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18)
- 2023(8290)
- 2022(6744)
- 2021(5967)
- 2020(4757)
- 2019(10490)
- 2018(10119)
- 2017(19144)
- 2016(10338)
- 2015(11428)
- 2014(11530)
- 2013(11401)
- 2012(10513)
- 2011(9670)
- 2010(9921)
- 2009(9603)
- 2008(9372)
- 2007(8767)
- 2006(7931)
- 2005(6966)
- 学科
- 济(47374)
- 经济(47286)
- 业(33443)
- 管理(33072)
- 农(25461)
- 企(23445)
- 企业(23445)
- 农业(17308)
- 制(14730)
- 业经(14573)
- 财(14508)
- 地方(14303)
- 方法(14031)
- 中国(13934)
- 数学(12147)
- 数学方法(12064)
- 体(9685)
- 银(8307)
- 银行(8301)
- 发(8289)
- 融(8280)
- 金融(8277)
- 行(7972)
- 体制(7802)
- 环境(7780)
- 学(7558)
- 地方经济(7472)
- 农业经济(7452)
- 务(7433)
- 财务(7412)
- 机构
- 学院(154350)
- 大学(151855)
- 济(66147)
- 经济(64632)
- 管理(57876)
- 研究(52548)
- 理学(49536)
- 理学院(48978)
- 管理学(48287)
- 管理学院(47983)
- 中国(40984)
- 财(33205)
- 京(31094)
- 科学(29612)
- 农(27511)
- 所(25533)
- 财经(25284)
- 江(24812)
- 中心(24588)
- 经(22715)
- 研究所(22655)
- 业大(21287)
- 经济学(21174)
- 范(20768)
- 师范(20621)
- 农业(20010)
- 州(19324)
- 经济学院(18995)
- 北京(18961)
- 院(18828)
- 基金
- 项目(102632)
- 科学(82923)
- 研究(79039)
- 基金(75488)
- 家(64498)
- 国家(63892)
- 科学基金(55596)
- 社会(53916)
- 社会科(50886)
- 社会科学(50879)
- 省(41052)
- 基金项目(39988)
- 教育(35161)
- 划(33477)
- 自然(32504)
- 编号(32248)
- 自然科(31696)
- 自然科学(31688)
- 自然科学基金(31094)
- 资助(28778)
- 成果(26869)
- 制(25957)
- 发(23747)
- 重点(23426)
- 部(23130)
- 国家社会(22914)
- 课题(22640)
- 创(21488)
- 性(20680)
- 创新(20182)
共检索到238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蒋贵凰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国情复杂,仅依靠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难以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以引导的方式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建立具有内部动力机制的新型农村,才是长远之计。这种内部动力机制的形成,需要六个方面的先后衔接,逐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开发并延长以农业为基础的特色产业链,建立以市场资源配置为基础的要素流动机制,与城乡互补协调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成艾 朱德全 金盛
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动力机制由自组织动力、他组织动力和共组织动力构成。教育理念、教育质量、政治气候、经济基础等是影响各组织动力生成的主要因素,而需求和创新等则是该动力机制运行之路径保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崔占峰
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形成实实在在的统筹机制。统筹机制形成必须解决城乡统筹是什么?统筹什么?如何统筹?以及应当处理好那些关系等逻辑问题。这涉及到统筹城乡的本质、内容以及核心。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是城乡统筹的核心和枢纽,关键在于农业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和农民工稳定就业。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农业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引导机制和由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就业长效机制以及农民工能够稳定就业的保护机制。
关键词:
统筹城乡 发展机制 形成逻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丽娟 刘玉亭 程慧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首的"五个统筹"的战略思路,标志着我国进入城乡统筹发展的探索阶段。在此背景下,各级政府纷纷开展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实践。但目前,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深层动力机制仍不明确,一定程度上使得规划实践具有盲目性,具体表现为统筹内容的重点不明,统筹实践依旧延续过去城市发展优先的模式,统筹规划被当作"霸占"农村土地的"合法"手段,严重偏离城乡统筹发展的初衷。为此,学界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旨在从不同视角综述统筹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现状,并从基本内容和关键内容两个层次讨论统筹发展的内容,为地方政府编制城乡统筹规划,确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动力机制 关键内容 综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焕喜 吴炜峰
我国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的存在,城乡统筹将是一个长期的推动过程,为确保城乡统筹的有效推进,构建形成城乡统筹的有效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带有根本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机制设计理论以及演化博弈论是城乡统筹机制形成的两条主要思路。基于机制设计理论,可以进一步给出我国城乡统筹机制形成中的六大重要机制。
关键词:
机制 机制形成 城乡统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雪琴
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形式,它结合了旅游业与农业、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在产业关联性、市场空间、发展效益、总体思路、开发模式等方面有着较高的层次,是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本文以城乡统筹为视角,将乡村旅游融入其中,对城乡统筹视野下乡村旅游总体思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相关发展对策。从而将产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统筹兼顾,切实推进乡村旅游的高速发展,为未来的乡村旅游事业的规划与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性。
关键词:
城乡统筹 乡村旅游 总体思路 对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坚
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本文从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目标的契合点角度,采用SWOT-PEST矩阵分析法,阐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性战略因素,提出了民营经济为主、联合开发、政府主导发展乡村旅游的三种战略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永生
在系统分析城乡关系演变的基础上,以指标体系的形式和层次分析方法,分析江苏13个地级市域城乡统筹的空间分布特征:①全省城乡统筹的现状布局有从南向北分区逐减的规律,城乡统筹度分布格局与经济紧密相关,呈现“U”型变化规律。②南京这类城区发挥出规模发散作用和引导周围乡村产业经济等变革,是其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的客观要求。③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与城乡统筹的发展程度并不一致,不能简单地通过提高城市化水平来促进城乡统筹的发展。④区域政府的发展政策、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乡村内部经济的不断增长、外来投资的地区倾向、城乡居民平等的追求愈益成为区域城乡统筹水平的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善波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城乡发展的现状,探讨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动力机制,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黑龙江省 统筹城乡发展 动力机制 路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方文
城乡统筹的目的是要消除制度和体制性因素引致的城乡差距,以实现城乡和区域的均衡和协调发展。城乡生产要素的流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土地是农村和农民所掌握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资源和要素。受我国基本国情和特定历史阶段发展战略的制约,土地是国家供给给农民的职业和社会保障的载体。由于缺乏外在的制度性补给,加之土地自身的收益功能和保障功能的低下是造成城乡差距的根本原因。为此,现阶段城乡统筹的实质就是要求政府提供可供城乡居民理性和自由选择的与生产要素结合的路径,农民以土地换户口进而换保障具有公平意义上的逻辑合理性;对进城农民放弃的土地实行国有化取向的流转制度改革是有效的选择;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是城乡统筹的必要...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土地流转 公平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苏飞 王中华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三农"工作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抉择,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突破,乡村旅游所蕴含的巨大潜能不容忽视。本文从乡村振兴视域出发,运用主成分及文献分析法对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动力机制与发达国家经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乡村旅游可分为政府推动型、企业开发型、居民参与型、混合发展型4大基本模式。②中国乡村旅游的核心驱动力涵盖经济发达度驱动、交通便捷度驱动、环境舒适度驱动。最后,总结出益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建议:中国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要发挥政府的核心引导作用,重视乡村资源和文化,加强相关设施与服务建设,创新旅游模式与品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于莎 刘奉越
城乡关系是影响和理解建国以来乡村教育演变逻辑的重要维度。建国70多年以来,我国城乡关系的实践经历了计划性城乡二元结构、市场性城乡二元结构、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融合等不同阶段,乡村教育在这些历史阶段中曲折发展,并且呈现出不同特征。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时代背景下,针对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乡村教育发展将会呈现新的态势,即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增强教师资源供给水平、注重质量提升和彰显乡土性。
关键词:
城乡关系 乡村教育 演进 挑战 展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焕喜 吴炜峰
国外对城乡统筹机制形成的研究首先来源于对"二元经济"及其经济影响的深入探讨,正是"二元经济"条件下所存在的巨大配置损失导致理论界和实践界对"统筹"的强烈需求。统筹的关键和可行的突破口在于突破各类限制要素高效流动的效率壁垒,各国(地区)独具特色的统筹实践确有殊途同归之处:形成极具可操作性的统筹机制或法案以消除要素流动性壁垒,在结构转变中实现经济增长。所有这些方面对我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性。
关键词:
城乡统筹 二元经济 配置效率 效率壁垒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洪波 袁鹏 罗建强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农情。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小规模兼业农户仍将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微观主体。内生型农机服务市场能够有效连接小农户与农机服务提供者,有助于解决因土地细碎化而产生的高交易成本问题,为此,本文重点揭示了内生型农机服务市场的形成机理,设计了其运行机制。研究发现,小农户分散且多元的农机服务需求是内生型农机服务市场形成的前提条件,以规模经营农户以及乡村农机投资者为代表的多元农机服务供给主体的出现,实现了耕、种、管、收各环节的分工,并凭借乡村社会的内生优势,实现了需求与供给的有效衔接;此外,农机手与农户通过整合需求、利益优化、舆论约束机制,降低了双方的交易成本,保障了农机服务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关键词:
农机服务 小农户 内生型 农业机械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海峰 陈明星
"十二五"将是我国城乡一体化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关键时期,要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显著增强的新形势,积极推进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实现由脱节走向互动,这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先决条件和必要前提。
关键词:
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改革联动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