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27)
2023(7969)
2022(6390)
2021(5795)
2020(4138)
2019(9596)
2018(9266)
2017(16062)
2016(8887)
2015(9821)
2014(9808)
2013(9653)
2012(9522)
2011(8830)
2010(9167)
2009(8152)
2008(7969)
2007(7181)
2006(6702)
2005(6389)
作者
(26200)
(21820)
(21769)
(20492)
(13947)
(10405)
(9797)
(8514)
(8454)
(8021)
(7585)
(7299)
(7131)
(7035)
(6845)
(6814)
(6430)
(6374)
(6318)
(6311)
(5705)
(5418)
(5277)
(5188)
(5083)
(4965)
(4929)
(4870)
(4493)
(4443)
学科
(42742)
经济(42691)
(20439)
管理(19843)
地方(18203)
中国(17721)
(17395)
(13210)
企业(13210)
业经(13033)
农业(12405)
(11012)
地方经济(9663)
发展(8619)
(8592)
(8476)
金融(8476)
(8198)
银行(8190)
方法(8135)
(8101)
(7788)
(7529)
(7435)
农业经济(7401)
环境(7025)
理论(6841)
教育(6719)
(6593)
贸易(6578)
机构
学院(125487)
大学(121102)
研究(50283)
(49837)
经济(48519)
管理(41654)
中国(38664)
理学(33641)
理学院(33126)
管理学(32572)
管理学院(32328)
科学(30244)
(27942)
(25664)
(23346)
研究所(22825)
(22792)
中心(22760)
(22206)
(20961)
师范(20759)
北京(18650)
(18396)
(18279)
(17492)
农业(16933)
财经(16758)
业大(16690)
师范大学(16481)
技术(16366)
基金
项目(76386)
研究(62145)
科学(59284)
基金(50266)
(43102)
国家(42584)
社会(37872)
社会科(35674)
社会科学(35670)
科学基金(35526)
(32601)
教育(28588)
编号(27148)
(26466)
基金项目(25759)
(23816)
成果(23143)
课题(20778)
发展(19658)
资助(19405)
(19288)
自然(19223)
自然科(18694)
自然科学(18691)
自然科学基金(18313)
重点(17955)
(17559)
(16351)
(15684)
规划(15606)
期刊
(70357)
经济(70357)
研究(44285)
中国(38177)
(25236)
教育(25048)
科学(17929)
管理(17671)
农业(17659)
学报(17609)
(16880)
(15564)
金融(15564)
业经(14105)
大学(13971)
技术(13858)
学学(12625)
经济研究(10611)
问题(8786)
(8670)
图书(8290)
财经(8048)
职业(7958)
(7408)
论坛(7408)
(7121)
(7051)
农业经济(6651)
世界(6515)
科技(6403)
共检索到220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姜作培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路,具有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择其要者,可归纳为四个层面,即城乡通开、城乡协作、城乡协调、城乡融合。按照这四个层面去研究城乡发展战略、发展任务和要求、发展的政策举措,我们就一定能创造新型的城乡关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慧   方城钧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城乡关系演变新的阶段,是新中国70多年党和人民摆脱贫困、推动改革发展的实践探索,也是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以及中国城乡发展的伟大实践,从城乡要素配置、产业协同、文明普及、空间融合四个方面阐释城乡融合的科学内涵,深入分析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并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公平与效率三个维度,对城乡融合与城乡一体化进行理论辨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玉春  胡乃元  马鹏超  苏丫秋  
推进城乡与区域协调、均衡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目标之一。面对中国城乡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生产要素流动失序、公共资源配置失衡、空间格局分布失调等问题,本文提出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内涵是实现城乡经济共生、居民福祉均等、发展耦合联动,而县域作为联结城镇与乡村的关键环节和相对独立的经济综合体,是新时期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单元和主要载体。在此基础上,本文统筹考虑“要素—资源—空间”三个维度,从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公共资源普惠共享、空间格局协调优化三个方面构建了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并结合理论分析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姜太碧  
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包括:城乡制度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要素统筹和城乡制度统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主要表现为三种模式:自上而下型、自下而上型和自上自下混合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永国  
统筹城乡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突出矛盾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探讨统筹城乡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依据"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分析统筹城乡发展的层次,指出了我国在中等层次的统筹城乡发展阶段的若干思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樊志远   孙云舒  
大食物观是党和国家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对人民群众的食物来源、食物种类、食物供给、食物摄取和食物保障的系统性认识和创新性论断,回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食物“从哪里来”“有什么”“由什么提供”“获取什么营养”以及“怎样持久保障”的问题。大食物观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迫切需要,体现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考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选择。深入贯彻大食物观的实践要求,要在顶层设计上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食物供应上处理好“总量”与“结构”的关系,在食物消费上处理好“丰富”与“节约”的关系,在科技支撑上处理好“研发”与“推广”的关系,在市场建设上处理好“国内”与“国际”的关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邢邦杰  
树立科学发展观,重要的是要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赋予人的发展以核心(重心)地位;坚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进步为手段,与自然和谐为前提,赋予经济、社会、自然以支点地位。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把握"五个统筹"的实践要求,致力于从体制、机制、法制等制度根本上解决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程玉松  
江苏省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进行了初步实践,全省城市化步伐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缩小。在实践中,江苏省坚持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国民收入分配、统筹城乡政策体系、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有明确的思路和目标,并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坚持循序渐进,以县域经济的充分发展推进统筹城乡的进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梁云  
通过对城乡商贸统筹的内涵及目标取向的分析,认为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的目标取向不是消除城乡市场差异,而是加大城乡商贸资源的统筹配置,实现城乡商贸的相互融合与双向互动。提出城乡市场网络化发展模式、小城镇商业发展模式、供应链网络连接模式、产业联动模式、龙头企业(市场)带动模式等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创新模式。结合重庆情况,对推进城乡商贸统筹发展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盛广耀  
城镇化绿色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城镇化绿色发展的系列论述,剖析了为什么要推进绿色城镇化,阐释了城镇化绿色发展的内涵特征,指明了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路径。习近平城镇化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有着鲜明的问题意识、明确的实践指向以及扎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城镇化绿色发展以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要义,以提高民生的环境福祉为根本宗旨,追求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目标,强调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其实践路径包括创新城市发展模式、提高城市规划质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加大城市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内容。深刻认识习近平关于城镇化绿色发展的重要论述,对于在城市领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新发展理念创新城镇化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盛广耀  
城镇化绿色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城镇化绿色发展的系列论述,剖析了为什么要推进绿色城镇化,阐释了城镇化绿色发展的内涵特征,指明了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路径。习近平城镇化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有着鲜明的问题意识、明确的实践指向以及扎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城镇化绿色发展以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要义,以提高民生的环境福祉为根本宗旨,追求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目标,强调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其实践路径包括创新城市发展模式、提高城市规划质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加大城市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内容。深刻认识习近平关于城镇化绿色发展的重要论述,对于在城市领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新发展理念创新城镇化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彩玲  李建建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揭示了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城乡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新时代,党中央用"城乡融合"来界定和推动城乡关系的发展,是我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必然选择,既符合历史的逻辑,也符合理论的逻辑。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内涵是把城乡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放在开放的、公平的、公正的发展环境中,让城乡资源要素对流畅通、产业联系紧密、功能互补互促,推动城乡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生态环境向一体化方向和谐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城乡融合发展不是城市的单极发展,而是城乡两极的协同交融发展。因而,城乡融合发展不能只依靠城市的单向带动,而是需要城乡双向共同推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瑶奇  
长期以来的城乡分割加深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了城乡发展。由此,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统筹城乡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设计、市场作用,使资源、资金、技术在城乡之间、在不同产业之间有序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城乡经济持续发展。并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这是本文一再强调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宝兰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城乡发展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城乡失衡发展的必然选择。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是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实现的途径是城乡制度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