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78)
2023(10394)
2022(7798)
2021(6616)
2020(5145)
2019(11443)
2018(10552)
2017(20066)
2016(10340)
2015(11379)
2014(11196)
2013(11266)
2012(10156)
2011(9405)
2010(9694)
2009(9435)
2008(8248)
2007(7399)
2006(6866)
2005(6348)
作者
(31544)
(26065)
(25883)
(24427)
(16265)
(12473)
(11890)
(10128)
(9931)
(9265)
(9042)
(8808)
(8116)
(8066)
(7990)
(7952)
(7635)
(7510)
(7479)
(7459)
(6391)
(6186)
(6090)
(5986)
(5824)
(5779)
(5555)
(5517)
(5322)
(5178)
学科
(50726)
经济(50689)
(32008)
管理(31334)
(26180)
金融(26180)
(25333)
企业(25333)
(23384)
银行(23365)
(22752)
方法(20179)
中国(20063)
数学(18583)
数学方法(18478)
(16977)
业经(16921)
(14007)
(12546)
农业(11949)
地方(11681)
中国金融(11193)
产业(10583)
信息(9573)
(9113)
财务(9092)
财务管理(9083)
总论(8910)
信息产业(8855)
企业财务(8795)
机构
学院(155650)
大学(155079)
(69715)
经济(68279)
管理(60691)
理学(51867)
研究(51622)
理学院(51372)
管理学(50653)
管理学院(50366)
中国(48108)
(33150)
(31517)
科学(28703)
(27062)
中心(26738)
财经(26614)
(24970)
(24268)
经济学(23242)
(22883)
研究所(22530)
业大(22146)
经济学院(21205)
(21091)
农业(20938)
金融(20693)
财经大学(20101)
北京(19715)
(19602)
基金
项目(105107)
科学(83671)
基金(77883)
研究(77699)
(67442)
国家(66880)
科学基金(58183)
社会(52646)
社会科(50358)
社会科学(50336)
(40986)
基金项目(40866)
自然(35277)
自然科(34384)
自然科学(34377)
教育(33833)
自然科学基金(33833)
(33394)
编号(30997)
资助(30829)
成果(24335)
(23866)
重点(23446)
国家社会(23211)
(23005)
(22562)
创新(21021)
课题(20319)
(20294)
教育部(20092)
期刊
(74181)
经济(74181)
研究(46067)
(33468)
金融(33468)
中国(32812)
(25825)
(24865)
学报(24080)
科学(21845)
管理(20822)
大学(18285)
学学(17165)
农业(16878)
财经(14041)
业经(12980)
(12069)
经济研究(11965)
技术(11502)
教育(11414)
问题(9411)
图书(9212)
理论(8867)
资源(8037)
(8015)
实践(7966)
(7966)
技术经济(7695)
商业(7250)
统计(7245)
共检索到240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智   何浩淼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具有跨地域属性的金融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城乡二元结构对资源有效配置的阻碍。本文采用2009—2018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FGLS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城乡要素市场分割主要通过阻碍农村劳动要素向城镇转移以及城镇资本要素向农村转移等路径抑制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既具有直接的资源配置效应,又能反向调节城乡要素市场分割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调节效应在使用广度、数字支持服务程度以及金融产品协同等子维度均得以明显发挥;同时,该调节效应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地区要素禀赋偏资本密集型以及失业率较高时仍然成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磊  汪恒  
基于我国各省份以分割市场的方式追求经济增长的特征事实,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和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对总量生产率的分解来构造省级资源配置效率的度量指标,根据相对价格法估算各地区的市场分割指数,实证分析市场分割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市场的分割程度不断降低,市场分割与资源的配置效率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市场分割的发展策略是以扭曲资源配置为代价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香菊   刘硕   边琳丽  
数字金融的发展对资本要素在区域间高效流动和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11—2019年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数字金融、市场分割和资本要素错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提升能够抑制资本要素错配程度;要素市场分割会对资本要素错配程度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组回归结果显示,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和远离港口的内陆地区更容易受到要素市场分割的影响。在下一步改革进程中,应当通过提高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加速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地区市场化进程和对外开放程度来提升区域间资本要素配置效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琼妹  
新古典模型为理解城乡收入差异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即资本积累的差异,包括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依据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和资本追求更高报酬的规律,资本应向农村地区流动。但事实上资本并没有流向农村地区,而是进一步在资本较为密集的城市地区集中。资本报酬递增的技术特征可以为这种集中提供解释,但缺少经验支持,研究发现这种资本极化流动并不符合配置效率,那么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这种资本反配置流动的动因到底是什么?作者发现单一金融体制下融资市场的分割是其根本原因,农村地区信贷短缺、人力资本匮乏、外部投资预期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形成差异的循环机制,造成了资本反配置流动、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长期趋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方军雄  
中国市场分割是否存在,进而是否损害资源配置效率?文章从企业并购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并购具有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改善企业公司治理、提高企业价值的功能,但是并购也意味着被并购企业控制权的转移,这会对被并购企业所在地的经济、就业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可能引致地方政府的干预。研究发现,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企业进行异地并购困难重重,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异地并购的障碍得到有效的缓解,这说明我国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分割,但是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市场分割状况得到改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欧阳志刚   陈奕景   陈熹  
本文以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间和不同类别企业间金融资源配置的现实背景,构建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分析框架,测度中国制造业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及其扭曲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研究发现:(1)制造业行业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高,而行业内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在行业内配置中,债务配置效率和融资规模配置效率相对较低。(2)在样本期内,制造业总体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年均为37.30%,其中,行业内和行业间配置扭曲导致的生产率损失年均分别为31.54%和5.76%。在行业内配置扭曲导致的生产率损失中,债务配置扭曲和融资规模配置扭曲是主要来源。金融资源配置的“所有制歧视”比“规模歧视”导致的生产率损失大,且非国有和小规模企业内部配置扭曲导致的生产率损失较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各类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显著减少。(3)重点产业前期金融支持政策形成的“好”扭曲不同于传统非重点产业的“坏”扭曲,随着重点产业的发展,“好”扭曲会缓解,全要素生产率损失也会因此下降,“好”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这一作用规律对当前金融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申建朝   郑永扣  
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面板回归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及门槛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作用机制,以及要素市场化配置在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高质量融合间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可显著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且要素市场化配置在其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基于地理区位、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的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以及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调节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琴   丁可可   雷俐   郭莉滨  
本文基于2011—2020年市级面板数据,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显著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同时该影响会因城市区位、城市规模及传统基础设施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要素配置效率在数字基础设施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发挥中介效应。为更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出要持续高质量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好要素配置效率的渠道作用,并且要因地制宜地设计数字基础设施发挥作用的配套政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琴   丁可可   雷俐   郭莉滨  
本文基于2011—2020年市级面板数据,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显著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同时该影响会因城市区位、城市规模及传统基础设施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要素配置效率在数字基础设施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发挥中介效应。为更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出要持续高质量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好要素配置效率的渠道作用,并且要因地制宜地设计数字基础设施发挥作用的配套政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谢贤君  
基于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金融知识普及的要素配置效应。研究表明,金融知识普及对市场要素扭曲程度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提高金融知识普及度可显著提升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抑制金融风险,进而降低市场要素扭曲程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爽  
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要素市场化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发现:要素市场化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要素市场化对东部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影响作用更强,在中、西部地区和非“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这一效应则未得到充分发挥。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要素市场化可通过技术创新、研发要素流动和研发人员流动三条路径,间接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加速构建合理有效的要素市场化体系、重视市场政策差异化设计、多措并举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相关建议,助推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爽  
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要素市场化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发现:要素市场化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要素市场化对东部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影响作用更强,在中、西部地区和非“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这一效应则未得到充分发挥。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要素市场化可通过技术创新、研发要素流动和研发人员流动三条路径,间接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加速构建合理有效的要素市场化体系、重视市场政策差异化设计、多措并举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相关建议,助推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颖  张高明  孙婉若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评析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家庭金融结构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显著提高家庭配置风险金融资产的概率,并且对家庭配置风险金融资产的比例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果在使用工具变量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更为明显,可见数字普惠金融的包容性和普惠性对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有一定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增收效应"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家庭的收入,通过"教育效应"来提高家庭的金融素养,从而实现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郭利华  王倩  刘雨晴  
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低收入人群收入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助推家庭合理配置金融资产从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论文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库,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家庭金融市场参与、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以及分散程度的正向影响要大于农村家庭。其原因可能是以“工具排斥”“自我排斥”以及“营销排斥”为表现的“数字鸿沟”和“知识鸿沟”抑制了农村居民合理配置金融资产的可行性。根据以上结果,论文从金融素养、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差异化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供给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