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92)
- 2023(11545)
- 2022(9000)
- 2021(8085)
- 2020(6646)
- 2019(14661)
- 2018(14643)
- 2017(28359)
- 2016(15379)
- 2015(17076)
- 2014(17070)
- 2013(16933)
- 2012(15273)
- 2011(13265)
- 2010(13763)
- 2009(13249)
- 2008(13349)
- 2007(12390)
- 2006(11274)
- 2005(10364)
- 学科
- 业(81342)
- 济(73752)
- 经济(73649)
- 企(64315)
- 企业(64315)
- 管理(53496)
- 农(48531)
- 农业(32657)
- 业经(31073)
- 方法(27645)
- 财(23968)
- 中国(20259)
- 数学(20121)
- 数学方法(20049)
- 制(16936)
- 务(16805)
- 财务(16786)
- 财务管理(16773)
- 企业财务(15859)
- 技术(15523)
- 地方(14973)
- 策(14899)
- 体(13072)
- 发(12856)
- 农业经济(12486)
- 划(12288)
- 理论(12284)
- 和(11700)
- 贸(11499)
- 贸易(11491)
- 机构
- 学院(227256)
- 大学(218231)
- 济(101751)
- 经济(99888)
- 管理(91632)
- 理学(78571)
- 理学院(77924)
- 管理学(76946)
- 管理学院(76557)
- 研究(72788)
- 中国(58124)
- 农(52767)
- 财(45416)
- 京(44699)
- 科学(40284)
- 农业(39696)
- 江(37237)
- 业大(36620)
- 所(35515)
- 财经(35480)
- 中心(33635)
- 经(32163)
- 研究所(31583)
- 经济学(30461)
- 州(28508)
- 经济管理(27773)
- 经济学院(27698)
- 北京(27154)
- 范(26525)
- 师范(26319)
- 基金
- 项目(144441)
- 科学(115977)
- 研究(111378)
- 基金(105496)
- 家(89600)
- 国家(88566)
- 科学基金(78039)
- 社会(74803)
- 社会科(70491)
- 社会科学(70475)
- 省(59606)
- 基金项目(56138)
- 教育(49319)
- 自然(46851)
- 编号(46313)
- 划(46307)
- 自然科(45804)
- 自然科学(45793)
- 自然科学基金(45049)
- 资助(40643)
- 成果(35695)
- 业(35571)
- 发(33638)
- 创(33063)
- 部(32165)
- 重点(31697)
- 国家社会(31131)
- 课题(30974)
- 农(30945)
- 制(30339)
- 期刊
- 济(127701)
- 经济(127701)
- 研究(68062)
- 农(58463)
- 中国(49064)
- 农业(39520)
- 财(37666)
- 管理(35483)
- 科学(31606)
- 学报(30590)
- 业经(28638)
- 大学(25389)
- 学学(24467)
- 融(23582)
- 金融(23582)
- 教育(21501)
- 技术(21149)
- 业(19958)
- 经济研究(18000)
- 财经(17883)
- 问题(17237)
- 经(15530)
- 农业经济(14921)
- 农村(14707)
- 村(14707)
- 技术经济(13853)
- 世界(13711)
- 版(12639)
- 经济问题(12052)
- 商业(11961)
共检索到349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丁谦 曾庆均
在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决定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即农业比较利益的提升和农业技术的进步。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启示意义,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通过推进农业内生增长得以实现,并依靠相应的政策措施得到保障。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农业现代化 内生增长 技术研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丁谦 孟卫东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政策选择应该致力于推动农业的内生增长。促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农村财政政策选择主要包括:一是扭转当前对农业的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特别是通过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的转移支付力度,持续引导农村集体和农户个人对农业基础设施、教育等公共产品的投入,为技术内生的农业增长提供支撑环境;二是要将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作为重要的公共产品加以供给,政府承担主要责任;三是加强国家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持,促使农村人口摆脱对土地的过度依赖,通过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引导农业的适度规模生产,为推动基于分工与专业化深化的农业内生增长创造可能空间。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内生增长 技术研发 转移支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柯福艳
建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的长效机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与城镇化"三化"同步推进的基石,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与制度等障碍性因素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本文认为要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在深入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应与农业发展在农业劳动力减量提质、农业土地转用增值、农业基础建设、农产品生产、三次产业合作等方面建立起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政府要围绕这些长效机制的构建,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撑与公共服务。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互促共进 长效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苏月霞
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态势迅猛,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苏州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先行者,已取得良好的成效,农业现代化程度对苏州经济增长的影响愈显重要。文章运用SPSS软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农业现代化中的四化,即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化学化对苏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最终得出结论:机械化和电气化对苏州经济增长影响更为显著,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发挥农业现代化对苏州经济增长的作用,促进苏州地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庆然
文章选取中部地区1978~2010年的样本数据,在构建VAR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对中部地区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祖梅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民增收问题是政府面临的重大且现实的问题,中部六省"三农"问题尤为突出。大量理论和实证数据表明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会对农民增收产生刺激作用。文章利用中部六省1990—2013年的样本数据,借助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农民增收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函数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技术对实证结果进行检验分析。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农业现代化 城镇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程莉 刘志文
推进农业现代化,既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主渠道,又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路径。本文从农业现代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内在逻辑出发,然后基于1978-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了农业现代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为特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性,而且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与财政支农比重的提高也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贾云赟
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各自的功能,本文应运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脉冲函数对中国1984~2010年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动态研究表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影响效果差异明显;在不同滞后期存在单项关系,不具有因果关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鹰
本文在阐明农业现代化核心要义的基础上,试图分析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面临的约束和中国农业领域的重要阶段性变化,并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推进策略。研究表明,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面临着两方面的约束:一是微观主体方面农户属于典型的东亚小农类型;二是资源禀赋方面"人多地少水更少"。不过,中国农业领域出现了产业结构性变革发生、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非农产业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比值明显缩小等重要阶段性变化,这些从积极方面昭示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可能前景。要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应重视统筹安排好国内农业的供给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积极稳妥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优化农业技术体系,完善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
关键词:
小农户 农业现代化 阶段性变化 推进策略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姜会明 王振华 闫爽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三化"统筹的基础。基于因子分析法对吉林省的农业现代化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吉林省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但与发展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应用统计回归得出财政支农比重和农业贷款比重是影响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公共投资的大小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国斌 张东爽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三化"同步发展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本保障。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拥有丰富的天然禀赋、发展迅速的县域经济、突出农业优势的"工业反哺农业"、稳定的农业核心地位和农业科技投入等优势,但同时又面临着工业化结构失衡、城镇化制度缺失、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转化与推广能力不足等劣势。因此,吉林省在坚持同步性、创新性、特色化、低碳化四大原则的前提下,提出通过"三化"统筹发展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建设。
关键词:
“三化” 统筹发展 农业现代化 吉林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文化 钱友山 王超铁 袁士畴
本文论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应优先考虑土地产出率,同时具有高产出、高效益,高效率,持续、稳定及协调,资源节约,农村经济结构多元,模式种类丰富等特点。并提出:①产出与投入均具有三维结构和品种的三元结构,及其高产出、高投入的含义。②农业综合发展反馈环是农业持续发展的机制,它由六个子环组成,现代化生产要素是其枢纽。③“接口工程”的概念,它既是系统的组成又是系统的调节器。最后,对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凌启鸿 张晓铃
1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为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农业必须相应地加快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杜晓君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在当今开放的世界格局中,很难想象,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能够关起门来独善其身,农业的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晰。在国内农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过程中,对外开放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可为农业的对外开放注入活力,并在农业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中获得更多更高的比较利益。
关键词:
对外开放,农业现代化,市场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