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31)
2023(10504)
2022(8908)
2021(8367)
2020(6952)
2019(16321)
2018(16005)
2017(31528)
2016(17181)
2015(18814)
2014(18796)
2013(18838)
2012(17796)
2011(16165)
2010(16512)
2009(15563)
2008(15588)
2007(14454)
2006(12763)
2005(11289)
作者
(49388)
(42042)
(41626)
(39557)
(26237)
(20179)
(18787)
(16378)
(15771)
(14685)
(14164)
(13991)
(13094)
(12980)
(12940)
(12908)
(12897)
(12053)
(12042)
(11878)
(10364)
(10259)
(10118)
(9810)
(9585)
(9432)
(9285)
(9024)
(8598)
(8465)
学科
(79783)
经济(79699)
(50419)
(50393)
管理(39944)
农业(33322)
方法(31454)
(28511)
企业(28511)
数学(28312)
数学方法(28113)
中国(22981)
业经(20795)
地方(17988)
(16335)
(14835)
(13848)
(13486)
贸易(13483)
(13330)
(13116)
农业经济(12445)
(10688)
银行(10655)
发展(10635)
(10620)
(10326)
环境(10258)
(10254)
(10209)
机构
学院(249548)
大学(246808)
(107606)
经济(105323)
管理(95722)
研究(85929)
理学(83056)
理学院(82116)
管理学(80760)
管理学院(80307)
中国(65601)
(61977)
科学(52408)
(51624)
农业(47568)
(45951)
(43711)
业大(43064)
中心(41096)
研究所(39685)
(38030)
财经(36796)
(33544)
(33432)
师范(33155)
经济学(33071)
北京(31853)
经济学院(30044)
(29703)
农业大学(29512)
基金
项目(166379)
科学(131406)
研究(122354)
基金(121909)
(106497)
国家(105212)
科学基金(89569)
社会(79888)
社会科(75222)
社会科学(75196)
基金项目(65655)
(65100)
自然(56313)
自然科(54983)
自然科学(54968)
教育(54135)
自然科学基金(53987)
(53985)
编号(50556)
资助(47977)
成果(40531)
(37555)
(37165)
重点(36629)
(35286)
(33723)
课题(33427)
国家社会(33285)
教育部(31769)
创新(31511)
期刊
(124346)
经济(124346)
研究(70981)
(66059)
中国(49824)
农业(44863)
学报(39644)
科学(37931)
(33643)
大学(30692)
学学(29400)
管理(28491)
业经(26463)
(24189)
金融(24189)
(21209)
教育(20105)
问题(19679)
技术(18939)
财经(17757)
经济研究(17288)
(15244)
农业经济(15036)
(15031)
农村(14861)
(14861)
世界(14199)
资源(13007)
经济问题(12800)
技术经济(12461)
共检索到368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世伟  贾朋  周闯  
城市中农村迁移家庭的劳动供给行为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之一。本文建立了中国城市中农村迁移家庭的劳动参与模型和工作时间模型,用于分析城市中农村迁移家庭的劳动供给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迁移劳动力劳动参与率高,工作时间长,主要在非正规部门就业;农村迁移家庭中女性和男性的教育收益率分别为3.71%和4.97%,且随着受教育年限的提高,男性工作时间将明显增加;身体健康不仅有助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女性和男性工作时间的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倾向于减少工作时间;但随着经验的增长,个体倾向于增加工作时间;女性工作时间的工资弹性和收入弹性分别为-0.261 3和-0.073 3,而男性工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风波  丁士军  Henry Lucas  
在四川省大样本农户调查数据基础上,利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家庭结构特征对农村年轻劳动力迁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个人特征的前提下:三代同堂家庭显著支持了年轻劳动力外出,而核心家庭对劳动力的外出有显著负面影响;家庭中有未成年人会限制年轻劳动力的外出;年轻配偶的重大疾病显著地影响了年轻人的外出老年人的严重疾病反而促使年轻劳动力外出,但如果家庭中存在未成年人,则老年人的严重疾病会对年轻劳动力迁移产生显著负面影响。研究结果突出体现了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家庭内部的分工行为,在制定社会保障政策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晓燕   石磊  
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开始采取家庭化方式迁移。运用2005年1%中国人口普查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1-2005》,本文研究了迁入地城市规模对举家迁移已婚流动女性的收入效应。结果显示:城市规模每增大1%,她们的收入增加0.36%。其原因在于,城市规模每增大1%,已婚女性的就业机会比单身女性多增加0.102%,和大城市中服务业的更好匹配是其就业和收入增加的源泉。修正了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后的结果也是显著稳健的。政策制定者对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的科学判断,不仅可以有效增加服务业的供给,还能促进流动人口的男女平等,实现包容性增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纪月清  刘迎霞  钟甫宁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中国农村家庭难以搬迁,劳动力迁移以个人迁移为主。由于家庭难以搬迁,迁移的劳动力与家人离别会给迁移者和其他家庭成员带来心理上的效用损失。因此,农村劳动力需要很大的工资差距水平才愿意迁移,并且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其心理评价也会提高,如果工资差距不变则迁移意愿就会降低。由于家庭难以搬迁,农村家庭需要为家务和农业生产留下一定数量的劳动力;某个劳动力是否迁移不但取决于自身的迁移优势,还取决于其在家庭内部的相对迁移优势。通过描述家庭难以搬迁下的劳动力迁移行为,本文试图说明家庭难以搬迁是如何对单个劳动力迁移产生负面影响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璐  李树茁  
文章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生计资本理论,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15年在安徽巢湖地区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福利状况"调查数据,研究在中国劳动力外流背景下子女迁移对农村老年家庭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子女迁移导致老年家庭户人力资本减少、社会资本增加;但没有直接增加老年家庭户的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虽然子女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老年家庭户生计资本的水平和结构,但这种影响是以家庭结构为条件的。子女迁移拉大了与子女同住的老年家庭户在金融资本上的差距,弥补了不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劣势,而自然资本作为农村老年人生产生活的重要条件不受其子女迁移的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璐  李树茁  
文章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生计资本理论,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15年在安徽巢湖地区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福利状况"调查数据,研究在中国劳动力外流背景下子女迁移对农村老年家庭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子女迁移导致老年家庭户人力资本减少、社会资本增加;但没有直接增加老年家庭户的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虽然子女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老年家庭户生计资本的水平和结构,但这种影响是以家庭结构为条件的。子女迁移拉大了与子女同住的老年家庭户在金融资本上的差距,弥补了不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玉洁  唐震  李倩  
在向城市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个人迁移和家庭迁移已经成为两种主要的迁移模式。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外出务工农民的实地问卷调查,对这两种模式转移的农民家庭人口、资源、经济特征和个人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试图揭示两种迁移模式下农民的状态差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欣  赵栖泽  
本文基于新经济迁移理论,建立了农民家庭城乡配置劳动力与举家迁移的决策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展示了家庭城乡配置劳动力的三种决策,并认为劳动比较收入是决定和影响上述决策的核心变量;通过进一步分析劳动比较收入变量,本文认为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和健全农业要素市场,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可以降低劳动力进城打工的机会成本,促进劳动力城乡转移;同时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有助于农民家庭做出举家迁移城镇的决策,推动中国城镇化进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弓秀云  秦富  
非农劳动供给在家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利用四川和安徽12年12乡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影响家庭非农劳动供给的因素做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轻、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高、家庭初始经济能力有利于家庭非农劳动供给决策和非农劳动时间的增加;家庭中男女劳动力的比例对非农劳动供给时间具有不同的影响,土地资源匮乏是家庭从事非农劳动供给的重要原因。文章认为,政府应当在教育培训、信贷支持、通讯设施建设方面加以完善,以增加农户家庭的非农劳动供给。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林善浪  王健  
本文以2007年福建省农村家庭及其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的调查资料为基础,论述了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村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有显著的影响,年轻夫妇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概率较高,成长中的核心随着家庭户主的年龄逐步增大,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几率在减少。对于成熟的核心家庭,子女已经成为劳动力,子女外出务工的几率增大,因而整个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概率又增大,而扩大家庭正好处于两者之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宁阳  龚梦  
文章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从人口迁入的角度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省内迁移与跨省迁移进行聚类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从迁入省的经济特征与人口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跨省迁移行为进行假设,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跨省迁移行为与迁入省的非农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城乡收入差距、对外依存度、城镇失业率、区域总人口和文盲率等因素显著相关。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万冰  龙开义  
目前,我国农村家庭的生计模式可概括为"农业生计模式""农业兼非农业生计模式"和"非农业生计模式"三种。新疆玛纳斯县凉州户镇新渠村的家庭生计模式经历了从以牧业为主到以种植业为主,到多元化发展的历程,生计模式的变迁是村民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及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思想观念的转变的必然结果。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现代化背景下,农村家庭生计模式变迁必然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农业的集约化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需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引导村民转向非农生产,增加村民的非农收入;另一方面,要实现小规模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秀梅  亢霞  
本文首先根据理性假说理论构建了一个用于解释农户家庭劳动时间配置决策的基本理论框架 ,并导出了用于分析农户家庭劳动时间配置的经验模型。实证分析以我国内蒙古中南部农业区农户样本为基础展开。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 ,农户家庭时间配置符合理性行为假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若男   阮荣平   郑风田  
基于中国追踪调查三期面板数据,选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工具变量模型实证检验乡城学生流动对农村家庭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乡城学生流动导致农村家庭的有酬劳动参与率下降7.75%,并未显著影响有酬劳动时间,并导致非农劳动参与率提升11.28%。(2)机制分析表明,上述结果是由农村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调整产生的,市场劳动主要承担者倾向于增加有酬劳动时间,家庭劳动主要承担者则倾向于退出市场部门劳动或以陪读为目的进入城市地区参与非农劳动。(3)在不同就读阶段、流动范围和代际结构情境下,乡城学生流动对农村家庭劳动供给决策产生了差异化影响。基于此,从农业转移人口教育成本分摊、农村陪读家长就业扶持、不同情境的差异化帮扶三个角度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若男   阮荣平   郑风田  
基于中国追踪调查三期面板数据,选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工具变量模型实证检验乡城学生流动对农村家庭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乡城学生流动导致农村家庭的有酬劳动参与率下降7.75%,并未显著影响有酬劳动时间,并导致非农劳动参与率提升11.28%。(2)机制分析表明,上述结果是由农村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调整产生的,市场劳动主要承担者倾向于增加有酬劳动时间,家庭劳动主要承担者则倾向于退出市场部门劳动或以陪读为目的进入城市地区参与非农劳动。(3)在不同就读阶段、流动范围和代际结构情境下,乡城学生流动对农村家庭劳动供给决策产生了差异化影响。基于此,从农业转移人口教育成本分摊、农村陪读家长就业扶持、不同情境的差异化帮扶三个角度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