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21)
- 2023(5467)
- 2022(4727)
- 2021(4496)
- 2020(3745)
- 2019(9072)
- 2018(8850)
- 2017(16487)
- 2016(9032)
- 2015(10372)
- 2014(10241)
- 2013(10144)
- 2012(9440)
- 2011(8398)
- 2010(8368)
- 2009(7450)
- 2008(7120)
- 2007(6050)
- 2006(5379)
- 2005(4705)
- 学科
- 济(37379)
- 经济(37346)
- 管理(23571)
- 业(18844)
- 地方(16085)
- 企(14577)
- 企业(14577)
- 方法(13140)
- 中国(12505)
- 数学(11579)
- 数学方法(11383)
- 农(9886)
- 业经(7454)
- 城市(7405)
- 学(7048)
- 农业(6997)
- 环境(6808)
- 地方经济(6762)
- 财(6158)
- 和(5928)
- 理论(5781)
- 技术(5355)
- 城市经济(5286)
- 制(5274)
- 划(5111)
- 发(4605)
- 贸(4567)
- 贸易(4556)
- 资源(4428)
- 易(4235)
- 机构
- 学院(116990)
- 大学(116426)
- 管理(46177)
- 济(41986)
- 研究(41110)
- 经济(40637)
- 理学(39187)
- 理学院(38567)
- 管理学(37762)
- 管理学院(37528)
- 中国(30633)
- 科学(27748)
- 京(27363)
- 中心(20455)
- 所(20138)
- 江(19088)
- 农(19080)
- 范(18950)
- 师范(18812)
- 研究所(18408)
- 业大(18130)
- 财(17958)
- 北京(17505)
- 州(15958)
- 院(15887)
- 师范大学(15354)
- 农业(14637)
- 省(14462)
- 财经(13821)
- 技术(13236)
- 基金
- 项目(85119)
- 科学(66725)
- 研究(62127)
- 基金(59150)
- 家(51546)
- 国家(51097)
- 科学基金(44362)
- 社会(38196)
- 社会科(36015)
- 社会科学(36000)
- 省(34491)
- 基金项目(33142)
- 划(29518)
- 自然(29458)
- 自然科(28664)
- 自然科学(28651)
- 自然科学基金(28067)
- 教育(27776)
- 编号(25789)
- 资助(22908)
- 成果(19961)
- 发(19467)
- 重点(19034)
- 课题(18888)
- 创(17333)
- 部(17203)
- 创新(16230)
- 计划(15711)
- 科研(15600)
- 发展(15394)
共检索到183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申茂 殷思琪 李倩 张萍
针对城市中心区既有住区停车泊位资源紧缺的问题,以天津市和平区居住、商业、办公及医院用地停车泊位为样本,基于城市中心区既有住区工作日夜间停车需求与周边其他用地类型停车资源的时空供需匹配及居民对不同类型停车资源步行距离容忍度差异,改进步行指数方法,构建停车资源共享能力评价模型,定量分析停车泊位的共享能力。结果表明:天津市和平区停车共享性分布不均匀,不同用地类型停车泊位共享能力与共享泊位数量和其服务的居民户数相关性高,与路网密度相关性较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羊志洪 鞠美庭 张志仁 周怡圃 王琦 王圆生
生态城市是经济、社会、自然高度协调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是推动城市现代化、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以城市中的城区为单元进行生态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和落实。城区作为连接城市与基层社区的重要一级行政区划,有其自身的生态特征、规模特征、结构特征和功能特征,这些特征与城区层面进行生态建设所具有的规模优势、区位优势和管理优势相结合,构成了生态城区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文章以天津市和平区的生态城区建设为例,根据生态城区建设的特征与优势,提出了生态城区建设的几个基本方法,同时为正确引导、评价生态城区建设,简要描述了指标体系的遴选方法。
关键词:
城区 生态城区 公众参与 指标体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蒙 陈天 臧鑫宇 孙鼎文
共享单车在改变市民出行方式、促进城市慢行交通发展的同时,也给街道空间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以天津市和平区为例,基于工作日与休息日的ofo单车时空分布数据,辅以实地测量进行纠偏,使用核密度工具分析单车时空分布的宏观特征,提取单车活动的热点地区,计算各功能类型街道节点的单车密度与使用频率,使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总结其聚集特征。结合国内外相关规划经验,为城市街道的人性化改造提供建议,为建设数据时代、共享经济下的新型慢行交通系统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申红田 马归民 衣峥 严建伟
对天津市城市中心区轨道交通站域进行分类,以和平路站点为例,结合AHP-SWOT分析法,对历史文化型站域更新的内部优势、劣势因素以及站点建设带来的外部机会、威胁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和平路站域更新的内部优势略大于劣势,外部机会远大于威胁,更新策略的重要度依次为开拓型战略(S-O战略)、调整型战略(W-O战略)、保守型战略(S-T战略)和防御型战略(W-T战略)。提出和平路站域更新应利用轨道交通带来的地下空间建设、功能复合、人流聚集等有利因素,对片区的氛围营造、可达性改善、城市肌理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造提升。同时克服历史街区的建设限制,转变更新重点,积极维护历史文化的社会载体。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许定源 李迅
当前,中国既有住区停车面临着供需矛盾突出、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标准欠缺、管理不善、基层自治机制尚不成熟等巨大压力。在停车产业化改革、老旧小区改造、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新技术发展的新形势下,破解既有住区停车难题进入关键时期。在分析现状问题、研判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应采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硬件技术与软件政策相结合的总体策略,措施包括:开展停车调查,加强标准建设,实现规划统筹,采取分类供给策略,总体维持供给适度从紧;逐步建立"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的投资回报机制;推进地坑式简易升降类车库和升降横移类车库等集约化停车技术应用;将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自治机制融入老旧小区改造过程;发挥路内停车的调控功能,实现路内停车管理一体化;完善停车法治建设,形成长效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祥智 杨昌鸣 叶青
聚焦转型期城市更新中出现的居住毗邻隔离现象,分析了城市毗邻隔离住区的形成机制与典型生成路径,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势,最后从住区更新与城市规划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初步的调控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常疆
在对长沙市中心城区5个公共停车场进行现场、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的基础上,得出长沙市中心区停车设施利用现状的主要指标,认为"饥"、"饱"不均、规划和建设不规范、空间资源利用不充分是主要问题。随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停车设施优化利用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江曼琦
大城市中心市区工业疏解的思考──以天津市为例江曼琦(南开大学经济系,天津)1中心市区工业疏解的必要性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政策的实施,我国大城市工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工业分布结构出现新的特点:工业活动由市中心区向外延伸,中心市区工业在全市工业中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哲 洪再生
关于高铁等新型综合交通枢纽地区的规划建设研究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初期阶段,此类项目的规划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进一步探讨与论证的问题,以天津西站副中心地区的规划为例,从地区发展模式、业态选择、动态组织以及形态设计等方面探讨枢纽地区的规划设计方法与内容,以期为今后我国此类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城市中心区 发展模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汉琳 史津 高楠
我国已进入典型的"老年型"社会,各种各样的老龄问题接踵而来。滨海新区原有的住区环境已不适应老年人行为和心理的要求,住区环境问题日益凸显。针对滨海新区住区环境的空间布局和空间设计方面存在的空间层次、可达性、坐息空间设计、步行空间设计和绿化空间设计等问题,应用老年心理学、生理学、环境设计等相关理论,提出了注重安全性及舒适性的设计原则,以及增加空间层次、结合绿化空间、细化空间设计等相应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滨海新区 老年人 住区环境空间设计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佳丽 李红军
为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土地利用和管理需要,结合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2015年起天津市在蓟州区开展了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目前,32个首批村的规划均已编制完成,进入审查阶段,蓟州区其余745个村的规划将与土地改革工作同步推进,于2017年底审批完成。村土地利用规划推动了国家、地方、农民三者利益相协调,较好地促进了村容村貌的整治,改善了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总结试点村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技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佳丽 李红军
为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土地利用和管理需要,结合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2015年起天津市在蓟州区开展了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目前,32个首批村的规划均已编制完成,进入审查阶段,蓟州区其余745个村的规划将与土地改革工作同步推进,于2017年底审批完成。村土地利用规划推动了国家、地方、农民三者利益相协调,较好地促进了村容村貌的整治,改善了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总结试点村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技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艳菊 王辛 刘汝君 薛瑞 李岚洁
低碳社区是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单元和载体,对于推动城市绿色化发展、地区碳达峰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城市更新是双碳目标在空间层面落实的重要措施。通过天津市三岔河口片区现场调查研究及文献资料梳理,从设计理念、管理方式、建设手法三个方面,归纳国内外低碳社区建设的主要行动及典型做法,进而落实到研究社区的构成要素和低碳社区建设方面,建构以天津市三岔河口片区城市更新实践为例、低碳社区为导向的城市更新手法与指标体系。通过梳理研究基地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计算社区构成要素的碳排放量及植物的碳汇量。依据研究区上位规划与现行节能减排条例,结合低碳社区建设指标与城市更新的发展趋势,提出减少碳源与增加碳汇层面针对不同社区构成要素的更新模式。
关键词:
低碳社区 城市更新 三岔河口片区 天津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艳菊 王辛 刘汝君 薛瑞 李岚洁
低碳社区是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单元和载体,对于推动城市绿色化发展、地区碳达峰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城市更新是双碳目标在空间层面落实的重要措施。通过天津市三岔河口片区现场调查研究及文献资料梳理,从设计理念、管理方式、建设手法三个方面,归纳国内外低碳社区建设的主要行动及典型做法,进而落实到研究社区的构成要素和低碳社区建设方面,建构以天津市三岔河口片区城市更新实践为例、低碳社区为导向的城市更新手法与指标体系。通过梳理研究基地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计算社区构成要素的碳排放量及植物的碳汇量。依据研究区上位规划与现行节能减排条例,结合低碳社区建设指标与城市更新的发展趋势,提出减少碳源与增加碳汇层面针对不同社区构成要素的更新模式。
关键词:
低碳社区 城市更新 三岔河口片区 天津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恩祥 高馨婷 雷硕 乔琴 郑玉萍 刘丽香 韩永伟
针对当前生态产品未得到充分开发的问题,尝试引入适宜性评价方法,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国土空间上的选择与实施提供决策支持。运用InVEST模型计算结合ArcGIS Map空间可视化的方法评估天津市蓟州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分布情况,同时采用适宜性评价方法来研究生态产品开发利用的空间适宜度。(1)构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产品供给与作用—价值转化路径—价值实现模式分区”的评估体系。(2)从生态系统服务、土地利用和限制因素三个方面构建蓟州区生态产品开发利用产业模式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3)结合天津市蓟州区资源禀赋优势,定量分析其生态产品发展潜力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发现生态产品发展潜力呈现出区域聚集特征。(4)明确了蓟州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康养和生态补偿产品的开发方向以及相关产业的空间布局,进一步提出蓟州区各街道、乡镇未来应重点布局开发的生态产品。通过生态产品开发利用的适宜性评价和产业模式划分结果验证,可以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更好的应用到“两山”转化应用与实践当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