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67)
2023(2606)
2022(2084)
2021(1575)
2020(1047)
2019(2493)
2018(2359)
2017(4541)
2016(2521)
2015(2671)
2014(2793)
2013(2924)
2012(2806)
2011(2561)
2010(2517)
2009(1783)
2008(1596)
2007(1297)
2006(1177)
2005(964)
作者
(7617)
(6466)
(6251)
(5930)
(4080)
(2994)
(2833)
(2564)
(2517)
(2213)
(2203)
(2129)
(2098)
(1936)
(1926)
(1900)
(1899)
(1859)
(1856)
(1764)
(1518)
(1510)
(1468)
(1406)
(1374)
(1339)
(1324)
(1300)
(1296)
(1288)
学科
(14326)
经济(14316)
管理(9991)
环境(9978)
中国(7245)
城市(5870)
地方(5315)
(4217)
(4077)
城市经济(4056)
规划(4053)
环境规划(3991)
(3817)
资源(3711)
方法(3593)
数学(3411)
数学方法(3394)
(3145)
生态(3102)
(2722)
经济学(2612)
方城(2463)
(2165)
环境经济(2074)
(2062)
企业(2062)
(2041)
区域(2040)
区域环境(1959)
地方经济(1935)
机构
大学(37306)
学院(37161)
(16743)
经济(16228)
管理(14612)
研究(14581)
理学(12610)
理学院(12402)
管理学(12234)
管理学院(12166)
中国(9424)
科学(9227)
(8542)
(6517)
中心(6296)
(6067)
研究所(6002)
(6002)
业大(5610)
经济学(5516)
(5382)
师范(5351)
北京(5157)
财经(5114)
经济学院(4994)
(4967)
(4859)
城市(4769)
研究院(4695)
(4674)
基金
项目(29225)
科学(24155)
基金(22728)
(20178)
国家(20078)
研究(19599)
科学基金(17969)
社会(14244)
社会科(13661)
社会科学(13658)
基金项目(12835)
自然(12031)
自然科(11755)
自然科学(11755)
自然科学基金(11498)
(10940)
(9820)
资助(7902)
教育(7762)
(7296)
重点(6612)
编号(6434)
国家社会(6362)
(6065)
发展(5920)
(5838)
计划(5789)
(5604)
科研(5469)
创新(5408)
期刊
(16668)
经济(16668)
研究(11446)
城市(6433)
科学(5850)
中国(5348)
学报(4610)
问题(4148)
管理(4061)
(3865)
(3679)
大学(3499)
(3487)
学学(3466)
资源(3394)
发展(2654)
(2654)
现代(2558)
生态(2506)
地理(2491)
城市问题(2430)
农业(2382)
技术(2366)
经济研究(2247)
业经(2042)
财经(2003)
(1822)
经济地理(1811)
科技(1667)
环境(1648)
共检索到50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银太  冯相昭  
从系统论出发,以协同效益方法为指导,分别讨论了基于出行需求管理、车辆政策、燃料政策、道路政策以及城市交通综合管理等五类城市交通减排政策。认为政策驱动是有效促进城市交通系统碳减排的重要手段;单纯依靠某一类政策来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碳减排目标是不现实的;不同政策组合的减排效果比较显著;健全完善城市交通系统碳减排政策体系、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应该成为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史丹  叶云岭  
城市交通碳减排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刻画2001—2019年城市交通结构与碳排放现实状况,分析城市交通碳减排面临的突出问题。运用LEAP模型与灰色模型预测上海城市交通碳排放趋势,设定基准情景、节能情景、出行结构优化情景、动力系统替换情景。结果表明,4种情景下,上海城市交通将分别于2031年、2029年、2029年、2028年实现碳达峰,交通动力系统替换最有利于上海城市交通碳排放早日达峰。建议持续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继续调整城市交通能源消耗结构,不断提升绿色交通治理水平,推进大数据应用与城市交通碳减排深度融合,积极倡导居民绿色低碳出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继敏  
超大城市是交通碳减排意愿最强、减排空间最大、效益最好的空间单元。目前,国内外有关碳减排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国家层面,对于超大城市交通治理的特殊性鲜有考虑。论文探讨了碳减排的激励机制,以及其在超大城市交通碳减排中的政策意蕴。指出由于一系列气候临界点的存在,边际减排收益的变化难以被有效量化,碳交易和碳税没有哪一种政策可以通过简单量化的手段被证明是更具效率的。综合考虑经济效率、社会公平、社会参与性等重要维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针对不同的减排渠道,综合运用碳交易和碳税两种手段。在超大城市碳减排这一特定问题上,需要着重考虑城市规模和交通工具的特征两个因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超大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超大城市交通碳减排的五种实现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继敏  
超大城市是交通碳减排意愿最强、减排空间最大、效益最好的空间单元。目前,国内外有关碳减排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国家层面,对于超大城市交通治理的特殊性鲜有考虑。论文探讨了碳减排的激励机制,以及其在超大城市交通碳减排中的政策意蕴。指出由于一系列气候临界点的存在,边际减排收益的变化难以被有效量化,碳交易和碳税没有哪一种政策可以通过简单量化的手段被证明是更具效率的。综合考虑经济效率、社会公平、社会参与性等重要维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针对不同的减排渠道,综合运用碳交易和碳税两种手段。在超大城市碳减排这一特定问题上,需要着重考虑城市规模和交通工具的特征两个因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超大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超大城市交通碳减排的五种实现途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清  陶小马  杨鹏  
本文基于对现有城市交通碳排放测算方法的比较分析,以上海市为例,采用IPCC"自下而上"法对特大型城市客运交通CO2排放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轨道交通是碳排放效率最高的客运方式,出租车最低;客运交通CO2排放总量增长迅速,且碳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近年客运交通CO2排放增量主要来自私人载客汽车,同时公务交通在客运交通碳排放中始终占较大比重。由此本文认为,控制客运交通碳排放的关键在于对以私人载客汽车和单位载客汽车为主的个体交通的管理和控制,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结构。在此基础上,为了将控制碳排放纳入到城市交通政策目标中去,本文就主要城市交通政策对客运交通碳排放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得出结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超  
聚集效应主要决定于城市区域空间之间的互补性 ,而与土地价格不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城市区域空间互补性越强 ,聚集经济越大 ,资源空间布局越有效率 ,城市通勤距离也越短。由此才可以形成有效率的城市多中心空间形态。大都市交通问题的根源在于城市资源空间布局的非互补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秀媛  杨新苗  闫琰  
我国城市交通能源消耗量增长迅速,交通拥堵与排放愈发严重。由于私人小汽车的能源消耗、交通设施的能源消耗统计缺失,以及城市公共交通多种能源结构下的能耗统计和碳排放的测算不完善,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使得城市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对经济的影响缺少量化关系。本文从城市电动车、新能源车运用形成新的能源消费特点,对公共交通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测算方法分析。提出城市交通系统节能减排措施及政策建议,为城市交通能源消耗国际对比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政策制定提供基础信息,并以北京市公共交通系统为例,测算全生命周期能耗及排放总量和强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露  
低碳城市建设是国家实现低碳经济目标的重要途径,低碳交通发展对城市低碳实践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智能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低碳化发展的模式和方向,是解决城市道路发展缓慢、车辆增长速度过快这一矛盾最有效而便捷的途径。本文首先介绍了低碳城市和智能交通概念及内涵,而后对国内外智能交通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和借鉴,在结合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交通低碳发展的智能化选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洁行  沈悦林  龚勤  卢亚萍  
在论述杭州迫切需要发展低碳交通后,对杭州实施低碳城市交通的基础与实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实施城市低碳交通的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桂晓峰  张凌云  
在全球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普遍面临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低碳经济由此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本文从低碳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入手,探讨发展低碳型城市交通的途径,研究了国内外城市在交通低碳化方面的成果和经验,认为在城市私人交通和公共交通方面,电动交通工具将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这个发展趋势必影响城市的交通格局,带来城市规划的变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寰  何广  肖义  
【目的】高质量建设低碳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落实低碳发展理念与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考察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意义凸显。【方法】本文运用2006—2019年中国216个城市面板数据,以第二、三批低碳城市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PSM-DID)并通过稳健性测试,多维度分析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并采用中介模型考察低碳试点政策的影响机制。【结果】(1)与非试点城市相比,低碳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且纳入平行趋势、安慰剂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2)低碳城市试点均能通过提升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和减少能源消耗量来发挥碳减排作用。(3)低碳城市试点碳减排效应具有显著异质性。碳减排效应在东部、中部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要强于西部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基于“胡焕庸线”视角下低碳试点政策对东南半壁城市的碳减排效应较西北半壁城市更为明显。【结论】本文从多维度评价第二、三批低碳城市试点的碳减排阶段性成效,有助于深化低碳发展理念、探索低碳发展路径,为未来更多城市系统性进行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借鉴。新形势下低碳城市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制定差异化与精准化路径促进绿色发展,为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基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宁  李铁栓  
通过对多个城市的观察,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许多条款形同虚设,得不到切实的执行。本文根据产权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解释当前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成因即:车辆的增多、无法识别、十字路口和交通意识。产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形成与他人交流的信息的预期,有了清晰界定的产权,就可以减少城市交通中人与人之间的不确定性,减小冲突的发生。为此,本文提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政策建议,即限制行车数量、增强非机动车辆的识别能力和规范十字路口标识,提高公民城市交通意识。通过减少交易成本,清晰的界定产权等手段规范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璐琪  叶启智  叶浩良  
城市群是区域高质量发展和低碳转型的重要空间形式,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群发展的链接载体,对于社会全面低碳转型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多层次视角,揭示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系统的碳减排机制,从宏观政策情景、中观体系优化和微观利基创新三个层次,识别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系统碳减排推进路径。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梳理大湾区交通领域碳减排政策与具体措施,结构化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系统碳减排推进路径。根据减排机制理论模型和案例分析,从碳减排过程跟踪体系、技术创新和碳减排目标顶层设计三个方面,对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系统的碳减排推进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璐琪  叶启智  叶浩良  
城市群是区域高质量发展和低碳转型的重要空间形式,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群发展的链接载体,对于社会全面低碳转型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多层次视角,揭示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系统的碳减排机制,从宏观政策情景、中观体系优化和微观利基创新三个层次,识别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系统碳减排推进路径。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梳理大湾区交通领域碳减排政策与具体措施,结构化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系统碳减排推进路径。根据减排机制理论模型和案例分析,从碳减排过程跟踪体系、技术创新和碳减排目标顶层设计三个方面,对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系统的碳减排推进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