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04)
2023(18425)
2022(15709)
2021(14386)
2020(12070)
2019(27700)
2018(26951)
2017(51660)
2016(27567)
2015(30911)
2014(30487)
2013(30013)
2012(27271)
2011(24452)
2010(24235)
2009(22271)
2008(20559)
2007(17660)
2006(15375)
2005(13144)
作者
(79302)
(65783)
(65292)
(62014)
(41580)
(31653)
(29780)
(25777)
(25167)
(23183)
(22500)
(22291)
(20635)
(20563)
(20490)
(20256)
(19661)
(19633)
(18874)
(18827)
(16140)
(15961)
(15938)
(15112)
(14863)
(14481)
(14458)
(14368)
(13287)
(12986)
学科
(108385)
经济(108252)
管理(77342)
(76095)
(62608)
企业(62608)
方法(52168)
数学(46060)
数学方法(45438)
中国(32535)
(32083)
(31136)
(27919)
金融(27917)
(26423)
银行(26360)
业经(25875)
(25332)
地方(23375)
(23287)
农业(22230)
(21678)
(19074)
财务(19001)
财务管理(18962)
(18797)
贸易(18782)
理论(18657)
(18253)
企业财务(18049)
机构
大学(384425)
学院(383272)
(152133)
管理(151554)
经济(148865)
理学(132731)
理学院(131301)
管理学(128745)
管理学院(128084)
研究(126523)
中国(97773)
(80193)
科学(79961)
(69277)
(66526)
(62457)
业大(60590)
中心(59622)
研究所(57564)
财经(56448)
(54224)
农业(52201)
(51587)
北京(49651)
(49546)
师范(48944)
经济学(46975)
(46391)
(44198)
经济学院(42661)
基金
项目(274473)
科学(215924)
基金(200242)
研究(196688)
(176082)
国家(174632)
科学基金(150215)
社会(124849)
社会科(118411)
社会科学(118378)
(107766)
基金项目(106267)
自然(99062)
自然科(96828)
自然科学(96799)
自然科学基金(95037)
教育(90736)
(90667)
资助(82403)
编号(78771)
成果(62433)
重点(61826)
(60081)
(58272)
(57202)
课题(54265)
创新(53387)
科研(53241)
国家社会(51927)
教育部(51563)
期刊
(156354)
经济(156354)
研究(108388)
中国(70195)
学报(65333)
(60556)
科学(58531)
管理(53274)
(51974)
大学(49922)
学学(47332)
(41764)
金融(41764)
农业(41540)
教育(39947)
技术(32765)
财经(26955)
业经(26589)
经济研究(25656)
(23145)
(20243)
问题(20178)
(18906)
科技(18513)
图书(18193)
理论(17965)
技术经济(17631)
业大(17521)
统计(17016)
实践(16408)
共检索到544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冬梅   陈斌开   吴楠  
城乡融合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缩小城乡差距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基于我国城乡差距和土地要素配置的典型事实,本文构建了包含城乡人口流动、建设用地流转和内生公共服务供给的一般均衡模型;并从要素配置视角量化分析了户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土地市场一体化,以及多项政策组合对城乡居民收入与福利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建立城乡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可以缩小城乡差距。但是,单一市场的改革可能造成部分群体福利受损,导致改革面临阻力;将土地市场改革和劳动力市场改革联动,不仅可以提升人口和土地的要素配置效率,还可以同时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福利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推动城乡融合需要在一般均衡视角下进行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形成户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土地市场一体化的政策联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申建朝   郑永扣  
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面板回归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及门槛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作用机制,以及要素市场化配置在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高质量融合间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可显著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且要素市场化配置在其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基于地理区位、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的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以及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调节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楚刁  
选取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影响,以及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其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可显著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人口融合、经济融合、生态融合、空间融合与社会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影响城乡融合的传导路径。门槛效应分析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积极效能受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制约。耦合协调性检验得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耦合协调度越高,越能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因此,应深化多领域创新改革,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扩大创新要素流通范围;构建要素自由流通网络,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最终助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楚刁  
选取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影响,以及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其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可显著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人口融合、经济融合、生态融合、空间融合与社会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影响城乡融合的传导路径。门槛效应分析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对城乡融合的积极效能受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制约。耦合协调性检验得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耦合协调度越高,越能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因此,应深化多领域创新改革,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扩大创新要素流通范围;构建要素自由流通网络,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最终助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苏华  陈伟华  陈文俊  
根据城乡生产函数差异的特征事实构建了城乡收入差距模型,利用我国各省1997—2009年数据研究城乡劳动力比、固定资产比、人力资本比、农业中间品投入、工业化和第三产业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城乡要素生产率与城乡要素配置的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决定性作用;城乡劳动力比的增长明显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人力资本比、固定资本投入比、农业成本、以及相邻地区间的相关性都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化、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村的物质资本投入,各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努力对邻近省份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曼   庄晋财   孙泽南  
乡村产业融合是中国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和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在城乡要素市场分割的背景下,城乡要素共生与乡村产业融合之间需要协同匹配。通过多案例研究,深入分析城乡要素共生模式的差异性及其对乡村产业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各模式的共性看,城乡要素共生以要素质参量兼容、共生频率深化、共生界面稳定为前提,最终实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从依存条件的差异性看,要素属性、交易维度和主体特质的差异影响共生界面的生成,形成契约性共生、一体化共生、平台型共生三种类型;从影响效应的差异性看,共生关系的产业跨度、关系形态和关系结构影响乡村产业融合的模式,形成纵向延伸融合、横向交叉融合、产业链网融合三种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太文   武小龙  
完善资源配置方式已成为新时期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基于2002—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资源配置均衡性的理论视角出发,对“资源配置方式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的逻辑关联进行理论解释与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乡之间的资源配置主要体现在经济要素、人力要素、政策要素、技术要素等方面,乡村公共事业的财政投入、乡村人才要素存在显著的非均衡配置,明显抑制城乡发展的融合效应;人口城镇化发展政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政策和农业技术开发对城乡融合发展起到正面的促进效应;地域开放程度亦有助于抑制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对此,需要进一步坚持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强化财政支农力度、推动人才回流与乡村人才精英培育、引进现代技术赋能乡村,并在户籍政策、土地政策、反贫困政策等方面深化改革,真正达成城乡要素的双向流通与平衡配置,最终推动城乡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迪   陈霈弦   马永欢  
本文认为,运用数字化技术整合分散的多类型、多来源数据,可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且能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发挥数据集成应用的效能,为土地要素配置实现整体效率最优化提供有效支撑。
关键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琴   丁可可   雷俐   郭莉滨  
本文基于2011—2020年市级面板数据,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显著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同时该影响会因城市区位、城市规模及传统基础设施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要素配置效率在数字基础设施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发挥中介效应。为更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出要持续高质量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好要素配置效率的渠道作用,并且要因地制宜地设计数字基础设施发挥作用的配套政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琴   丁可可   雷俐   郭莉滨  
本文基于2011—2020年市级面板数据,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显著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同时该影响会因城市区位、城市规模及传统基础设施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要素配置效率在数字基础设施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发挥中介效应。为更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出要持续高质量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好要素配置效率的渠道作用,并且要因地制宜地设计数字基础设施发挥作用的配套政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赖文燕  
在我国城乡要素市场人为分割情况下,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的流动受到限制,要素的这种错误配置导致了较低的配置效率,从而使得城乡间经济收敛的内在机制无法发挥作用。通过选取一定的统计指标,对1990-2011年我国城乡要素收入进行分解,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要素市场配置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地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最大。应采取完善要素市场配置体制,促进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合理配置,完善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等政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龚明远  周京奎  张朕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研究了要素禀赋及其配置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地配置结构提高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有正向影响;人力资本配置结构和土地配置效率越高,越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城人口劳均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将会提高人力资本配置结构,进而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土地禀赋提高会降低土地配置效率、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相对于高水平人力资本配置结构和高水平土地配置效率,低水平人力资本配置结构和低水平土地配置效率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各主要因素中,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在其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上述结论意味着,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优化国家在农村地区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加快土地产权改革,同时注重向经济不发达地区倾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琴  李敬  丁可可  雷俐  
文章利用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多种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基础设施、要素配置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抑制效应,并呈现显著的区域异质性;(2)要素配置效率在数字基础设施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其占比达48.98%;(3)要素配置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受到数字基础设施门槛效应的影响,相较于低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而言,高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下要素配置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更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何琴  
本文以2013-202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将资本配置作为中介,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资本配置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然后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所收集的样本数据进行回归,获得本研究的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区域异质性分析,验证我国各地区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在城乡融合发展中起到了明显的积极的作用;数字经济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作用存在着一定的地域差异,其对东部地区的推动作用比中西部地区要大。从资本配置的角度看,数字经济正在为城镇和农村之间的生产联系和要素配置创造新的动力,优化了资本配置,使其更有效率,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从而促进了城乡关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彭刚  高劲松  
本文基于我国2011—2019年257个城市面板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对城乡要素配置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要素配置差异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特征,数字鸿沟可能存在。第二,地区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要素配置差异扩大效果明显,而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则具有缩小配置差异的功能。第三,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要素配置差异分别在产业结构升级和财政支出占比上存在门槛效应。根据研究发现提出重视缩小数字鸿沟,强化数字农村建设,实现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共同发展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