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20)
- 2023(16052)
- 2022(13279)
- 2021(12048)
- 2020(10181)
- 2019(23114)
- 2018(22579)
- 2017(42786)
- 2016(23016)
- 2015(25730)
- 2014(25538)
- 2013(25089)
- 2012(23027)
- 2011(20925)
- 2010(21444)
- 2009(20336)
- 2008(19354)
- 2007(17656)
- 2006(15377)
- 2005(13412)
- 学科
- 济(95159)
- 经济(95067)
- 业(64985)
- 管理(61376)
- 企(50033)
- 企业(50033)
- 方法(45056)
- 数学(40721)
- 数学方法(40045)
- 农(35855)
- 中国(29482)
- 融(27804)
- 金融(27802)
- 银(26236)
- 银行(26173)
- 行(25204)
- 财(25131)
- 农业(23708)
- 业经(23437)
- 制(20886)
- 地方(20839)
- 学(19520)
- 贸(18579)
- 贸易(18567)
- 易(18080)
- 务(15875)
- 财务(15831)
- 财务管理(15791)
- 理论(15258)
- 企业财务(14992)
- 机构
- 学院(334389)
- 大学(330658)
- 济(133219)
- 经济(130280)
- 管理(125104)
- 研究(111256)
- 理学(108875)
- 理学院(107657)
- 管理学(105331)
- 管理学院(104755)
- 中国(88821)
- 科学(71774)
- 农(69712)
- 京(68300)
- 财(59875)
- 所(57558)
- 业大(56776)
- 农业(54528)
- 中心(53758)
- 研究所(52849)
- 江(50096)
- 财经(48212)
- 经(43699)
- 范(42283)
- 北京(42212)
- 师范(41692)
- 经济学(41202)
- 州(40359)
- 院(39415)
- 经济学院(37563)
- 基金
- 项目(228564)
- 科学(177727)
- 基金(164478)
- 研究(160032)
- 家(146157)
- 国家(144917)
- 科学基金(122816)
- 社会(101407)
- 社会科(96093)
- 社会科学(96060)
- 省(92234)
- 基金项目(86948)
- 自然(81023)
- 自然科(79220)
- 自然科学(79193)
- 自然科学基金(77774)
- 划(76979)
- 教育(74033)
- 资助(67702)
- 编号(64553)
- 重点(52114)
- 成果(51065)
- 发(49634)
- 部(49019)
- 创(47904)
- 课题(44959)
- 创新(44802)
- 科研(44700)
- 计划(44093)
- 国家社会(41981)
- 期刊
- 济(143031)
- 经济(143031)
- 研究(89282)
- 农(67596)
- 中国(63886)
- 学报(60869)
- 科学(53305)
- 财(45807)
- 大学(45353)
- 农业(44542)
- 学学(43502)
- 管理(42148)
- 融(42111)
- 金融(42111)
- 教育(31394)
- 技术(28134)
- 业经(26870)
- 财经(23266)
- 经济研究(23089)
- 业(21721)
- 经(19872)
- 版(18996)
- 问题(18848)
- 统计(17795)
- 业大(17016)
- 策(16557)
- 技术经济(16371)
- 科技(15834)
- 商业(15710)
- 理论(15071)
共检索到483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晓燕 王宁
城乡融合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核心,乡贤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通过对中国当代乡贤治村模式的比较分析,发现乡贤参与村庄治理的方式主要包括嵌入式治理和辅助式治理两种。嵌入式治理是指通过"村两委"选举程序直接介入村庄权力结构,成为村庄治理主体。辅助式治理则是通过组建乡贤理事会或乡贤参事会等村庄非正式组织辅助村干部进行村庄治理,是"村两委"组织的重要补充。在不同的乡贤治村模式中,乡贤身份、村庄内生动力、村民思想意识以及村庄治理规则是影响乡贤治村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城乡融合 乡贤治村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朱永乐
有效的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而乡贤则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主体。当前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乡贤队伍结构有短板、参与治理的资格待正名、对于乡贤参与治理的政策性保障力度不够等,基于此未来要更好地促进乡贤队伍有效率、有质量地参与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就要从加强对乡贤队伍的保障、强化对其履职尽责的监督以及夯实乡贤文化底蕴等方面进行优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乡贤 德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钰
乡贤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乡贤文化具有教化民众、延伸管理、造福家乡的作用。在国家致力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际,我们更应看到乡贤文化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在继承传统乡贤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联系实际,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
关键词:
乡贤文化 时代价值 创新路径 乡村振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雨薇 武晋
中国有绅治传统。近年来新乡贤作为新兴主体被逐渐纳入基层治理体系中,中国乡村治理中的精英参与由此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借鉴杜赞奇"经纪机制"概念,结合桐乡市"乡贤+三治融合"的田野观察可知,在乡村振兴与项目进村的时代背景之下,"任务型经纪"替代了旧有的保护型经纪、赢利型经纪与村干部"多重角色"。新乡贤作为治理主体整合了制度合法性、道德优势与资源支配权,其管理机制以网格化、技术化为特点;其目标责任制呈现任务化、模糊化特性;其运作机制在组织化路径下体现出协商化、人情化的原则。以基层政府与乡土社会互信互赖、协同共治为特征,这一吸纳型治理机制的制度化建构在有效承接国家行政的同时广泛激发了乡村社会的内生动力,在加快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进程的同时有利于促进传统与现代、城市与农村之间有效衔接。
关键词:
乡村治理 精英 经纪机制 任务型经纪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兴宇 季中扬
在我国各地乡村治理实践过程中,基层村庄管理人通常存在着两种治理倾向,一种是"积极村务",一种是"消极村务"。"消极村务"并不意味着村治参与者怠治、懒治,而是指其治理视野更加侧重于村庄文教、村庄环境和村民生活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审视"消极村务"的现代村治逻辑,通常还与村落社区的"内卷化发展"现象密切关联。化解此类新问题,须充分挖掘乡村社会中以乡贤为代表的内生性资源。这一类新乡贤群体,在村落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文化中间人"的关键角色。他们能够协助村两委承担村务协商、纠纷调解、文教事业及慈善事业等村庄公益性事务,这对解决村庄"悬浮"治理问题,落实乡村"德治",促进乡贤文化价值回归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启示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传俊 姚科艳
乡村振兴是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战略部署。从分析乡贤文化和乡村治理关系变迁入手,阐述了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即有助于重塑乡村治理主体、营造文明乡风、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引导资金技术回流。在分析新时代乡贤文化建设的实践样态和误区的基础上,提出了乡贤文化的建设路径,即明确乡贤群体的身份界定归类、构建多元协作的乡村治理主体、建立人本亲善的配套保障机制。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贤文化 乡村治理 乡贤治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文龙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有利于完善乡村自治,发展乡村经济,传承乡村文化,加强乡村社会整合,激活乡村慈善。中国长期的乡绅治理传统、浓厚的乡土情结与丰富的新乡贤资源使新乡贤治理具有内在合理性。但只有对不同地区新乡贤资源与乡村社会结构进行认真分析,才能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新乡贤治理模式,实现新乡贤资源、乡村社会结构与新乡贤治理目标的有效耦合。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新乡贤治理并不能代替根本性的制度改革,也具有地区与功能局限性。只有进一步加快制度改革,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让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使乡村具备内生发展能力,才能为新乡贤治理提供坚实平台,助力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留青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城乡融合进程不断加快,农村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带动了电商经营模式逐渐向农村迁移,激活了农村市场,为农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城乡融合的背景下,将农村电商做大做强已经成为各地地方政府的重要研究课题。但农村电商经营仍然存在物流运输能力不足、专业人才匮乏、产品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及产品品牌化不足等多种问题,需提高农村产能,促进产品升级,培养专业的电商人才,制定完善的物流管理以及产品服务体系,抓住“互联网+”的重大机遇,实现共同富裕美好愿景。
关键词:
城乡融合 电商模式 乡村振兴 产业融合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姜方炳
上世纪40年代,面对乡土社会日趋衰败的景象,费孝通先生提出了城乡有机循环与乡土重建这一世纪命题。即便在历经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乡土中国"已加速迈向"城市中国",我们仍处于对这一命题的破解之中。近年来各地兴起的"乡贤回归"工程,可谓是其中一项富有传统特色的新探索。相对于古乡贤而言,新乡贤的来源和构成虽已多元分化,但其回归的背后潜藏着的仍是中国人地缘身份认同的"套嵌向心"式结构。在城乡发展失衡的背景下,政府"招引"下的乡贤回归,既有利于对落叶归根式的城乡有机循环的活力修复,也有利于新乡贤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是当代乡村振兴可资探寻的一条实践路径。作为一种生发于本土、成长于他乡而又强势返场的社会力量,乡贤回归虽在一定程度上再造了乡村精英结构,但并无法真正替代既有的"乡政村治"格局。当前推进这项探索实践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凸显其公益属性和民间认同,充分发挥在乡村治理中的相对优势,避免陷入名实分离的实践误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趁
城乡融合为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城乡之间的生产要素流通,反之,农村产业融合也会促进城乡居民的互动,密切城乡之间的联系。在农村扶贫工作中,推进农村地区产业融合已经成为当前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形式,并探索出了生态休闲农业、"互联网+农业"、全产业链等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方礼刚
本文因循“候鸟式”养老背景下乡村旅游养老模式现状——乡村旅游养老模式主要困境——乡村旅游养老模式优化设计的逻辑,从乡村旅游养老的动因和现存乡村旅游养老模式等角度对乡村旅游养老模式现状进行分析,基于乡村旅游养老模式在与传统观念融合、住宿条件、配套设施、精神生活满足、专业服务等方面存在的典型性困境问题,提出了“候鸟式”养老背景下乡村旅游养老模式的优化设计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晓梅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产业融合已经成为各个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比如大媒体的融合。乡村旅游产业在这一背景下,也在积极推进转型战略,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本文结合乡村旅游产业转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产业转型的优化策略,有利于乡村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乡村旅游 转型战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余清辉
近年来福建省浦城县在探索和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走出了一条"村党支部+乡贤"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现已成为该县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村党支部+乡贤"发展模式是指以村党支部为引领,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以乡贤回归为抓手,以"村党支部+乡贤"为主要运作形式,组织和感召乡贤建设家乡,共同推进乡村振兴事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雷兴长 王韫玉
乡村振兴是十九大以来党的重点战略,城乡融合则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城乡融合与乡村融合战略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但也存在诸多掣肘。文章基于农村和城镇的发展要素展开研究,剖析现行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乡融合 问题 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