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91)
- 2023(16825)
- 2022(13587)
- 2021(12285)
- 2020(9768)
- 2019(21909)
- 2018(21189)
- 2017(40229)
- 2016(21800)
- 2015(23845)
- 2014(23666)
- 2013(23597)
- 2012(21962)
- 2011(19872)
- 2010(20261)
- 2009(18758)
- 2008(18901)
- 2007(17032)
- 2006(15336)
- 2005(14405)
- 学科
- 济(101260)
- 经济(101146)
- 业(86325)
- 企(75492)
- 企业(75492)
- 管理(74081)
- 方法(36216)
- 农(33922)
- 业经(33336)
- 中国(29048)
- 财(28800)
- 数学(27418)
- 数学方法(27142)
- 地方(26986)
- 农业(24510)
- 制(20727)
- 技术(20049)
- 务(19704)
- 财务(19674)
- 财务管理(19648)
- 企业财务(18659)
- 学(17524)
- 和(17514)
- 贸(16961)
- 贸易(16944)
- 理论(16570)
- 易(16396)
- 银(16104)
- 银行(16079)
- 策(16007)
- 机构
- 学院(319659)
- 大学(312742)
- 济(132378)
- 经济(129567)
- 管理(122411)
- 研究(111214)
- 理学(104078)
- 理学院(102836)
- 管理学(101320)
- 管理学院(100688)
- 中国(86759)
- 科学(68105)
- 京(66915)
- 财(61838)
- 农(58104)
- 所(57268)
- 研究所(51658)
- 江(51501)
- 中心(50281)
- 财经(48111)
- 业大(46362)
- 农业(45176)
- 经(43589)
- 范(42593)
- 师范(42180)
- 北京(42091)
- 州(41133)
- 院(40297)
- 经济学(39716)
- 省(36091)
- 基金
- 项目(209391)
- 科学(166635)
- 研究(155054)
- 基金(151309)
- 家(132381)
- 国家(131132)
- 科学基金(112834)
- 社会(100638)
- 社会科(95380)
- 社会科学(95357)
- 省(84227)
- 基金项目(79365)
- 自然(70853)
- 划(69641)
- 自然科(69240)
- 自然科学(69220)
- 教育(68707)
- 自然科学基金(68048)
- 编号(62280)
- 资助(59738)
- 发(50844)
- 成果(50361)
- 重点(47721)
- 创(46676)
- 部(44979)
- 课题(43728)
- 创新(42886)
- 业(42852)
- 国家社会(42029)
- 发展(41002)
- 期刊
- 济(159459)
- 经济(159459)
- 研究(94507)
- 中国(69841)
- 农(56443)
- 管理(50223)
- 财(49430)
- 学报(48701)
- 科学(47145)
- 农业(38961)
- 大学(37122)
- 学学(35032)
- 教育(33621)
- 融(32311)
- 金融(32311)
- 技术(29196)
- 业经(29174)
- 经济研究(24293)
- 财经(24036)
- 业(22168)
- 经(20899)
- 问题(20334)
- 技术经济(17579)
- 图书(16408)
- 贸(15885)
- 现代(15815)
- 版(15766)
- 商业(15627)
- 世界(15383)
- 科技(15370)
共检索到498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新华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二者有效衔接与协作才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城乡生产性服务业协作发展可缩小二者间的差距,并且有助于培育和发展农村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提高农村生产性服务业水平,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在城乡之间的合理分工。本文分析了城乡生产性服务业协作发展对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积极效应,从空间结构扩展、体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培育、促进分工、提升需求、产业转移等角度,提出了实现城乡生产性服务业协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平 陈永国
生产性服务业是作为其它产品生产的中间投入的服务业。梯度反映的是地区间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别。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梯度特征可以从增加值梯度、就业梯度和劳动生产率梯度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基于梯度特征,进一步完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协作的对策措施包括建立政府性协调组织、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促进三次产业互动协调发展、推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产业扩散、培育区域性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加快中小企业网络化服务体系建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杜广强 丁蕊
城乡统筹发展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辽宁经济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工业积累加速增长,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需要建立新型城乡、工农关系。实现辽宁城乡统筹发展,应更新观念思维、壮大县域经济、加强基础建设、加大财政支持、促进人才流动。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发展路径 县域经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伯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对“三农”工作也做出了战略部署。本文认为,深入领会城乡统筹思想,切实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开展工作是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的迫切需要,具体来说,主要应抓好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和深化农村改革等三个方面的工作。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史育龙 王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振中
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地都在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把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规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浙江桐乡濮院毛衫生产性服务业为研究案例,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区位引动—制造衍生—创新驱动”的三阶段驱动路径,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驱动力是动态变化的。在区位引动阶段,依托临近市场的区位优势,一定区域内的生产性服务业能够率先发育并带动制造业发展,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在制造衍生阶段,制造业发展需求引致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生产性服务在与制造业融合互促中实现“由有到多”的转变;在创新驱动阶段,新兴要素驱动生产性服务业向现代化、高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使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由多到优”的跃升。在整个过程中,政府在各阶段适时调整相关政策,市场主要驱动力由强到弱、先后叠加,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程度由浅层至深化,形成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濮院路径”。为推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应借鉴濮院经验,结合地区资源禀赋,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制定引导政策,厚植生产性服务业发育土壤;着眼新兴要素,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生动力;重视培训教育,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适时调整政策,解决生产性服务业不同阶段的关键瓶颈问题。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市场驱动 分工细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先民 韩朝亮
本文以全球价值链攀升动力机制为基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发展为视角,通过测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发展的阶段及特征,分析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实现路径。研究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处于松散耦合阶段。中国在嵌入全球价值链过程中,应实现从低级要素向中级、高级要素升级,并不断进行产业组织创新;通过国内市场优势,实现国内分工体系重构,形成国家价值链(NVC);基于全球范围内关键要素的再整合,最终嵌入全球价值链(GVC),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颖 尹昌斌 程磊磊
统筹城乡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借鉴国内外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在深入剖析统筹城乡发展五大动力因素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不同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选择及典型模式,并归纳了现阶段各地城乡统筹发展的区域重点,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的相关政策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雅芹 王震
以统筹学的差异平衡原理为视角,以唐山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失衡滞后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一般态势,各种差异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差异平衡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农村社会事业 差异 平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国炳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共“十六”大提出的重大决策。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发展模式十分必要。应主要以县级行政区为区域单元,实施统筹发展;以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别为主要内容,选择有效的突破口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实施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何骏
环境和资源的外在约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升级的内在需求,使现代服务业成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由于产业融合的推动,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并在全球迅速崛起。而以创新方式加快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更是我国目前的当务之急。基于此,文章在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崛起的动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需型路径和外需型路径,并构建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服务外包模式、集聚区模式和外资拉动模式,并培育了相应的发展机制。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创新 路径 模式 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严任远
在全球价值链的分析框架中,位于价值链两端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促进产业沿全球价值链攀升,实现产业升级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GVC下促进产业升级的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路径和拓展路径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现阶段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在嵌入全球价值链促进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上应遵循全球价值链运作机制,以"有效承接国际生产性服务业转移"作为其一般发展路径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出"以产业自主成长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拓展之路。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产业升级 生产性服务业 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邵景安 魏朝富 杨朝现 吕家恪
土地流转和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耦合的两大关键要素。本文使用规范分析和综合分析法,借鉴现有协同路径在整合资源、产业发展、规避矛盾等方面的优势,旨在识别不同路径出现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设计耦合"乡土与殖民"农业的三大新协同路径:"并列统一"协同、"嵌套分块"协同和"层递集中"协同,安排确保新路径健康运行的适应性策略。每种路径各有自己的优势和整合节点,共同贯穿于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并列统一"体现"产业集群理论"中的打捆和兼容效应,产业发展混合中彰显特色,土地组织化整为零,较好地协调了大小、内外、先后业主间关系;"嵌套分块"体现"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市场适应和管理高效,产业发展分块择优瞄准高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东强 钟志奇 文华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要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和均衡发展,必须推进区域协作体制机制创新。梳理了近年来区域协作体制机制创新的典型经验,如长三角政府主导式的区域协作"全方位"模式、京津冀地区区域协作的"开放式"模式、川渝政府—商会推动式的区域协作"示范化"模式、省际跨区域部门应急协作的"规范化"模式、黄河金三角地区突破行政区划的"抱团化"模式,等等。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区域协作体制机制创新的基本原则,即根植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利益导向原则和规范化原则。最后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中区域协作体制机制创新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区域协作 体制机制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科 胡振东
基于国内六大城市群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特征做了描述分析,认为其集聚演化趋势在不同区域、细分行业内部均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建立回归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认为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带动作用,而东部地区应转变发展科学研究服务业、商业服务业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思路,同时中西部地区应注重物流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