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04)
2023(10319)
2022(8946)
2021(8677)
2020(7246)
2019(16869)
2018(16695)
2017(31706)
2016(17498)
2015(20459)
2014(20201)
2013(20423)
2012(19602)
2011(18138)
2010(18695)
2009(17591)
2008(17950)
2007(16196)
2006(14920)
2005(13806)
作者
(53574)
(44677)
(44665)
(42631)
(28984)
(21639)
(20175)
(17467)
(17275)
(16186)
(15544)
(15274)
(14617)
(14617)
(14426)
(13948)
(13459)
(13095)
(12940)
(12866)
(11513)
(11146)
(10956)
(10469)
(10144)
(9994)
(9980)
(9803)
(9312)
(9048)
学科
(78787)
经济(78672)
管理(48536)
(43371)
(35092)
企业(35092)
方法(31747)
中国(27454)
数学(26929)
数学方法(26522)
(19310)
(19296)
(18316)
(18076)
贸易(18064)
(17585)
(17399)
地方(15426)
业经(15063)
(14582)
金融(14581)
(13991)
银行(13951)
(13455)
理论(12637)
农业(12274)
(11579)
(11382)
环境(11030)
(10825)
机构
大学(271234)
学院(262676)
(112948)
经济(110445)
研究(103080)
管理(90789)
中国(80507)
理学(75718)
理学院(74663)
管理学(73213)
管理学院(72724)
科学(61989)
(60612)
(54884)
(54661)
研究所(48901)
(44977)
中心(44594)
财经(42280)
(40519)
北京(39736)
(38456)
(37700)
师范(37328)
(36699)
业大(36380)
经济学(36259)
农业(35424)
(32423)
经济学院(32294)
基金
项目(161782)
科学(126680)
基金(119450)
研究(115511)
(106225)
国家(105373)
科学基金(87672)
社会(74752)
社会科(70724)
社会科学(70703)
基金项目(60967)
(57439)
自然(56087)
自然科(54827)
自然科学(54809)
自然科学基金(53854)
教育(53039)
(51857)
资助(51493)
编号(43815)
成果(39528)
(37623)
重点(37352)
(34733)
课题(32471)
教育部(32104)
国家社会(32016)
中国(31861)
(31830)
科研(30648)
期刊
(133460)
经济(133460)
研究(91919)
中国(58756)
学报(46355)
(42467)
科学(41995)
(41673)
管理(36568)
大学(34811)
学学(32366)
教育(31491)
(28908)
金融(28908)
农业(27808)
财经(23480)
经济研究(21842)
(20498)
技术(20003)
问题(19776)
(19244)
国际(18780)
业经(17455)
世界(15838)
(15325)
图书(13729)
(13029)
技术经济(12477)
统计(12172)
现代(11815)
共检索到431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蔡从燕  
近年来,国际法学者日益关注城市在国际秩序中的规范性作用。由于城市在不少西方国家的宪制架构下往往拥有较大的权力以及西方国家长期主导国际关系,城市与国际法律秩序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存在明显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中国崛起、特殊的中央—地方宪制与政治权威架构使得中国城市与国际法律秩序互动的实践可以超越西方中心主义。上海始终在中国参与国际秩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蕴含着发挥更大作用的潜力。上海应当基于城市与国际法律秩序关系的视野重新思考发展目标与定位,即寻求迈向“国际法律之都”。这不仅对于上海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国探索在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过程中如何选择适当的法治场所也是有益的。
[期刊] 求索  [作者] 杨解君  
“双碳”对涉外法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气候治理国际合作中需要涉外法增强对外交往的话语体系,打破以往由发达国家甚至是霸权主义左右的气候治理秩序;二是“双碳”涉外实务问题需要涉外法保护我国公民、企业在外的合法权益。同时,优良的法治环境也可吸引更多国外企业来华投资,将资金和技术引入国内,加持“双碳”实现进程。目前,我国“双碳”法律体系与涉外法律体系处于同步建设期,两者融合性较弱,难以为“双碳”涉外事务提供足够的法治支持。为使“双碳”与“涉外”事务顺畅结合,应当使用“外化”国内法与“内化”国际法两种涉外法工具:一方面在进行国内“双碳”立法时嵌入涉外条款,增加“双碳”法的涉外效力;另一方面,以国际规则转化的方式将“双碳”国际法融入国内立法,达成两者的良性交互。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莫万友  
作为一种违约补救措施,实际履行制度在国内立法和国际法律文件中得到体现。CISG、UPICC和PECL这3个国际法律文本是国际贸易统一实体法的重要成果,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三者都对实际履行制度作出相应规定,但是三者的相关规定存在一定差异。通过详细比较分析三者的实际履行制度,该制度包含已经统一的内容和尚未统一的内容,该制度应进一步统一。通过借鉴CISG、UPICC和PECL中的相关规定,我国《合同法》中实际履行制度应进一步完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长秋  马彦  
在生物产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之引擎的背景下,人类遗传资源的经济价值与战略意义日益显现,急需要立法加以保护。目前,在人类遗传资源地位的界定方面,学术界主要存在"非物说"与"为物说"两种学说,实际上,人类遗传资源是一种介于人与物之间且其人格意义大于物质意义的人格体。在现有国际法律文件中,人类遗传资源被界定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与遗产,但这种界定是在象征意义上而言的。实际上,国家与个人都对人类遗传资源享有相应权利,而这些权利也都需要立法予以保护。目前,中国对于人类遗传资源的法律保护还存在显见不足,需要采取相应对策予以完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桂红  蒋佳妮  
促进气候有益技术尽快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应用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所在。近期的纽约全球气候峰会为2015年在巴黎达成气候变化新协议凝聚了政治动力,但在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资金和技术转让问题上并没有达成互信和共识。长期以来,气候有益技术的国际转让面临转让不利的困难,尤其是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存在较大障碍。从国际法制角度看,这种困境之根源在于相关国际立法之间存在利益难以协调甚至难以实现的问题。文章基于市场范式下气候有益技术转让相关国际立法的法律经济学分析,结合康德生态范式和现有国际实践的动态思考,探讨构建气候有益技术转让之国际法律协调制度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初步设想。中国应当在国际社会提出气候有益技术...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涛  
涉外民事交往中,物权法定原则要求物权必须适用物之所在地法律,不得由当事人约定准据法。然而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37条规定,动产物权可以由当事人协议选择准据法。这种不加任何限制的意思自治原则违背了我国《物权法》上所规定的物权法定原则。这不仅与国外立法和司法实践所体现出来的趋势相背离,也不利于维护我国涉外民事交往中当事人的交易安全和国家安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维田  
三位一体概念 从国际法上说,WTO本身包含着两种三位一体的因素。 首先,和用“GATT”(关贸总协定)的缩写来表示的意思一样,人们用WTO所表示的内容,从其功能上说有三个:一个国际组织,一套世界贸易的法典,一种多边贸易谈判的场所(Forum)。尤其值得指出,通常说的“入世”,明确含有加入这套世界贸易法典的含义,而该法典是由《建立WTO协定》(有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屈文生  
培养创新涉外法治人才队伍,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的法学院系是关键。有效推进涉外法治工作离不开法律外语人才的参与。法律外语人才既是语言专业领域的精英,又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要组成。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丁明方  
对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问题的探讨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在中国即将入世之际,更有现实意义。本文从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传统理论入手,通过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法律实践的实证分析,指出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协调互动发展是我们看待二者关系的新视野。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利明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并对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具体步骤做了全面部署和顶层设计,表明我国的法治建设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我们党历史上,以依法治国作为讨论议题前所未有,表明了我们党对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四中全会的公报向世人宣示,我们党已经对依法治国形成共识。如果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  
经过37年的改革(1978—2014年),一方面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变化,另一方面,改革本身也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从企业(特别是改革初期的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逐渐转变为政府改革更关键;在市场化的主要推进领域上,从商品市场化(包括投资品和消费品的市场化)为主逐渐转变为要素市场化(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专利、环境等市场化);在城乡二元经济转型的方式上,从城乡分别推进逐渐转变为城乡统筹,协调推进;在市场经济培育的真正难点上,从突破传统计划经济束缚拓展市场作用空间,逐渐转变为完善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姜延迪  
由于跨国公司内部各实体间存在相互关联性,使得跨国公司的避税行为对国际税收领域的传统法律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本文探讨了对跨国公司避税进行国际管制的法律基础以及当前对跨国公司避税进行国际管制所面临的困境,认为在现行国际税收规则难以被根本修正的情况下,加强国际间的税收征管合作是较为现实的选择。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都本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人民法院涉外民商事审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建立适应WTO规则的涉外民商事审判制度,包括:建立适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审判运行机制;落实公开审判制度,增强审判工作透明度;准确适用法律,确保案件裁判的统一性;提高法官队伍素质,实现涉外审判专业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白洋  朱伯玉  
公海渔业资源养护和利用的国际法应当是建立在资源生物特性之上的一种法律规范,只有符合资源生物特性的制度安排才能有效应对世界渔业危机。实践证明,将投入控制和产出控制相结合的制度安排是对资源生态整体特性的有力回应,能有效遏制资源衰退。从制度的本质来看,不得超越总可捕量的共同义务是制度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一旦突破总可捕量底线,权利的实现便不能得到保障,这是一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逻辑关系;其次,海洋渔业权制度公法色彩浓厚。无论是准入制度还是监管层面,离不开公权力的有效干预和保障;此外,渔业权权利束中的配额权和捕捞权亦非等同,没有获得配额并不意味着捕鱼权的消灭,有捕鱼权也并不意味着能够获取配额。权利...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立君  
个人自主信息资产包含数字化流转的传统财产和法定数字货币,二者均为传统财产在信息时代的数字化表现形式,但其具有人格属性与财产属性。数字代币不宜以国际货币的身份在我国境内流转。国内立法应当首先界定个人自主信息资产的法律定义,加强国际网络支付平台建设,出台信息资产信用交易的法律规范。该规范应当在政府监管的层面与国际法治接轨,从双边或多边协议开始循序渐进构建国际统一信用交易规则。同时,我国要实现在国际信息资产社会信用风险管理标准方面争取更多国际话语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