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25)
- 2023(5271)
- 2022(4311)
- 2021(4316)
- 2020(3617)
- 2019(8861)
- 2018(8881)
- 2017(17916)
- 2016(9484)
- 2015(10860)
- 2014(10905)
- 2013(10527)
- 2012(9454)
- 2011(8517)
- 2010(8752)
- 2009(7990)
- 2008(7862)
- 2007(7025)
- 2006(6209)
- 2005(5786)
- 学科
- 济(37342)
- 经济(37306)
- 管理(22028)
- 方法(21602)
- 业(21027)
- 数学(20020)
- 数学方法(19529)
- 企(17708)
- 企业(17708)
- 银(16703)
- 银行(16558)
- 行(15353)
- 制(13708)
- 贸(12987)
- 贸易(12978)
- 易(12822)
- 出(10953)
- 融(9870)
- 金融(9869)
- 度(9507)
- 制度(9497)
- 业务(9446)
- 中国(9422)
- 农(8381)
- 财(8374)
- 银行制(8083)
- 口(7856)
- 出口(7851)
- 出口贸易(7851)
- 业经(6954)
- 机构
- 大学(126777)
- 学院(125714)
- 济(53881)
- 经济(52730)
- 管理(50173)
- 理学(42789)
- 理学院(42381)
- 管理学(41404)
- 管理学院(41185)
- 研究(38476)
- 中国(38203)
- 京(26657)
- 财(25855)
- 科学(21549)
- 财经(20389)
- 银(20288)
- 中心(19547)
- 银行(19451)
- 江(19202)
- 农(18855)
- 经(18610)
- 所(18527)
- 行(18063)
- 经济学(17751)
- 北京(16796)
- 研究所(16703)
- 业大(16319)
- 经济学院(16108)
- 州(15889)
- 财经大学(15407)
- 基金
- 项目(81740)
- 科学(64691)
- 基金(60176)
- 研究(60105)
- 家(51459)
- 国家(51116)
- 科学基金(44630)
- 社会(38228)
- 社会科(36499)
- 社会科学(36489)
- 省(31053)
- 基金项目(30599)
- 教育(29259)
- 自然(28786)
- 自然科(28209)
- 自然科学(28206)
- 自然科学基金(27699)
- 资助(26991)
- 划(26172)
- 编号(24507)
- 成果(19711)
- 部(18798)
- 重点(18075)
- 创(17169)
- 教育部(16668)
- 课题(16655)
- 发(16596)
- 创新(16081)
- 大学(16055)
- 人文(15979)
共检索到197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剑
近年来,很多中资银行把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企业"走出去"作为国际化发展的首要目标,围绕中资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完善机构布局,增强金融服务能力。特别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加快国际化步伐,在服务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富滇银行则是第一家走出国门、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市商业银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剑
近年来,很多中资银行把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企业"走出去"作为国际化发展的首要目标,围绕中资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完善机构布局,增强金融服务能力。特别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加快国际化步伐,在服务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富滇银行则是第一家走出国门、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市商业银行,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迟莹 齐晓安
"走出去"是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模式,无论是美国的市场主导模式、韩国的政府主导模式,还是英国的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模式,均对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推进必须与本国的国情及其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我国文化产业应主动参与国际文化产业竞争,提升文化影响力;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开发广泛的文化传播渠道;注重国内发展与国外竞争的结合,选择多元化的文化传播方式。
关键词:
文化产业 “走出去” 模式 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毕毅
随着人民币跨境结算与信贷的深入发展,中资银行应以人民币业务优势作为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实现由"本土银行"向"国际银行"的转变目前,人民币国际化步入全新阶段: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全面铺开、深圳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正式推出。这对中资银行的影响是多方面、立体化的,为其实现从客户拉动式"走出去"向客户拉动与货币推动式"走出去"的转型提供了契机,但同时也给中资银行"走出去"带来了新的挑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虹含
随着"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企业产生了大量海外金融服务诉求,中资银行需顺应国家战略要求,持续推进海外机构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在G20峰会上发表了一系列"中国宣言",其中"一带一路"的国家政策再次被重申,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带一路"不仅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瞿亢
强化风险管理是中资银行走出去进一步提升国际化程度以及海外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中资银行走出去步伐加快,海外经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全球经济政治环境波诡云谲,全球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监管趋严,中资银行海外发展之旅也面临诸多风险。强化风险管理是"走出去"中资银行进一步提升国际化程度以及海外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国别风险 风险防范 合规风险 走出去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陈卫东 熊启跃
2008年以来,日本银行业掀起了新一轮海外扩张浪潮,呈现出以北美和亚洲新兴市场为重点、以并购与设点方式平行推进、以服务当地企业为主、以息差为主要利润来源、以三大银行为海外扩张主力以及严格把控海外风险等六大特征。与日本大型银行相比,中资银行在海外基础设施建设、资产效能、收入和设点方式多元化以及风险管控能力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当前,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金融市场化改革、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推进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应充分抓住历史机遇,通过练好内功、理性布局、量力而行、做出特色、国家统筹五个方面进一步推进银行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
银行国际化 日本银行业 中国银行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姚余栋 刘肯
目前,人民币"走出去"是必然趋势。本币的跨境使用必然要求境内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向境外延伸其服务范围,扩大其海外业务,以更充分地满足境外本币持有者多样化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然而,海外业务具有高度垄断的特点,唯有大型银行才能担此重任。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志颐 李志鹏
中国与日本、韩国同为亚洲国家,农业资源短缺,农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以及饮食文化特征相似,深入探究日韩两国农业海外投资与合作的模式和政策,能够为新时期推动中国农业"走出去"提供经验借鉴。本文立足日韩两国农业"走出去"的现状和特征,对其支持海外农业投资的法律制度、政策工具、公共服务等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进行深入分析与归纳总结,以期对推动中国农业"走出去"提供启示。
关键词:
农业走出去 国际经验 日本 韩国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赵玉敏 唐静
由于盛产石油,沙特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但沙特又是一个极度缺乏农业资源的国家,尽管如此,通过高额的补贴和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沙特一度实现了粮食自给,并成为世界第六大小麦出口国。但是,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对食物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满足这种需求的能力受到资源,特别是水资源的严重制约,沙特不得不越来越多地依赖粮食进口。这使沙特粮食安全与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寇鲁林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勇强 张文静
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中国银行业积极参与国际化浪潮,国际化程度空前提高。首先对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进行了定义,接着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历程做了概括并划分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再通过银行国际化指数对中资银行国际化水平进行分析,比较中外资银行的国际化指数明确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的不足,为中资银行的进一步国际化提供建议。
关键词:
中资商业银行 国际化指数 一带一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江 王庆新 汤建光
发达经济中的银行业在过去20多年中经历了盈利模式的转型,已逐步摆脱了主要依靠利息收入为主的传统盈利模式,形成了利息收入业务与非利息收入业务、对公业务与对私业务均衡发展的盈利模式,部分银行还依靠特色业务在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面对新的生存环境,我国商业银行有必要借鉴国际银行业的经验,采取措施积极推进盈利模式的转型,以提高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关键词:
盈利模式 转型 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志鹏 徐强 闫实强
一、民营企业集群式"走出去"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正在发生重构。民营企业集群式"走出去",在东道国形成产业集群,不但能够增强我国"走出去"制造业企业的配套能力,加强企业间有效合作,发挥资源共享效应,提升产业竞争力,防范风险,更重要的是对新形势下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和促进我国经济提质升级具有重要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