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52)
- 2023(12647)
- 2022(10915)
- 2021(9793)
- 2020(8085)
- 2019(18771)
- 2018(18420)
- 2017(35021)
- 2016(19029)
- 2015(21625)
- 2014(22092)
- 2013(22202)
- 2012(21361)
- 2011(19745)
- 2010(20196)
- 2009(19015)
- 2008(18804)
- 2007(17397)
- 2006(15685)
- 2005(14305)
- 学科
- 济(106621)
- 经济(106448)
- 管理(49542)
- 业(48995)
- 方法(38303)
- 企(37878)
- 企业(37878)
- 数学(32144)
- 数学方法(31870)
- 农(29427)
- 中国(28900)
- 地方(28811)
- 业经(23938)
- 财(20407)
- 农业(19944)
- 学(19899)
- 地方经济(16670)
- 制(16392)
- 和(15836)
- 贸(15466)
- 贸易(15455)
- 发(15127)
- 易(14811)
- 融(14667)
- 金融(14664)
- 银(14492)
- 银行(14464)
- 环境(14098)
- 行(13997)
- 理论(13982)
- 机构
- 学院(289458)
- 大学(288132)
- 济(128492)
- 经济(125743)
- 研究(107401)
- 管理(105993)
- 理学(89329)
- 理学院(88209)
- 管理学(86771)
- 管理学院(86220)
- 中国(80820)
- 科学(64756)
- 京(62430)
- 财(57197)
- 所(56210)
- 农(51500)
- 研究所(50559)
- 中心(48099)
- 江(46047)
- 财经(44273)
- 业大(41614)
- 范(40529)
- 北京(40274)
- 师范(40187)
- 经济学(39867)
- 农业(39814)
- 经(39754)
- 院(37676)
- 州(36420)
- 经济学院(35561)
- 基金
- 项目(180720)
- 科学(140902)
- 研究(134287)
- 基金(127665)
- 家(110346)
- 国家(109333)
- 科学基金(92110)
- 社会(86941)
- 社会科(81338)
- 社会科学(81310)
- 省(72535)
- 基金项目(67169)
- 教育(60510)
- 划(60172)
- 自然(55931)
- 编号(55266)
- 自然科(54550)
- 自然科学(54530)
- 自然科学基金(53522)
- 资助(52281)
- 成果(46010)
- 发(45135)
- 重点(41167)
- 部(39780)
- 课题(39302)
- 发展(36648)
- 创(36602)
- 展(36056)
- 国家社会(35083)
- 创新(34200)
共检索到45832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颜华 郭翔宇
从国家的体制、制度和政策等带有"投入"性质的要素入手,从农业与非农产业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城乡就业、教育、卫生与社会保障等带有"产出"性质的要素入手,对中国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仍然很大,为此必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国民收入分配制度、资源配制机制、投入机制和农村金融制度。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统筹城乡发展 评价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宇
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在 4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1 )针对现阶段区域之间巨大的经济社会差异 ,采取非均衡的发展战略 ,逐渐弥合区域之间差别 ,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2 )不断调整城乡就业结构 ,转移滞留在农村、边际效率为零的农业劳动力 ,努力降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偏差 ;(3)通过实施多元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增加农民就业 ,刺激农产品消费 ,增加农民收入 ,实现城乡结构的良性转换 ;(4)通过不断调整国民经济分配格局 ,建立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 ,创造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制度创新 二元经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海平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时代特征,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扭转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必须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确立正确的、有效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之路,最终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万秀蕊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乃至小康社会的实现 ,其意义重要而深远。因而在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 ,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统筹兼顾和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原则 ,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
关键词:
宏观政策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支树平
坚定不移地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解决长期以来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发展思路和重大战略举措。落实的关键在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制定和用好政策,统筹发展规划,统筹生产经营,统筹人力资源开发,统筹社会化服务,始终考虑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利益,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在全国、特别是农业大省河南,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经济 社会 城乡 统筹 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统筹城乡发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要站在现代化全局的高度,把城镇和农村发展摆在"一盘棋"上,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财政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营造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政策和规划环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世贤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的重大判断。城乡统筹就是在考虑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方面,在考虑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方面,在考虑市民和农民的利益方面,能够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制度环境。城乡统筹的主体应该是政府。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许多是由于“体制性障碍”造成的,需要政府在政策安排上的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顾益康
本文认为全面健设我国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在于“三农” ,解决之道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建设现代农村 ,培育现代农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苏明
城乡关系始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当前和今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需要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这是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性思路和决策,也从根本上为解决新阶段的“三农”问题和理顺城乡关系指明了方向。本报告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过建春 柯佑鹏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又是我国的生态大省,有着非常稀缺的热带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活、度假、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好地方。然而,海南经济起步晚,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经济总量不大,农业和农民占整个国民经济和人口的比例较大。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解决海南的"三农"问题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和相对较困难的方面。针对海南的特殊性,本文提出从两个层次统筹发展来解决海南"三农"问题的思路,并提出几点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统筹发展 海南 "三农"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农业部产业政策法规司课题组 陈晓华 张红宇 欧阳海洪 夏英 杨菁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即“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深刻总结几十年城乡关系发展的实践经验而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小康建设、增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活力的重大创新。由于“两个统筹”战略思想内涵丰富 ,意义深远 ,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 ,有必要深入加以研究。本报告将从不同层面描述城乡差距 ,形成城乡关系失衡的危机意识 ,认识城乡统筹的必然性 ;并通过揭示城乡分化问题的成因、寻找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 ,提出实施“两个统筹”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和对策措施
关键词:
统筹城乡 二元经济结构 机制 体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俊华 景甜
区域发展差异大、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不一致、生态脆弱、公共服务不均等城乡经济社会的差异化特征,决定了陕西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实施过程不能采用固定的、单一的模式。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相关指标体系,测算陕西城乡一体化的实现程度,结合陕西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根据区域类型的特点将其发展划分为四大类:城郊区、资源富集区、农业区和生态脆弱区,总结不同的类型区域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成功经验,为陕西及我国其他同类地区统筹城乡一体化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彩云 夏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炜达
在城乡统筹战略的推动下,成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成就显著。总结成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经验,认为城乡规划不是市区规划和农村规划的简单相加,城市空间拓展要避免"摊大饼"模式;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需要获取集聚经济与规模经济效应;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转变政府职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缩小城乡差距的突破口是土地制度创新。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