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33)
2023(10814)
2022(9075)
2021(8080)
2020(6588)
2019(14954)
2018(14696)
2017(27443)
2016(14711)
2015(16090)
2014(15999)
2013(15594)
2012(14029)
2011(12758)
2010(12948)
2009(12139)
2008(11910)
2007(10648)
2006(9507)
2005(8319)
作者
(41309)
(34952)
(34532)
(32578)
(21987)
(16493)
(15545)
(13304)
(13130)
(12359)
(11796)
(11671)
(11154)
(10752)
(10639)
(10617)
(10235)
(10211)
(9871)
(9835)
(8623)
(8275)
(8177)
(7991)
(7799)
(7690)
(7632)
(7520)
(6875)
(6833)
学科
(61018)
经济(60921)
管理(52620)
(49284)
(42348)
企业(42348)
方法(23535)
数学(20244)
数学方法(20112)
中国(20103)
(19098)
(18204)
业经(16846)
技术(16388)
(16143)
地方(13823)
农业(12861)
技术管理(12294)
(10911)
(10356)
环境(10236)
(10207)
财务(10188)
(10177)
财务管理(10166)
(10009)
银行(9981)
企业财务(9715)
(9559)
(9497)
机构
学院(210922)
大学(210601)
(87561)
经济(85510)
管理(83669)
理学(72711)
理学院(71870)
管理学(70826)
管理学院(70417)
研究(69031)
中国(50768)
(43009)
(42110)
科学(40473)
财经(32951)
(32846)
(32559)
(32349)
中心(31178)
业大(30089)
(29872)
研究所(29536)
(27183)
经济学(27145)
师范(26935)
北京(26256)
(25342)
(25184)
农业(24845)
财经大学(24396)
基金
项目(144843)
科学(117322)
研究(107207)
基金(106978)
(92371)
国家(91544)
科学基金(80559)
社会(72352)
社会科(68670)
社会科学(68657)
基金项目(57920)
(57860)
自然(50460)
自然科(49376)
自然科学(49365)
教育(49311)
自然科学基金(48563)
(47972)
编号(41185)
资助(40400)
(35943)
成果(33095)
(32730)
创新(32606)
重点(32457)
(32197)
(31269)
国家社会(30390)
课题(29575)
教育部(28207)
期刊
(99839)
经济(99839)
研究(63999)
中国(46116)
(33275)
管理(32981)
(31071)
科学(30515)
学报(29981)
大学(24059)
教育(22983)
学学(22810)
农业(20704)
(17790)
金融(17790)
技术(17770)
业经(17061)
财经(16589)
经济研究(15056)
(14386)
问题(14169)
科技(12325)
技术经济(10768)
现代(10365)
(10304)
(10049)
商业(9561)
(9531)
(9304)
(8890)
共检索到313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慧芳  孙津  
在中国,城乡统筹作为整体发展的一个基本机制,一方面反映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义原则,另一方面也是由城市和农村的各自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所规定的必然要求。与此相一致,新型城市形态既是一个发展理念,也是一个具体的建设内容和文明形态,它所表明的就是城市本身在城乡统筹的具体实施中逐步生成的整体形态特征。作为自觉的发展理念和建设实践,新型城市形态至少需要针对几个主要的要素关系进行相应的政策、制度、甚至法律创制。对此,本文指出并说明了以下主要几个方面:①同一辖区内不同行政级别之间的政府职能及行为关系;②本地(或常驻)居民与外来(或流动)农村人员的关系;③不同社会群体与发展取向的关系;④城市内部在形象塑造中的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春林  刘继生  陈才  韩阳  
大城市形态演化是区域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城乡关系的具体体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遵循城乡统筹的思想,集中分析了长春市的城市形态特征,指出圈层扩展、不断外延是其特性,同时分析城市无限向外扩展与周围地域孤立发展的缺陷及其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优化长春市中心城市形态与加强外围地域互动发展的一些举措。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阎星  田昆  高洁  
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是开拓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先决条件。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都市,自2003年以来,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突破口对城乡二元体制进行了系列改革,具体内容:一是实施户籍及配套制度改革,推进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二是实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土地要素自由流动;三是实施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资金要素自由流动。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城市化率的快速提升;形成了相对均衡的城市空间拓展模式;有效遏制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涂妍  王明亮  
统筹城乡发展是为了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产业的特殊属性,使得统筹产业与统筹城乡发展之间具有内在必然联系。通过统筹城乡产业,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载体,以产业纽带从根本上联结城市和乡村,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惠献波  
本文是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背景下,以工业化进程中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作为选题进行研究,试图找出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的障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旨在确立一条沟通城乡、打破农村经济封闭、在全社会范围里配置资源的发展道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艳波  翟印礼  董鸿鹏  
本文是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的背景下,以工业化进程中的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作为选题进行研究,找出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的障碍因素,重点分析了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旨在确立一条沟通城乡、打破农村经济的封闭、在全社会范围里配置资源的发展道路。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义旭东  
对要素价格的静态与动态均衡分析,提出要素价格的动态变化主要由稀缺规律与集聚经济支配,其变化形成要素区域流动的内因。在现实中,要素对流与整合的内生机制表现为价格配置主体与政府调控引导相结合,我们应该根据要素流动的路径来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促进城乡之间统筹、和谐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明  
通过对温州城市形态要素演化过程的分析,理清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历史脉络,从而对温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进行反思。得出结论,实现现代温州城市形态和谐、均衡的前提是城市形态各要素在传承历史文脉、尊重环境前提下的均衡与协调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许鲜苗  
本文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西部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测定得出:西部地区10个省(市、自治区)城乡统筹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内部差距较大。为了确定西部城乡统筹的制约因素,本文计算了城乡统筹与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结果表明:经济技术水平对西部城乡统筹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城镇体系建设,最后是资源禀赋。为此要着重提升西部经济整体实力、完善城镇体系及软硬件建设、加快配套制度改革、促进资源向资本转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璠  
建国以来长期执行的“以农补工、以乡养城”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一系列城乡区别对待的不公平的制度,致使农村长期处在严重被剥夺的境地,使得我国城乡发展严重失衡。本文通过对产生城乡差距原因的分析,得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体制创新,并分析了体制创新的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曹明华  李德燊  
本文通过对直接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二元体制的分析,提出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对户籍、就业、保障、土地、行政管理等制度进行创新,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和城乡融通的就业制度,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并建立起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廉洁高效的城镇管理体制,以彻底解决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姜作培  
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理论分析和实际情况表明 ,制度创新是决定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发展水平和质量的关键所在。根据目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当务之急是必须进行一场制度革命 ,大力推进我国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土地制度、税费制度、金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经济增长在地区间并不平衡,其突出表现为城乡二元化发展态势。鉴于标准新古典经济理论、城市偏向发展战略在解释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非均衡发展等现象时的无力,作者独辟蹊径,以消除人地依附关系为突破口,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次探讨农地金融创新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地依附是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的最大障碍,而农地金融创新是解决人地强依附关系的关键。模型演绎和经验验证都证实了农地金融创新可弱化人地依附关系,并有助于劳动力永久性迁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