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28)
- 2023(13800)
- 2022(11951)
- 2021(11114)
- 2020(9093)
- 2019(20981)
- 2018(20960)
- 2017(40147)
- 2016(22207)
- 2015(25024)
- 2014(25136)
- 2013(24673)
- 2012(22694)
- 2011(20271)
- 2010(20350)
- 2009(18397)
- 2008(18035)
- 2007(15566)
- 2006(13704)
- 2005(12229)
- 学科
- 济(82771)
- 经济(82639)
- 管理(70915)
- 业(61446)
- 企(52838)
- 企业(52838)
- 方法(37831)
- 数学(32346)
- 数学方法(31816)
- 财(25035)
- 农(21821)
- 中国(21561)
- 学(19834)
- 制(19741)
- 业经(19318)
- 环境(18007)
- 务(16034)
- 财务(15961)
- 地方(15938)
- 财务管理(15926)
- 理论(15607)
- 企业财务(15111)
- 和(15098)
- 划(14647)
- 农业(14338)
- 贸(13773)
- 贸易(13763)
- 体(13502)
- 银(13451)
- 银行(13409)
- 机构
- 大学(311737)
- 学院(308977)
- 管理(123126)
- 济(118732)
- 经济(115835)
- 理学(106390)
- 理学院(105187)
- 管理学(103310)
- 管理学院(102747)
- 研究(102277)
- 中国(76065)
- 京(67029)
- 科学(63274)
- 财(57891)
- 所(50528)
- 农(47248)
- 中心(46360)
- 业大(46128)
- 江(45806)
- 研究所(45743)
- 财经(45553)
- 北京(42455)
- 经(41228)
- 范(40698)
- 师范(40319)
- 院(37967)
- 州(37000)
- 农业(36770)
- 经济学(35004)
- 财经大学(33841)
- 基金
- 项目(212897)
- 科学(167201)
- 研究(157439)
- 基金(153910)
- 家(133637)
- 国家(132550)
- 科学基金(114196)
- 社会(97405)
- 社会科(92248)
- 社会科学(92225)
- 省(83000)
- 基金项目(81507)
- 自然(74642)
- 自然科(72815)
- 教育(72803)
- 自然科学(72800)
- 自然科学基金(71438)
- 划(70280)
- 编号(64684)
- 资助(63497)
- 成果(53084)
- 重点(47483)
- 部(46929)
- 课题(44915)
- 发(44367)
- 创(44172)
- 制(41648)
- 创新(41246)
- 科研(40541)
- 教育部(40376)
- 期刊
- 济(130238)
- 经济(130238)
- 研究(93061)
- 中国(61974)
- 学报(48308)
- 管理(46542)
- 财(45525)
- 科学(44500)
- 农(42682)
- 教育(38850)
- 大学(37112)
- 学学(34669)
- 农业(29651)
- 技术(28336)
- 融(25525)
- 金融(25525)
- 财经(21829)
- 业经(20339)
- 经济研究(19629)
- 经(18470)
- 图书(17105)
- 问题(16745)
- 理论(15761)
- 科技(15221)
- 业(14969)
- 版(14566)
- 实践(14554)
- 践(14554)
- 技术经济(14478)
- 现代(14036)
共检索到455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改景
城区低碳规划碳减排目标的确定是保障城区低碳化发展落到实处的关键要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调研及城区低碳规划实践,针对我国国情并兼顾与国际接轨,提出了城区层面的低碳评估框架,主要涵盖建筑、交通、产业及景观等领域,并利用情景分析法对城区低碳规划碳减排目标的制定进行了研究。同时以上海某城区低碳规划为案例,在工程实践中对该方面进行了应用。
关键词:
城区低碳规划 碳减排目标 情景分析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龙惟定 梁浩
设定目标、确定主要性能指标KPI,是低碳生态城区能源规划中的重要环节。作者将所有创造产值的能耗和碳排放归结到生产性能耗和碳排放,提出设定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目标的方法;将所有不创造产值的能耗和碳排放归结到消费性能耗和碳排放,用统计数据和情景分析方法确定建筑和交通能耗及碳排放目标。作者还针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目标设定,提出热泵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的计算原则。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建荣 张白羽 陈实
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解决当前经济高速发展与减缓碳排放之间深层次矛盾的有效手段。为测算产业结构变动所产生的低碳效应,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2007年投入产出数据,在宏观层面上构建了一个包含2个目标函数和75个约束条件的投入产出多目标规划模型,定量分析了碳排放约束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可能性。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碳减排的手段在一定范围内依然有效,论文据此提出了中国应该重点发展、鼓励发展、控制发展以及需要限制发展的行业;论文同时指出,仅通过产业调整难以实现碳减排目标,提高能源效率、促进技术进步和关键链的低碳化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碳减排路径。
关键词:
多目标规划 碳减排 产业结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闫凤英 宫远山 杨一苇
“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对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了新要求,县域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对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意义。以海城市(县级市)为案例,探讨性提出碳减排目标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范式,即现状碳排放特征评价与分析、碳减排目标选择与确定、碳减排情景下国土空间规划方案制定。在现状碳排放特征评价与分析中,进一步提出了“514”分析法,即围绕5方面14项“易于空间化”的具体指标进行分析与比较;在碳减排情景下国土空间规划方案制定中,提出了“控规模”、“调结构”、“优布局”、“定措施”四个逻辑递进且层次关联的策略制定路径与方法。案例研究表明,多措并举的县域低碳综合规划策略可使海城市2035年碳排放量降为17658万tCO_2,比基准情景减少30%,约7244.44万tCO_2,达到设定减排目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淑娟 廖心琪 卞勇 柳泽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远的系统性社会变革,国土空间是碳源和碳汇的载体,如何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作用,通过各层级国土空间差异化治理助力落实“双碳”目标,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议题。通过系统梳理国土空间规划与“双碳”战略的融合思路,以省级、市县级和片区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为例,提出了“全程嵌入—目标耦合—空间支撑”的技术框架和传导方式,为“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提供借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祖达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要达到可有效全面推广,管理机构设置与管理模式必须有体制层面的支持,目前我国主要的低碳生态规划实践还是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停留在技术应用讨论和设计审批,对管理体制的环境要求在探索阶段中,缺乏有关的分析研究。以上种种问题都导致生态示范城区的建设推进较缓慢。适合的绿色设计技术应用是实践低碳生态城区建设的主要考虑,但要能在我国目前高速度的城市化过程中推广低碳生态城区建设,必须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规划建设治理体制,才可以提供在法制和制度上的保障。建立一个低碳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体制实施环境的分析框架,从四个体制组成部分分析规划管理体制的实践经验:(1)管理平台与技术能力环境;(2)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顾高翔 王铮
在《巴黎协议》框架下,获得来自发达国家的低碳技术支持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合作减排的重要诉求。本文将一个基于个体模仿的技术转移机制引入集成评估模型CIECIA,对低碳技术转移下全球地表升温和碳减排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显示:低碳技术转移具有显著的减排和升温控制效果。发达国家之间的低碳技术转移具有很高的减排潜力,专利保护制度是其进一步降低碳排放的主要障碍;中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储备和研发学习能力有限,其对研发加速度的提高更为敏感。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发达国家利用技术转移实现碳减排的冲击较大,而美国退出可能带来的技术共享环境恶化等连锁反应对发展中国家碳减排的影响更大。对中国而言,短期内应加大研发投资,提高技术学习能力,以更高效地学习先进技术,而积极参与实现低碳技术共享机制是其未来通过技术转移进一步降低碳排放的制度性基础。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陶 陈林菊 范英
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估计了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成本曲线,基于碳强度建立了各省的减排成本估计模型,提出了基于非线性规划的减排配额分配方法。在全国减排成本最小的目标下,得到了各省市的减排配额分配方案。结果显示在全国最优的前提下,本优化模型与基于GDP和基于人口的分配方案有很大不同,其减排成本是最低的。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碳强度 配额分配 减排成本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巍 姚海东
将2010年起陆续推出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视作一项“准实验”,利用2000~2019年中国24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DID的方法,研究其对于城市碳排放的影响以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非试点城市,试点城市的碳排放显著降低了10%;政策在东部地区效果显著。同时,森工城市和非资源城市在成为试点后减排效果显著;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主要通过绿色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来影响城市减排。因此,应继续扩大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覆盖范围,同时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实施过程中注意保障其可持续性,因地制宜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县华 范庆泉
本文建立了分别包含碳强度目标约束和总量目标约束的多行业一般均衡模型,评估了中国现阶段实施的基于重点行业碳强度减排目标的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果,解释了现阶段实施的减排政策产生就业红利,并有利于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因。本文结论表明,随着中国碳强度减排任务的不断加重,当前政策的就业红利将不复存在,同时政策机制蕴含的资源错配、各行业边际减排成本不相等的问题则愈加严重,实施碳交易减排政策的时机逐渐成熟,政府应及时推出碳交易政策代替现行的减排政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肖祖沔 彭红枫 尹智超 王文浩
本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中刻画了大气碳存量积累的动态过程以及碳排放对企业生产和家庭效用产生的负外部性,并通过对宏观变量动态和经济福利的分析探讨了碳减排措施的选择。模型稳态的比较静态分析显示,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稳态值在实施碳减排措施后产生了负向偏离。福利分析结果表明,碳减排所减少的环境负外部性能够提高整体经济福利水平,且碳排放权交易能够比碳排放税带来更大的福利增益。同时,脉冲响应结果显示,相较于征收碳排放税,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时,相同的外生冲击造成的宏观经济波动更小。因此,我国推进“双碳”战略,需要重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建设与优化,实现短期中碳减排引致经济发展承压与长期中经济福利提升的平衡。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赵黎明 殷建立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时代背景下,碳交易和碳税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碳减排市场激励手段,实施碳交易和碳税并存的复合型政策比只实施两者之一的单一型政策更易被接受、减排效果更好,该观点已在学术界达成共识。在复合型碳减排政策框架下,政府和企业如何决策以平衡减排与低碳效益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成为碳减排政策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更是实践复合型碳减排政策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发现,复合型政策情景下,碳减排决策过程表现为一个二层决策机制,即政府作为负责碳减排总体计划和控制的上层决策者,企业作为享有碳减排自主决策权的下层决策者。同时,政府拥有碳排放权配额和碳税水平两个决策变量,目标是实现碳减排社会总福利最大化;企业拥有...
关键词:
碳减排 碳交易 碳税 二层规划 决策模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阳 夏余丽 高元 雷振东
如何调解文化遗产保护与温室气体减排之间的紧张关系是新时期需要回答的系统性问题。文章首先在辨析历史城区中“保护—低碳”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明确了“保护—低碳”平衡是历史城区发展的重要目标;其次通过案例梳理,总结出底线保障、效益最大、系统整合、同步行动和渐进实施等平衡原则;最后结合西安明城区,提出涉及城区功能优化、开发强度控制、设施介入管控与建筑改造指导等4个方面的规划目标及途径,以完善“保护—低碳”的系统认知,指导历史城区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白婉婷 陈建成 侯建
数字技术在改善全球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制造业数据,系统评估了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并从技术创新角度深入探索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关系,利用非线性动态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在不同技术创新门槛下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数字化转型水平整体较低,离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有趣的是,数字化转型和碳排放之间存在技术创新异质双门槛效应:较低水平的技术创新会明显地提升数字化转型的碳排放效应,而随着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并超过临界值时,数字化转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碳排放总量。本文的研究为利用技术创新达到数字化转型抑制碳排放的目标提供了经验,展现了发展中国家减缓气候变化,实现节能减排的决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白婉婷 陈建成 侯建
数字技术在改善全球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制造业数据,系统评估了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并从技术创新角度深入探索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关系,利用非线性动态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在不同技术创新门槛下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数字化转型水平整体较低,离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有趣的是,数字化转型和碳排放之间存在技术创新异质双门槛效应:较低水平的技术创新会明显地提升数字化转型的碳排放效应,而随着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并超过临界值时,数字化转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碳排放总量。本文的研究为利用技术创新达到数字化转型抑制碳排放的目标提供了经验,展现了发展中国家减缓气候变化,实现节能减排的决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