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22)
2023(9636)
2022(7709)
2021(6896)
2020(5197)
2019(11619)
2018(10813)
2017(19704)
2016(10347)
2015(11308)
2014(11301)
2013(11202)
2012(10884)
2011(10104)
2010(10629)
2009(10106)
2008(8911)
2007(8087)
2006(7577)
2005(7329)
作者
(30251)
(24952)
(24848)
(23404)
(15786)
(11858)
(11155)
(9789)
(9555)
(8936)
(8610)
(8395)
(8005)
(7981)
(7820)
(7792)
(7255)
(7222)
(7162)
(6966)
(6452)
(6043)
(6002)
(5845)
(5756)
(5595)
(5556)
(5530)
(5058)
(5012)
学科
(50315)
经济(50271)
(29044)
管理(25716)
(25634)
金融(25634)
中国(25531)
(23226)
银行(23218)
(22726)
地方(21037)
(21034)
企业(21034)
(18938)
业经(15273)
农业(13708)
(12441)
(12316)
(11441)
方法(11199)
中国金融(11062)
地方经济(10201)
数学(9225)
数学方法(9158)
发展(9041)
(9015)
(8259)
贸易(8242)
(8100)
(7915)
机构
学院(148616)
大学(144368)
(64275)
经济(62768)
研究(57262)
管理(51290)
中国(50460)
理学(42007)
理学院(41457)
管理学(40886)
管理学院(40602)
科学(32718)
(31743)
(31225)
(28719)
中心(27709)
研究所(25563)
(25267)
(24230)
财经(23296)
(22082)
师范(21884)
(20968)
北京(20915)
(20674)
(20462)
经济学(20334)
(20157)
银行(19405)
农业(18828)
基金
项目(91385)
研究(72948)
科学(72157)
基金(63399)
(53900)
国家(53301)
社会(47100)
科学基金(45319)
社会科(44698)
社会科学(44692)
(37589)
基金项目(32465)
教育(31835)
编号(30662)
(30593)
(27242)
成果(25869)
资助(24780)
自然(24769)
自然科(24153)
自然科学(24151)
自然科学基金(23694)
发展(22710)
课题(22521)
(22299)
重点(21113)
(19818)
国家社会(19656)
(19091)
(18865)
期刊
(82642)
经济(82642)
研究(52465)
中国(39466)
(33171)
金融(33171)
(27670)
(22731)
教育(20742)
科学(20386)
管理(20351)
学报(19928)
农业(18340)
大学(16033)
业经(15599)
学学(14935)
技术(13118)
经济研究(13053)
财经(11718)
问题(10324)
(10124)
(8421)
世界(7593)
商业(7574)
(7562)
(7534)
论坛(7534)
(7429)
国际(7428)
理论(7314)
共检索到256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慧   方城钧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城乡关系演变新的阶段,是新中国70多年党和人民摆脱贫困、推动改革发展的实践探索,也是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以及中国城乡发展的伟大实践,从城乡要素配置、产业协同、文明普及、空间融合四个方面阐释城乡融合的科学内涵,深入分析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并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公平与效率三个维度,对城乡融合与城乡一体化进行理论辨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洪海  
城乡商贸融合发展不仅是一种服务方式,其更是一种治理模式,城乡商贸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章从乡村振兴战略、商业资源配置、二元经济结构出发,探究了城乡商贸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基于企业、行业、政府三个维度构建了城乡商贸融合发展路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林春   赵予宁  
在城乡关系的不断演进中,我国的城乡融合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内在逻辑与融合路径。“以农民发展为核心,以国家战略规划为引领,以制度优化创新为抓手,政府作用与市场力量协同推进”是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逻辑,其与农民中心逻辑、市场逻辑等具体逻辑,以及农民发展与市民发展协同、农民积极性创造性与农民收益协同、制度优化创新与战略规划协同、政府作用与市场力量协同等协同逻辑,共同构成一个系统化的逻辑体系。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全面性和长期性,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应深刻认识城乡关系的主要矛盾,全力推进以农民发展为核心的城乡融合发展;科学利用制度优化创新规律,全面推进战略规划引领的城乡融合发展;正确把握政府与市场的辩证关系,促使政府作用与市场力量协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彩玲  李建建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揭示了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乡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新时代,党中央用"城乡融合"来界定和推动城乡关系的发展,是我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必然选择,既符合历史的逻辑,也符合理论的逻辑。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内涵是把城乡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放在开放的、公平的、公正的发展环境中,让城乡资源要素对流畅通、产业联系紧密、功能互补互促,推动城乡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生态环境向一体化方向和谐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城乡融合发展不是城市的单极发展,而是城乡两极的协同交融发展。因而,城乡融合发展不能只依靠城市的单向带动,而是需要城乡双向共同推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颂吉  魏后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乡村发展困境、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受城市偏向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以来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未得到有效构建,乡村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尤其表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滞后。由偏向到融合符合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基本原则,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城乡关系政策演进的必然逻辑。基于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有效破解乡村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加快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戈大专  孙攀  汤礼莎  孙东琪  汤爽爽  
研究目的: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是高质量空间治理体系的核心目标之一,解析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现实困境及其内在机理,进而提出可行的破解路径,为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破题思路。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和逻辑推演法。研究结果:多尺度交互的空间网络不畅通和城乡空间多元价值难交换成为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国土空间规划与城乡融合发展在措施手段和目标体系的关联性上搭建了二者的衔接逻辑,空间一致性和互动性决定了二者衔接的现实可行性;优化城乡空间网络体系、创新空间用途管制体系、统筹城乡空间治理体系成为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研究结论:统筹协调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公平与生态”三维目标和城乡“要素、结构与功能”融合的内在关系,落实城乡要素有序流通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将有利于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机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郑兴明  
单纯依靠乡村内部无力实现土地最优配置的图景,需要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视域来审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问题。城乡融合不仅体现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更蕴含着城乡居民身份、权利平等化的核心价值。必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确立"福利权排他性"相对脱嵌、而共享理念深度嵌入的新型宅基地管理制度。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畅通城镇居民参与闲置宅基地产权市场交易的渠道,并以此为载体吸引乡村建设行动所需的人口、资本等要素资源。基于此,文章以"要素共享、共同发展"为逻辑起点,从顶层设计与政策调适、"精英俘获"防范机制、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层面探讨闲置宅基地城乡共建共享新模式的构建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姜作培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路,具有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择其要者,可归纳为四个层面,即城乡通开、城乡协作、城乡协调、城乡融合。按照这四个层面去研究城乡发展战略、发展任务和要求、发展的政策举措,我们就一定能创造新型的城乡关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魏后凯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该《决定》同时使用了“统筹城乡”、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等概念。大家知道,最早在2003年,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2012年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2017年又提出“城乡融合发展”,这三个概念是从不同视角对城乡关系的不同表述。当中央提出“城乡融合发展”之后,一些地方甚至有学者把它片面理解为是对“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替代,显然这是一种误解。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辛刚  刘凤义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科学内涵蕴含着四重逻辑:一是中国共产党完成国家现代化建设历史任务的战略节点;二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三是加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破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步;四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纲举目张。正确把握四重逻辑的内在联系与互动,既是深入理解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科学内涵的需要,也是充分发挥其指向、激励、凝聚作用的先决条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廷勇  杨光情  杨丽  罗汐妍  
进城农民和下乡市民是以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为主的城乡融合发展中最为活跃的两类群体。进城农民不同于传统村居农民,他们基于比较收益进城从事非农职业,并可能经过自身的努力成为未来城市中的“新市民”,而下乡市民是在政策激励之下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具有知识、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的新生力量。两类人群有着不同的行为逻辑:进城农民基于理性经济人的价值考量,并不会退出在农村的地权,以便于其在城市发展不畅时能够有回到农村的兜底性保障,而下乡市民通常需要获得集体内部成员的心理认同并得到原单位的业绩激励,才能专注于乡村经济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为此,应当鼓励进城农民在不丧失承包权的基础上流转经营权获得财产性收入,为他们在城市发展提供基本住房保障,而对于下乡市民应当允许他们入股集体经济参与分红获得经济激励。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景红   李国权  
职业教育与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共同逻辑基点,职业教育依托技能人才培养、科教融汇发展、公共服务供给、教化育人实践和开放合作办学等赋能县域城乡要素流动、产业融合、社会公平、文化交融与治理协同。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发挥职业教育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中的赋能作用,需要聚焦当前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文化传播、开放合作领域的现实梗阻,以育人体系完善、科教融汇深化、资源配置优化、文化场域构建、开放格局打造为路向,推动县域城乡人才、产业、服务、文化和治理的多维融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慧  刘杨  周加来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契合共同富裕发展与分配的双重属性,当前,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都处于探索期,文章首先梳理了县域城乡发展的理论共识、分歧与疑问,进而提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问题,揭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从遵循梯度发展原则、走产城融合道路、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加强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四个方面,阐述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进路。文章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为推动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陆进锋  仝德  龙嘉骞  沈月  
县域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场域,宅基地制度改革是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探讨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内在联系,分析了宅基地制度改革助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改革路径,结果表明:(1)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是城乡要素自由平等流动、功能深度融合以及权益均等化;明晰农村土地要素的产权结构,促进城乡“人—地—钱”等要素的优化组合是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动力。(2)宅基地制度改革能够优化乡村空间,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以及城乡文化交流,倒逼乡村治理现代化,助力县域城乡多维度融合发展。(3)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需求下,宅基地制度改革需要明确不同类型县域改革的主攻方向,以提高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为导向,增强宅基地流动性;以系统思维为指导,统筹联动各项城乡融合政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剑宇   廖小琴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推动文明演进的重要课题,其探索历程、演进逻辑和发展趋向的整体理解依赖于系统性的历时性分析。服务于差异化的发展需要,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大致经历了区域破冰、整体实践、改革调适、协调转型、系统融合五个发展阶段。与时代情境相契合,其实践逻辑发生了衔接顺畅之变,集中表现为:关涉内容从基础单一到全面复杂的跃升,主体结构从简单互动到多元联动的变迁,制度机制从整体发散到系统精准的完善,实践体系从简便易行到完备成熟的形塑,行动样态从分散行动到协调推进的演化,价值取向从溢出价值到综合价值的转型。遵循城乡融合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般发展规律,复杂辩证且全面系统的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发展趋向,建设内容的因应性融合、实践主体的联动性融合、长效机制的系统性融合、探索方法的辩证性融合、发展步调的同向性融合、最终成效的普惠性融合是其具体表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