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50)
- 2023(14252)
- 2022(12333)
- 2021(11275)
- 2020(9296)
- 2019(21129)
- 2018(20789)
- 2017(39749)
- 2016(21142)
- 2015(23794)
- 2014(23589)
- 2013(23598)
- 2012(21768)
- 2011(19853)
- 2010(19911)
- 2009(18094)
- 2008(17162)
- 2007(14936)
- 2006(13258)
- 2005(11530)
- 学科
- 济(107271)
- 经济(107166)
- 管理(60081)
- 业(55173)
- 企(44814)
- 企业(44814)
- 方法(42443)
- 数学(37120)
- 数学方法(36780)
- 农(26494)
- 地方(24832)
- 中国(24135)
- 学(22719)
- 业经(22516)
- 财(21659)
- 农业(18400)
- 环境(15132)
- 制(15067)
- 地方经济(14805)
- 和(14541)
- 贸(14338)
- 贸易(14328)
- 理论(14117)
- 易(13740)
- 技术(12659)
- 融(12613)
- 金融(12611)
- 发(12591)
- 银(12433)
- 银行(12394)
- 机构
- 大学(312584)
- 学院(310677)
- 济(132078)
- 经济(129348)
- 管理(123950)
- 理学(108203)
- 研究(107166)
- 理学院(106957)
- 管理学(105161)
- 管理学院(104611)
- 中国(77409)
- 科学(66356)
- 京(65580)
- 财(57223)
- 所(53326)
- 研究所(48924)
- 农(48129)
- 中心(47380)
- 财经(46648)
- 业大(45689)
- 江(44010)
- 经(42450)
- 范(41490)
- 北京(41179)
- 师范(41153)
- 经济学(40745)
- 院(39080)
- 农业(37193)
- 经济学院(36501)
- 州(35432)
- 基金
- 项目(217170)
- 科学(172192)
- 基金(159933)
- 研究(157180)
- 家(139553)
- 国家(138429)
- 科学基金(119555)
- 社会(101528)
- 社会科(96262)
- 社会科学(96238)
- 基金项目(86005)
- 省(83396)
- 自然(77685)
- 自然科(75887)
- 自然科学(75874)
- 自然科学基金(74501)
- 教育(70580)
- 划(70241)
- 资助(64691)
- 编号(62827)
- 成果(49693)
- 重点(48446)
- 部(47706)
- 发(46692)
- 创(44450)
- 课题(42707)
- 国家社会(42248)
- 创新(41411)
- 科研(41342)
- 教育部(41056)
- 期刊
- 济(148097)
- 经济(148097)
- 研究(94207)
- 中国(53921)
- 学报(48864)
- 科学(46662)
- 管理(44669)
- 农(44383)
- 财(40841)
- 大学(37038)
- 学学(35198)
- 农业(30949)
- 教育(28877)
- 技术(25845)
- 经济研究(24515)
- 融(23360)
- 金融(23360)
- 财经(23061)
- 业经(22984)
- 经(19734)
- 问题(18938)
- 技术经济(16385)
- 图书(15007)
- 理论(14995)
- 资源(14724)
- 业(14684)
- 科技(14662)
- 现代(14247)
- 商业(14007)
- 版(13677)
共检索到4482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玉 冯健
随着城市不断向外蔓延,城乡结合部已成为城市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城乡结合部在空间形成与演化方面表现出与传统城市,尤其中心城区较为显著的差异性。传统的城市空间研究视角与结论难以准确地解释中国城乡结合部空间的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发现,基于居民经济社会特性的生产消费能力、社会网络结构与行为选择特征等对城乡结合部空间产生重要的影响,而这些空间效应一旦形成,又会反过来影响居民的经济行为选择,致使城乡结合部陷入不良发展的泥沼。鉴于此,城乡结合部的治理、改造应充分考虑居民经济行为特征与生产生活需求,并合理确定区域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在促进城乡结合部空间优化的同时,实现城市和谐与品质提升。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居民 经济行为特征 空间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任荣荣 张红
利用文献综述法,基于已有的研究,给出城乡结合部的界定原则,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尝试建立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城乡结合部的界定方法;指出在对城乡结合部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模式等问题进行研究时,应从统一的视角对城乡结合部的范围进行划定,从而使研究结果具有横向可比性,为城市的理性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界定 定性 定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浩 雷国平 张红梅 苗智博
研究目的:在沈阳市2005和2015年两期TM/OLI数据支持下,提出并验证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关联理论假设和界定城乡结合部边界的新方法。研究方法:理论假设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1)由城市核心区到外围乡村,土地利用变化先低—低聚集,后不显著,但局部表现低—高、高—低或者高—高态势,至城乡结合部外缘逐渐表现低—低聚集;(2)实证分析认为,沈阳市城乡结合部内边界大致在二环和三环之间,外边界的北部、西部和南部主要分布在四环线之外,东部分布在三环和四环之间,总面积1234 kM~2。研究结论: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空间关联理论假设成立,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关联性来界定城乡结合部具有可行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崔波 李开宇 高万辉
从社会空间的视角看,空间的变动之于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有着剧烈的冲击。笔者以西安4个代表性的城乡结合部为个案,透视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空间感知与身份认同的关系,发现失地农民身份认同危机主要是城乡结合部物理生存空间、社会交往空间和经济生产空间失序所导致的。重构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关键在于通过一系列制度的改革,重构失地农民的空间秩序,使其渐次实现有序、理性与和谐发展。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失地农民 身份认同 社会空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宝富
以北京市为例,较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城乡结合部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疏堵结合的违法建设防治机制、正确区别"拆迁"与"治理"问题、强化流动人口调控、管理与服务,加大政府投入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管理体制 违法建设 规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岭 骆云中 谢德体 金晓霞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积迅速膨胀,从而占用了大量的城乡结合部的土地。按照目前我国有660多个城市,以60%的城市化水平,城市的面积可能会继续扩张为现有水平的两倍,在此过程中,又将会有大量的耕地被侵蚀。因此,本文认为,严控城市无止境的蔓延,保护城乡结合部土地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土地集约 城市化 城市规划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济益 马晨 许诺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作为城市和农村过渡地带的城乡结合部成为征地的前沿,藉此催生出的被征地农民福利变化备受瞩目。本文以安徽省六个地市的城乡结合部被征地农民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调查采集数据,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融入功能性与能力性指标的多维福利评价体系,分别从政策传导、社会保障、生活环境、家庭收支、心理体验、职业发展等维度对福利变化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功能性指标和能力性指标均有所下降,且功能性指标下降幅度高于能力性指标。因此,应从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强基础型福利以及优化发展型福利供给等方面来维护和保障城乡结合部被征地农民福利。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被征地农民 多维福利 测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玉 冯健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大量农田被征用开发,农业及其支撑部门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农业从业人员的生产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受到显著影响。论文在梳理农业区位与功能演变、城市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城乡结合部地域功能,以及新型城镇化等相关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城乡结合部农业地域功能体系。认为城乡结合部农业具有:优化城乡生态、加强城乡联系、提升城乡发展和协调城乡关系等多方面功能,尤其在构筑生态缓冲带保护城乡生态环境、降低城市边缘区发展压力,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与休闲、娱乐消费需求,促进新增城镇化人口就业安置,以及加强城乡间产业互动与要素交流,缓解城乡矛盾冲突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城乡结合部农业地域功能的最终实现,需要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对城乡结合部农业地域功能实现程度的初步分析表明,我国城乡结合部农业地域功能整体上未被充分认识与得到应有的发挥,此方面理论与现实研究均需要进一步加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杰 秦明周 郑纯辉
城乡结合部是位于中心城市区与外围典型农业区之间 ,具有城市与乡村双重特征的过渡带。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边界范围内维持作物生产能力 ,保持环境质量及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以开封市为例 ,在实地采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一定的参数 ,修改内梅罗公式 ,对其城乡结合部土壤的整体质量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质量进行评价 ,与 1982年土壤普查结果作对比 ,探讨土壤质量的动态变化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了引起土壤质量变化的原因 ,提出维持和提高开封市城乡结合部土壤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土壤质量 动态变化 开封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荣荣 张红
本文利用北京市1998年-2004年的土地出让数据,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城乡结合部的地价水平及其变动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目前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地价的总体水平偏低,城乡结合部的功能定位尚需结合城市发展规划进行适度引导。研究结论可以为政府有针对性地进行城乡结合部土地市场的调控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地价 北京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月明 梁山
城乡结合部主要指城市和农村的结合地带,即分布于城市建成区周围的郊区土地。结合部范围的大小没有严格的界定,一般与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经济发展呈相关关系,全国大、中城市的结合部范围大于小城市(山区城市除外)。此带土地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而不断发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付承伟 陈明星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的战略意义凸显。本文针对国内近期城乡结合部的研究呈现出相似概念多、研究视角多和研究方法多的特点,逐一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综述。城乡结合部地区具有3个特点:①复杂性;②动态性;③流动性。研究视角分为地理学、规划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公共管理5个主要研究视角。研究方法有田野调研、统计分析、模型分析、文献综述。城乡结合部的自然特性研究的比较充分,如范围界定、演化动力等,而社会特性部分则比较欠缺,关于城乡结合部的利益格局的解析和化解一直没有系统的研究。笔者认为应把研究传统上关注"地"逐渐转变到关注"人"上来,城乡结合部的发展更应该是人的发展。建议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如下3个方面:①利益格局;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服务;③公共管理。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相似概念 研究视角 研究方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稼祺
在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地带,存在着一些由农村拆迁后整体性安置的社区,即文章所要研究的"过渡性社区"。过渡性社区是我国城市化飞速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社区形态,是现代城市不断向传统农村扩张的结果。过渡性社区是由政府推动而形成的,但也伴随着城乡之间的地理及文化差距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变迁。文章以上海城乡结合部的过渡性社区为研究对象,并对上海市泗泾镇和宣桥居民社区进行了调研,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梳理,发现如今上海城乡结合部过渡性社区的治理存在治理主体的治理体制不清晰,治理机制不完善,社区治理效果不显著,本地居民缺乏融入度,外来居民缺乏制度保障等问题。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过渡性社区 治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宋家宁 张清勇
研究目的:综述国内有关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研究文献。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国内学者在有关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特点、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城乡结合部的土地产权、土地市场、土地规划、土地利用的模式和预警等方面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但还存在研究深度不够、部分问题认识不清的缺陷。研究结论:城乡结合部为土地问题研究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对城乡结合部土地问题的调查和研究则是认识和解决该区域土地利用问题的不二路径。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土地利用 文献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