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63)
2023(12600)
2022(10370)
2021(9541)
2020(7463)
2019(16437)
2018(15739)
2017(29756)
2016(15634)
2015(17073)
2014(16320)
2013(15962)
2012(14120)
2011(13068)
2010(13217)
2009(12711)
2008(11296)
2007(10215)
2006(9294)
2005(8321)
作者
(42098)
(35705)
(35032)
(33203)
(21905)
(16944)
(15672)
(13553)
(13448)
(12298)
(12177)
(11879)
(11022)
(10797)
(10796)
(10767)
(10402)
(10215)
(10177)
(10138)
(8704)
(8626)
(8559)
(8316)
(8221)
(7929)
(7867)
(7671)
(7202)
(7069)
学科
(67376)
经济(67325)
(50023)
(48265)
管理(35576)
农业(33548)
(26843)
企业(26843)
(25493)
金融(25491)
中国(24989)
(23566)
银行(23550)
(22907)
地方(22366)
业经(21642)
方法(19712)
数学(17435)
数学方法(17222)
(16681)
(15667)
农业经济(12737)
(12584)
(11820)
贸易(11802)
(11486)
(11385)
中国金融(11046)
(10307)
发展(10249)
机构
学院(214078)
大学(202682)
(90737)
经济(88810)
管理(79285)
研究(72856)
理学(68390)
理学院(67646)
管理学(66466)
管理学院(66086)
中国(62948)
(54446)
科学(43692)
农业(41113)
(40989)
(39090)
中心(36754)
业大(36395)
(35799)
(33298)
研究所(32350)
财经(30522)
(28590)
师范(28344)
(27735)
经济学(27202)
(27069)
(25811)
农业大学(24998)
北京(24819)
基金
项目(145621)
科学(115511)
研究(112906)
基金(103584)
(89531)
国家(88624)
科学基金(76114)
社会(73548)
社会科(69376)
社会科学(69361)
(60849)
基金项目(54760)
教育(49051)
(48504)
编号(48454)
自然(44923)
自然科(43871)
自然科学(43863)
自然科学基金(43028)
资助(39750)
成果(37701)
(35862)
重点(33075)
课题(32981)
(32041)
(31247)
(31085)
国家社会(30678)
发展(29719)
(29244)
期刊
(108879)
经济(108879)
(60625)
研究(60082)
中国(46882)
农业(40606)
(36404)
金融(36404)
学报(30837)
科学(30428)
(27416)
业经(25431)
大学(24699)
管理(24527)
学学(23930)
教育(21281)
(18664)
技术(17862)
农村(15578)
(15578)
农业经济(15197)
经济研究(15183)
问题(15084)
财经(13811)
(12570)
(11902)
世界(11403)
资源(11285)
经济问题(11263)
社会(10085)
共检索到327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魏后凯  芦千文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潜力后劲、重点难点在农村。扩大农村内需是促进城乡经济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的关键。未来,只要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合理增速,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速会持续高于城市居民。同时,建设农业强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蕴藏着巨量的投资需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也会激发更多城乡居民的新消费需求。但受农村居民城乡两栖影响,农村内需潜力被城乡融合发展短板制约而难以释放。这些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农村居民收入结构性降速、稳定性不足,农村居民存在社会保障短板,乡村产业发展层次低、供给弱,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转化能力不足,面向城市居民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等方面。要持续扩大农村内需,应在城乡融合视域下,瞄准实现城乡居民美好生活,围绕农村居民持续增收和生活提质,采取多元化路径和组合式政策工具,拓展农民持续增收渠道,推动农村消费市场升级,优化乡村建设投入机制,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起扩大农村内需的有效制度体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通道,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效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雯丽  沈贵银  
在城乡发展失衡的背景下,我国农村蕴藏着巨大的投资和消费增长潜力。充分挖掘农村内需潜力、最大限度释放农村内需,对我国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收入分配失衡、资本非农偏好、社会保障以及公共服务二元化等方面分析了制约农村内需扩大的主要问题,提出扩大农村内需关键是要破解二元结构为核心的制度性瓶颈因素,着力在要素交换、金融制度、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通过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改善城乡收入分配结构、完善农村金融信贷服务、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加快中小城镇建设实现农村内需的释放与持续扩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霞  何秀荣  
官方和一些学者认为当前我国"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本文不同意这种观点。本文从当前城乡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2000年以来的城乡居民实际消费变动趋势及未来影响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入手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平均支出水平还是总体消费规模,城市居民的实际消费和潜在消费能力均远远大于农村;即使着眼于未来中长期的发展态势,由于农民增收困难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导致的城市人口比重的不断增大,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依然在城市,而不在农村。为此,本文建议中央政府以扩大内需为目标的决策判断和政策措施重点应该以城市为主、农村为辅。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丽君  施六林  王艳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协调发展可延伸农业经济增值空间、拓展农业文化功能、强化农业生态功能,促进农村社会整体发展,有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本文以安徽为例,从美丽乡村建设视域探讨了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融合模式及可供借鉴的外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经验,并提出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培育农村产业融合的几点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皓  张国胜  
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均衡增长和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数据构建农村三产融合指标体系,通过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系统性地分析了农村三产融合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三产融合使得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显著降低了24.41%,在使用多种稳健性检验的基础上结论仍成立;深入探究其中传导机制,本文发现农村三产融合通过提高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水平,达到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目的;农村三产融合对于受教育程度更高、年龄更小的户主和男性户主家庭的政策效果更加显著;分地区讨论,农村三产融合对东部地区的农村收入差距缩小效应最为明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扬  乐晶  
在中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特殊阶段,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升农村人口技能素质、促进乡村内生发展的根本途径。基于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本文将"资本"引入到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中,提出"技能资本"的概念:技能资本的在体化、集体化和象征化过程从本质上构成了农村职业教育对于丰富农村内生资源、提升农民内在参与以及重构乡村社会认同的价值意蕴,形成"资源—参与—认同"的乡村内生发展逻辑理路。最后,从技能资本视域出发,提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唐博文  郭军  
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是扩大农村内需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农户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数据,对近年来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现状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并与收入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但东、中、西、东北地区消费水平存在差异。按照消费类型来看,生活性消费、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均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但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绝对差额总体呈逐渐扩大趋势,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相比于收入增速的波动性更大,近年来有增速放缓的现象。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前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农民增收机制尚待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待健全、农村消费环境尚待改善。未来,扩大农村内需要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为着力点,并根据我国东、中、西、东北地区的地域特点因地施策,不断提升农村家庭消费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安明霞  
目前,扩大农村消费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但大多关注的是物质性消费,而对农村的服务性消费关注极少。实际上,扩大农村服务性消费,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在金融危机形势下,新农村建设需要有效地扩大服务消费,改变服务消费观念,以刺激服务消费需求、增加服务消费供给为基本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青芮  
城乡一体化为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我国农村地区需要在现阶段新理念新技术等的引导下,更加高效的提升自身经济发展质量,促进我国整体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学昌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要部署。在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既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在明确协调城乡文化发展关系和高质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和原则基础上,构建"过程相嵌-资源共享-主体合作"的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框架,以城乡党建结对共建、协同推进"两创"、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共育共享为抓手,以乡村文化振兴决策的协作优化机制、乡村文化振兴资源的动态倾斜机制、乡村文化振兴主体的多元合作机制、乡村居民文化权益的共同保障机制、乡村文化安全风险的协同防范机制为保障,全方位、全过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沈实  杨宏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推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消费升级的重要抓手。对改变农村地区消费市场结构,提高农村地区服务消费产业质效,扩大农村居民服务消费比重有着显著促进作用。乡村振兴战略能否实现农村服务消费的“质”与“量”齐升,依然有待深入检验。本文首先从理论视角分别考察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居民消费服务比重提升及农村服务消费产业优化的内在机理,结合频数分析法对关键变量进行量化测算,并采用面板数据对三个核心变量的数量关系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有效优化农村服务消费产业,同时也能提高农村居民服务消费比重;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在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农村服务消费产业的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从控制变量来看,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控制变量对优化农村服务消费产业优化有显著正向作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维持当前农村消费升级趋势,优化农村服务消费产业的重要手段,必须因地制宜、全面覆盖,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肖俊斌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一直是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目前我国并未从根本上进入工业对农业的"反哺"时期,从而导致农业发展资金不足、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有效需求不足。要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在财政税收政策上,一是要形成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制度,做到有法制保障;二是要增加"三农"支出,真正做到"予多取少";三是创新政策和制度,增加农民收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商梦雅  李江  
当前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以使用权流转为着力点,要实现宅基地的合理配置依赖于使用权的流转。运用法经济学效率与公平两大价值目标,在构建使用权流转的市场机制体系过程中寻找效率与公平的契合点,创建市场交易机制、增值收益分配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借助资源匹配化解农村发展要素的短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实现路径:第一,要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中各项权利的立法工作;第二,构建完善的宅基地产权制度;第三,坚持价值选择防范路径内卷化:第四,规范现代化的宅基地管理体系;第五,建设全方位的配套保障体系,实现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自然过渡,加快乡村经济振兴,助推城乡融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冰  
消费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是扩大内需背景下激发国内消费潜能的重要抓手。本文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为例,定量评估了各个城市消费潜力指数,以及消费潜能的释放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消费潜能的释放存在明显的空间不平衡特征,重点城市群消费潜能的释放水平更大,中西部城市消费潜能有待释放。收入增长、城市创新、对外开放以及市场化改革有利于释放我国的消费潜力,而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消费潜力的充分释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昕昕  
农村地区在人才、资源、产业基础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新时代城乡融合战略的实施应以激发农村地区内生动力为基本内核,同时与城市有机融合,优势互补,推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城乡融合战略是对乡村地域系统的全新认知,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为契机,以挖掘农村地区内生动力为手段,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