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41)
2023(15083)
2022(12966)
2021(12203)
2020(9992)
2019(22747)
2018(22811)
2017(43163)
2016(23700)
2015(26327)
2014(26152)
2013(25286)
2012(23063)
2011(20825)
2010(20913)
2009(19412)
2008(18306)
2007(16162)
2006(14152)
2005(11891)
作者
(67502)
(55960)
(55624)
(53054)
(35277)
(26781)
(25207)
(21947)
(21289)
(19855)
(19084)
(18765)
(17605)
(17590)
(17247)
(17203)
(16778)
(16536)
(15989)
(15763)
(14000)
(13826)
(13526)
(12793)
(12592)
(12475)
(12361)
(12216)
(11313)
(11167)
学科
(88678)
经济(88568)
管理(64878)
(63103)
(49997)
企业(49997)
方法(38424)
(34328)
数学(32985)
数学方法(32544)
中国(24750)
(23878)
业经(22895)
农业(22393)
(21116)
(19787)
地方(19590)
理论(15746)
(14702)
贸易(14694)
(14628)
(14235)
(14194)
(14139)
财务(14108)
银行(14084)
财务管理(14080)
(14046)
环境(13736)
(13438)
机构
学院(326752)
大学(324755)
管理(127725)
(122763)
经济(119792)
理学(110947)
理学院(109692)
研究(109127)
管理学(107632)
管理学院(107066)
中国(79686)
科学(69948)
(68755)
(59028)
(56532)
(54459)
业大(51573)
研究所(49881)
中心(49551)
(47973)
农业(45326)
财经(45152)
(44922)
师范(44451)
北京(42802)
(41017)
(40047)
(39015)
技术(36187)
经济学(35805)
基金
项目(228884)
科学(178816)
研究(168573)
基金(163690)
(143031)
国家(141755)
科学基金(121088)
社会(104547)
社会科(98586)
社会科学(98560)
(91280)
基金项目(86978)
自然(78502)
教育(77490)
自然科(76651)
自然科学(76630)
(76192)
自然科学基金(75234)
编号(70485)
资助(66567)
成果(57675)
重点(51148)
(49321)
(48963)
课题(48748)
(47270)
创新(44027)
科研(43531)
项目编号(42787)
国家社会(42104)
期刊
(139278)
经济(139278)
研究(93433)
中国(63065)
(58212)
学报(55420)
科学(49831)
管理(45040)
(41981)
大学(41779)
教育(39997)
学学(39450)
农业(39208)
技术(27783)
(26743)
金融(26743)
业经(26310)
经济研究(21342)
财经(20946)
问题(17920)
(17841)
(17601)
图书(17370)
(17328)
科技(16233)
理论(15083)
业大(15047)
现代(14333)
技术经济(14319)
商业(14247)
共检索到471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姬超  
乡村治理事关我国基层社会稳定和发展大局。随着我国城乡结构的演变,新的农村主体类型不断出现,农村和城镇、村民和干部、村民与村民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日益突出,现有的乡村治理体系越来越难以满足各类主体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中国城乡结构演变之所以能够对乡村治理体系产生重大冲击,其主要原因在于:(1)中老年人构成了当前乡村治理的主要力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2)乡村治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不一致,导致治理主体在事实上的缺位;(3)村民与村干部的地位、信息不对等,村民自治异化为村干部自治的风险进一步增加;(4)农村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乡村治理和农村发展的紧张关系由此产生。矫正和修复我国乡村治理体系,既要从根本上调整非均衡的城乡发展结构,也要充分重视基层政治行为背后的经济和社会等多维度动因,实现农村发展主体和治理主体的一体化。通过制度调适,将农村利益相关的各个主体纳入治理体系,提高地方干部的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强化农村的发展动力,从而激发乡村治理过程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建国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的重要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乡村治理体系的持续优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仍存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弱化等多方面问题。只有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积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晓彤  赵冲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补齐"三农"短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同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优化乡村治理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稳定、有效的制度供给,积极构建有助于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人才体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健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而乡村生态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短板,基于此,有必要深化乡村生态治理的相关研究。构建现代化乡村生态治理新体系不仅是基于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乡村生态振兴等现实逻辑,其实践也有深厚的理论基石,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生态治理理论、西方乡村生态治理理论中优秀成分的承继与发展,但是其在实践中也会遇到相关政策体系设计滞后等困境。基于此,必须实施靶向精准的路径,破解这些问题:一是构建现代化乡村生态治理政策支撑新体系;二是构建现代化乡村生态治理共识凝聚体系;三是构建现代化乡村组织振兴新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建刚  赵志强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要部署,是打造新型城乡关系、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应有的题中之义。以城乡融合发展赋能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聚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价值追求,遵循“乡村产业兴旺”的目标导向,回应“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因此,要以城乡空间融合、要素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和公共服务融合为抓手,以乡村产业振兴政策的协作优化机制、乡村产业振兴资本的多方投入机制、乡村产业振兴人才的入乡激励机制、乡村产业振兴技术的开放共享机制、乡村产业发展风险的协同防范机制为保障,以“五融合五保障”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推动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瑜   汤同  
作为教育扶贫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治理举措,辍学治理一直是我国推进教育权利公平与教育资源均衡的重要议题。从政策历时性演进来看,我国乡村地区辍学治理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阶段性特征,经历了保障贫困家庭儿童入学机会的普惠性治理阶段和提升弱势儿童群体教育质量的专项式治理阶段、增强文化弱势学生学习信心的内生型治理阶段,并具有以县域政府治理为主导、以目标责任绑定为核心、以统一量化标准为依据等制度特质。针对因情感、心理等内生因素导致的隐性辍学问题,乡村地区辍学治理现代化建设应加大协同互通的统筹治理,深化智志双扶的长效治理,探索乡村教育的在地化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华  王松磊  
我国城乡一体化给乡村社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公司下乡给乡村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难题。本文对公司下乡给乡村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公司下乡后的村一级自治组织即村委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现象。为了获得强有力的主体支撑、实现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必须从农民以及各种形式的农民自组织中借力,通过村委会与农民自组织的有机对接来承接"地气",实现村民自治力量的内在强化,由此走向真正的农村基层自治和乡村民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云帆  谢朝阳  
农村社会创新治理研究需要理解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新内生程序,追溯农村地区社会治理的共同点和地方差异。本研究基于现代农村社会治理的结构性变化、供需关系变化和可行性,指出现代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存在——失序现实与治理困境、内生性秩序和行政嵌入性秩序之间矛盾、现代治理手段和传统治理资源的不平衡等问题。为此,要采取自下而上的农村自主治理的创新实践、自上而下的国家动员治理的示范实践和横向联动的协同复合治理的多维实践,来构建现代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体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唐燕  赵文宁  顾朝林  
文章梳理了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的发展历程,认为现行"乡政村治"模式面临着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弱化、其他新型农村治理主体涌现的新形势,并从推进实用型乡村规划出发,开展乡村治理体系与公共物品供给和乡村规划改革研究。文章将乡村治理领域划分为公、共、私三大范畴,重点讨论如何借助新兴"乡村组织"实现基于"共"的公共物品供给,以及据此改变乡村规划中公共服务中心配置的具体策略和途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耿国阶  王亚群  
在中国特有的制度安排下,城乡关系是影响和理解70年乡村治理演变逻辑的重要维度。70年来,城乡关系先后经历了城乡分离、城乡失衡、城乡融合发展三个历史性阶段,"以农补工"的工业化优先政策、有限市场化与城乡非均衡发展政策、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先后成为主导城乡关系基本格局的战略性安排。具体到乡村治理演变上:"以农补工"的工业化优先政策使乡村以人民公社为组织载体的集体化治理成为"城乡分治"的逻辑延伸,党、政、社、经高度合一的整体性控制和动员成为该阶段乡村治理的支配性逻辑;1978年后,因应有限市场化与城乡非均衡发展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政村治"体制逐渐建立,党政社经相对分离,但计生、粮款征收、维稳等刚性任务压力较大,压力型体制和乡村治理的行政化逻辑成为主导逻辑;2006年以来,伴随农业税取消、大规模"以工补农",以及城乡融合发展政策的逐渐成型,传统任务压力大幅减轻,压力型体制向"三治合一"体系的转变,行政化逻辑向公共服务逻辑的转变,成为乡村治理演变的必然趋势。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景福  黄江  
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构建高品质现代化的乡村产业体系应努力遵循生态化机制、市场化机制和产业结构优化机制,形成持续增强乡村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发展力的新格局。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基本路径包括推进龙头企业“上山下乡”的产业链一体化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与大公司及现代产业融合衔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塑造特色产业的文化品牌,提升区域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发挥民族地区绿水青山、特色文化的资源优势,构建乡村“一二三产业综合体”,依托景区“增长极”拓展“文化+生态”的深度乡村旅游,依托特色资源推进特色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采取多种途径对“三农”“三牧”进行以素质能力、专业技术提升为目标的“技术赋能”等。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四灿  张云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完成,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离不开有效的基层治理,只有坚持建立健全乡村基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才能以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测度和评价乡村治理的绩效成为重要理论问题。依托中央有关乡村振兴的若干重要文件精神,从定量角度出发,引入管理学中“绩效”的概念,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以及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构建乡村治理的定量绩效评价体系,为乡村治理的科学评估提供支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理财  解胜利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新指针和整体性治理的新方略,而乡村文化振兴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在文化治理视角下阐述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振兴的多重价值目标耦合,发现乡村文化产业振兴与产业兴旺目标耦合、乡村伦理文化复兴与乡风文明目标耦合、乡村自治文化重建与治理有效目标耦合、乡村农耕文化复兴与生态文明目标耦合。进而提出,应通过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乡村农耕文化传承体系,建构乡村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创新乡村现代文化治理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文化推力和精神动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艳妮  
乡村治理是包括政府组织和乡村社会以及其他主体在内的一种多元主体围绕公共权力与资源有效配置展开的活动。多元主体凭借什么样的治理资源参与乡村治理,这些治理资源是否配置合理、有效利用,直接关系到其治理能力的强弱和治理效果的好坏。文章在梳理了乡村治理主体可资使用的各种治理资源的基础上,分析了凭借各种资源参与乡村治理的多元主体行为关系及治理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治理资源优化配置、多元主体互动合作的有效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苏婷婷  李欢  马嘉  张云路  李雄  
公园城市是新时代我国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新理念和理想城市建构的新模式,这对公园绿地的分类分级与体系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与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园体系是探索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核心支撑。从公园城市发展战略高度的时代背景出发,首先阐明公园城市与公园体系的关系,分析总结我国现有公园体系及分类的不足。通过深度剖析国外公园体系发展演变与建设进程的经验,并重点结合我国优秀城市的实践,系统阐述了公园城市理念下公园体系构建的核心思路与优化路径,以期为公园城市高质量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