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72)
- 2023(15591)
- 2022(13271)
- 2021(12608)
- 2020(10313)
- 2019(23732)
- 2018(23824)
- 2017(44375)
- 2016(25248)
- 2015(28325)
- 2014(28461)
- 2013(27641)
- 2012(25242)
- 2011(23041)
- 2010(23012)
- 2009(20835)
- 2008(20279)
- 2007(17911)
- 2006(16004)
- 2005(13662)
- 学科
- 济(94473)
- 经济(94366)
- 业(67362)
- 管理(63676)
- 农(48042)
- 企(45597)
- 企业(45597)
- 方法(40316)
- 数学(35396)
- 数学方法(35024)
- 农业(31924)
- 中国(31056)
- 业经(23938)
- 学(22990)
- 教育(22855)
- 地方(20704)
- 财(20462)
- 理论(17339)
- 发(16587)
- 制(16555)
- 贸(16528)
- 贸易(16522)
- 技术(16061)
- 易(16047)
- 环境(15805)
- 和(14214)
- 策(13040)
- 划(12467)
- 发展(12414)
- 银(12313)
- 机构
- 大学(353588)
- 学院(351704)
- 管理(135179)
- 济(131335)
- 经济(128209)
- 研究(122222)
- 理学(118379)
- 理学院(116964)
- 管理学(114842)
- 管理学院(114197)
- 中国(84447)
- 科学(80043)
- 农(79125)
- 京(76680)
- 业大(62586)
- 所(62436)
- 农业(61504)
- 研究所(57638)
- 中心(55089)
- 范(54896)
- 财(54656)
- 师范(54400)
- 江(51826)
- 北京(48269)
- 财经(44846)
- 师范大学(44230)
- 院(43321)
- 州(41819)
- 经(41099)
- 教育(39949)
- 基金
- 项目(248093)
- 科学(194342)
- 研究(181185)
- 基金(176684)
- 家(155903)
- 国家(154459)
- 科学基金(130827)
- 社会(112002)
- 社会科(105567)
- 社会科学(105537)
- 省(99169)
- 基金项目(95057)
- 教育(86928)
- 自然(86109)
- 划(84625)
- 自然科(83948)
- 自然科学(83923)
- 自然科学基金(82397)
- 编号(76354)
- 资助(70700)
- 成果(61710)
- 重点(56263)
- 部(54985)
- 发(54567)
- 课题(53490)
- 创(51347)
- 创新(47683)
- 科研(47044)
- 教育部(46351)
- 大学(45438)
- 期刊
- 济(143228)
- 经济(143228)
- 研究(104126)
- 农(78296)
- 中国(72491)
- 学报(62941)
- 教育(60637)
- 科学(55268)
- 农业(53303)
- 大学(47203)
- 学学(43577)
- 管理(42430)
- 财(37299)
- 技术(30632)
- 业经(29344)
- 融(26313)
- 金融(26313)
- 业(25488)
- 问题(21603)
- 财经(20333)
- 经济研究(20223)
- 版(18617)
- 图书(18467)
- 科技(18167)
- 资源(17923)
- 业大(17889)
- 经(17271)
- 发(15836)
- 技术经济(15605)
- 理论(15369)
共检索到507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春超 林芊芊
农民工群体的留城意愿及其决定因素是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一个基础问题。农民工的留城决策不仅取决于其个人的收益,还取决于整个家庭特别是其后代的收益。从农民工的行为决策出发,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结合274个城市衡量义务教育资源的相关指标,采用Probit和IV Probit模型,研究城市义务教育资源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义务教育资源对农民工留城意愿有正向影响。对于有子女义务教育需求的农民工家庭来说,教育资源的影响更大。在控制了户籍制度的影响后,估计结果仍然稳健。尽管部分农民工子女可能难以平等享受到城市的教育资源,但是这无法全部抵消城市义务教育资源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正向吸引作用。随着农民工对子女教育的要求提高,城市义务教育资源将对农民工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城市政府更大程度地向农民工开放义务教育资源是社会政策改革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农民工 义务教育资源 留城意愿 政策改革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卓 李天成
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结合地级及以上城市特征数据,以义务教育阶段子女随迁作为义务教育可及性的代理变量,研究了义务教育可及性对农民工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义务教育可及性显著促进了农民工的居留意愿;社会融入是义务教育可及性影响农民工居留意愿的一个重要机制;义务教育可及性对农民工居留意愿的影响在有小学阶段子女、低学历和跨省流动农民工群体中更大;相对于超大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义务教育可及性对在大城市居留的农民工影响更明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海涛 傅琳琳 马禹琨
本文利用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实证研究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政府公共住房保障等公共政策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缴存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提供公共住房保障对农民工的留城意愿均具有显著地提升作用。此外,这三类公共服务对于留城意愿的影响在代际间和不同收入水平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总体来说,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城意愿更强,公共服务服务对于其留城意愿的影响也更显著。
关键词:
农民工 留城意愿 保障性住房 代际差异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段志刚 熊萍 "城市吸纳农民工容量及其演变规律"课题组
农民工留城对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7省市的实地调研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个人特征,住房类型、有无农地、社会保险状况等经济因素,子女读书地和配偶工作地等家庭及社会因素,对农民工留城意愿有显著影响;而农民工工作地、在城市居住时间和就业状况等因素对农民工留城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珍珍 陈琳
本文采用2008年在浙江和江苏对农民工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对影响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留城定居,年龄对留城意愿的影响呈现倒"U"型,受教育程度对留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有正在受教育的孩子、已婚但配偶不在同一城市等家庭因素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城市的社会融合程度和从业经历也会影响留城意愿,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经济因素在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已经不是影响农民工留城意愿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农民工 留城意愿 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强 龙文进
本文通过对农民工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了影响农民工留城和返乡意愿的因素,发现在诸多因素中教育的作用最为明显,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的农民工留在城市的意愿就越强;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在城市生活,而不愿返回农村老家;在外工作时间越长的人留在城市生活的意愿也更强;农民工留城和返乡的意愿同时受到婚姻状况与是否举家迁移这一状况的制约,举家迁移的农民工更偏好城市生活。本文还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留城与返乡的看法上与老一辈没有有结构性差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晓兰 姚先国
文章利用2003年和2008年两轮城镇住户收入调查数据,对农民工的代际差异从工资收入决定和留城意愿两个维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实证检验与时点间的比较。回归结果表明,两代农民工在工资收入决定与留城意愿两个层面并不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农民工整体仍倚重职业流动来提升其收入水平。具体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尤其是2008年的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但其教育回报率并不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也没有随时间而"水涨船高";两代农民工均倚重职业流动来提高其收入水平,在2008年表现得更为突出;两代农民工在两个调查年度均表现出很高的留城意愿;影响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因素主要表现为时点差异而非代际差异;迁移型职业流动不利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春 冯长春
以重庆市为例研究农民工住房状况与留城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住房状况、原籍是否为川渝两地、受教育年限、在重庆务工年限、年龄等因素对农民工留城意愿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住房状况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最大,年龄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为负。对此提出三点政策建议:政府部门应努力制定相应的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对部分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提供必要的救济和援助;尽快出台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相关政策;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关键词:
农民工 住房 留城意愿 重庆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钱龙 钱文荣
基于348份新生代农民工数据,以三维一体的"城镇亲近度"视角,对其留城定居意愿和城市融入状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空间维度和心理维度"城镇亲近度"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但时间维度"城镇亲近度"作用不显著;三个维度"城镇亲近度"均能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状态。进一步的探讨表明,定居意愿为部分中介变量,空间维度和心理维度"城镇亲近度"通过定居意愿间接影响个体城市融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微微 胡小平
本文利用重庆市主城区659份新生代农民工样本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身份认同、城市归属感、发展预期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身份认同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归属感因素中的城市满意度和与本地人交往满意度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发展预期因素中,职业发展预期和社会保障预期的提高均可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城意愿。要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应着力破解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障碍,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微微 胡小平
本文利用重庆市主城区659份新生代农民工样本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身份认同、城市归属感、发展预期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身份认同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归属感因素中的城市满意度和与本地人交往满意度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发展预期因素中,职业发展预期和社会保障预期的提高均可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城意愿。要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应着力破解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障碍,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解永庆 缪杨兵 曹广忠
依据2008年进行的农村劳动力问卷调查以及2009年进行的全国流动人口抽样问卷调查的大样本数据,分析农民工的非农就业行为、空间选择及留城意愿的代际差异。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在行业选择上更倾向于从事较为稳定且轻体力劳动,在就业圈层选择上,外出就业的农民工都更倾向于在较远圈层工作,就业圈层发生变化的农民工以回流为主。农民工留城意愿分析表明:第一代农民工更愿意选择回到农村养老,新生代农民工更愿意在城市中生活;从居留城市选择类型来看,第一代农民工偏好于居住在中等城市,第二代农民工更喜欢居住在大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对农民工的吸引力较低。基于农民工需求的代际差异分析,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来推进农民工向中小城...
关键词:
农民工 非农就业 留城意愿 代际差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凡礼 谢勇 赵霞
农民工留城定居是加快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方式。文章通过新劳动力迁移理论,从收入水平、对收入水平的感知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收入因素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假设。基于200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08)的计量检验显示:家庭收入水平对农民工留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民工个人的工资水平对其留城意愿没有直接影响,但却可以通过影响农民工的收入满意度和收入位置感知而产生间接且积极的作用。此外,无论参照对象是老家的村里人还是城市居民,感知到的收入位置的提高对于农民工的留城定居均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其中与城市居民相比较所产生的收入位置感知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收入水平 收入感知 农民工 留城意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小华
近年来,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受到了国内学者的普遍关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笔者发现,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研究具有多维性特点。本文重点从法律、教育公平、政策博弈、公共财政和文化融入五个维度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研究进行述评,探讨不同维度观点间的联系与差异。
关键词:
多维视角 农民工子女 义务教育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程荫 韩笑 胡越
本文利用北京、天津和武汉3地357份问卷调查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农民工城市购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经济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城市购房意愿有待提高;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外出打工人数、收入水平、打工居住条件、对居住条件现状满意度和房价预期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城市购房意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