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26)
2023(10814)
2022(8999)
2021(8083)
2020(6654)
2019(14941)
2018(14394)
2017(27551)
2016(15048)
2015(16349)
2014(16393)
2013(16207)
2012(14816)
2011(13506)
2010(13703)
2009(12774)
2008(12606)
2007(11359)
2006(10013)
2005(9166)
作者
(43758)
(36732)
(36308)
(34958)
(23523)
(17435)
(16522)
(14115)
(13943)
(13120)
(12599)
(12313)
(11911)
(11640)
(11534)
(11396)
(10739)
(10732)
(10721)
(10513)
(9219)
(8939)
(8813)
(8477)
(8297)
(8184)
(8054)
(7855)
(7477)
(7230)
学科
(63034)
经济(62929)
管理(50031)
(43551)
(36608)
企业(36608)
方法(24655)
(22497)
数学(21636)
数学方法(21374)
中国(20327)
(18650)
(18190)
业经(15744)
地方(13836)
(12981)
(12640)
农业(12457)
(11907)
财务(11882)
财务管理(11850)
企业财务(11428)
(11147)
银行(11129)
体制(10852)
(10643)
(10554)
金融(10552)
环境(9521)
(9327)
机构
大学(219971)
学院(217712)
(91269)
经济(89180)
管理(82416)
研究(76123)
理学(71249)
理学院(70365)
管理学(69216)
管理学院(68774)
中国(56698)
(47362)
(45980)
科学(45420)
(37659)
财经(36666)
(34841)
中心(34465)
研究所(33852)
(33408)
(33096)
业大(30815)
经济学(29748)
北京(28242)
(28180)
(28108)
师范(27786)
财经大学(27443)
农业(26865)
经济学院(26717)
基金
项目(149194)
科学(119792)
基金(112182)
研究(106775)
(98435)
国家(97681)
科学基金(84506)
社会(72154)
社会科(68576)
社会科学(68555)
基金项目(59251)
(56621)
自然(54166)
自然科(52988)
自然科学(52974)
自然科学基金(52066)
教育(48563)
(48441)
资助(44753)
编号(40063)
重点(34061)
(33938)
成果(33258)
(32499)
(31563)
国家社会(31185)
(30897)
教育部(29476)
创新(29093)
课题(28834)
期刊
(102465)
经济(102465)
研究(67766)
中国(43809)
(38512)
学报(35221)
(33414)
科学(33371)
管理(31284)
大学(27589)
学学(26406)
农业(21874)
(21257)
金融(21257)
财经(19307)
教育(19070)
(16638)
经济研究(16447)
技术(16278)
业经(16095)
问题(15106)
(11293)
现代(10305)
(10206)
科技(9852)
统计(9663)
(9615)
技术经济(9598)
(9408)
(9236)
共检索到325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武立永  
强势的城市阶层与弱势的农村阶层的城乡阶层结构状态,导致了我国一系列城市偏向制度的出台。在制度的供给方面,中央政府为了追求政府合法性的最大化的决策目标,选择了工业和城市优先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地方政府在改革开放后也有了独特的利益诉求和价值理念,并采取与城市阶层、中央政府结盟的策略,加速和固化了城市偏向制度。未来城市偏向制度能否改革,取决于该制度是否威胁到政府合法性、中央政府对政府地方的控制力及农民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培育。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开盛  杜跃平  
本文从我国城乡居民投票参政权差异的视角分析城市偏向制度和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作者指出,由于我国城市居民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比例远远高于农民,使城市居民在政策和制度制定上的影响力比农民大很多,从而使制度倾向于城市居民的利益,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社会和谐发展,应提高农民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的代表比例,改变城市偏向的政策和制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曾国安  胡晶晶  
一、城市偏向的财政制度的表现就中国的财政制度来看,尽管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但长期以来基本的特点是从横向的角度来看农村居民的税负远高于城市居民,而获得的财政转移支付远低于城市居民。也就是说,中国长期以来实施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吕吉  李桥  
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卫生支出及其城市偏向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卫生支出在全国层面上显著地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原因是政府卫生支出城市偏向的存在。引入交互项考察地区效应发现,以上结论依然稳健,且由于西部地区的政府卫生支出城市偏向强于东部导致西部地区政府卫生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效应强于东部。此外,新农合对缩小城乡差距的效果并不显著。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吕吉  李 桥  
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卫生支出及其城市偏向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卫生支出在全国层面上显著地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原因是政府卫生支出城市偏向的存在。引入交互项考察地区效应发现,以上结论依然稳健,且由于西部地区的政府卫生支出城市偏向强于东部导致西部地区政府卫生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效应强于东部。此外,新农合对缩小城乡差距的效果并不显著。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成奎  龚萍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受政府财政能力、配置结构等因素制约。财政分权影响了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大小,地方政府城市偏向影响了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资源配置结构。通过对2004年~2011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财政分权的程度客观上会强化地方政府的城市偏向,而地方政府的城市偏向不利于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实现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改变现行官员晋升的激励机制,扭转政府官员公共决策中的城市偏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程开明  李金昌  
本文以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根据1978~2004年的时序数据,对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城市化与城市偏向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对城乡差距扩大产生正向冲击;城乡收入差距是城市化水平上升的原因,对城市化产生负向冲击;城乡收入差距不构成城市偏向的原因。正确认识三者关系,对于理性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天翼  刘笑嶂  付景涛  
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努力通过实施社会福利制度获取政府合法性,从社会群体结构来看,政府合法性的本质是精英与大众对政府运用公共权力主导社会利益分配的结果是否能够取得共识。这就要求政府通过社会福利政策在精英与大众之间取得配置利益的均衡,即在两大社会群体之间达成合作博弈均衡。然而,资本主导的社会积累与民主主导的社会和谐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决定了这两大社会群体之间的合作性均衡是脆弱的,也最终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合法性是有限度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建勇  
中国城市偏向问题的形成,可以借用西方学者所提出的"发展战略说"和"城市-农村二元利益集团压力说"两种解释模式并加以中国化的解释给出说明。相应地,走出城市偏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有赖于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型和"城市-农村二元利益集团"政治均衡的实现。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丁玮蓉  张帆  
本文从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目标出发,考察均衡性转移支付对承担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事权的县级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影响的内在机制,探讨其是否会带来地方政府福利性公共服务支出偏向,是否对社会性公共品供给行为产生有效激励;并基于门槛回归模型对不同经济水平下进行对比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均衡性转移支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区间财力失衡并提升地方性公共品供给,但在经济发展的压力和自有财力欠缺的双重制约下,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对福利性公共服务供给激励不足。因此,我国要加快改革中国式分权的官员绩效考核机制,硬化均衡性转移支付预算约束机制,加强对资金的具体使用用途的监测及绩效的评估;进一步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结构,完善地方税体系,培育税基较为稳定、竞争弱的税种作为地方税的主要税种,逐渐改变地方财力过分依赖中央转移支付的局面,保证地方财政支出与当地居民的需求基本一致,从而实现均衡性转移支付的政策目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程开明  
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容易出现城市偏向问题,本文基于城市偏向与城乡差距的理论模型,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城市偏向政策影响城乡差距的效应进行回归估计和检验。结果发现,城市偏向是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固定资产投资及财政支出的城市偏向越明显,城乡差距越大。现阶段我国经济及工业化水平提高对城乡差距产生正效应,城市化及开放程度提高则具有负效应。受之启示,消除二元结构、扭转城市偏向及推进城市化对于缩小我国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宝成  
从目前中国乡村社会的实际看,否定乡镇政府是不切实际的。在与国外地方政府比较的基础上,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乡镇政府在管理幅度、机构与人员数量以及行政性财政支出等三个方面应有的规模及其限度。提出应该重视乡镇政府在当代乡村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乡镇政府改革过程中,要尊重乡镇政府的自主性,由乡镇政府自主探索和决定适应本地实际情况的乡镇政府模式。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邝小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也呈现出扩大趋势。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扩大,不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扩大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城市偏向的制度安排是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因此,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城市偏向的制度安排,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利的均等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炜  许宏伟  
土地财政具有显著的城市偏向特征,这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快速拉大的重要原因。本文基于2001-2011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的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从总体和区域两个层面对土地财政规模增长和城市化加速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动态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出让面积的增长会在短期内加剧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长期影响逐渐减弱;(2)土地财政规模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对中部地区影响程度较高,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持续时间更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迟诚  
依据城乡居民不同收入来源所做的城乡基尼系数测算与分解表明,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成为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影响因素;而基于灰色关联的实证检验表明,政府的城市偏向型经济政策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政策原因。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要调整政府的城市偏向型经济政策,以及制定更加均衡和谐的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