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22)
- 2023(12054)
- 2022(10222)
- 2021(9317)
- 2020(7981)
- 2019(18344)
- 2018(18308)
- 2017(34546)
- 2016(19316)
- 2015(22008)
- 2014(22442)
- 2013(22016)
- 2012(20598)
- 2011(18672)
- 2010(18974)
- 2009(17981)
- 2008(18049)
- 2007(16617)
- 2006(14424)
- 2005(13070)
- 学科
- 济(80862)
- 经济(80734)
- 管理(59895)
- 业(54063)
- 企(44233)
- 企业(44233)
- 方法(33711)
- 数学(29415)
- 数学方法(29116)
- 农(25900)
- 财(24777)
- 中国(20930)
- 制(20432)
- 业经(18807)
- 学(18473)
- 农业(16915)
- 地方(15164)
- 体(14565)
- 务(14544)
- 财务(14496)
- 财务管理(14454)
- 企业财务(13684)
- 贸(13542)
- 贸易(13538)
- 银(13531)
- 银行(13495)
- 易(13144)
- 行(12873)
- 融(12802)
- 金融(12794)
- 机构
- 大学(282368)
- 学院(281850)
- 济(113200)
- 经济(110540)
- 管理(105419)
- 研究(95451)
- 理学(89736)
- 理学院(88709)
- 管理学(87095)
- 管理学院(86587)
- 中国(73672)
- 京(60185)
- 科学(58831)
- 财(56632)
- 农(52293)
- 所(49307)
- 江(45011)
- 中心(44780)
- 研究所(44380)
- 业大(43911)
- 财经(43792)
- 农业(40996)
- 经(39448)
- 北京(37513)
- 范(36405)
- 师范(35997)
- 经济学(35091)
- 州(34767)
- 院(34497)
- 财经大学(32079)
- 基金
- 项目(184067)
- 科学(143545)
- 研究(134431)
- 基金(132324)
- 家(115703)
- 国家(114712)
- 科学基金(96873)
- 社会(84768)
- 社会科(80132)
- 社会科学(80106)
- 省(72770)
- 基金项目(70050)
- 教育(62220)
- 自然(61666)
- 划(61167)
- 自然科(60166)
- 自然科学(60145)
- 自然科学基金(59081)
- 编号(55499)
- 资助(53659)
- 成果(46322)
- 重点(41788)
- 部(41172)
- 发(39210)
- 课题(39114)
- 创(37764)
- 制(37422)
- 创新(35413)
- 科研(35220)
- 国家社会(34975)
- 期刊
- 济(129727)
- 经济(129727)
- 研究(81571)
- 中国(62119)
- 农(49568)
- 财(47422)
- 学报(47067)
- 科学(42630)
- 管理(37407)
- 大学(35492)
- 学学(33592)
- 农业(32856)
- 教育(30148)
- 融(26211)
- 金融(26211)
- 技术(24375)
- 财经(22340)
- 业经(22069)
- 经济研究(19625)
- 经(19129)
- 问题(17356)
- 业(16527)
- 版(15547)
- 技术经济(13716)
- 理论(13282)
- 统计(13083)
- 贸(13012)
- 财会(12835)
- 科技(12528)
- 商业(12186)
共检索到426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永生
城市郊区土地利用制度的变迁,是政府主导、开发商极力推动、农民积极参与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合。本文以四川成都龙华村和大兰村土地创新模式为例进行分析,揭示土地制度创新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
城郊 土地制度 变迁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曲福田 田光明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不清和产权制度的激励约束等功能的缺失,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低效、农民权益受损问题较为严重。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着力点,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城乡统筹要求改变城乡二元基础制度,从制度上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让城乡要素以价格信号进行流动,同时农民权益能够得到保护并分享工业化、城市化要素价值增值收益。土地资源是农村的重要资源,如何通过土地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的激励约束以及资源配置的功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保护农民权益,成为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尝试从城乡统筹角度出发提出集体土...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土地产权 物权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启宇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地流转利益主体主要有乡镇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地转出方和农地转入方。各利益主体基于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逐,进行交织复杂的利益博弈,作出各自的决策。本文对农地流转各利益主体进行了博弈分析。结果表明,要促进农地流转,必须处理好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关系:农户转出农地获得的总报酬不低于自己经营农地;转入方转入农地获得的报酬不低于社会平均利润;降低交易成本,能增加农地转出方和转入方的报酬。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利益主体 博弈 城乡统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干千 胡宏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丽艳 杨楠 王振坡
统筹城乡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着力点。本文基于要素流动视角,构建土地产权制度、户籍制度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分析框架,厘清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转化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土地资源配置与劳动力转移两方面反思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误区,剖析土地产权制度与户籍制度对城乡要素平等、自由流动的阻碍。最后以"人""地"为中心环节,土地产权与户籍联动改革为突破点,从推进农地市场化改革、供地主体多元化、户籍与社会福利脱钩等方面构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框架,实现城乡要素由"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丽艳 杨楠 王振坡
统筹城乡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着力点。本文基于要素流动视角,构建土地产权制度、户籍制度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分析框架,厘清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转化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土地资源配置与劳动力转移两方面反思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误区,剖析土地产权制度与户籍制度对城乡要素平等、自由流动的阻碍。最后以"人""地"为中心环节,土地产权与户籍联动改革为突破点,从推进农地市场化改革、供地主体多元化、户籍与社会福利脱钩等方面构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框架,实现城乡要素由"单向流动"向"双向流动"转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荣
研究目的:理解百年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治理经验。研究方法:从价值、利益和产权的互动机制视角建立了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分析主线,对制度逻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中国土地产权围绕党和国家不同时期的价值目标,以保护维护人民利益为原则,先后形成了5个版本的产权治理结构。治理结构的迭代,既是对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反馈,更是对实践中土地产权制度实施的秩序和效能的保障。研究结论:土地产权制度体现了"价值决定利益,利益需要产权"的逻辑主线。百年土地产权制度主要围绕中央和地方、城市和农村两个关系进行了制度建设,保障了公有制的严肃性又不失其治理效率。当前和未来的土地产权制度还需进一步协调当代和后代的关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制度基础。
关键词:
土地产权 百年 治理结构 制度史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洁 阎星 李霞
土地制度方面的城乡差异已成为现阶段制约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障碍,而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更是其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本文在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已成为现阶段深化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的基础上,以成都市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实践为例,对地方层面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局限进行了分析,提出由国家和地方共同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任平 周介铭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土地统筹是重中之重的问题,尤其是目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严重制约城乡协调发展,对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提出"三前提、一原则、一目的"改革思路,将有助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促进城乡协调、和谐发展。
关键词:
统筹城乡 土地产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薛曜祖 张平
以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制度性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当前我国以农民为主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发生及重要作用。通过借助博弈论模型,构建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对诱致性制度变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诱致性制度变迁成功的两个因素:一方面是地方政府执行政策时的初始收益和规避中央推行变迁成本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农民接受制度变迁的收益与拒绝成本之间的关系。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成功实现与制度环境相关,制度环境会推动出现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临界点。从本质上说,城乡统筹的制度安排可以通过诱致性制度变迁来逐步改变政府的决策行为,最终使其转化成强制性制度变迁而得到实现。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飞 万志芳
首先对国有林产权制度变迁成本结构进行界定,明确国有林产权制度变迁的5种成本;然后对国有林产权制度变迁收益进行分析,提出能够在国有林产权制度变迁中带来的3种收益;接着对国有林产权制度变迁的进程进行研究,判断目前所处的阶段,并得出当前国有林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特点;最后提出相应的变迁对策。
关键词:
国有林 产权制度 变迁 成本收益 进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杜业明
本文论证了中国农村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不均衡性,给出了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几种目标制度安排,并强调政府在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中需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交易费用 产权制度变迁 土地承包权股份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士俊
"三权分置"起因于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引致的农民群众自发进行的土地流转,体现出鲜明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特点。而党和政府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实行"三权分置"改革,既为土地流转清除了障碍,又对其施加了规范和约束,表现出明显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特征。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诱致性与强制性演进逻辑,启示在"三农"工作中,要重视利用诱致性和强制性两种方式,加强有效率制度供给,提高农业经济绩效。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制度变迁 诱致性 强制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荣材
制度变迁及模式选择是在一定的路径约束下展开的。在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及其模式选择的路径约束就是现行的包括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和制度保障制度二元经济制度安排及其制度本身的内在的路径依赖。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路径约束,提出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模式选择。这就是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确立农民作为土地产权主体的地位,赋予农民有效的土地产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璨 吕金芝 王礼权 林海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