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32)
2023(12902)
2022(10784)
2021(10053)
2020(8155)
2019(18630)
2018(18449)
2017(34920)
2016(18277)
2015(20797)
2014(20114)
2013(19359)
2012(17356)
2011(15570)
2010(16027)
2009(15156)
2008(13552)
2007(12146)
2006(10776)
2005(9445)
作者
(48777)
(40534)
(40143)
(38293)
(25499)
(19355)
(18455)
(15594)
(15425)
(14562)
(14002)
(13601)
(12740)
(12585)
(12448)
(12217)
(11713)
(11670)
(11605)
(11595)
(9868)
(9807)
(9636)
(9458)
(9344)
(9118)
(9023)
(8864)
(8205)
(8017)
学科
(72637)
经济(72567)
(47313)
管理(45660)
(34736)
企业(34736)
(31861)
方法(29002)
中国(27979)
(26280)
金融(26278)
数学(26041)
数学方法(25452)
(24299)
银行(24295)
(23556)
地方(21360)
农业(21318)
业经(19451)
(18354)
(17250)
理论(12913)
(11937)
(11848)
(11821)
贸易(11805)
(11393)
中国金融(11158)
(10526)
财务(10474)
机构
学院(242302)
大学(234924)
(94279)
经济(91852)
管理(91146)
理学(77647)
研究(77093)
理学院(76801)
管理学(74999)
管理学院(74588)
中国(66152)
(49784)
科学(46427)
(44343)
(40770)
中心(39634)
(37934)
(36525)
业大(34664)
财经(34372)
(33667)
师范(33365)
研究所(32787)
(31819)
北京(31078)
(31005)
农业(30498)
经济学(28791)
(28538)
技术(26770)
基金
项目(162810)
科学(127828)
研究(124303)
基金(115007)
(98150)
国家(97229)
科学基金(84692)
社会(78222)
社会科(73888)
社会科学(73869)
(67120)
基金项目(60745)
教育(57609)
(54282)
编号(53567)
自然(52678)
自然科(51448)
自然科学(51439)
自然科学基金(50422)
资助(46850)
成果(42827)
课题(37335)
(36522)
重点(36393)
(34190)
(34061)
创新(31747)
(31683)
国家社会(31609)
项目编号(31318)
期刊
(112041)
经济(112041)
研究(70508)
中国(55438)
(42678)
(36939)
金融(36939)
(33402)
管理(32225)
学报(32071)
科学(31960)
教育(30931)
农业(27847)
大学(25922)
学学(24145)
技术(23704)
业经(22286)
经济研究(17074)
财经(15696)
问题(13974)
(13539)
图书(12738)
(12581)
统计(12557)
(11977)
(11739)
资源(11397)
(11171)
农村(11117)
(11117)
共检索到373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祚   江驭鲲   何青松   王哲  
研究目的:从当前村镇建设用地“既拆又建”现象出发,聚焦城乡融合背景下村镇建设格局演变规律,以洛阳市为例,开展2020—2030年村镇建设用地“扩张—消失”多情景模拟研究,为大城市村镇建设用地差别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PLUS模型、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多情景设定。研究结果:(1)区位条件因素在村镇建设用地“扩张—消失”中起基础性作用,距离耕地、高速公路的远近对扩张与消失变化的影响较大,贡献度均超过16%。(2)2020—2030年洛阳市村镇建设用地扩张与消失规模以及格局差异明显。在规模上“扩张”与“消失”面积比例约为2∶1;在格局上“扩张”斑块类型以边缘、支线及孤岛为主,“消失”斑块类型则以核心区和边缘占优。(3)4种情景下研究区村镇建设用地均表现为大规模零碎式扩张与小规模集中式收缩。其中,耕地保护情景中孤岛占比最少(9.93%),空间上连通性和整体性最优,未来应进一步充分考虑耕地保护情景。研究结论:亟需秉持村镇建设用地以优化存量换取增量的理念,均衡协调扩张和消失的规模、形态及其综合效益,针对主要驱动因素实施差别化管理,实施“一村一策”缓解村镇建设用地低效利用困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闫丽洁  杨瑞霞  石忆邵  孙婷婷  
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动态模拟建模框架,具有模拟复杂系统时空演化过程的能力。CA模型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在城市增长、扩展和土地利用演化模拟等方面较为合适,成为CA应用的热点。探讨利用GIS技术开发CA模型将会改善CA模拟城市扩展的环境,建立典型的城市CA模型也会发现新的参数和转换规则。基于CA原理,结合GIS与RS技术,在ArcGIS平台中进行二次开发,构建了GIS-CA模型系统。以洛阳市为研究区域,对其城市扩展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将人为的规划因素加入到CA模型中,打破了CA模型只能模拟城市受自然因素影响而进行的扩展。模拟结果比较真实可信...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海龙  石培基  
论文基于1987、1995、2000、2006和2011年多时相TM、E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以典型绿洲城市酒泉市和嘉峪关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目前较为成熟的集成元胞自动机模型(CA)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的土地转换模型(LTM),依据干旱绿洲区城镇发展特点及趋势,设置自然增长、酒嘉一体化、集约增长和生态保护情景,对城镇空间扩展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运用LTM模型对研究区1987年以来的城市扩展进行模拟,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和可靠性,可以用于未来研究区城市空间扩展的预测;酒泉市中心城市未来扩展的重点在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山  周蕾  陈升  季增民  
2008年国家出台大规模投资建设经济刺激方案,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极易造成城市空间过度扩张。本文以无锡市为案例建立城市建设投资与城市空间扩张Cobb-Douglas生产函数修正模型(AC-D模型),通过仿归一化方法提取1991、1998、2001、2005、2008年TM遥感影像上城市空间扩张信息,并与5年城市建设投资数据引入AC-D模型,验证城市建设投资对城市空间扩张的促进程度,同时计算城市建设投资的不同领域对城市空间扩张的贡献率。在此基础上,根据GDP、城市建成区面积和人口总量等约束条件,构建基于遗传算法的城市建设投资结构优化遗传算法模型(GA模型),得出防止城市过度扩张的最佳城市建设投资规模及投资结构,旨在为城市建设投资方向的选择与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远翔   梁凡   曲可晴   陆明   赵仁广   孔令骁  
收缩城市经历着全面而深刻的社会经济转型,需求再匹配成为应对城市收缩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而由于收缩城市未来发展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导致直接应用既有的测度方法已无法准确描绘城市的生态需求。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理论,针对收缩城市的转型特征,以鹤岗为例,以生态模型法为主要测度手段,构建“多维度—多情景”需求测度指标体系;根据测度结果,提出尊重收缩、活力维护和产业振兴等七项重点生态管控策略,以此应对收缩城市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收缩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前置问题,为收缩城市的生态建设管理和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远翔   梁凡   曲可晴   陆明   赵仁广   孔令骁  
收缩城市经历着全面而深刻的社会经济转型,需求再匹配成为应对城市收缩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而由于收缩城市未来发展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导致直接应用既有的测度方法已无法准确描绘城市的生态需求。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理论,针对收缩城市的转型特征,以鹤岗为例,以生态模型法为主要测度手段,构建“多维度—多情景”需求测度指标体系;根据测度结果,提出尊重收缩、活力维护和产业振兴等七项重点生态管控策略,以此应对收缩城市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收缩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前置问题,为收缩城市的生态建设管理和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铭鑫  曾晨  解鹏  刘述密  
为寻求国土空间最优碳减排路径,实现低碳绿色型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以武汉市作为案例区,采用线性规划与Markov模型,形成不同情景下武汉市2035年土地利用结构,将空间自相关效应融入到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不同用地结构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分析未来不同用地结构与空间布局下的碳排放,提出低碳土地利用模式。结果显示:自然发展情景和经济优先情景下,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有明显变动,总碳排放量分别增加8.25%和29.06%;低碳导向情景下,建设用地增速放缓,林地明显增加,总碳排放量增加5.46%。从空间形态上来看,自然发展和经济优先情景下的建设用地围绕中心城区向外扩张态势明显,远城区零散建设用地逐步合并;低碳导向情景下建设用地增加受限,远城区林地增加明显,多生态绿楔和生态廊道的全域生态框架逐步成型。以上结果表明,不同情景下的模拟结果均能表现不同发展策略对武汉市国土空间格局的影响,强调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济优先情景碳排放情况不容乐观,融入低碳理念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新格局能够在实现绿色减碳目标的同时兼顾经济增长速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田虎伟  孙中婷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方法,分析河南省洛阳市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实情况,发现其存在政策供给滞后、政策供给质量不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治理结构不完善、中等职业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供给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洛阳市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尽快弥补政策供给滞后短板,切实提高产教融合和职业教育改革政策供给质量;中等职业学校应尽快完善办学治理结构,提升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应尽快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市级党委、政府应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丁鸿浩  贺宏斌  孙然好  
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遥感数据,对洛阳市景观格局和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布与动态特征进行评价、分析与预测。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洛阳市以林地耕地为优势景观,建设用地、林地和耕地的转移幅度较大;整体景观格局特征变化稳定,其中南部和北部的耕地与建设用地破碎度和复杂程度升高,中部林地的聚集度和优势度升高。(2)洛阳市景观生态风险水平整体较高,风险等级分布较为稳定,2000—2020年风险变化呈先增后减趋势,当前恶化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水源、水库以及自然保护地周边,预测2030年风险恶化区将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以及洛河、伊河流域两侧的耕地地区。(3)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存在显著正自相关性且聚集性不断减弱;自然条件为2020年风险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海拔、气温、坡度因子解释力较高。(4)南部林地为风险滞后区,风险降低缓慢;中部耕地为稳定高风险区;北部建成区和黄河下游区域为风险频变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文静  段忠诚  韩宝龙  
城市扩张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在规划层面统筹考虑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优化,成为解决该矛盾的关键。本研究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阻力面模型,并在徐州市2020年建设用地扩张模拟中,将其与传统的CA-Markov土地扩张预测模型比较。发现在面向生态系统服务的阻力面模型中,其建设用地扩张侵占较少的生态用地,且建设用地的破碎化程度低,连接度高,建设用地呈现内嵌式和连片式扩展,阻力面模型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持效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丽梅   张俊丽   周韬  
城市及其周边乡镇是城乡体育旅游耦合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域。城市和城乡融合区域在空间上相近、产业上关联、要素上互补。城乡融合区域是城乡“要素—产业”耦合发展的关键区域。兰州市河口古镇是典型的城乡融合区域,在城乡体育旅游耦合发展中产生了集聚效应、空间溢出效应、生态价值增值效应和共同富裕效应。基于此,建议在城市外围及城乡结合部打造特色小镇,使其发挥产业综合体作用,搭建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中枢,推动城乡体育旅游产业耦合发展,赋能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斌  刘越岩  张斌  黄锦丞  郭晓宇  
开展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多情景模拟对比研究,是厘清不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特点的重要基础,可为土地利用规划与政策制定提供多决策支持。本文在分析各地类转移情况的基础上,遵从自然增长、效益最大的原则,结合CLUE-S模型和Markov、Tietenberg模型对武汉市蔡甸区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不同情景的模拟预测,并分析了各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土地收益。结果表明:(1)各情景下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来源结构差异明显。自然增长情景(情景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是耕地和水域用地,收益最大情景(情景Ⅱ)中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斌  刘越岩  张斌  黄锦丞  郭晓宇  
开展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多情景模拟对比研究,是厘清不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特点的重要基础,可为土地利用规划与政策制定提供多决策支持。本文在分析各地类转移情况的基础上,遵从自然增长、效益最大的原则,结合CLUE-S模型和Markov、Tietenberg模型对武汉市蔡甸区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不同情景的模拟预测,并分析了各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土地收益。结果表明:(1)各情景下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来源结构差异明显。自然增长情景(情景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是耕地和水域用地,收益最大情景(情景Ⅱ)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是耕地;(2)从景观结构和稳定性来看,两种情景下耕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景观结构变化显著,耕地在两种情景下均呈现"稳定-不稳定-稳定"的变化规律,情景Ⅱ下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景观稳定性更高,且新生成的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斑块具有面积小、数量多的特点;(3)各情景下城镇用地扩张方式不尽相同,情景Ⅱ中城镇用地的扩张具有扩张速度更缓和、布局更均匀的特点,情景Ⅰ中城镇用地是围绕中心城区的摊大饼外延扩张方式;(4)从土地收益来看,在相同用地量下情景Ⅱ中土地获取的收益高于情景Ⅰ。
[期刊] 征信  [作者] 牛世杰  顾科  
结合洛阳登记公示系统运行现状,对现行动产融资登记公示系统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进一步优化动产融资登记公示系统的应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娟  张平南  
洛阳市小城镇的发展对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及乡镇财政收入起到了促进作用 ,必须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 ,这是乡镇财源建设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