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92)
- 2023(11977)
- 2022(10327)
- 2021(9420)
- 2020(7781)
- 2019(18159)
- 2018(17843)
- 2017(33651)
- 2016(18601)
- 2015(21186)
- 2014(21795)
- 2013(21654)
- 2012(20834)
- 2011(19086)
- 2010(19689)
- 2009(18083)
- 2008(18198)
- 2007(16773)
- 2006(14853)
- 2005(13730)
- 学科
- 济(85798)
- 经济(85720)
- 管理(47556)
- 业(44648)
- 企(32712)
- 企业(32712)
- 方法(30716)
- 中国(28056)
- 地方(27279)
- 数学(26624)
- 数学方法(26361)
- 农(24775)
- 业经(18362)
- 学(18214)
- 财(17695)
- 农业(16936)
- 贸(15483)
- 贸易(15468)
- 制(14932)
- 易(14812)
- 融(14262)
- 金融(14260)
- 地方经济(14116)
- 银(13924)
- 银行(13889)
- 环境(13857)
- 发(13459)
- 行(13387)
- 和(12783)
- 理论(12374)
- 机构
- 学院(275627)
- 大学(272565)
- 济(109767)
- 经济(106935)
- 研究(100965)
- 管理(96372)
- 理学(80429)
- 理学院(79261)
- 管理学(77743)
- 管理学院(77204)
- 中国(76499)
- 科学(64483)
- 京(60828)
- 所(53454)
- 农(51283)
- 财(50708)
- 研究所(47976)
- 中心(46477)
- 江(45523)
- 业大(41674)
- 范(40278)
- 农业(40039)
- 师范(39869)
- 北京(39284)
- 财经(39078)
- 州(36995)
- 院(36659)
- 经(35035)
- 省(33651)
- 经济学(33344)
- 基金
- 项目(173431)
- 科学(133596)
- 研究(126951)
- 基金(120603)
- 家(105755)
- 国家(104806)
- 科学基金(87511)
- 社会(77638)
- 社会科(73399)
- 社会科学(73376)
- 省(70015)
- 基金项目(64394)
- 划(58978)
- 教育(57709)
- 自然(55660)
- 自然科(54177)
- 自然科学(54161)
- 自然科学基金(53105)
- 编号(53024)
- 资助(48910)
- 成果(43832)
- 发(43511)
- 重点(39807)
- 课题(38520)
- 部(36760)
- 创(35035)
- 发展(34625)
- 展(34060)
- 创新(32884)
- 科研(32630)
共检索到435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金俊 杨俊宴 史北祥
中心区在各类发展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了特定的空间形态。本文在对其空间形态发展规律深入研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同心圆圈层分布规律、自组织竞争择优规律、依轴核延伸拓展规律以及空间不平衡发展规律等中心区空间形态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在对各个规律进行详细阐述的基础上,尝试探析其形成的动力机制,以更为准确地把握其空间形态形成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
中心区 空间形态 发展规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敏 汪传江
假设城市中心未知,通过对上海市全境212个街道(镇)1996年和2008年两次经济普查细分数据的量化分析,基于从业人口空间分布结构变化的特征,反向侦测、筛选城市中心,然后利用反映城市中心辐射强度、广度、体量、形态四个指标对搜索出的城市中心划分层级,并进一步分析其特征以及不同层级城市中心的发展规律。最后,通过城市多中心发展现状与上海市1999年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对比,分析我国特大型城市多中心规划和实际建设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史北祥 杨俊宴
由于各研究者研究角度及研究方法的不同,对于中心区这一概念一直在探索与深化,没有形成定论。本文在对中心区相关概念辨析的基础上,从中心区区位、空间载体、景观形象、产业特征及心理认知五个方面构建了中心区概念的解释框架,对中心区概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中心区的经济、空间、社会三个属性出发,探讨了中心区的内涵,并从空间区位、等级规模、主导功能、产业特征、经营模式等标准入手,探讨了中心区类型划分的方式。
关键词:
中心区 内涵 类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志鹏
文章分析了中国学者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文献的统计发展规律,得出了一些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自从引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以来,中国学者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经历了初步发展和高速增长的阶段,目前处于稳态的阶段;但是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大多数是实证研究,理论研究的数量较少且创新较少;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得到了国家和地方较高的重视,随着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和对环境质量的逐步重视,对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穆光宗
众所周知,科学研究宗旨是发现规律。从现象到本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是人所共知的规律“探寻法”。但怎样才能揭示人口发展的规律性呢?如果基于对大跨度历史的规范研究之上,是否可以确立新的思考点? 基于大跨度的历史透视,本文提出了两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国海
将HistCite与Bibexcel、UCINET相结合,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析国际信息检索可视化研究的发展规律。通过研究,划分国际信息检索可视化研究的发展阶段,发现其发展轨迹中引证关系链所隐含的学术流派,并分析关键词特征向量中心性网络图谱,确定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志明 孙宋芝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面向21世纪加速经济发展所采取的重大战略决策,而资源型城市在东北地区的城市中占有很大比重。本文通过分析资源型产业及其城市的发展规律,探寻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最佳时期,并针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情况,为衰退期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旨在对我国尤其是东北地区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金祥荣 王桤伦
“钱塘江时代”的来临 ,标志着杭州迈向国际大都市的步伐大大加快。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来看 ,现代物流业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翼。江干作为新的城市中心区 ,在分析有利条件和现实难点的基础上 ,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产业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物流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杭州“构筑大都市 ,建设新天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邵玉龙 许有鹏 马爽爽
太湖流域是我国城市化高度发达地区,城市化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但同时对原有河流水系造成了较大冲击,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苏州市是太湖流域城市化发展最为典型的城市之一,近几十年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区域河网萎缩,水系连通受阻。为此运用图论和GIS的方法探讨了水系结构与河流连通变化。研究表明:(1)近50a来,苏州市中心区河流总长减少了约84km,河网密度下降了约19.7%;(2)研究区二、三级河流持续减少,一级河流不断增加,呈明显的主干化趋势;(3)河流结点数和河链数均呈下降趋势,且1980s到2009年的变化幅度要比1960s到1980s的变化幅度大;(4)水系连通度由19...
关键词:
河网水系 水系连通性 连通度 苏州市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建召 徐建刚 胡畔
我国近30年的快速城市化发展,使许多大城市的中心区面临着高强度开发带来的多重压力。尤其对于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大古都之一的南京,市中心具有近百年历史的高校传统风貌区,在周围不断耸立起的高层建筑挤压下,空间被逐步蚕食,严重削弱了城市的文化形象。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将南京市汉口路一线的南京大学等四所高校与周边社区所构成的区域,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文化特色风貌区进行整体性研究;通过视觉界面分布、时间可达性、空间句法等空间定量及其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大学校园有力的承载着周边社区居民的公共生活,是整个区域的景观、绿化、文化、体育与人流集聚中心,大学校园与周边社区一起形成了有机完整富有活力的历史文化特色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汪国新 孙艳雷
近年来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社区学习共同体获得了蓬勃发展,成为城乡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重要载体。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需要足够的学习资源作为支撑,因此需要树立"成员即资源"这一新的社区教育资源观,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新的的资源模型。该模型具有资源获取模式的开放性,资源实际存量的流动性,资源消耗过程的生成性,资源利用过程的共享性四个主要特征。只有当"学员"变成"成员"的时候,社区学习共同体才具有足够强大的内生发展动力。
关键词:
社区学习共同体 资源 成员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蔡景庆
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探析了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并最终必然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能动和最具决定性的力量,按其在生产力中所发挥的作用可划分为三个层面:现实生产力的承担者、先进生产力的践行者和先进文化科技的推动者。劳动者在这三个层面的聚合性与分裂性,是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特性,决定着生产关系乃至上层建筑的基本架构,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从原始社会的“聚合性”,到奴隶社会的“巨大分裂性”,到封建社会的“渐聚性”,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强聚性”,最后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合一性”,生产力这三层面的特征演变,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这为夯实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基础,细化对推动人类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力量认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承训
先进生产力是一个具体的历史范畴,它应当有一个同一尺度。它是科学技术原形及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应用的集合体。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是以人才为主导的科学技术创新、转化应用及其在矛盾制衡中不断扩展和新陈代谢的进程.有四个具体的机制,并且在社会基本矛盾运行中行进,在现时又表现出一些突出特点,必须完整地把握它的根基、条件和趋势。为研究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运行机制及其同社会经济互动中的表现形式,应当构建一门新的科技经济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姚士谋 候晓虹
结合福建沿海开放区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探索了本区域经济发展的三条基本规律:1)地区经济的定向开发与走廊式发展;2)非均衡式的协调发展;3)地区经济集聚与扩散规律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