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34)
2023(3571)
2022(2867)
2021(2616)
2020(1968)
2019(4507)
2018(4004)
2017(7000)
2016(3521)
2015(3547)
2014(3017)
2013(2975)
2012(2725)
2011(2626)
2010(2658)
2009(2417)
2008(2225)
2007(1877)
2006(1787)
2005(1538)
作者
(10104)
(8612)
(8546)
(8081)
(5456)
(4178)
(3787)
(3337)
(3333)
(3001)
(2943)
(2833)
(2763)
(2704)
(2613)
(2613)
(2539)
(2445)
(2431)
(2424)
(2066)
(2023)
(2015)
(1988)
(1932)
(1912)
(1838)
(1792)
(1758)
(1740)
学科
(18985)
经济(18958)
(9606)
管理(7639)
(7407)
农业(7133)
业经(6595)
中国(6485)
地方(6256)
(4950)
企业(4950)
人口(4904)
方法(4557)
(4476)
农业经济(4408)
(3997)
发展(3829)
(3827)
数学(3562)
数学方法(3522)
关系(3253)
建设(2883)
(2816)
地方经济(2745)
对外(2483)
经济建设(2483)
收入(2428)
经济关系(2380)
外经(2362)
对外经济(2355)
机构
大学(51112)
学院(51055)
(19773)
研究(19746)
经济(19272)
管理(18548)
理学(16500)
理学院(16174)
管理学(15868)
管理学院(15756)
中国(13212)
科学(12389)
(10774)
(9625)
(9140)
(8940)
师范(8864)
研究所(8800)
中心(8559)
(8141)
师范大学(7391)
业大(7386)
(7367)
(7337)
农业(6828)
财经(6797)
北京(6398)
(6242)
经济学(6230)
(6202)
基金
项目(38636)
科学(31719)
基金(29718)
研究(27326)
(26390)
国家(26200)
科学基金(22874)
社会(19569)
社会科(18506)
社会科学(18503)
基金项目(16547)
(14736)
自然(14344)
自然科(14060)
自然科学(14056)
自然科学基金(13788)
(12319)
教育(11452)
资助(10212)
编号(10035)
(8909)
国家社会(8783)
重点(8676)
(7942)
(7883)
成果(7582)
创新(7382)
发展(7278)
(7194)
课题(7115)
期刊
(24250)
经济(24250)
研究(15222)
(11135)
中国(10650)
科学(9949)
学报(8312)
农业(7793)
大学(6498)
管理(6372)
学学(6261)
业经(5440)
(4587)
资源(3948)
(3628)
问题(3466)
教育(3330)
(3294)
人口(3264)
经济研究(3253)
地理(3129)
农业经济(3006)
(3004)
城市(2931)
现代(2888)
技术(2829)
财经(2826)
社会(2718)
(2510)
社会科(2447)
共检索到71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胤社  
城乡边缘带的人口空间组织孙胤社(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10087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每个城市都在进行着经济、人口、文化、技术等多种要素的空间集聚和扩散过程,其中人口是城市最本质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人口运动最能反映这一过程的特征,因而也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龚兆先  周永章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了城乡边缘带在城市景观生态建设中具有景观自然组分的储备、城市景观格局的主构、城市景观的生态活化、城市景观的生态缓冲及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整流等特殊构建功能;提出上述功能在城市整体全局性基础上还具备功能形成的时空关联性、功能影响的两面性、构建功效的显著性和自然景观组分的主导性等功能属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斌  曾菊新  罗静  
城乡地域系统的空间组织是经济资源的地域配置和重组过程,企业的区位选择、政府的空间安排及其相互间的空间博弈构成系统空间组织的主要驱动力。城乡地域系统主要是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空间自组织系统,空间行为主体的地理区位选择形成空间扰动,不同区位的空间边际价值是系统空间自组织的序参量,空间边际利润率的变化是系统空间自组织的“无形之手”。最后简要分析了葛店开发区的发展对鄂州市城乡地域系统空间组织的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龚兆先  周永章  
认为环城绿带通过抑制城市蔓延而有益于城市景观;环城绿带以其与城乡边缘带在地理空间、建设目标和管辖上的关联性构成了对城乡边缘带的作用基础,并由此形成其促进机制。基于环城绿带对城乡边缘带景观的作用基础和促进机制的分析,提出要从城乡发展与规划角度保证环城绿带的合理空间布局,从形态和尺度上保证环城绿带的生态功能,从制度和公众支持方面保证环城绿带的永久有效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轶  吕斌  朱力  刘如菲  赵刚  
随着城乡差距的日益加大,都市区成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点区域。本文对石家庄都市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现状特征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石家庄都市区虽然进行了"退二进三"功能调整,但临近市区的四县市与远离市区的十三县市产业结构雷同、发展水平相当,严重阻碍了石家庄都市区竞争优势的发挥。由此提出了"强化中心、壮大外围、联动城乡、优化体系"的城乡一体化空间发展策略,并以土地整理、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对城乡一体化协调引导机制进行了探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春荣  刘春芳  张志英  李鹏杰  
基于"流空间"视角从人流、信息、技术3个方面构建城乡要素流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城乡要素在研究区不同行政层级间"节点—方向—强度"3类空间流动特征,提出优化城乡要素流动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整体上乡镇是城乡间人流、信息要素流动的最重要节点,而技术流动的最主要节点是县城;当前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虽然存在,但并不显著且高度不平衡;城乡人流要素流动强度整体上处于流动高水平,信息和技术要素则处于中等流动水平,空间格局上呈现以庆阳市区为中心、向外围各县递减的圈层式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对城乡要素流动空间特征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推动城乡要素自由双向流动、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的优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葛语思   杨忍   战歌   林元城  
伴随中国城乡关系的急速转型,资本成为重组城乡要素的重要因素,推动都市边缘区的乡村空间转型和重构,厘清其介入机制对补充完善乡村空间重构的动力释义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构建了城乡互动视角下资本循环和乡村空间转型间交互作用的分析框架,以都市边缘区典型村广州港头村为例,深度解析珠三角都市边缘区典型乡村空间转型的阶段特征及其资本介入机制。结果表明:(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港头村的空间转型重构经历了代际交替的村民资本城乡市场循环下的初步空心化、工商资本介入与剩余价值有限城乡市场流通下的城镇化与深度空心化和国有资本带动的“不征地”乡村闲置空间改造下的初步实心化三个阶段。(2)资本通过投资统筹乡村权益关系网络直接改造空间、投资基建改善发展环境等手段促进乡村空间转型,并全面渗透第一到第三产业;乡村可通过提升可达性、加快自然历史文化资源整合修缮等诱发资本持续注入。(3)资本介入通过活化闲置空间、激发乡村土地等剩余价值实现“城—乡”资本转移进而推动城乡互动;现有资本介入带有极强的政策福利属性,并不完全能表征剩余价值“乡—城”流动特征已经转变,村民主体地位弱化、城乡互动主体融入度低、资本“脱实向虚”等风险依然潜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贺艳华  李民  宾津佑  周国华  唐承丽  
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近年来中国关于城乡一体化与空间组织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缺乏系统总结。本文借助CitespaceⅤ软件分析了2006年以来城乡一体化与空间组织研究的热点领域,对同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紧密相关的城乡空间关联与地域差异、城乡空间形态与结构演变、城乡相互作用机制与要素流动、城乡空间组织发展模式与优化路径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归纳了相关研究进展、不足及主要趋势,并在此基础上,从研究内容、视角、方法以及地域等角度提出了未来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研究的重点、方向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玉刚  焦华富  
本文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实际,以新型的城乡联动发展理论为指导,从节点优化、通道系统、产业关联、城镇拓展等方面对市域经济空间结构进行了初步的组织和梳理,以期在城镇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广大乡村地域进行有效的"涓滴",从而建立起符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城乡经济空间结构。并以芜湖市为实证,论述了在城乡联动发展这一前提下的市域经济空间优化的实现措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贺艳华  李民  宾津佑  周国华  唐承丽  
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近年来中国关于城乡一体化与空间组织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缺乏系统总结。本文借助CitespaceⅤ软件分析了2006年以来城乡一体化与空间组织研究的热点领域,对同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紧密相关的城乡空间关联与地域差异、城乡空间形态与结构演变、城乡相互作用机制与要素流动、城乡空间组织发展模式与优化路径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归纳了相关研究进展、不足及主要趋势,并在此基础上,从研究内容、视角、方法以及地域等角度提出了未来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研究的重点、方向以及思路。认为应在进一步关注新型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农村建设、农村制度改革、信息化等新因素基础上,强调跨学科交叉融合,从内涵、特征、动态演变、影响因素、运行机理、效应评价、发展模式等方面对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展开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成凤  韩会然  
选取与皖江城市带联系密切的长三角16个核心城市和武汉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获取皖江城市带各市与这些城市公路客运联系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区际交通联系的网络特征,结合相互作用强度的现状及历年变化,预测皖江城市带区际交通空间组织的发展趋势,为区际交通组织的联系方向提供参考,提出皖江城市带区际交通空间组织的优化建议。结果显示:①皖江城市带与南京市的空间相互作用最强,其次为上海市;从公路客运比例来看,皖江城市带公路客运交通的主导联系方向为长三角方向,其中东向联系更强,东南向(杭州市方向)的联系稍弱。②从皖江城市带区际交通空间组织网络结构特征来看,区际公路客运交通空间组织的网络密度较高,网络结构较松散,联系的主要城市集中于长三角的核心城市。③从东向联系与西向拓展两方面提出了皖江城市带区际交通空间组织的优化方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彦  周春山  
本文在国外城乡边缘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中国城乡边缘区的研究进行系统地回顾。首先把中国城乡边缘区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酝酿阶段、兴起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 ;其次对中国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总结和评述 ,主要包括边缘区地域界定、社会结构和问题、经济特征、城市规划和建设、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最后给予了总结并对今后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曾伟军  
将地区划分为城区和农村两区域系统,构建一个综合考虑城乡劳动力迁移、环境污染、农业生产效率、城乡贸易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因素的核心-边缘模型,以深入系统地考察城乡差距问题,对于解决现有城乡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表明:劳动力向城区迁移有助于提高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效用水平,并缩小城乡差距;环境污染物排放对居民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生产活动的集聚对城乡差距的影响取决于污染的危害程度;倘若农业生产的环境影响较小,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缩小城乡差距;城乡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区交通及通信设施建设和产业集聚等将提高城镇居民效用水平,拉大城乡差距。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奇   魏俊辉  
传统规划体系里城市外边缘区尚未形成明确和系统的规划管控体系,难以统筹解决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四川省开展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其中城乡融合片区大致相当于城市外边缘区,给统筹解决城市外边缘区城乡融合发展问题提供了工作基础。在资本循环的理论框架下,分析了城市外边缘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困境,从人口、产业、空间、设施、环境与规划管理六个方面搭建策略框架,重构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循环机制,发现、挖掘并提升创造城市外边缘区的新价值。最后以南充市某城乡融合片区为例探讨了城乡融合理念下城市外边缘区国土空间规划实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卞广萌  程文  
"十三五"期间,建设循环低碳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是加快农村地区改革创新的主要驱动力。本文针对大城市边缘区乡村产业空间存在的功能结构单一、基础设施陈旧、发展特色缺失、生态环境恶化、保障体系不足等问题,创新性指出从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四个维度构建大城市边缘区乡村产业空间的多维发展格局。提出产业空间的多维优化策略为:"三产共融"的新型乡村产业空间结构、传承创新的文化发展策略、生态文明导向下的"田园山水式"布局、政府扶持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和"规模化、网络化与集约化"的乡村产业空间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