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36)
2023(4218)
2022(3478)
2021(3265)
2020(2640)
2019(5767)
2018(5749)
2017(9936)
2016(5854)
2015(6772)
2014(6898)
2013(6938)
2012(6820)
2011(6436)
2010(6772)
2009(6661)
2008(6958)
2007(6668)
2006(6287)
2005(5714)
作者
(19845)
(16681)
(16329)
(15653)
(10580)
(8069)
(7460)
(6420)
(6400)
(6106)
(5835)
(5763)
(5403)
(5318)
(5296)
(5101)
(4880)
(4849)
(4845)
(4767)
(4290)
(4088)
(4001)
(3910)
(3788)
(3737)
(3722)
(3663)
(3418)
(3408)
学科
(27208)
经济(27166)
管理(17698)
(15659)
(13211)
企业(13211)
(11035)
方法(10187)
(8382)
(8210)
业经(8165)
中国(8090)
数学(7652)
农业(7649)
数学方法(7310)
(6459)
理论(6237)
地方(5482)
(5110)
教育(4973)
(4808)
农业经济(4544)
(4362)
(4361)
银行(4353)
发展(4343)
(4313)
(4272)
金融(4271)
(4226)
机构
大学(99385)
学院(96792)
研究(34673)
(33232)
经济(32116)
管理(31249)
中国(27083)
理学(25451)
理学院(25059)
管理学(24213)
管理学院(24032)
(22821)
科学(22598)
(18888)
(18665)
(16902)
(16864)
研究所(16438)
(15778)
中心(15659)
师范(15656)
北京(14780)
财经(13975)
业大(13735)
(13616)
农业(12946)
(12567)
师范大学(12534)
(12404)
(12352)
基金
项目(54394)
科学(41681)
研究(39600)
基金(38380)
(33824)
国家(33487)
科学基金(27675)
社会(24079)
社会科(22561)
社会科学(22551)
(20629)
基金项目(18876)
(18298)
教育(18251)
自然(17441)
自然科(17049)
自然科学(17045)
资助(16776)
自然科学基金(16697)
编号(16397)
成果(15717)
重点(12292)
课题(12140)
(11553)
(11196)
科研(10120)
(10028)
(10017)
大学(9967)
国家社会(9851)
期刊
(46680)
经济(46680)
研究(33843)
中国(24252)
学报(19690)
(18605)
(16561)
科学(16468)
大学(15127)
教育(14937)
学学(13974)
管理(12840)
农业(12570)
(8695)
金融(8695)
技术(8577)
财经(8462)
(7363)
业经(7204)
(7136)
图书(7088)
统计(6349)
经济研究(6182)
问题(5997)
(5323)
书馆(5264)
图书馆(5264)
(5099)
技术经济(5095)
业大(5093)
共检索到163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惟科  
基于两个现实转向:一方面是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经历了从逻辑经验主义向自然主义与实践哲学的转向;另一方面是我国的城乡规划已从物质空间规划转向为对于社会形态的整体思考。结合当前我国城乡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学科创新背景,提出了"解释"是构成城乡规划方法论的重要部分这一基本观点,并初步建立了涵盖事实说明和理论说明的解释体系。作为城乡规划的表达,事实说明的方式应结构清晰、论域合理;规划师对已获得成功的"范式"应具有清醒的认识;而对于深层次的理论思考来说,更应具备科学的逻辑层级,并通过恰当的概念组织,能够对城乡规划的合理性和合乎情理性进行充分的解释。而城乡规划的解释活动,应遵循社会活动的规律,力求将规划还原为规划...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涤湘  
经历了漫长的农业文明、快速发展的工业文明后,我国正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文明社会转型。《城乡规划法》的出台,意味着城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是未来区域规划建设发展的方向。从发展生态文明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城乡规划应改革的一些方面和应重点强调的几个问题,包括在规划编制中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统筹城乡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金岩  
城乡规划法本质上与时空发展的状况具有耦合性,其范式是不断演进的。2008版城乡规划法是新时空精神的升华,内容框架和价值取向都有较大的创新。该法体现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表现了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型,反映了空间上的城乡统筹导向以及策略上的公共政策属性。同时,2008版城乡规划法在规划协作、规划体系等方面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解决和修正。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菁  张沛  李奕霏  张中华  
针对现行《城乡规划法》存在的缺陷,通过对国外城市规划法治经验的借鉴,提出了法治视角下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城乡规划法》完善思路,包括法治规划的社会平衡性、法规间的协同统一,和法之含义的明确界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陶陶  
生态安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使生态用地作为应对生态问题和城市建设的契合点而跃上我国城镇化理论与实践的主流话语平台,"生态优先"正逐步成为城乡规划和区域规划的一个重要原则。将GIS栅格模型引入生态用地研究,通过构建生态服务价值多因子评价模型,研制生态服务价值栅格专题地图,实现生态服务价值的综合计算和栅格化管理。建立数字生态模型,用三维虚拟空间表现生态服务价值在城乡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征,实现城乡生态用地的识别与分类,并形成可辅助城乡规划决策的数字生态基底。该数字生态基底为规划城市发展预留用地和保留重要生态用地提供数据基础,从空间上和体量上做到城乡生态用地的一体化协调布局和城乡生态资源互补,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国  
规划是以知识指导未来行动的行为,城乡规划编制所需的知识是一个庞大而统一的知识体系,可从“规划中的知识”和“规划的知识”、“普适性知识”和“局域性知识”两个维度划分为四个类型。在专业分工日益深化、政府科层制管理以及市场化的时代背景下,这个统一的知识体系被不同学科、不同部门和不同人群所分割,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借鉴应对治理碎片化的基本思路,城乡规划编制中的知识整合可采取整体性整合和协作式整合两种范式。前者遵循整体性治理的思想,基于长远的和整体的规划目标,主要通过双重“委托—代理”方式去搜寻和整合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普适性知识;后者遵循协作式治理的思想,基于多元的沟通和对话,主要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整合局域性知识。目前这两种范式远未成熟,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研究问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妍  
城市作为自组织系统,可看作大量个体分散决策和交互的产物,其相对有序的宏观现象背后包藏着大量微观个体的随机过程及相互影响。大量的个体行为以及个体间的交互影响导致城市发展和运行的过程往往呈现出不连续性、多变性和不规则性,并外在地表现为个别的、不协调的事件和随机的累积。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规划分析方法难以解释并有效应对城市发展和运行过程中多层次、非线性、开放性、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等特点所带来的问题。面对上述城市系统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新一代计算机辅助规划系统等量化分析方法应运而生,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戚冬瑾  周剑云  
英国的规划体系注重经验与惯例的积累,在针对城乡规划的基本矛盾———如何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时,采取了指导型的开发规划与自由裁量式的开发控制模式,使得城乡规划有能力去处理多样的需求以及不断变化的问题。当前中国规划体系在面对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仍暴露出许多问题,结合中国国情参考英国经验将有助于中国规划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之枫  范霄鹏  
对"乡"和"镇"的概念以及功能进行辨析,分析《城乡规划法》对乡规划和镇规划的不同要求,并从职能要求、发展条件和水平等层面研究当前"乡"与"镇"不同的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建立针对农村地区生产和生活特点、围绕农业、农民与农村的发展的乡规划体系和技术规范,以完善城乡规划理论体系,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欧阳慧  
当前,城乡规划的理念、内容、指标体系以及审批、实施制度均对低碳城镇化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完善城乡规划,促进城镇化低碳发展,应着重将低碳理念贯穿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全过程,推进低碳指标落地,并建立碳排放评估系统及实施后评价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东泉  陆建华  苟开刚  张磊  
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大趋势下,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转型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为实现这一历史性的转型,除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外,在实践领域,需要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系。论文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根据城市规划在今后城乡发展过程中所应扮演的角色,认为新时期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应包括"决策性"、"技术性"、"程序性"和"反馈性"四部分,并就各部分内容的作用、表现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做出说明。此外,论文还对改造规划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来体现四部分工作内容的策略方法进行了思考。希望对今后规划管理工作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启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海贤  肖烈桂  
城乡规划编制需要研究城乡和谐、人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城市内部各种利益群体的和谐。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源环境问题、城市外延扩张与质量提升不协调问题、城市社会问题等。通过在城乡规划编制中对这些城市问题的研究,使城乡规划成为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文超祥  王玥  马武定  
针对我国城乡规划实施困难的现状,从均衡准则、现实依据、行为假设、制度目标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制度设计的一般方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秋晓  周子懿  吴霜  
系统科学揭示了城乡系统内部复杂的非线性作用机制,然而当前规划师在面对城乡系统时,大多仍以简单线性思维对城乡开放复杂巨系统进行考量。引入作为系统科学基础理论之一的超循环理论,在分析当前城乡规划失效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城乡规划编制的思路:由控制量变转向关注关系变化、由蓝图式规划转向基于非线性特征的渐进式规划以及由管理控制转向动态监控反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小记  
<正>我国城乡空间演进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动态的过程,涉及地理环境、政策导向、工业发展等多维因素的相互影响、互相牵制。其中,数字技术在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中的表现尤为瞩目。但不可否认的是,数字技术作用于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时,人们往往只看到输入数据与产出结果之间的惊人差距,却忽视了数字技术是如何推动城乡建设进程的。因此,全面了解基于数字技术的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