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71)
2023(13438)
2022(11850)
2021(11022)
2020(9131)
2019(21397)
2018(21212)
2017(40646)
2016(22274)
2015(25346)
2014(25806)
2013(25333)
2012(23198)
2011(20813)
2010(20804)
2009(18823)
2008(18300)
2007(16029)
2006(13932)
2005(11909)
作者
(64813)
(53477)
(53085)
(50664)
(34143)
(25950)
(24289)
(21201)
(20458)
(19303)
(18699)
(18025)
(16877)
(16818)
(16486)
(16360)
(16299)
(15682)
(15430)
(15246)
(13300)
(13100)
(12858)
(12256)
(12125)
(11927)
(11842)
(11752)
(10842)
(10641)
学科
(92103)
经济(91999)
管理(64236)
(60823)
(50501)
企业(50501)
方法(45246)
数学(39633)
数学方法(39097)
(26681)
(24076)
中国(22537)
(20880)
业经(20807)
地方(18867)
农业(18199)
理论(15767)
(15317)
财务(15244)
财务管理(15198)
(15015)
(14700)
贸易(14691)
企业财务(14393)
(14175)
(14173)
环境(13780)
技术(13690)
教育(12348)
(12032)
机构
学院(316272)
大学(315838)
管理(127187)
(119124)
经济(116231)
理学(110346)
理学院(109142)
管理学(107091)
管理学院(106550)
研究(99145)
中国(74019)
(67400)
科学(63676)
(55513)
(50862)
(49429)
业大(48605)
(46819)
中心(46179)
财经(44983)
研究所(44937)
(42381)
北京(42259)
师范(42018)
(40819)
农业(39578)
(38293)
(36566)
经济学(35226)
技术(34246)
基金
项目(218184)
科学(170380)
研究(160426)
基金(156060)
(135187)
国家(134033)
科学基金(115495)
社会(98812)
社会科(93481)
社会科学(93454)
(86518)
基金项目(82930)
自然(75712)
教育(74436)
自然科(73892)
自然科学(73878)
自然科学基金(72502)
(72185)
编号(67077)
资助(65486)
成果(53978)
重点(48309)
(47597)
课题(46296)
(45605)
(44624)
科研(41841)
创新(41478)
大学(41036)
教育部(40646)
期刊
(129218)
经济(129218)
研究(89496)
中国(61682)
学报(50234)
(46864)
科学(45844)
管理(43783)
(42324)
教育(38207)
大学(37876)
学学(35379)
农业(32702)
技术(28911)
(23820)
金融(23820)
业经(22769)
财经(20919)
经济研究(19493)
图书(19287)
(17660)
问题(16730)
(15709)
理论(15659)
技术经济(15636)
统计(15421)
(15211)
科技(15064)
资源(14868)
实践(14580)
共检索到454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荀文会  王雨晴  李洪涛  
城乡结合部是城乡争夺的核心地域,土地利用问题活跃而复杂,因此开展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研究基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提出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总体思路,从中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设计了一套适合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特点的指标体系,并以沈阳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该评价体系和方法对于开展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评价结果可以指导城乡结合部土地管理实践工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华飞  洪旗  冯健  
城乡结合部是城乡用地争夺的焦点区域和城市扩张的前沿阵地,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促进其土地的集约利用对保障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至关重要。但由于城乡结合部土地权属复杂、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开发建设活动频繁,城乡结合部成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难点。通过分析传统的基于土地利用现状的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在城乡结合部应用的弊端,提出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重点在于考虑规划目标的土地利用潜力挖掘,进而构建"规土融合"的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结合城市规划边界、规划管理单元和规划地块确定评价范围和评价单元,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提出包括人口、经济和生态承载力在内的评价体系。通过"规土融合"思想在城乡结...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浩  雷国平  张红梅  苗智博  
研究目的:在沈阳市2005和2015年两期TM/OLI数据支持下,提出并验证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关联理论假设和界定城乡结合部边界的新方法。研究方法:理论假设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1)由城市核心区到外围乡村,土地利用变化先低—低聚集,后不显著,但局部表现低—高、高—低或者高—高态势,至城乡结合部外缘逐渐表现低—低聚集;(2)实证分析认为,沈阳市城乡结合部内边界大致在二环和三环之间,外边界的北部、西部和南部主要分布在四环线之外,东部分布在三环和四环之间,总面积1234 kM~2。研究结论: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空间关联理论假设成立,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关联性来界定城乡结合部具有可行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任荣荣  张红  
利用文献综述法,基于已有的研究,给出城乡结合部的界定原则,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尝试建立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城乡结合部的界定方法;指出在对城乡结合部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模式等问题进行研究时,应从统一的视角对城乡结合部的范围进行划定,从而使研究结果具有横向可比性,为城市的理性发展提供支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宋家宁  张清勇  
研究目的:综述国内有关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研究文献。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国内学者在有关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特点、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城乡结合部的土地产权、土地市场、土地规划、土地利用的模式和预警等方面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但还存在研究深度不够、部分问题认识不清的缺陷。研究结论:城乡结合部为土地问题研究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对城乡结合部土地问题的调查和研究则是认识和解决该区域土地利用问题的不二路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柳青  
本文在掌握中国城市化加速过程中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趋势的基础上,分析城乡结合部土地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农业用地和非农业用地矛盾突出,耕地资源迅速减少,土地浪费和污染现象严重等。针对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集约利用土地,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明确土地权属,综合整治环境污染;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加强土地执法监督;控制人口流量,严格保护耕地;科学制定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以此来完善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岭  骆云中  谢德体  金晓霞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积迅速膨胀,从而占用了大量的城乡结合部的土地。按照目前我国有660多个城市,以60%的城市化水平,城市的面积可能会继续扩张为现有水平的两倍,在此过程中,又将会有大量的耕地被侵蚀。因此,本文认为,严控城市无止境的蔓延,保护城乡结合部土地已刻不容缓。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爱请  葛京凤  梁彦庆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农村相互结合的特殊经济地理单元,是城市快速扩张的重点区域,受城市与农村的双重影响。城乡结合部地价是土地价格研究中的薄弱点,土地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迫切要求对该区进行地价评估。该文以石家庄市为例,首先对该区土地进行定级,选择适合城乡结合部土地特征的定级因素:中心城市影响度、交通条件、基本设施状况和自然条件;在定级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用地与农用地估价的不同特点,采用收益还原法和成本逼近法测算城乡结合部土地价格,并提出了两种方法的局限性和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对估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城乡结合部土地价格的一些规律性特征:城乡结合部地区由于存在建设用地和农用地之间生地与熟地的差别,不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杰,杨俊兰  
大连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战略研究谢杰,杨俊兰(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系,大连)(辽宁师范大学附中,大连)1大连市城乡结合部基本概况大连市城乡结合部呈马蹄形环抱城市建成区,包括甘井子区全部7个镇的行政区域。北临渤海,东北部与金州区和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相连,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勤志  
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具有利用方式不确定、利用环境复杂、升值潜力空间大、敏感度高等特点。由于政策和管理措施的不完善,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的利用存在非农过度占用、耕地隐性流失过度、土地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土地空间布局混乱等问题。通过对农村土地利用行为进行动态监测,编制结合部专项规划,创新结合部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将可实现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陶陶,刁承泰,黄京鸿,谭青,葛永军  
本文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分析了特大城市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独特性,并根据现状和未来1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戈  吴次芳  魏东辉  
不同城市由于职能定位不同,其城乡结合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土地利用结构。文章从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结构形成的机理和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入手,选取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这一典型的城乡结合地带为研究区域,以民主乡的现状数据为依据,运用线性规划模型,以SPSS和LINGO软件为计算手段,对这一特定地域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分析优化结果,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林坚  刘博宇  楚建群  
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前沿地带,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变化最为剧烈,特殊的区位条件也使其成为土地管理和城乡建设管理较为薄弱的地区。如何实现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业已成为未来土地管理、城乡规划建设关注的重要问题。其中,怎样看待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特点及问题?如何开展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的评价分析?都是值得深入分析和思考的问题。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突出问题在于杂乱无序何为城乡结合部?学术界和管理部门认识并不统一。学术界将其定义为"一个或多个增长的城市中心辐射带,一个以通勤方式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强  李小波  刘剑锋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与规划建设协同的政策导向可为城乡结合部健康发展提供规划建设模式基础与土地利用机制设计的路径选择。通过城乡结合部发展阶段的研判、规划建设模式现实问题的解析与评价,提出了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的土地收储、村企合作、自主改造与全征全转4种优化模式框架及其相应的土地利用与规划建设协同的政策导向。已有的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多是基于集体土地利用机制优化设计发展而成,且在不同实施层面的实施难易度、农民满意度、社会认可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土地利用政策导向设计是保障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模式实施的有效推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世峰  白人朴  
特殊的经济地理位置使得城乡结合部成为土地利用管理的薄弱部位。本文在分析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特征、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城乡结合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选择,并从战略与规划、准确定位、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城乡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