市交通与城市形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特定的城市形态必定要求特定的城市交通模式与其相适应;而城市交通又具有引导城市形态发展、塑造城市形态的功能。从交通方式与城市形态、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使用的相互作用机制、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的时机和时序对城市形态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交通与城市形态之间的关系,同时为解决北京的交通和城市发展问题提供思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季珏 高晓路 刘星辰
高速城镇化和机动化阶段,面临与日剧增的环境压力,城市交通的多目标发展成为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提升居民出行满意度的同时,降低交通碳排放是目前及未来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核心目标,是城市交通效率的主要内涵。由此,本文从交通出行便捷与交通碳减排双目标综合评估的角度,提出基于中观尺度的城市交通出行满意度和交通碳排放的定量测算方法;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法探讨城市交通综合效率评价方法。对北京市城六区的实证结果显示,在三环以内地区,城市交通综合效率较高,五环以外大部分地区较差。交通综合效率较高的地区集中分布于:1西三环至西四环万寿路街道的公主坟-五棵松地区。2北三环和平里街道安贞桥附近地区。3东北三环的三里屯地区。而综合效率较差的地区大多位于城市外围,例如西北六环周边,西南五环至西南六环部分地区,以及东五环外常营地区等,交通碳排放较高是这些地区交通效率较差的主要原因。此外,交通效率的空间差异与地理空间环境的差异性呈现高度的相关。例如,交通效率较差的地区大多是高档别墅区集聚的地区,以及城市五环周边公共交通不完善的部分居住区。通勤中机动化比例较高和通勤距离较长是碳排放强度较高的主要原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英 姜祎周 杨娜
我国的城市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噪声。交通噪声扰民,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通过对三里屯地区交通噪声所进行的具体考察和测试,分析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现状,进而深入剖析了城市设计因素对交通噪声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城市设计视角的对交通噪声的控制对策。
关键词:
三里屯地区 交通噪声 控制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纯 夏海山 宋彦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建设,并成为促进城市形态转变的重要因素。从综合的空间视角出发,以北京为研究案例,采取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交通—人口—经济"研究框架,揭示轨道交通带动下的城市形态演变规律。基于乡镇街道为基本空间单元的人口普查数据、经济单位普查数据和轨道交通网络数据分的析表明,随着2000年以后北京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完善,人口的空间分布同时出现了沿着城轨线路的郊区化分散、以及网络交叉节点上集中等两种不同的变化趋势;而就业的空间分布则向着可达性良好的节点集中。这形成了就业中心在城市中心区、居住中心在郊区的职住分离的城市形态。职住比极高或极低的地方,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压力也更大。旨在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阳 贺德方 佟贺丰 屈慰双
本文构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用以分析城市的交通出行情况以及能源消耗情况。首先,构建了包括人口、经济、交通等多个子模块的大系统,通过模型模拟出城市不同车辆的情况、公交系统的情况、出行量的情况、出行选择的情况、能源消耗的情况等。然后,通过实证分析,以北京市作为案例,对该市2000年—2020年的人口及年龄结构、出行生成、出行方式选择、交通能源消耗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情景分析模拟出4种情景下北京市出行结构和能源消耗的不同趋势,进一步探讨了今后的政策建议:①努力改变人们出行观念,减少汽车出行次数;②出租车保持目前的效率在未来将难以满足出行需要;③未来应更多注重对老旧汽车节能减排的关注力度。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仿真模型 系统动力学 情景模拟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由之
在北京开车有时甚至是骑自行车很是要有一些耐心,因为交通堵塞实在是太严重了。在白天正常工作时间以及上下班的高峰时间内,几乎在城区各主要道路和进出城的各主要道路,不堵车成了偶然现象,堵车成了必然现象。北京市机动车总数早已经超过了200万辆,且每个月还以约三万辆的速度在增长。早晚流量高峰时期,全市90%以上的道路交通处于饱和或超饱和状态。全市路网平均负荷度已达70%,其中干道系统达90%以上,城区道路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建平 林晓言
以北京市客运交通为研究对象(含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出租车、小汽车四大类),利用交通生态足迹的测算方法分析了2012年北京市各种客运交通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效率,估算了北京市客运交通的生态足迹目标函数值,从降低交通生态足迹与提高客运交通总分担量的角度提出了优化北京市客运交通结构的策略。分析结果显示,从客运交通生态足迹占用土地类型可看出,间接用地即化石能源地面积占99%以上;从不同客运交通的生态足迹构成分析可看出,小汽车的生态足迹最高,占77.45%,且小汽车生态效率最低。因此,应提高交通能源利用效率,限制小汽车的增加,并进一步发展公共交通。
关键词:
客运交通结构 交通生态足迹 交通生态效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旭 高江华 蒋熙 李海鹰
城市交通技术领域协同创新是促进城市交通关键技术攻克、应用和推广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国城市交通技术领域协同创新机制存在创新要素构成及工作方式不明确、创新成果保障机制不完善、创新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为此,结合示范应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立科技创新联盟,形成协同创新驱动机制;建立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形成创新成果保障机制;建立服务需求库,形成创新成果转化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牛雄 黄鹭新 荆锋 王志锋
解决中国城市建设实践中的问题,需要自己内生的城市规划理论,需要在学习西方的同时,到传统中寻找智慧。为此,论文回顾了中医的理论思想,对中医理论与城市交通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以北京为例,加以探讨,试图运用中国的中医理论思想解释城市的交通问题。通过分析,认为传统的哲学能够解释现代中国城市交通的问题与现象,提出解决方案。未来的研究应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新的解释性理论,揭示目前中国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再结合中西方的方法,构建一个新的方法体系解决之。
关键词:
中医理论 传统哲学 城市交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徐静 陈秀万
信息时代的到来赋予了城市空间虚拟含义。基于系统科学原理,从信息视角研究城市系统的信息要素、信息流和信息空间,认为城市信息空间是以城市地域空间为基础,以城市信息要素为载体,借由信息流实现城市信息纵向贯通、横向互联的虚拟空间。进而以北京市为例,对其信息空间及演进情况进行实例分析。
关键词:
城市系统 信息要素 信息流 信息空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辉宇
近年来,以北京为代表的国内各大城市高密度功能区(CBD、金融街等)发展蓬勃,社会经济活动进一步繁荣,使得城市交通总量以数倍于人口增长的速度集聚式增长。机动化在给人们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交通问题。本文主要研究高密度功能区对城市形态和功能布局,尤其是交通系统的影响和要求。针对其产业结构与经济现状、容积率、就业密度、交通配套和社会政策文化支持等多个维度进行横向比较研究,最后总结出北京和东京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异同,并对国内城市建设未来发展相关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高密度功能区 城市交通 比较研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安宁
本文论述了北京作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吸引了海内外的优秀人才,人口增长比较迅猛。同时出差、旅游人数也是不断增长,给北京的公交运营带来严峻挑战。在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大环境下,公交地铁作为人们出行的重要公共交通工具,为人们的出行提供经济、便捷、舒适的服务是城市公交应有的义务和责任。
关键词:
客流量 公共交通 地铁 北京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继孚
认为城市道路网络系统是一个有机协调的系统,必须有合理的功能等级结构和布局;利用GPS技术记录车辆出行的整个行驶过程,通过分析不同出行使用不同等级道路的比例,发现现实道路系统存在功能不清、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道路网络规划建设和交通管理建议。
关键词:
路网功能层次 行车路径 路网效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肖骢 康慕谊
本文以北京市城市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 ,对其发展现状及其生态和社会功能进行了分析 ,并就目前城市绿地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城市 绿地系统 功能 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熊欣 张力小 张鹏鹏 郝岩 常远 王灿
食物代谢是城市物质能量代谢的基础性过程之一。论文系统分析了1978—2015年北京市城市食物代谢通量、结构和效率的动态变化过程,并核算其水-碳足迹,提出优化城市食物代谢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1)2015年北京市食物代谢通量为881.4万t,比1978年增加了3.3倍,其中植物源食物增加了2.5倍,动物源食物增加了12.0倍,由此引发的水-碳足迹分别增加了6.1倍和4.4倍;2)北京市食物代谢的通量结构和水-碳足迹结构均呈现出主食为主转向主副食替代、植物源食物为主转向动植物源食物并重的演变特征;3)"过度饮食"特别是高比例肉类消费,不但影响了城市居民健康水平,也显著扩大了城市人均环境足迹,导致食物代谢的生态效率指标从1.27降低至0.32;4)降低城市食物代谢的足迹影响需要优化产业链供应,倡导绿色健康消费模式。
关键词:
城市代谢 食物代谢 资源负荷 环境足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