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40)
- 2023(8740)
- 2022(7131)
- 2021(6315)
- 2020(5097)
- 2019(11384)
- 2018(10591)
- 2017(19838)
- 2016(10520)
- 2015(11330)
- 2014(11423)
- 2013(11245)
- 2012(10174)
- 2011(9365)
- 2010(9587)
- 2009(9181)
- 2008(7914)
- 2007(7044)
- 2006(6400)
- 2005(5723)
- 学科
- 济(48851)
- 经济(48820)
- 管理(26936)
- 业(26593)
- 融(24825)
- 金融(24824)
- 银(22059)
- 银行(22043)
- 行(21445)
- 企(21333)
- 企业(21333)
- 中国(20023)
- 地方(17682)
- 农(15928)
- 方法(15591)
- 数学(14102)
- 数学方法(13839)
- 财(13084)
- 业经(12736)
- 农业(11556)
- 制(11522)
- 中国金融(10924)
- 学(9705)
- 地方经济(8598)
- 土地(8233)
- 发(8054)
- 务(7906)
- 财务(7861)
- 财务管理(7850)
- 企业财务(7504)
- 机构
- 学院(144532)
- 大学(141606)
- 济(58851)
- 经济(57374)
- 管理(53887)
- 研究(50811)
- 中国(45664)
- 理学(45661)
- 理学院(45121)
- 管理学(44259)
- 管理学院(44022)
- 科学(31432)
- 京(29833)
- 财(27886)
- 农(26128)
- 中心(25954)
- 所(25277)
- 研究所(23041)
- 江(22034)
- 财经(21717)
- 业大(21615)
- 农业(20150)
- 经(19635)
- 范(19288)
- 师范(19112)
- 院(19044)
- 经济学(18637)
- 北京(18583)
- 州(18508)
- 银(17063)
- 基金
- 项目(99880)
- 科学(78462)
- 研究(73244)
- 基金(70901)
- 家(62126)
- 国家(61615)
- 科学基金(52596)
- 社会(47367)
- 社会科(45064)
- 社会科学(45047)
- 省(41136)
- 基金项目(37321)
- 划(34036)
- 自然(32455)
- 教育(31888)
- 自然科(31632)
- 自然科学(31621)
- 自然科学基金(30982)
- 编号(29725)
- 资助(28286)
- 发(23858)
- 重点(23170)
- 成果(23131)
- 课题(21234)
- 创(21036)
- 部(20879)
- 国家社会(19963)
- 创新(19765)
- 发展(19215)
- 科研(18925)
共检索到224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伟 彭晓燕
土地综合整治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通过对土地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促使城乡之间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实现城乡之间的互动式发展。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统筹推进土地整治工程,促进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在城乡空间布局、生产、生活、生态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婧雯 陆玉麒
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乡地域系统空间体系与功能价值重塑的综合过程。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可以优化调整城乡人地关系,有效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主要矛盾与问题。解析当前城乡发展要素流通、城乡空间结构联通、城乡价值功能融通面临的现实难题;深入探究在“人地业权”要素协同视角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效促进城乡要素配置均衡、城乡空间结构调整和城乡功能价值统一的理论逻辑。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浙江省展开实证分析,进一步揭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多因素交互作用,有效驱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机制。基于此,从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现代产业发展空间重塑、多元主体参与价值共享三个维度,探明了城乡融合导向的整治优化路径。研究为深化新型城乡关系与人地系统科学认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与城乡融合发展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罗秀丽 金晓斌 刘笑杰 张苏枢 应苏辰 周寅康
城市边缘区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沿地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破解城市边缘区城乡发展困境的重要抓手,其研究对于实现全国性城乡融合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以共生理论为视角,以“理论解析—机制构建—模式梳理—实证研究”为主线,提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城市边缘区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与模式。研究表明:(1)城乡共生系统包括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和共生界面,当前发展不平衡的共生单元、要素流动不平等的共生环境、非对称互惠的共生模式是城市边缘区向共生系统演化的主要障碍。(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要素流动重塑共生环境,以空间重构赋能共生单元,以功能提升驱动共生模式,是推动城乡系统向对称互惠共生关系演化的共生界面。(3)城市边缘区对称互惠城乡融合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城乡生活等值、经济互惠和生态共享,具体模式划分为都市农业型、特色产业型、休闲旅游型、田园综合体和宜居社区型。(4)黄桥街道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城乡要素、优化城乡格局、提升城乡功能,形成以特色产业为核心的城乡融合模式。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四川省双流县地处天府之国——成都近郊,县域自东向西三面环绕成都主城区,幅员面积1067平方公里。2009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00亿元、增长16.5%,地方财政一般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岳文泽 钟鹏宇 肖武 陈新明
<正>核心提示本文认为,跨乡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须重点解决传统土地整治城乡功能联动弱、资源整合力度小、项目实施动力低、乡村产业延伸差等问题,新一轮改革应坚持“全域要素统筹、城乡功能融合、组织机制一体”的核心取向,从建立“整治+规划”双向协同、“增减+增存+增效”多维指标挂钩等方面系统推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方成 周韦龙
在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驱动下,县域城乡融合格局存续和演化的根源与要素流动紧密关联,要素流动、对接与组合构成其基础动力与逻辑起点。本文以佛山市南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观察样本,将其置于“要素-结构-功能”框架下诠释要素流动与县域城乡融合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县域城乡融合是以土地要素为核心撬动城乡“人”与“业”的复杂动态过程。在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前置情境下,通过建立全周期利益平衡机制与强化政治任务特性促进资本要素流动与组合,借助土地空间整治与土地开发权的再配置推动形成农民非农化的就业结构。进一步立足城乡投资和就业结构变化,通过“工业上楼”与差异性的市民化策略强化城乡系统福利供给能力,最终形成县域城乡融合的整体局面。据此,在“大国大城”基础上推进“大国小城”战略,坚持“在集聚中走向融合”的发展取向,通过充分而全面的要素流动、结构转型与功能整合,整体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县域城乡融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方成 周韦龙
在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驱动下,县域城乡融合格局存续和演化的根源与要素流动紧密关联,要素流动、对接与组合构成其基础动力与逻辑起点。本文以佛山市南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观察样本,将其置于“要素-结构-功能”框架下诠释要素流动与县域城乡融合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县域城乡融合是以土地要素为核心撬动城乡“人”与“业”的复杂动态过程。在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前置情境下,通过建立全周期利益平衡机制与强化政治任务特性促进资本要素流动与组合,借助土地空间整治与土地开发权的再配置推动形成农民非农化的就业结构。进一步立足城乡投资和就业结构变化,通过“工业上楼”与差异性的市民化策略强化城乡系统福利供给能力,最终形成县域城乡融合的整体局面。据此,在“大国大城”基础上推进“大国小城”战略,坚持“在集聚中走向融合”的发展取向,通过充分而全面的要素流动、结构转型与功能整合,整体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县域城乡融合。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亚 赵明 高世昌
构建乡村活力评价体系,对于准确认识乡村发展的特征与差异、优化村庄布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乡村活力的内涵、乡村活力评价的作用、乡村活力体系构建及评价指标选取等角度,讨论了乡村活力评价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的运用。
关键词:
活力评价 土地综合整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方敏 姚强 冯柯柯
<正>核心提示本文总结了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赋能城乡融合共富的“四个一”做法,分析了其全地域规划、全要素整治、全流程协作等整治经验,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借鉴。作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地区之一,2018年以来,杭州市余杭区累计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6个,总面积约56.13万亩。其中,多个项目被评选为省级精品工程及优秀案例,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余杭特色的城乡融合共富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路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俊 王占岐 金贵 程丙银 侯现慧
对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进行科学研究,对于规范与指导土地整治的实践活动,实现土地整治的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以相关研究理论为指导,在充分收集项目区基础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由15个指标所组成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将景观效益作为一个独立的评价方面,拟为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的完善做出有益探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以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对项目区土地整治前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表明项目实施使得各效益均有明显提高,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另外,景观效益潜力巨大,在今后的项...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赖雪梅 陈天华 周明中
本文探讨了县域经济发展视角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新态势,总结了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县域尺度下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创新做法,分析了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土地综合整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侯冬梅 刘明星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涉及面广,若缺乏对乡村历史文脉的认知,很容易在大拆大建中对其造成破坏。本文在对此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加大保护乡村历史文脉的力度,并就如何处理好历史文脉整治与保护的关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土地综合整治 乡村振兴 历史文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严桥来 沈志勤 何佑勇
浙江省自2018年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全域优化布局,打造产业生态融合型、城郊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型、现代农业引领型等实施模式,在促进乡村空间重构、产业重整、环境重生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浩源 李晶
为探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文化空间与三生空间有机融合的促进作用,基于文献分析、比较研究及空间分析等方法,构建以文化空间识别为前提、以关系辨析为基础和以优化路径为措施的研究框架,并展开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文化空间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传承的特殊空间,涵盖了承载历史人文古迹的社会空间范围以及包含山川水系界域的郊野空间范围。典型属性包括地域风土性(基本性属性)、活态传承性(根本性属性)及文化性(特殊性属性)。主要类型包括法定文化空间、潜在文化空间及文化联系空间等3种;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文化保护的演化历程可分为相互独立、整治优先于文化、整治与文化并行以及整治与文化融合的4个主要阶段。新时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了由单一要素治理转向全要素治理、由仅注重生产空间发展拓展为“一文三生”空间协调发展;3)实施综合整治过程中文化空间与三生空间要素之间可能面临的位置冲突类型主要涵盖7个一级类、38个二级类,并且不同整治对象中涵盖文化资源的类型差异较为显著;4)从要素、空间和整治3个维度构建了促进文化空间与三生空间融合提升的理论框架。具体地,结合微观(具体位置)、中观(主要关系)和宏观(政策管控)3个尺度,详细阐述了文化空间与三生空间融合提升的措施。综上,本研究可为新时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学昌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要部署。在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既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在明确协调城乡文化发展关系和高质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和原则基础上,构建"过程相嵌-资源共享-主体合作"的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框架,以城乡党建结对共建、协同推进"两创"、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共育共享为抓手,以乡村文化振兴决策的协作优化机制、乡村文化振兴资源的动态倾斜机制、乡村文化振兴主体的多元合作机制、乡村居民文化权益的共同保障机制、乡村文化安全风险的协同防范机制为保障,全方位、全过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