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21)
- 2023(8475)
- 2022(7091)
- 2021(6543)
- 2020(5416)
- 2019(12323)
- 2018(12139)
- 2017(23062)
- 2016(12636)
- 2015(14346)
- 2014(14280)
- 2013(13970)
- 2012(13199)
- 2011(11767)
- 2010(11756)
- 2009(10767)
- 2008(10263)
- 2007(9061)
- 2006(8098)
- 2005(6911)
- 学科
- 济(54869)
- 经济(54816)
- 管理(29746)
- 业(27431)
- 地方(21351)
- 企(19828)
- 企业(19828)
- 农(17434)
- 中国(17194)
- 方法(16795)
- 数学(14188)
- 数学方法(14049)
- 业经(13106)
- 学(11954)
- 农业(11826)
- 制(10464)
- 地方经济(10459)
- 产业(10063)
- 环境(9487)
- 财(9091)
- 体(8795)
- 理论(8369)
- 技术(8043)
- 城市(7728)
- 和(7534)
- 发(7402)
- 融(7194)
- 金融(7186)
- 银(6791)
- 银行(6776)
- 机构
- 学院(175077)
- 大学(171828)
- 济(68173)
- 经济(66356)
- 研究(64723)
- 管理(64029)
- 理学(54632)
- 理学院(53793)
- 管理学(52789)
- 管理学院(52460)
- 中国(46070)
- 科学(42363)
- 京(38290)
- 农(33389)
- 所(32604)
- 江(32180)
- 中心(30029)
- 研究所(29933)
- 财(29402)
- 业大(28573)
- 范(26749)
- 师范(26434)
- 农业(26165)
- 院(24279)
- 州(23317)
- 省(23207)
- 财经(22968)
- 北京(22800)
- 师范大学(21327)
- 经(20521)
- 基金
- 项目(123830)
- 科学(97708)
- 研究(90896)
- 基金(86966)
- 家(76118)
- 国家(75477)
- 科学基金(64770)
- 社会(57169)
- 社会科(54080)
- 社会科学(54069)
- 省(53270)
- 基金项目(47803)
- 划(42724)
- 自然(41643)
- 自然科(40568)
- 自然科学(40556)
- 教育(40018)
- 自然科学基金(39772)
- 编号(37334)
- 资助(33265)
- 发(29662)
- 成果(29392)
- 重点(28318)
- 课题(27342)
- 创(25850)
- 部(25611)
- 创新(24237)
- 发展(23890)
- 展(23546)
- 国家社会(22928)
共检索到265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金春雨 王伟强 张浩博
文章利用纳尔逊指数实证分析了黑龙江省13个城市的职能分工格局,甄别出了各城市具有规模优势的职能部门和具有强度优势的职能部门;并依据城市产业部门强度优势将黑龙江省13个城市划分为专业化城市、一般化城市和多样化城市三种类型,明确了各城市主体空间功能产业分布;除哈尔滨外其他城市优势职能部门偏少,且以第二产业为主;采用改进区位熵法分析了城市部门职能的专业化程度,并将城市各部门职能分为特色职能、优势职能和一般职能,黑龙江省特色职能部门主要集中在以采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比较滞后。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晓光 王珂
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开发方式,将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不同主体功能区域下生态建设的功能定位不同,从而决定了其补偿责任也应当有所差别。文章分析了不同主体功能区生态建设补偿的机理,立足于非中央政府补偿的视角,以黑龙江省为调查范例,重点研究了不同市域以及同一市域范围内不同主体功能区之间生态建设补偿责任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补偿建议。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生态建设 补偿责任 转移支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柯逾 胡志全 侯丽薇
通过对黑龙江省嫩江县135个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从相对效率、绝对效率和组织效率三个方面对其生产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家庭农场综合效率最高,合作社生产成本最低,专业大户和普通农户处于过渡状态。造成当地大豆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地租过高,农业补贴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开展土地托管服务,改善农业补贴发放方式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畅 董雪
通过DEA模型测算了黑龙江省不同粮食生产主体种植玉米、大豆和水稻的生产效率,分析了玉米、大豆和水稻生产在成本投入上的差异。测算了各个主体生产不同粮食时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显示由于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组织化和规模化较强,所以平均综合效率相对较高。由于土地细碎化和机械化无法充分利用发挥,使得种粮大户的总体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较低。
关键词:
黑龙江省 粮食 经营主体 生产效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谦
本文结合"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以及典型城市的成功经验,重点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视角,以黑龙江省为例,提出了资源型城市优势组合、优势延伸、优势互补、优势再造等四种经济转型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以期为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经济转型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于恩顺 李红
黑龙江省两大平原是国务院建立全国首个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以此为契机发展现代农业, 能充分利用耕地资源富饶、 国家政策支持、 科技水平较高和农垦系统示范等优势。 文章通过把握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将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按组织属性分为大型企业运作型经营主体、 龙头企业带动型经营主体、 合作经营型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型经营主体 4 种类型。 通过对海亮有机畜牧养殖公司、 望奎县北极雪速冻食品有限公司、 呼兰区大用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 绥棱大力家庭农场的案例分析, 从实证的角度分析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定位与产业效应。 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现存的制约因素与约束条件, 提出相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于恩顺 李红
黑龙江省两大平原是国务院建立全国首个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此为契机发展现代农业,能充分利用试验区内耕地资源富饶、国家政策支持、科技水平较高及农垦系统示范等优势。文章通过把握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将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按组织属性分为大型企业运作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带动型经营主体、合作经营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型经营主体等4种类型。通过海亮有机畜牧养殖公司、望奎县北极雪速冻食品有限公司、呼兰区大用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绥棱大力家庭农场等案例,从实证的角度分析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定位与产业效应。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现存的制约因素与约束条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进而促进两大平原土地...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吕洁华 张滨 张洪瑞
以产业发展能力和产值比重两个角度为着眼点,运用灰色发展决策模型对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类型进行识别,从新的角度为优化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促进黑龙江省林业经济发展寻找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黑龙江省林业三次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分别为经济林产品的种植和采集、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苇制品制造、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并以此为依据给出了若干调控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付存军 耿玉德
首先介绍了产业关联效应基准、需求的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率基准、比较优势基准、过密环境基准、丰富劳动内容基准5类主导产业选择基准,政府决策型、市场主导型、公私合作型3种主导产业选择模式;然后用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现有的经济转型主导产业规划表明黑龙江省林业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现状,指出与国外成功转型的资源型城市或地区相比较黑龙江省林业资源型城市在主导产业选择方面存在技术水平低、关联效应差、对自然资源的强烈依赖性三方面的不足;最后从主导产业选择的调整和主导产业的再选择2个方面讨论了黑龙江省林业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的调整问题,并给出森林生态建设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北药产业、碳汇产业、生态养老...
关键词:
林业资源型城市 经济转型 主导产业 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露
基于黑龙江省13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面板回归模型探寻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基于时间测度生态效率整体呈增加趋势,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不同区域生态效率差异较大,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上升趋势较为显著。(2)生态效率空间格局由集聚向随机分布演变,处于高—低集聚和低—高集聚的“非典型”区域占比提高,经济关联性逐渐减弱。(3)工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水平和对外开放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提升黑龙江省生态效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露
基于黑龙江省13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面板回归模型探寻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基于时间测度生态效率整体呈增加趋势,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不同区域生态效率差异较大,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上升趋势较为显著。(2)生态效率空间格局由集聚向随机分布演变,处于高—低集聚和低—高集聚的“非典型”区域占比提高,经济关联性逐渐减弱。(3)工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水平和对外开放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提升黑龙江省生态效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杜国明 刘彦随
研究目的:剖析黑龙江省垦区居民点体系优化经验,总结其可供借鉴与推广价值。研究方法:以建三江管理局的七星、大兴、创业三个农场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实地考察法、空间分析法和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第一,经过对居民点体系的空间结构与规模结构的优化,4年内居民点个数、面积减少,促进了居民点用地的节约与集约利用,更便捷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第二,居民点体系优化措施包含居民点体系的空间优化、优化过程的有序组织和耗费资金的多方筹措三个方面。研究结论:清晰的土地及房屋产权、多源的融资渠道、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农业现代化和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农业附属设施的建设以及合理的路网建设是黑龙江垦区居民点体系优化进程在短期...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杜钰玮 万志芳
文章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DEA-Malmquist模型,以40个林业企业为决策单元进行林业产业转型效率的测算,评价结果为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综合效率处于无效状态,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相比,前者的负向作用更严峻;除了清河林业局,其余39个林业局均为无效状态。Malmquist动态指数分解结果为技术进步是制约国有林区林业产业优化转型效率的关键,纯技术效率虽为负向拉动,但动态指数朝着乐观的方向变动。最后,从整体与区域发展的角度提出优化林业产业转型效率的具体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琦 万志芳
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林业产业转型将成为影响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成为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林业的特殊性以及林业产业发展的要求使得林业产业转型应充分考虑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论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基于DEA模型分别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角度测算2012—2018年黑龙江省林业产业转型对区域的贡献效率。结果表明:林业产业转型对黑龙江省的区域综合贡献效率较高,其中林业产业转型的经济贡献效率较好,其次是社会贡献效率,最后是生态贡献效率。依据此结果期望能够为黑龙江省林业产业转型提供新的思路以及发展方向,以此推动黑龙江省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进而为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徐靖波
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旅游养老也成为一种养老新风尚。旅游养老产业是养老、旅游、医疗等多产业交叉融合的综合性产业,发展旅游养老产业不仅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高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是一些地区转型发展的新途径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黑龙江省发展旅游养老产业拥有先天和后天形成的竞争性优
关键词:
黑龙江省 旅游养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