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53)
2023(11126)
2022(9895)
2021(9372)
2020(7758)
2019(18216)
2018(18084)
2017(34953)
2016(19204)
2015(21955)
2014(21910)
2013(21338)
2012(19468)
2011(17497)
2010(17562)
2009(15727)
2008(15116)
2007(13030)
2006(11451)
2005(9726)
作者
(55240)
(45828)
(45355)
(43214)
(29308)
(21935)
(20708)
(18166)
(17544)
(16206)
(15793)
(15273)
(14451)
(14278)
(13967)
(13900)
(13883)
(13577)
(12966)
(12806)
(11425)
(11061)
(11028)
(10389)
(10251)
(10166)
(10069)
(10026)
(9173)
(9124)
学科
(74145)
经济(74047)
管理(53512)
(49711)
(41464)
企业(41464)
方法(34513)
数学(29846)
数学方法(29474)
中国(21751)
(18828)
(16874)
(16860)
地方(16361)
业经(15513)
理论(13442)
(12772)
贸易(12767)
农业(12629)
教育(12550)
(12313)
(12164)
环境(12013)
(11561)
技术(11370)
(10595)
(10434)
财务(10376)
财务管理(10357)
企业财务(9816)
机构
大学(270437)
学院(267459)
管理(107519)
(100768)
经济(98296)
理学(94132)
理学院(92938)
管理学(91151)
管理学院(90684)
研究(89414)
中国(62361)
(58435)
科学(58025)
(44724)
(44337)
(42548)
业大(41449)
研究所(41209)
中心(39629)
(38175)
师范(37869)
(37416)
北京(36931)
财经(36362)
农业(33503)
(33173)
(32664)
(31045)
师范大学(30863)
经济学(29243)
基金
项目(190468)
科学(149384)
研究(138635)
基金(137231)
(120403)
国家(119077)
科学基金(101915)
社会(86059)
社会科(81319)
社会科学(81293)
(74299)
基金项目(74277)
自然(67564)
自然科(65970)
自然科学(65955)
自然科学基金(64759)
教育(64246)
(63241)
编号(56802)
资助(55889)
成果(46276)
重点(42176)
(41552)
(39864)
(39568)
课题(39272)
创新(36666)
大学(36268)
科研(36151)
教育部(35476)
期刊
(107562)
经济(107562)
研究(78727)
中国(49625)
学报(44060)
科学(40759)
管理(38286)
(38079)
教育(36073)
大学(33001)
(31477)
学学(30821)
农业(27088)
技术(22219)
(17512)
金融(17512)
业经(17264)
财经(17027)
经济研究(16477)
图书(15504)
问题(15500)
(14439)
(14133)
科技(13751)
理论(13085)
现代(12399)
(12324)
实践(12204)
(12204)
资源(12201)
共检索到379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群  陈庆华  
目的:探讨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了解何种家庭教养方式能促进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方法:本研究以"中国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和"家庭教养方式问卷"为研究工具,对合肥市275名初中学生和191名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合肥市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母亲关怀能正向预测中学生全部积极心理品质,母亲冷漠拒绝、父亲冷漠拒绝可以负向预测中学生大部分积极心理品质。结论:改善父母的家庭教养方式,应有助于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小菊  赵敬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积极心理品质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方法:采用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大学新生进行测试。结果:(1)大学新生积极心理品质处于中等水平。(2)大学新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水平不存在性别、独生子女与否和城乡差异,某些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积极教养方式与积极心理品质某些维度显著正相关,消极教养方式与积极心理品质的某些维度显著负相关。母亲的情感温暖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新生积极心理品质密切相关。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孟万金  张冲  Richard Wagner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核心就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版)首次提出"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早在2009年,我们研发了《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为进一步提高量表的科学性和针对性,2014年,我们修订出《中国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并改进了命名和首创了积极心理品质结构。在上述基础上,此次通过对4176名中学生有效数据的分析,进一步专门修订出《中国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量表包括六大维度和17项积极心理品质,共63个项目组成。统计检验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大规模单独或混合测评中国初中和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滕修攀  张红阳  
目的:基于文化嵌入的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残疾中学生社会心理能力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积极教养量表、当代孝道量表和社会心理能力量表对476名残疾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父母双方的积极教养相关不显著,母亲积极教养比父亲更多;父母双方的积极教养均正向预测残疾中学生的孝道,孝道正向预测社会心理能力;孝道在父亲积极教养和社会心理能力之间有完全中介作用,在母亲积极教养和社会心理能力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积极教养通过孝道对残疾中学生的社会心理能力产生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卫萍  
为了解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中国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调查了合肥市城乡3所小学的605名学生。发现:(1)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及总平均成绩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2)小学生心灵触动、求知力、合作力、友善和谦虚等心理品质显著正向预测语文成绩;持重、合作力、心灵触动和宽容等心理品质显著正向预测数学成绩;合作力与真诚显著正向预测英语成绩;合作力、心灵触动、持重、宽容、谦虚和友善等积极心理品质显著正向预测总平均成绩。本研究提示,应重视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业成绩。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余晓灵  孙燕  王新波  
孟万金教授创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中小学生在积极心理方面表现出六大维度15项积极品质。本研究对北京第十九中学的2142名(有效1880人)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到了该校学生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自评重要性排序,其中学生评价认为最重要的品质为真诚、善良和爱。研究还发现,对部分积极心理品质,不同年级的学生呈现出发展性的差异。本研究为在中学阶段系列化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和分年级编写系列化教材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林士俊  周梅华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本文以某职业学院和某大学的学生为样本,对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进行测查,结果表明:高职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总体状况良好。六大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并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无显著差异。在20项积极心理品质中,高职生发展最好的五项品质为心灵触动、团队精神、感受爱、真诚、爱与善良;最差的五项品质为创造力、勇敢坚持、热爱学习、自制、领导能力。高职生在社交智慧上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但在好奇心、宽容和心灵触动上得分却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在创造力、爱学习等13项积极心理品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且大多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新波  
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品质发展状况与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为指导,论证了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意义,建构了各年级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重点内容,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与方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马艳云  
采用官群等人编制的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对小学4-6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小学生在人际维度和超越维度得分较高,而在认知维度、情感维度、公正维度和节制维度均得分相对较低。三个年级的学生同时需重点培养的品质为:创造力、求知力、思维与洞察力、真诚、领导力、宽容、谦虚、持重品质;同时,还需重点培养五、六年级学生心灵触动品质。针对重点培养的品质,笔者提出培养策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单志艳  
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对个体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了提出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主要内容:求知力、真诚、宽容、思维与洞察力、领导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策略并展示了相关案例。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国雄  
采用修订的《家庭教养方式调查表》测查了470名普通中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并探讨了其中247名普通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321名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的异同。结果显示,由24道题组成的调查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效度;普通高中生父母对子女的要求程度和关心程度都显著低于初中生,父母对子女的要求程度显著高于其关心程度;尽管母亲对中学男女生的教养方式没有明显差异,父亲对男生尤其是高中男生的要求程度、对女生尤其是初中女生的关心程度都明显高一些;结合两个维度对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进行诊断之后发现,采取放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的文化程度偏低,而权威型和溺爱型的父母文化程度则较高。应用该调查表对职业高中生的测查发现了类似的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甘秀英  阳作香  李会霞  幸维莉  伍清文  
采用中国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快乐感量表对7215名高中学生进行调查,运用线性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究积极心理品质与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1)15项积极心理品质与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均显著相关。(2)执着、爱、友善、真诚四种积极心理品质对生活满意度的正向预测力最高。(3)执着、爱、友善、真诚、幽默风趣对正性情绪的正向预测力最高。(4)真诚、信念与希望对负性情绪的负向预测力最高。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玉娟  孟万金  
通过文献分析,将中学生积极道德品质确定为可信任、尊重、责任感、公正、关心、公民义务六个维度。以852名中学生为被试,通过两次取样测试,编制了中学生积极道德品质测评量表。通过对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结构效度的检验,表明中学生积极道德品质测评量表具有较好的理论构想、良好的信效度指标。是研究中学生品德发展的一个有效工具。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冲  孟万金  王新波  
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为了解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本研究使用《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调查了1942名中职学生,发现:(1)总体而言,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认知、情感、人际、公正、节制、超越等六大维度发展状况良好;(2)在15项积极心理品质中,中职学生发展最好的三项品质为爱、心灵触动和信念希望,发展最差的三项品质为真诚、创造力和领导力;(3)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中职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六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4)积极心理品质六大维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总体而言,除公正维度外,在积极心理品质的五个维度上,中职学生得分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陆春庚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借鉴孟万金等人关于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成果,参考官群等人编制的《全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设计问卷对江都中专12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良好,自我认识水平不高,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具有多样性且发展不平衡。教育对策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在宏观上,社会用核心价值观进行引领;在中观上,学校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微观上,师生共同构建促进学习的生态课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