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39)
2023(17925)
2022(14936)
2021(13981)
2020(11355)
2019(25709)
2018(24984)
2017(48422)
2016(25470)
2015(28348)
2014(27999)
2013(27383)
2012(25450)
2011(22830)
2010(23287)
2009(21500)
2008(20163)
2007(17968)
2006(16157)
2005(14608)
作者
(69518)
(58228)
(57577)
(54674)
(36772)
(27798)
(26117)
(22547)
(22200)
(20682)
(19829)
(19553)
(18212)
(18172)
(17987)
(17770)
(17057)
(16731)
(16727)
(16564)
(14477)
(14088)
(14078)
(13581)
(13260)
(13052)
(12759)
(12645)
(11590)
(11468)
学科
(109128)
经济(109013)
(79755)
管理(68976)
(56131)
企业(56131)
(52082)
方法(39680)
中国(38095)
数学(34874)
农业(34870)
数学方法(34425)
地方(29766)
业经(28515)
(28448)
金融(28447)
(27805)
(27634)
银行(27619)
(26757)
(24173)
(20114)
贸易(20096)
(19540)
(18221)
(17701)
(17214)
技术(17045)
环境(16049)
(15968)
机构
学院(352847)
大学(345562)
(153735)
经济(150589)
管理(138369)
研究(120615)
理学(118433)
理学院(117204)
管理学(115404)
管理学院(114716)
中国(98532)
(71749)
(70787)
科学(68419)
(66397)
中心(58892)
(58442)
财经(55070)
(54608)
研究所(52426)
业大(51253)
(50252)
农业(50212)
(46839)
师范(46459)
经济学(46335)
北京(44897)
(43358)
(43076)
经济学院(41677)
基金
项目(233497)
科学(186251)
研究(178572)
基金(169620)
(145978)
国家(144383)
科学基金(125320)
社会(115995)
社会科(109817)
社会科学(109789)
(92200)
基金项目(89115)
教育(80729)
自然(77009)
(76001)
自然科(75246)
自然科学(75229)
自然科学基金(73878)
编号(73806)
资助(67842)
成果(59624)
(55519)
(52151)
重点(52120)
课题(50829)
(49461)
国家社会(48283)
创新(46012)
发展(45302)
教育部(45280)
期刊
(178674)
经济(178674)
研究(107147)
中国(77308)
(68602)
(52666)
管理(50656)
(50116)
金融(50116)
科学(47546)
学报(46864)
农业(46113)
教育(38916)
大学(38400)
学学(36390)
业经(34487)
技术(31742)
财经(26666)
经济研究(26656)
问题(24069)
(23008)
(22489)
世界(18610)
技术经济(17103)
农村(17036)
(17036)
(17008)
(16866)
现代(16569)
经济问题(16519)
共检索到548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腾飞  
近年来,随着城乡融合与县域经济的发展,许多被大城市劳动力市场排挤出来的高龄农民工并没有直接返乡,而是选择“返县就业”。从家庭策略视角出发,高龄农民工“返县就业”一方面体现为一种以“进城”为取向的流动经济策略,通过继续在县城务工,帮助子代家庭向上流动;另一方面体现为一种以“返乡”为取向的生存经济策略,通过县域内城乡双向流动,保持与乡村的社会经济关联,为自己返乡养老和子代城镇化失败保留人生退路。通过这种方式,高龄农民工创造性地将城与乡的结构性制约力量,转化为一种服务于家庭发展策略的能动性资源,在避免大规模失业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腾飞  
近年来,随着城乡融合与县域经济的发展,许多被大城市劳动力市场排挤出来的高龄农民工并没有直接返乡,而是选择“返县就业”。从家庭策略视角出发,高龄农民工“返县就业”一方面体现为一种以“进城”为取向的流动经济策略,通过继续在县城务工,帮助子代家庭向上流动;另一方面体现为一种以“返乡”为取向的生存经济策略,通过县域内城乡双向流动,保持与乡村的社会经济关联,为自己返乡养老和子代城镇化失败保留人生退路。通过这种方式,高龄农民工创造性地将城与乡的结构性制约力量,转化为一种服务于家庭发展策略的能动性资源,在避免大规模失业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甘宇  胡小平  
在可持续生计框架下指导下,对三峡库区返乡创业农民工家庭进行研究,分析了可能对其生计策略转换产生影响的生计资本要素,发现家庭年总收入、合适的创业场地正向显著影响返乡创业农民工生计策略的转换。进一步分组讨论后发现,家庭劳动力数量、曾经担任村干部这两个因素均正向显著影响库腹地区组、低海拔地区组返乡创业农民工家庭生计策略的成功转换。与之相反,上述组别返乡创业农民工家庭生计策略转换受到外出务工时长和家庭所能支配的平整耕地规模这两个变量的显著负向影响。另外,创业初投资金的规模和地区交通变量显著正向影响库尾地区返乡创业农民工家庭生计策略的转换。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桂文   王耀晨  
将农民工市民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农民工城市融入工资测算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基础上,基于2009—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农民工市民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能够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分区域看,农民工市民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更加明显;通过加快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现代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等作用渠道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倪玖斌  
文章基于城乡融合现实背景,从人力资本转化视角,分析城乡融合对农民工就业选择的影响,重点从年龄、文化水平、家乡经济发展程度、社会网络等四个层面分析农民工就业选择的理念、方式、范围、利益诉求的变化和特征,进而阐明农民工由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内生性需求机制。研究认为,不同年代的农民工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家庭及社会网络、价值观念的影响,在就业选择的理念、方式、范围及利益诉求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人力资本转化的内生性框架正在日益形成,这些为新时期制定更为合理的农民工就业政策、完善就业环境、制定就业法律法规、实现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倪玖斌  
文章基于城乡融合现实背景,从人力资本转化视角,分析城乡融合对农民工就业选择的影响,重点从年龄、文化水平、家乡经济发展程度、社会网络等四个层面分析农民工就业选择的理念、方式、范围、利益诉求的变化和特征,进而阐明农民工由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内生性需求机制。研究认为,不同年代的农民工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家庭及社会网络、价值观念的影响,在就业选择的理念、方式、范围及利益诉求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人力资本转化的内生性框架正在日益形成,这些为新时期制定更为合理的农民工就业政策、完善就业环境、制定就业法律法规、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欧  
新生代农民工“离土出村”之后,其家庭再生产安排深刻影响乡村发展。基于打工地和输出地的城乡多点研究发现,由于打工城市的排斥,新生代农民工将家庭再生产嵌入乡村社会,形成代际联系紧密的直系留守家庭,通过拓展留守家庭经营、为下一代加盖房屋等促进了乡村发展。然而,近年来农民工输出地的县域城镇化提供了新的家庭再生产空间,很大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再生产发生上移,家庭劳动力和家庭经济资源从乡村抽离,造成留守家庭规模锐减、经营萎缩、盖房停滞等乡村空心化现象。与此同时,大量新生代大龄单身男工因难以实现家庭化而陷入家庭再生产残缺,与留守家庭的联系逐渐疏离,不愿参与留守家庭经营和房屋营建,导致农地抛荒、房屋破败、照护危机等乡村发展困境。本研究有助于修正新生代农民工“离土出村”造成乡村空心化的线性变革观点,突显家庭再生产分析对理解其与乡村发展的复杂关系的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欧  
新生代农民工“离土出村”之后,其家庭再生产安排深刻影响乡村发展。基于打工地和输出地的城乡多点研究发现,由于打工城市的排斥,新生代农民工将家庭再生产嵌入乡村社会,形成代际联系紧密的直系留守家庭,通过拓展留守家庭经营、为下一代加盖房屋等促进了乡村发展。然而,近年来农民工输出地的县域城镇化提供了新的家庭再生产空间,很大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再生产发生上移,家庭劳动力和家庭经济资源从乡村抽离,造成留守家庭规模锐减、经营萎缩、盖房停滞等乡村空心化现象。与此同时,大量新生代大龄单身男工因难以实现家庭化而陷入家庭再生产残缺,与留守家庭的联系逐渐疏离,不愿参与留守家庭经营和房屋营建,导致农地抛荒、房屋破败、照护危机等乡村发展困境。本研究有助于修正新生代农民工“离土出村”造成乡村空心化的线性变革观点,突显家庭再生产分析对理解其与乡村发展的复杂关系的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国生  肖瑜君  李海波  张琨  张红艳  
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脱贫战略的实施都具有重要影响,对返乡农民工创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城际差异进行研究有助于为各地区创业政策的精准制定和创业活动的精准开展指导提供参考。文章基于5个省6个城市返乡农民工家庭的样本数据,运用最优尺度回归和多水平模型实证分析了返乡农民工创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与城际差异。研究发现:(1)出生年代、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总收入3个微观变量和居住地教育环境、居住地居住条件、地区消费水平、地区房价水平4个宏观变量对返乡农民工创业选择具有显著影响。(2)返乡农民工创业选择存在城际差异,受教育程度、居住地教育环境、地区消费水平和地区房价水平对城市间返乡农民工创业选择的变异聚集性具有影响。根据地区特征,有针对性地加强针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返乡创业支持体系建设有助于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智雷  谭宇  吴海涛  
本文根据1019位返乡农民工及其家庭的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描述的方法分析了返乡农民工家庭收入结构及创业意愿,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返乡农民工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等因素对其返乡后从事自我经营和自主创业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有返乡农民工的农户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为外出打工、经营性收入,外出务工状况、家庭财富积累状况和户主的文化程度对农户家庭收入结构具有明显的影响;文化程度较高、有共产主义信仰、生产积极性较高以及交际能力较强的青壮年农民工返乡后自主创业的意愿更强,并且大多数正在从事自我经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肖称萍  徐文新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农民工群体出现明显的代际分化,就业流向呈现多元化。农民工的生存发展以及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对新时期农民工职业教育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诉求。为此,就需要树立"一体化"的发展理念,推进农民工职业教育城乡联动;建立"一体化"的配套制度,整合农民工职业教育资源;构建"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平台,拓宽农民工职业教育渠道;开发"一体化"的课程,提升农民工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武小龙  谭清美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是新时代理解中国社会治理的关键词。本文从策略主义视角对地方政府生态治理的现实逻辑进行理论解读,研究认为,地方政府遵循"策略式治理"的行动逻辑应对城乡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体现为"运动式治理与对环境法规政策的变通治理",这种治理手段是权宜性的和非持续的,甚至会造成乡村生态治理的滞后以及农民生态权益的缺失。而这种治理结果的失范主要在于传统社会等级关系历史惯性与现代社会利益主体竞争博弈的作用。对此,应以生态型政府为基础,通过法治化治理的构建路径,形成一种"整体—利益、和谐—竞争、平衡—自利"的城乡生态善治关系,以促进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与城乡融合发展秩序的生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罗春燕  
我国职业教育的城乡差距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在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城乡融合发展需要被提上日程,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提升人口素质、落实职业教育政策和提高脱贫攻坚质量的需要。当前职业教育城乡融合发展还面临着城乡二元发展格局制约下的体制失衡、职业教育发展基础差异下的机会失衡、职业教育发展布局偏颇下的结构失衡和职业教育投入资源不均下的资源失衡困境,要走出这些困境,必须强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加大涉农职业院校支持力度、构建城乡职教资源流动机制和大力实施面向农民的职教培训。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邦熹  赵丽平  王雨濛  
本文在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决策影响因素研究》一书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健康有序发展,从而实现农民工就业成功转型,实现我国城乡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邦熹  赵丽平  王雨濛  
本文在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决策影响因素研究》一书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健康有序发展,从而实现农民工就业成功转型,实现我国城乡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