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08)
2023(4134)
2022(3566)
2021(3451)
2020(2907)
2019(6328)
2018(6165)
2017(11858)
2016(6138)
2015(6882)
2014(6589)
2013(6359)
2012(5960)
2011(5376)
2010(5494)
2009(5240)
2008(5198)
2007(4915)
2006(4333)
2005(3555)
作者
(17794)
(15106)
(14945)
(14049)
(9547)
(7222)
(6944)
(5897)
(5800)
(5313)
(5093)
(5029)
(4885)
(4692)
(4690)
(4473)
(4366)
(4317)
(4282)
(4147)
(3775)
(3589)
(3557)
(3498)
(3359)
(3324)
(3310)
(3187)
(3068)
(3021)
学科
(26593)
经济(26439)
(18271)
管理(17775)
(16397)
企业(16397)
方法(12406)
数学(8898)
中国(8857)
数学方法(8826)
(7917)
业经(7122)
(6478)
理论(6335)
(6176)
(6088)
农业(5001)
(4848)
地方(4787)
社会(4268)
(4209)
金融(4208)
关系(4067)
(4030)
贸易(4028)
技术(4024)
(3865)
(3861)
(3810)
银行(3798)
机构
大学(91967)
学院(88867)
(36164)
经济(35387)
管理(34892)
研究(31716)
理学(30771)
理学院(30264)
管理学(29621)
管理学院(29453)
中国(22869)
(19602)
科学(19431)
(17325)
(15929)
(14522)
研究所(14499)
中心(13968)
财经(13898)
(13744)
师范(13637)
业大(12936)
(12801)
(12677)
北京(12463)
师范大学(11400)
农业(11226)
(11056)
经济学(10990)
财经大学(10431)
基金
项目(61247)
科学(49938)
基金(46869)
研究(44064)
(41930)
国家(41101)
科学基金(35259)
社会(31649)
社会科(28608)
社会科学(28594)
基金项目(24921)
自然(22640)
(22360)
自然科(22186)
自然科学(22180)
自然科学基金(21841)
教育(20642)
(19492)
资助(18174)
编号(16772)
成果(14369)
(14215)
重点(13695)
国家社会(12755)
(12753)
教育部(12577)
(12267)
人文(12010)
创新(11731)
科研(11689)
期刊
(41931)
经济(41931)
研究(27749)
中国(20426)
学报(15689)
科学(15380)
(13731)
管理(13558)
(13237)
大学(12350)
学学(11587)
教育(11560)
农业(9211)
财经(7504)
(7086)
金融(7086)
经济研究(6717)
(6416)
业经(6399)
技术(5868)
问题(5223)
(5062)
世界(4817)
(4711)
科技(4609)
图书(4406)
社会(4301)
商业(4177)
业大(4119)
(3940)
共检索到1352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曾天德  黎淑晶  余益兵  王禭晴  
为探讨城区流动儿童亲子依恋、家庭功能与社会适应的发展特征及其影响路径,采用青少年依恋问卷、总体家庭功能量表和社会适应量表对1152名五至九年级儿童进行测试,最终获得城区流动儿童924名作为研究被试。结果显示:(1)城区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2)亲子依恋、家庭功能与社会适应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家庭功能在亲子依恋影响社会适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该研究揭示了家庭功能在城区流动儿童亲子依恋影响社会适应中的中介机制,可以为城区流动儿童家庭干预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中会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市932名3-6年级的流动儿童进行调查,旨在探明其亲子依恋、社会认同及城市适应间的内在关系。选用城市适应、社会认同和青少年依恋问卷,分别测量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社会认同和亲子依恋。研究结果表明:公立学校、女生、未转学、低年级流动儿童更有利于城市适应,结果支持了社会认同对亲子依恋和城市适应影响的中介模型,流动儿童的亲子依恋水平越高,他们的城市适应越好,亲子依恋通过老家总认同对城市适应产生积极影响,而通过北京总认同对城市适应产生消极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景芝  陈段段  陈嘉妮  
采用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和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对680名儿童进行调查,旨在考查流动儿童的自我控制与其社会适应的关系及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在控制系统和心理韧性上的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五年级高于初一;控制系统与心理韧性、社会适应呈显著正相关,而冲动系统上则相反;心理韧性在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表明,自我控制可直接影响社会适应,也可通过心理韧性间接影响社会适应。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倩倩  洪秀敏  
了解"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二孩家庭儿童的发展差异是促进儿童发展的基本保障,亦是贯彻落实人口新政配套政策体系的重要诉求。本研究以3818个二孩家庭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二孩家庭儿童社会适应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二胎儿童的社会适应水平更高,社会能力显著高于头胎儿童,愤怒攻击、焦虑退缩显著低于头胎儿童;头胎儿童中,适应不良型占比最高;二胎儿童中,适应良好型和适应一般型占比较高;家庭环境和父母积极教养对二孩家庭儿童社会适应的解释率均大于出生次序的解释率,且父母积极教养的解释率最高。为促进二孩家庭儿童的社会适应,家庭、幼儿园、社区三大系统应协力共创适宜的教育环境。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汪传艳  储祖旺  
为探讨家庭归属感对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及亲子冲突在家庭归属感与学业成绩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家庭归属感量表、亲子冲突量表和学业成绩统计问卷对我国2238名流动儿童和1439名城市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家庭归属感和学业成绩的得分显著低于城市儿童,亲子冲突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儿童;在控制性别、年龄、居住时间、家庭经济条件以及学校性质等影响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变量后,家庭归属感对流动儿童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亲子冲突在家庭归属感与学业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朱楠  彭盼盼  邹荣  
本研究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与亲子关系量表调查了四所特殊教育学校的209名特殊儿童父母,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特殊儿童家长所感知到的社会支持和亲子关系之间的关系,验证了社会支持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亲子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对特殊儿童家庭亲子关系具有显著预测作用;(2)特殊儿童父母所感知的社会支持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亲子关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袁晓娇  方晓义  
为探讨亲子身份认同代沟对流动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及亲子关系的中介作用,采用身份认同量表、孤独感问卷和亲子关系问卷调查了464名流动儿童。结果表明:流动儿童在城市身份和老家身份上均感知到亲子身份认同代沟;仅老家身份认同代沟对流动儿童孤独感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在公立学校中该预测力更强;打工子弟校中,亲子关系在老家身份认同代沟与孤独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公立学校中亲子关系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曹慕贤   杨莹  
为考察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核心自我评价、未来取向、学习自主的关系,本研究对1544名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模型中的家庭功能对学习自主的直接效应不显著,核心自我评价和未来取向在家庭功能对留守儿童学习自主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这一结果说明,留守儿童的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能通过影响其建立积极的核心自我评价来影响其未来取向,进而提升其学习自主性。未来研究和实践在激发留守儿童学习自主性时可考虑通过网络提高亲子间的沟通水平,从而强化留守儿童的家庭功能,或是通过干预研究提升留守儿童的未来取向与核心自我评价水平。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谭千保  龚琳涵  
本研究考察流动儿童父母支持状况及其与社会文化适应的关系,以及积极心理品质的中介作用。采用主观感知父母支持问卷、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问卷和社会文化适应量表对629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流动儿童感知的父母支持及情感支持、陪伴低于非流动儿童;男生感知的父亲支持大于女生感知的父亲支持,学生年级越低,感知的父母支持越强;流动儿童父母支持与社会文化适应存在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积极心理品质在父母支持影响社会文化适应中的中介作用模型拟合较好。得出结论:流动男童更能有效地感知到父亲的支持,高年级流动儿童感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田波琼  申仁洪  黄儒军  
家庭抗逆力影响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福祉。本研究以来自重庆、云南、四川和贵州四省市860名特殊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特殊儿童家庭抗逆力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特殊儿童家庭抗逆力呈中等偏上水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特殊儿童家庭抗逆力的直接效应未达到显著水平,社会支持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特殊儿童家庭抗逆力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政府及相关部门、社区、机构和学校/幼儿园应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政策保障、干预服务、育儿指导和心理支持,家长应树立积极的心态和坚定的家庭信念,主动寻求多方面支持,提升家庭抗逆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潘峰   冯宁宁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形发生巨大变化,向东南沿海地区集中的务工趋势逐年改变,就近就业、返乡自主创业等多种就业模式基本形成。这部分劳动力虽然在外工作,但距家乡较近,可以保持时间间隔相对较短的周期性返乡探亲,其子女在家乡处于一种既非普通儿童又非留守儿童的特殊的“半留守”状态。本研究将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乡且父母周期性回家频率在半年内的儿童及青少年界定为半留守儿童,从家庭功能理论的视角,对比分析了半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的学业适应、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现状。结果表明,半留守儿童的学业适应、心理适应及社会适应状况均优于留守儿童,但弱于非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基于此,本研究从家庭、学校、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针对半留守儿童的教育建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马诗浩  植凤英  邓霞  
为探讨流动儿童社会适应与自我提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以贵阳市335名公立学校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和自我提升问卷对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和自我提升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追踪测查。研究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在人际友好、活动参与和社会活力方面的适应程度及自我提升均随时间的发展有提升趋势,小学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和自我提升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初中流动儿童;(2)流动儿童社会适应与自我提升呈显著正相关;(3)社会适应和自我提升可以相互预测。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艳红  
国内关于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状况、适应的不同方面及影响适应的因素等问题上。新近的研究趋势主要表现于几个方面:(1)注重中介变量的探讨;(2)转变研究取向;(3)注重研究方法多样化。文章还分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几个问题:(1)社会适应评估标准不一;(2)适应过程研究及纵向研究缺乏;(3)适应机制的理论建构待加强;(4)干预对策及实践研究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蓓蕾  徐萍萍  张莉莉  高婷  邓林园  
为探讨疫情前初中生亲子关系对疫情期间家庭学习适应的影响,以及情绪弹性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和师生关系对此中介作用的调节效应,采用亲子关系量表、师生关系量表、青少年情绪弹性量表和家庭学习适应量表对716名初中生进行为期半年的短期追踪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T1亲子关系、情绪弹性、师生关系和T2家庭学习适应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均相关显著;(2)T1亲子亲密性比冲突性对T2家庭学习适应的预测作用显著更高;(3)T1情绪弹性在T1亲子亲密性和T2家庭学习适应之间具部分中介作用;(4)T1师生关系对中介模型中T1情绪弹性和T2家庭学习适应的关系具调节效应。结果说明,疫情前的亲子亲密性越高,冲突性越低,疫情期间学生的家庭学习适应就越好,且亲子亲密性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情绪弹性进而促进其在疫情期间的家庭学习适应;疫情前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弥补家庭对学生情绪弹性支持上的不足,进而促进情绪弹性较低那部分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家庭学习适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晓静  余益兵  王祥坤  郑晓红  
以485名完整原生家庭中的留守儿童为被试,采用应激评价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适应问卷,对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留守类型和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显示:(1)认知评价、应对方式与社会适应部分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2)挑战性评价通过积极应对对积极适应的间接效应受到留守类型的调节,双亲外出样本中,积极应对的中介效应显著;单亲外出样本中,积极应对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另外,威胁性评价通过消极应对对消极适应的间接效应并不受留守类型的调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