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65)
2023(5180)
2022(4068)
2021(3822)
2020(3073)
2019(7061)
2018(6880)
2017(11965)
2016(6891)
2015(8019)
2014(8233)
2013(8152)
2012(7235)
2011(6534)
2010(6745)
2009(6223)
2008(6525)
2007(6293)
2006(5864)
2005(5021)
作者
(19294)
(16053)
(15948)
(15167)
(10294)
(7461)
(7392)
(6204)
(6153)
(5970)
(5526)
(5511)
(5176)
(5127)
(5014)
(4975)
(4842)
(4790)
(4639)
(4547)
(4011)
(3981)
(3877)
(3817)
(3663)
(3630)
(3570)
(3556)
(3402)
(3290)
学科
管理(28594)
(23487)
经济(23464)
(21275)
(18660)
企业(18660)
(12093)
(11688)
中国(10268)
业经(9095)
地方(8622)
农业(8516)
(8222)
(7045)
(6955)
财务(6921)
财务管理(6902)
企业财务(6532)
方法(6502)
(6104)
制度(6102)
发展(6033)
(6027)
(5938)
(5472)
农业经济(5089)
理论(4859)
(4731)
银行(4727)
(4612)
机构
学院(88292)
大学(86389)
管理(35489)
(30104)
研究(29989)
经济(28670)
理学(27047)
理学院(26677)
中国(26522)
管理学(26329)
管理学院(26102)
(20633)
(18872)
(17455)
科学(17364)
中心(15513)
(14665)
(14501)
(14117)
(13849)
北京(13276)
研究所(12610)
(12501)
师范(12391)
财经(12221)
(11608)
业大(11562)
技术(11231)
(10960)
农业(10542)
基金
项目(51535)
研究(41485)
科学(39193)
基金(34147)
(29088)
国家(28733)
科学基金(24464)
社会(24360)
社会科(22712)
社会科学(22706)
(21602)
教育(19109)
编号(18379)
基金项目(18045)
(17660)
成果(15840)
自然(14667)
自然科(14232)
自然科学(14227)
课题(14047)
自然科学基金(13954)
资助(13547)
(11829)
重点(11407)
(11391)
(10636)
项目编号(10532)
规划(10351)
(10345)
(9960)
期刊
(48898)
经济(48898)
中国(33069)
研究(29500)
(18072)
管理(16793)
(15768)
教育(15566)
科学(11822)
学报(11444)
农业(10698)
技术(10154)
(9891)
金融(9891)
大学(9538)
业经(8490)
学学(8308)
图书(7935)
会计(6828)
(6631)
(6324)
书馆(6160)
图书馆(6160)
财经(5951)
(5701)
财会(5629)
(5583)
卫生(5583)
经济研究(5383)
职业(5375)
共检索到164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冷宏志  岳晓武  宫玉泉  王薇  
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因其边际效应,成为土地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城市建设快速扩张的重点地区。规范城市土地市场,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必须从治理城乡结合部开始。   本期刊登的这篇调查报告,向我们揭示了城乡结合部复杂的用地现状,分析了城乡结合部土地市场混乱的原因,对各地治理城乡结合部的办法进行比较,进而提出,规范城乡结合部土地市场,实现城乡结合部现有建设用地的易主、易位、易用,解决城市建设用地需求。这对开启我们工作新思路很有帮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强  李小波  刘剑锋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与规划建设协同的政策导向可为城乡结合部健康发展提供规划建设模式基础与土地利用机制设计的路径选择。通过城乡结合部发展阶段的研判、规划建设模式现实问题的解析与评价,提出了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的土地收储、村企合作、自主改造与全征全转4种优化模式框架及其相应的土地利用与规划建设协同的政策导向。已有的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多是基于集体土地利用机制优化设计发展而成,且在不同实施层面的实施难易度、农民满意度、社会认可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土地利用政策导向设计是保障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实施的有效推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任荣荣  张红  
利用文献综述法,基于已有的研究,给出城乡结合部的界定原则,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尝试建立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城乡结合部的界定方法;指出在对城乡结合部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模式等问题进行研究时,应从统一的视角对城乡结合部的范围进行划定,从而使研究结果具有横向可比性,为城市的理性发展提供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岭  骆云中  谢德体  金晓霞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积迅速膨胀,从而占用了大量的城乡结合部的土地。按照目前我国有660多个城市,以60%的城市化水平,城市的面积可能会继续扩张为现有水平的两倍,在此过程中,又将会有大量的耕地被侵蚀。因此,本文认为,严控城市无止境的蔓延,保护城乡结合部土地已刻不容缓。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华飞  洪旗  冯健  
城乡结合部是城乡用地争夺的焦点区域和城市扩张的前沿阵地,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促进其土地的集约利用对保障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至关重要。但由于城乡结合部土地权属复杂、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开发建设活动频繁,城乡结合部成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难点。通过分析传统的基于土地利用现状的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在城乡结合部应用的弊端,提出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重点在于考虑规划目标的土地利用潜力挖掘,进而构建"规土融合"的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结合城市规划边界、规划管理单元和规划地块确定评价范围和评价单元,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提出包括人口、经济和生态承载力在内的评价体系。通过"规土融合"思想在城乡结...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崔黎明  孙晨钟  彭志强  
城乡结合部农村信用社身处差异明显的城、乡两个市场,发展很快,但存在管理力量薄弱、农村资金逆流、市场定位不准等弊端。城乡机构划开管理,实行城乡分治、细化市场、差别考核、城乡互补应是其业务发展的现实选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宝富  
以北京市为例,较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城乡结合部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疏堵结合的违法建设防治机制、正确区别"拆迁"与"治理"问题、强化流动人口调控、管理与服务,加大政府投入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董德坤  朱道林  
本文以唐山市城乡结合部为例 ,从农民收入非农化对农民从事农业劳动的影响、农村集体组织从不同用途土地获得收益的对比、政府征地与土地出让收益比较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了不同主体在农地转用中的行为及农地转用对城乡结合部农村发展的影响 ,指出经济驱动力是农地转用的直接原因 ,而集体土地产权不明晰则是导致农地过量转用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建秋  谢宝富  
以公共物品理论为视角,分析我国城乡结合部地区公共物品供给的特殊性;以北京市为例,在分析城乡结合部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城乡结合部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杨  
“城乡结合部”你的界度在哪里?本刊记者刘杨像一只飞来飘去的彩蝶,“城乡结合部”这一地理术语现今已频繁地出现在国人的面前。它时而跃然于官方文件、新闻报道里,时而留连于城市规划人员和土地管理工作者的言谈中。就是一般的老百姓闲侃起来,它的影子也偶有闪动。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荣荣  张红  
本文利用北京市1998年-2004年的土地出让数据,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城乡结合部的地价水平及其变动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目前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地价的总体水平偏低,城乡结合部的功能定位尚需结合城市发展规划进行适度引导。研究结论可以为政府有针对性地进行城乡结合部土地市场的调控提供参考和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荣钦  刘英  焦士兴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和乡村的联结区域,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过渡和缓冲作用,本文用生态学中边缘效应、生态位、群落演替等理论和方法对城乡结合部在城乡之间的功能和地位、扩展和演化规律、产业发展方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等进行了剖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杰  秦明周  郑纯辉  
城乡结合部是位于中心城市区与外围典型农业区之间 ,具有城市与乡村双重特征的过渡带。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边界范围内维持作物生产能力 ,保持环境质量及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以开封市为例 ,在实地采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一定的参数 ,修改内梅罗公式 ,对其城乡结合部土壤的整体质量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质量进行评价 ,与 1982年土壤普查结果作对比 ,探讨土壤质量的动态变化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了引起土壤质量变化的原因 ,提出维持和提高开封市城乡结合部土壤质量的措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玉  冯健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大量农田被征用开发,农业及其支撑部门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农业从业人员的生产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受到显著影响。论文在梳理农业区位与功能演变、城市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城乡结合部地域功能,以及新型城镇化等相关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城乡结合部农业地域功能体系。认为城乡结合部农业具有:优化城乡生态、加强城乡联系、提升城乡发展和协调城乡关系等多方面功能,尤其在构筑生态缓冲带保护城乡生态环境、降低城市边缘区发展压力,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与休闲、娱乐消费需求,促进新增城镇化人口就业安置,以及加强城乡间产业互动与要素交流,缓解城乡矛盾冲突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城乡结合部农业地域功能的最终实现,需要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对城乡结合部农业地域功能实现程度的初步分析表明,我国城乡结合部农业地域功能整体上未被充分认识与得到应有的发挥,此方面理论与现实研究均需要进一步加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